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電子商務論文參考論如何加強網上購物信譽  

發布時間:2014-05-27所屬分類:管理論文瀏覽:1

摘 要: 論文摘要:誠信問題成為制約我國網上交易發展的瓶頸之一。為更好地了解我國網上交易誠信的現狀,中國電子商務協會發起組織了首次我國電子商務誠信狀況調查,調查從2006年5月28日開始歷時近兩個月,目前已經圓滿結束。本次誠信狀況調查共有45000余人參與,其

  論文摘要:誠信問題成為制約我國網上交易發展的瓶頸之一。為更好地了解我國網上交易誠信的現狀,中國電子商務協會發起組織了首次“我國電子商務誠信狀況調查”,調查從2006年5月28日開始歷時近兩個月,目前已經圓滿結束。本次誠信狀況調查共有45000余人參與,其中有效問卷41500份。其調查數據顯示當前網上交易在誠信方面存在很大的問題。打開google或百度等搜索引擎可以發現,與“網上購物”相關的網頁達到驚人的1.17億條,淘寶、易趣等網上購物平臺的建立,更為網上購物的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本文選自《現代電子技術》是由陜西省信息產業廳主管,陜西省電子技術研究所、陜西電子學會和陜西電子雜志社主辦的一本半月刊科技類期刊,自1977年創刊以來,已經走過30個春秋。創刊初期刊名叫《陜西電子》,1988年更名為《電子工程師》;1994年更名為《現代電子技術》。開始為季刊,后來逐步發展為雙月刊、月刊、半月刊。該刊多次被評為省級優秀期刊,2007年6月入選中國科技核心期刊,進入中國科技類期刊較高層次行列。

  作為一種新型的商業模式,網絡交易有著跨地域無國界,迅速及時的特點,充足的商品種類、詳盡的功能介紹,與之相配套的商品配送系統,結算系統,信息系統等等,是開展電子商務業務的關鍵,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網上購物,小到一個發夾、一本書,大到電腦、汽車,消費者都只要舒舒服服地待在家里,用指尖輕敲鍵盤,選貨、下單、付款等一系列工作足不出戶就輕松完成,只等送貨上門就行了,而且商品價格也十分經濟實惠。我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量正在不斷擴大,一批網絡商業門戶涌現,如新浪、搜狐的網上商城,亞馬遜、卓越、當當等網上超市,還有易趣、中商網、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網和8848網等網站,吸引了大量的消費者,逐漸形成了與傳統商業形態相抗衡的力量。

  作為第一份由我國權威科研部門對國內整體電子商務市場進行實地調研,獨立完成的市場統計、調研報告,中國社會科學院互聯網研究發展中心公布的《2005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調查報告》顯示,中國目前有2200萬網民進行網上購物,個人網上消費總額高達135億元;有過網上消費、購物經歷的中國網民比例達71.30%。而在被調查的網民中,樂意接受網上購物的網民比例接近一半,為47.80%,而無意接受網上購物的網民比例僅為4.70%。

  同時報告顯示,2005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整體增長迅猛,網上成交額由2004年的3500億元升至2005年的5531億元,增長158%。在國內現今的網上交易當中,B2C及C2C是主要模式,C2C以淘寶、易趣、拍拍等為代表,B2C則以卓越、當當、eNet硅谷動力等為代表。

  以上情況說明網上購物這種新的購物方式已經開始逐漸深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并正在為越來越多的人所喜愛。然而網上購物看不見,摸不到,消費者在享受網上購物的自由與便捷的同時,也屢屢受到欺詐,網上的信譽度差已成為網上購物的一大詬病,亟待改善,這就需要樹立網絡誠信。

  一、我國網上購物誠信現狀

  誠信問題成為制約我國網上交易發展的瓶頸之一。為更好地了解我國網上交易誠信的現狀,中國電子商務協會發起組織了首次“我國電子商務誠信狀況調查”,調查從2006年5月28日開始歷時近兩個月,目前已經圓滿結束。本次誠信狀況調查共有45000余人參與,其中有效問卷41500份。其調查數據顯示當前網上交易在誠信方面存在很大的問題。

  1.電子商務投訴高居第二

  目前,我國網民數量已經達到1.2億。2005年,我國電子商務的交易額達到6800億元。但與快速發展相伴的是電子商務誠信問題的大量涌現,去年與電子商務相關的投訴在中消協受理的總投訴案例中已占據了第二位。

  2.一半網民遇到網上購物信息虛假

  在線購物時,用戶經常遇到在線商品說明信息(或廣告,包括價格等)虛假等問題。其中,有56.4%的被調查者曾遇到過在線購物信息不真實。此外調查還顯示,有40.9%的被調查者遇到過在線服務的承諾不真實或不能兌現等情況,這其中有36.1%的人遇到在線投訴渠道不暢問題(如不能找到投訴處理部門或人員,不能聯系到網站,投訴電話或郵件沒有人理睬等),有38.97%的人遇到投訴處理慢或彼此推諉的問題,另有24.9%的人遇到不能按照網上的承諾按時發貨或退貨。

