發布時間:2016-11-10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循環經濟是經濟學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很多經濟師在發表論文的時候也都會針對循環經濟進行一些研究,我國每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情況也略有不同,本文是一篇 循環經濟論文 范文,主要論述了循環經濟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摘要:循環經濟是可持續發展和低碳經濟的重
循環經濟是經濟學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很多經濟師在發表論文的時候也都會針對循環經濟進行一些研究,我國每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情況也略有不同,本文是一篇循環經濟論文范文,主要論述了循環經濟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摘要:循環經濟是可持續發展和低碳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保障。文章從產業結構、循環經濟技術、循環經濟資金配置三方面對遼寧省循環經濟的發展進行剖析,進而從優化產業鏈、調整產業結構、加大技術創新等方面給出了遼寧省發展循環經濟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循環經濟,現狀,對策,遼寧省
循環經濟以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和降低對環節的污染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是一種新的經濟增長方式和發展道路,滿足了可持續發展和綠色發展的要求,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理論研究價值。近幾年來,遼寧經濟快速增長,各項建設取得巨大成就,遼寧省是國家確立的第一個循環經濟示范省,提出了“3+1”循環經濟模式,即創建循環經濟型企業、生態工業園區、城市資源循環型社會和建設區域性的資源再生產業基地。因此對遼寧省循環經濟的發展現狀進行剖析,從中找出影響遼寧省循環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更好的為遼寧省循環經濟的發展提供思路。
1遼寧省循環經濟的發展現狀
遼寧省是我國首批確立的循環經濟試點省份,經過近幾年的努力,遼寧省循環經濟的發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各種循環經濟產業園的建設以及各種循環經濟的法律體系支部完善,遼寧省的經濟增長方式由高耗能、高污染逐步變為綠色發展和低碳循環發展。但不可否認,其間也存在許多問題,如何實現遼寧省經濟向循環經濟轉型、破解資源型城市和環節污染的瓶頸,保持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對實現遼寧省的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的轉型升級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循環經濟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受經濟、政治、環境、社會等多維因素的影響,并由于區域間的經濟發展不平衡而具有一定的地域差異?偨Y遼寧省社會經濟發展現狀及其循環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產業結構不完整
遼寧省由于自然資源儲量豐富,一直是我國的重要工業生產基地之一,曾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遼寧省礦產資源種類繁多,尤以煤炭、鋼鐵、石油為主,如阜新、撫順、鐵嶺是主要的煤炭工業基地,鞍山、本溪是重要的鋼鐵工業基地,盤錦、葫蘆島是石油化工基地等。這三大產業是遼寧省產業結構的主要構成部分,所占比重過大,且在各產業內部或產業間缺乏橫向或縱向關聯,各大產業的擴展與延伸不足,導致產業分布呈現單兵作戰的“孤島型”狀態,特別是一些產業缺乏在循環經濟發展模式下的產業結構升級與優化,大部分相關企業處于循環經濟產業鏈的前端,產業鏈條短、產品結構單一、資源循環利用水平較低。
1.2缺乏先進技術和專業人才的支撐
雖然遼寧省在全國率先推行循環經濟發展的試點,但從實施效果來看并不明顯,主要可歸納為技術和人才兩方面原因。首先,推行循環經濟試點的大都為煤炭、鋼鐵、石化、機械加工、建材等高排放和重污染的傳統型企業,組織結構、基礎設施、生產工藝等問題限制了新技術、新工藝或新生產方法的引進與應用,例如針對鋼鐵企業的廢渣回收利用技術、煤炭企業的煤矸石資源轉化技術等尚不成熟,嚴重制約了資源循環利用效率的提高;其次,由于地域差異和經濟發展狀況等因素,遼寧省嚴重短缺各類專業技術人才,導致科技研發能力相對薄弱,尤其缺乏通技術懂管理的綜合型人才,導致循環經濟發展缺乏有力的智力支撐。
1.3資金支持不足
循環經濟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周期長、見效慢,在推行循環經濟發展發展模式的過程中,無論是技術提升還是人才引進,均需要雄厚的資金基礎作為保障,但遼寧省近幾年總體經濟發展水平滯后,地方政府的負擔較重,在循環經濟稅收優惠、資金支持、補貼等方面激勵不足;各大企業在近幾年限量減產的大形勢下,很多企業均負利潤運營,發展循環經濟需要企業前期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前期運營成本巨大,同時還需要企業轉變其生產經營管理模式,因此循環經濟的發展出現巨大的資金缺口,導致企業缺少實質性的行動。
