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9-04所屬分類:管理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當前,很多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的教學效果不太理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理論與實踐結合得不夠緊密,導致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因此,應加大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實施力度。 《哲學動態》 提供國內外哲學界信息;反映哲學各學科的新動向、新問題、新成
摘要:當前,很多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的教學效果不太理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理論與實踐結合得不夠緊密,導致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因此,應加大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實施力度。
《哲學動態》提供國內外哲學界信息;反映哲學各學科的新動向、新問題、新成果;交流研究工作經驗;刊登哲學短論和研究資料;開展對重大問題和熱點問題的述評;促進哲學研究、教學和宣傳工作。本刊自創辦以來,一直以其前沿性和探索性受到學術界的關注和廣大讀者的歡迎。
一、“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實踐教育的主要方法
在“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針對馬克思主義原理的基本教學內容,鼓勵教師設計一系列的實踐教學內容,這些教學內容有課堂上的討論式實踐教育,也有針對學生的參與性教學環節,通過這些具體教學方法的變更,有效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
(一)課前了解學生對課程的需要
教育是要根據受教育對象的不同而進行改變的,特別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在掌握了受教育對象的想法后,思想政治教育教師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才能真正地對學生的思想理念進行改造,F在進入大學學習的學生大部分是“90后”,而相關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師大部分是“60后”“70后”,對于學生的思想動態不太了解。教師如果不去了解學生的想法,而仍然套用舊的教學模式,就很難讓學生靜下心去思考、學習和理解。針對這種情況,在具體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過程中,就要讓教師和學生有交流的過程,讓教師明確該課程的教學目的,也讓學生充分表達其想法、表明其疑惑,這樣就能讓教授課程的教師在上課之前了解學生的想法,讓學生能夠在和教師的交流中,合理地安排一些教學內容,這樣就促進了課堂教學的開展。
(二)互動的課堂討論式教學
“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是幫助學生透過各種紛繁的現象認識本質的一門學科。學好這門課程,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于學生未來向正確方向發展有很大的幫助。由于學生對于社會中各種現象的困惑是比較多的,而且每個學生所面臨的具體情形又有所不同,如果教師還是按照以前的教學方式,將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應在課前根據對學生的了解,設立一些討論問題,根據現實社會發展中出現的熱點問題,然后根據課程的需要安排一些辯論賽、主旨發言等,讓學生能夠積極發言,表達自己的看法,然后通過學生之間互相的交流、教師最后的點評,將學習融匯在互動式的交流之中。
(三)定期安排學生進行專題演講
“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有相當一部分內容是比較深刻的,而且比較難以與實際相結合。針對這部分課程內容,教師在進行實踐教學時,可以通過讓學生進行專題演講來進行。在課程剛開始時,教師先制定部分專題,然后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小組,每個小組的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和喜好,選擇相關專題進行準備,然后根據相關順序,由每組學生在課堂上做相關的專題演講。由于演講的內容已事先制定好,學生有較多的時間去進行一定深度的準備。演講的形式也不是固定的,學生可以根據選擇專題的情況、小組成員的特長等,自由地安排演講的形式。有些小組采用一般的演講形式,有些小組采用小品表演的形式,還有部分小組采用模擬記者采訪的模式,這些形式都極大地豐富了學生對于該專題的表現形式,對于專題內涵的挖掘也更加深刻。學生通過專題演講的方式,能夠將很多較為深奧的理論知識用淺顯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既鍛煉了學生的理解能力,也提升了學生的組織能力和動手能力。
(四)教師專題座談方式
在“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中,有部分內容是比較難以理解的,學生容易產生困惑。對于這部分內容,可以組織教師進行專題講座。在組織專題講座時,可根據現實社會發生的熱點問題,然后再結合相關的學習內容。這樣的座談內容組織方式,既能夠將相關理論知識分析清楚,也能夠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這些專題演講往往安排在課余時間,演講結束后,還有學生提問、教師解答的互動環節,這樣就能很好地解除學生學習中的困惑,使其更好地了解社會發展規律。
(五)成立課程案例編寫小組選擇相適應的教學案例
