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分類:經濟期刊瀏覽:次
《產經評論》簡介
《產經評論》雜志是暨南大學主管主辦、暨南大學經濟學院和產業經濟研究院共同承辦的雙月刊,面向海內外公開發行。雜志前身為創刊于1992年的《特區與港澳經濟》和2001年改刊的《經濟前沿》。
本刊的辦刊宗旨是:立足本土、面向世界,從我國產業經濟發展的實踐出發,追蹤理論前沿,倡導百家爭鳴,傳播產業經濟學科的創新成果,為國內外學者搭建高水平的學術交流平臺,致力于推動對中國特色產業經濟體系的研究和本土產業經濟學派的成長。改刊后的《產經評論》,
《產經評論》本刊緊密依靠暨南大學經濟學院和產業經濟研究院的專業研究團隊的力量,借助地處我國改革開放前沿和粵港澳臺結合部的區位優勢,聯結校內外專家學者和各界精英,共同營造一個品位高端、貼近現實、兼容并收、特色鮮明的學術園地。《產經評論》將堅守忠信篤敬、知行合一、自強不息、和而不同的暨南精神,在繼承中弘揚傳統,在創新中開創未來。
《產經評論》作了較大的調整。主要是結合暨南大學產業經濟學科的優勢,突出幾個主要欄目:現代產業體系發展與創新、國民經濟與產業生態化發展、產業組織與企業理論、金融經濟與現代服務業發展等。在區位特色方面,重點是東南亞僑資產業特色、內地與粵港澳臺產業競合模式等。風格上,貫徹產業經濟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原則,理論層面定位在高起點的產業經濟主流學術問題上,更加注重前瞻性和原創性;實踐層面則強調高層次寬視角地切入現實問題,更加注重實證性與應用性。
《產經評論》Industrial Economic Review(雙月刊)曾用刊名:特區與港澳經濟;經濟前沿,1984年創刊,曾試圖立足中國改革與發展實踐,堅持追蹤理論前沿,激發新的學術增長點,共同建設學術思想的理想家園,致力于為國內外學者搭建高水平的學術交流平臺!懂a經評論》主管單位:暨南大學,主辦單位:暨南大學,國內統一刊號:44-1670/F,國際標準刊號:1674-8298
《產經評論》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產經評論》最新投稿論文范例:
市場激勵型環境規制對不同類型技術創新的影響及區域異質性……………………………張倩
結構性因素對中國區域產業增長影響研究——基于投入產出視角……………………………鄭少智 吳敏
技術進步、價格調整與制造業電力需求……………………………焦翠紅 孫海波
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國際比較——基于能源結構視角的實證研究……………………………王兵 謝俊
定價、“下鄉”與銷售:來自摩托車行業的實證……………………………周泳宏 任彪
東亞地區產業垂直專業化、貿易細分與中國的貿易隱含碳……………………………鄭國姣 楊來科
FDI對我國地區金融增長的非線性影響及其區域間差異……………………………年猛 王垚
《產經評論》投稿須知
(1)稿件全部內容推薦采用MicrosoftOffice編排,并用A4紙打印清楚。
(2)為保證稿件評審進一步客觀公正,繼續提高本刊的質量,本刊決定從2002年6月開始全面實行匿名審稿制度。請按匿名審稿制度的要求,將作者的姓名、所在單位、通訊地址、郵政編碼、聯系電話、傳真、Email、投稿查詢密碼等個人信息全部列于與正文內容無關的首頁,正文(包括中英文內容提要)中隱去所有相關方面的信息。同時,個人信息也務必完整、準確,以便編輯部及時與作者聯系。
作者的姓名與所在單位,請同時以中英文列出。每位作者的署名單位不得超過兩個。
未注明查詢密碼或不按匿名審稿要求列示作者個人信息的稿件,本刊將不作投稿登記。
(3)正文中請同時以中英文完整列出標題、內容提要、關鍵詞。其中,關鍵詞3~5個;中文內容提要300字左右;英文內容提要及關鍵詞之后請另附JEL分類號。
(4)普通文字段落請以五號宋體、單倍行距編排;頁邊距上、下、左、右均不小于2.54厘米;每頁不超過41行且每行不超過42漢字符。
(5)若稿件中含有圖、表、數學公式等,請用計算機制作全部相關內容,并務必保證其中的符號、數字、文字、圖線等清晰、規范。
特別提醒:圖須是黑白矢量圖,請勿使用經掃描、拍攝等生成的圖;圖中的說明文字采用六號宋體、單倍行距編排;半欄圖幅寬不能超過7厘米,通欄圖幅寬不能超過15厘米。數學公式推薦以普通文字形式輸入或采用MicrosoftOffice自帶的公式編輯器輸入。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