  3.四成網民購物后私密信息被竊

  個人信息被在線商家或網站濫用。調查發現,62.1%的被調查者聲稱自己的個人信息曾被在線商家或網站濫用過,其中41.4%的人遭遇的濫用行為是個人信息“被用來接收垃圾信息”,20.0%的人是個人信息“被加入到其他列表中”,26.6%的是個人信息“被泄露給其他人或機構”,還有12.0%的人是個人信息“別人可以隨意查到”。

  網上購物最有可能被竊取的信息包括QQ號碼、銀行卡號、郵箱口令、游戲賬號等敏感信息。調查發現,有40.9%的被調查者曾經遭遇過自己的個人信息被人竊取過,其中34.0%的人是自己在線使用網絡或在線提交信息時個人信息被人竊取,34.5%的人認為自己的個人信息“因為有病毒(如木馬)被竊取”,8.4%的人是在“遇到虛假網頁被竊取”。

  之所以會出現以上問題,主要原因在于缺乏誠信,而網站缺乏誠信的原因又有兩方面:

  首先,沒有一套健全的經營法規對網上交易行為進行制約,使得不法經營者有漏洞可鉆。在我國,目前市場法制建設還不健全,尤其是電子商務法律法規很不完善的情況下,缺乏明確的法律法規對電子商務進行規范,再加上受傳統貿易制度的影響,國內企業的交易多限于面對面地進行,電子商務意識還比較淡薄,網上信用意識較差。

  其次,部分經營者唯利是圖的心態導致了網上交易缺乏誠信之風,導致了各種欺詐行為愈演愈烈。互聯網為網站經營者提供了一個發展的機會,但由于一些經營者唯利是圖的心態,再加上目前網上購物還沒有健全的法律法規,網上交易誠信之風日下是可想而知的!《嫿ňW上交易誠信體系的對策

  在我們國家經濟社會中,誠信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對網上交易而言,誠信的問題更是一個核心、一個關鍵,是網上交易發展的一個生命線。如果誠信問題不解決,對這個行業的打擊將是毀滅性的。構建網上交易誠信體系,當前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建立商家和個人的信用評價體系。和其他交易方式一樣,網上購物的各方參與者會遇到下列風險:交易各方的資信風險、產品風險,包括產品質量是否可靠、產品品牌、產品是否假冒偽劣等問題;物權轉移中的風險,包括先付款還是貨到付款問題,產品如果委托第三方物流企業配送還涉及到物流企業的信用問題;支付風險,這里不是指網上支付過程中的支付安全性風險,而是指交易中付款方是否付款的問題;售后服務和技術支持風險,在交易完成后,售后服務和技術支持提供方能否履行其義務的問題等。由此誠信問題成為公眾或商家最為擔心的問題,而信用評價就是對賣方誠信的評估,因此公眾和商家在網上交易前,特別關注賣方的信用評價。“中國電子商務誠信狀況調查”表明,64.2%的公眾和71.1%的商家在網上交易時會查看賣方的信用評價,顯示出了信用評價的重要性。

  2.嚴格準入機制。在實際生活中從事贏利性的行為都需要營業執照,但目前電子商務卻在這方面比較寬松,很多中小和個人商家并無營業執照,使得消費者難以確認身份,商品質量也沒有保障,應該加快步伐通過立法,嚴格電子商務的準入機制。

  3.要提高消費者網上購物的保護意識。網上購物有別于傳統的購物方式,不少消費者還缺乏必要的購物經驗,因此,提高消費者網上購物的保護意識尤為重要。消費者應盡量選擇熟悉的網上購物網頁,要認真區分網上商城所提供的平臺的真實性,以及其服務質量的好壞。交易前要先查詢賣家信用度,對超常低于市場價的商品,一定要謹慎,因為有些不誠信賣家就是靠低價來蒙騙消費者。高額交易盡量選擇第三方付款的方式如安付通服務,在完成交易后,向賣家索要收據或者憑證,并妥善保管匯款單據等,同時保留與賣家的往來郵件,以備不時之需。這樣一旦出了問題,有利于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4.通過立法解決諸如交易手段等問題,要對參與交易的各方面的權利和義務進行明確細致的規定,使得網絡購物有法可依。我國現行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沒有涉及網絡消費管理的內容,出了問題,有關部門很難監管,消費者的諸多投訴,由于無法可依,解決的難度較大。制定相關法律,對參與交易的各方權利和義務進行明確細致的規定,不僅能有力打擊網上虛假廣告,欺詐行為,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有利于營造良好的社會誠信環境,促進網上購物活動的繁榮發展。

  5.培養全社會的誠信意識和誠信消費習慣。應該看到,在我國信用評價和監管機制不健全的環境下,人們在交易過程中誠實守信的意識還很淡薄,因為人們的失信成本很低,或者說有時還不存在失信成本,這使得部分人越來越不誠實、不守信。但是良好的誠信環境建設和誠信意識的培養,需要人們長期的努力才能培育出來。培育誠信消費習慣,需要積極穩妥地引導消費者采用先進的誠信消費手段。如果更多人接受了電子信用支付模式,就會逐漸將這種消費行為演化為習慣,而這種習慣會大大提高人們的誠信意識,會推進網上購物誠信機制的日益完善。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