“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的內容,相對而言是比較枯燥和晦澀的,要想讓課堂教學效果得以提升,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增加一些教學案例。如果每個上課的教師都自己組織案例,那么就會產生教學差異,不利于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年輕教師水平的提升。因此,在準備教學案例時,可以成立以老帶新的案例編寫小組,教師先分別收集案例,接著一起討論各個案例的內容和適用的章節,然后組織相關的語言表達,形成一個案例庫,以供各個教師在上課時使用。
(六)利用各種渠道增加直觀教學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深入到實際生活中去體驗。“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中大部分的理論都是對現實生活的高度凝練,而學生在大學以前的學習往往都是脫離社會的,他們對于現實社會的認識非常有限。在組織課堂教學時,首先,要大幅度地增加視頻、音頻和圖表等資料,讓學生對現實社會建立一個較為直觀的認識。其次,要多增加課余的社會實踐活動。這些實踐活動主要是學生利用寒暑假進行的相關社會實踐調查。學生在班級中根據輔導員和專門的思想教師的安排,對相關的社會現象進行專題調查、撰寫調查報告。學校也選拔一些優秀的學生,然后集中安排到延安、大別山等革命老區和小崗村、華西村等社會發展新景象的地方去集中考察。通過這些社會實踐活動,有效增加學生對于社會的了解,也引導他們更好地樹立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
二、“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實踐教育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實踐教學認識不夠
長期以來,高校部分領導、教師和學生都未認識到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的重要性。在這樣的思想下,學生對于參加實踐不夠積極,教師貫徹得不夠到位,領導也不是很重視,導致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實踐教育環節最終流于形式。
(二)學生對實踐教學簡單敷衍
高校新生都要進行思想政治理論教育,一些高校由于教師數量不足,甚至出現一個教師帶一兩百個學生的現象。在進行相關實踐教學時,學生缺乏積極性,很多學生的社會實踐和社會調查環節處于失控狀態。由于缺乏必要的監督,很多學生往往是隨便應付了事。
(三)教師缺少實踐教學的素質和經驗
教育的主導是教師,因此教師的能力和素質是推進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實踐教育環節成敗的關鍵。我們的教師大部分是在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環節下培養的,因此他們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時候,習慣于傳統的滿堂灌模式。由于很多教師沒有相關的教學經驗,不能很好地駕馭實踐教學環節,對于課堂節奏的把握也有欠缺,容易出現冷場或者跑題的情況。部分教師自身的專業素質不過硬,學生討論的問題一旦超出了事先準備的范圍,就只能敷衍了事或者轉移話題,使得實踐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提升“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實踐教學質量的建議
(一)明確“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實踐教學環節的意義
在新的時代下,進入高校學習的學生的情況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F在的學生知識面較廣、接受的信息多,傳統的課堂教學已難以滿足他們學習的需要。要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就必須讓他們走出校園、步入社會,在社會實踐中才能讓學生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精髓。學校的領導和教師都要明確這一點,要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環節的領導機制,同時要增加專業課教師的參與,這樣才能提高領導和教師的重視程度。
(二)實踐教育環節要貼近學生的需要
“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的實踐過程要想吸引學生參加,就要重視學生的想法。如果沒有學生自覺自愿的參與,那么實踐教學環節就沒有實際的意義。要設計出科學的實踐教學內容,首先就要符合學生的要求。不同地區、不同專業的學生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因此相關的實踐教育環節就要根據這些不同而有所調整。其次就是實踐教育環節要結合學生的專業。學生進入大學接受教育,主要目的就是能夠就業,如果相關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夠結合他們的專業,就能有效地調動其參與的積極性,從而完善和豐富他們的專業橫向知識發展,有利于他們未來的就業和職業發展。最后就是實踐教育環節要結合相關的社會熱點。大學生對于社會是比較關注的,因此在設計實踐教育環節的時候,要選擇一些時事熱點。
同時,社會實踐環節的教學考核也要進行相應的改革。應建立一個較為客觀的評價體系,將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進行有效的記錄,促使學生真正地參加社會實踐。對于社會調查報告,可以采取上傳到校園網的形式來展現,這樣就能有效減少抄襲。對于經過網絡評選出來的優秀社會調查資料,可以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三)采取措施提升教師的實踐教學素質和能力
提升教師實踐環節的教學能力和素質,可以較快地提升實踐教學環節的效果。首先,在選擇實踐教學教師的時候,要選擇綜合素質強的教師,特別是有社會實踐經歷的教師,這樣可以加快教師的成熟。其次,學校要給予一定的專項經費支持,讓相關教師有參觀、交流的機會,這樣教師的視野和知識面提升了,那么課程的教學質量也會隨之提升。最后,要注意整個實踐環節的師資力量構成,形成一個良性的梯隊建設,這樣既能保證教學質量的提高,也能保證教學隊伍的穩定。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