2遼寧省發展循環經濟的對策建議
針對遼寧省循環經濟發展現狀,為提升遼寧省循環經濟效率,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轉化,本文提出以下幾點對策建議。
2.1調整產業結構,實現綠色發展
調整經濟結構,將經濟發展的重點從依靠傳統的裝備制造業和資源產業向循環經濟產業轉變,更加注重經濟的集約化和高效化發展。同時調整產業布局,進行產業鏈的轉型升級,從產業鏈的末端服務向產業鏈的上游和高端延伸,增強科技創新在經濟發展中的推動作用。此外,進一步開發利用海洋、新能源、電子信息、生物技術等戰略新興產業,提升遼寧省循環經濟的層次和經濟發展的水平。2.2大力發展現代生產性服務業積極提升遼寧省服務業的發展水平,促進生產性服務業和傳統制造業的耦合互動,進一步提升科技創新,將科技創新應用到服務業的水平提升上來,增加生產性服務業的內涵,同時延伸產業鏈,建設高附加值型產業,增強企業的整體競爭力,延伸利潤空間。積極有效的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的發展,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和轉換效率,發展新型的能源產業,減少經濟發展對資源的依賴程度,提高高新技術在傳統產業的應用,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研發能力。
2.3延伸和擴展循環經濟產業鏈
應在現有資源規模的基礎上,大力實施產業鏈升級舉措,借鑒國內外成功的實踐經驗,如同煤集團的塔山產業園區建設、內蒙古煤電聯產及煤制油產業園區建設等,按照《遼寧省循環經濟試點方案》建設的要求,加大大連、沈陽、營口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鞍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生態工業園試點建設工作,按照工業生態學理論,對園區的產業整合、產業布局、內外耦合等要素進行全面的研究,促進循環經濟產業園的建設和升級,增強循環經濟產業園的綜合競爭實力。
2.4引入外資,加大技術投入,發揮技術創新的帶動作用
首先要充分利用省級財政及地方財政通過直接投入或政策性補貼的方式激勵企業廣泛發展循環經濟,尤其對一些重大項目、關鍵技術開發或產業園區建設要給予重點扶持,對于清潔生產、資源循環利用等核心技術應大力引進,并加大研發力度;其次,擴展融資渠道,鼓勵天使基金、風險投資等創新資本的發展,鼓勵有條件的企業通過企業債券、公司債券、集合債券等方式進行直接融資;再次,加強與國內外相關企業的交流與合作,重點學習和吸收新技術,發揮技術創新的推動作用。
3結束語
循環經濟是可持續發展理論在經濟建設和環境保護上的客觀要求。遼寧省必須放眼于循環經濟建設,完善相關法律、政策、制度的建設,為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提供保障。同時從產業升級轉型、循環經濟產業園的建設、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技術創新引領等方面提升遼寧省循環經濟的質量和效益,打造綠色、低碳、高效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形成具有省級特色的循環經濟發展路徑,更好的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鄭季良,周菲,董潔.制造產業鏈循環經濟發展中的協同創新問題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2(22):90-94.
[2]張雪花,張寶安,張宏偉.發展地區循環經濟的瓶頸及對策研究[J].生態經濟,2006(12):48-50.
[3]胡大立,丁帥.低碳經濟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0(22):160-164.
[4]沈鴻,趙永樂,張晨雨.西部地區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及實證研究[J].工業技術經濟,2010(1):80-84.
[5]付曉靈.湖北省循環經濟指標體系設計及其評價[J].統計與決策,2010(9):33-35.
[6]王國印.論循環經濟的本質與政策啟示[J].中國軟科學,2012(1):31-43.
[7]任勇,吳玉萍.中國循環經濟內涵及有關理論問題探討[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5(4):131-136.
循環經濟論文發表期刊推薦:《經濟學動態》(月刊)1960年創刊,是由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主辦的經濟類綜合性理論刊物。反映國內外經濟理論研究的最新成果與動態,促進經濟理論工作的開展。辟有經濟科學新論、經濟熱點分析、學術探討、會議綜述。辟有經濟科學理論、經濟熱點分析、學術探討、會議綜述、學術資料、經濟體制改革、調查與建議、地區經濟、企業管理、中外學術交流、外國經濟理論動態、世界經濟、外國經濟理論評述等欄目。讀者對象為經濟理論研究人員、經濟工作者及經濟院校師生。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