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4-18所屬分類:管理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提要]進入 21 世紀,旅游效率研究已成為國際旅游的重點研究領域。本研究借助知識圖譜和計量分析方法,以 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為數據源,運用 Citrspace5. 6 軟件系統歸納 2000 - 2020 年國際旅游效率的研究進展、學術關注度、熱點關鍵詞以及演進趨勢。結果表明,
[提要]進入 21 世紀,旅游效率研究已成為國際旅游的重點研究領域。本研究借助知識圖譜和計量分析方法,以 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為數據源,運用 Citrspace5. 6 軟件系統歸納 2000 - 2020 年國際旅游效率的研究進展、學術關注度、熱點關鍵詞以及演進趨勢。結果表明,新世紀以來的研究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研究團隊較為穩定,凝聚力較強,呈現“快速發展、穩步上升”的態勢; 績效( Performance) 、影響( Impact) 、管理( Management) 、數據包絡分析(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是國際旅游效率研究的熱點,據此可劃分 8 個關鍵詞子群,主要分為旅游目的地產業效率、旅游生態效率和旅游企業經營效率研究。從未來發展看,國際旅游效率研究應拓展學科屬性,將大數據、貧困、后疫情時代行業恢復等問題納入到旅游效率的討論與研究中,推動世界旅游可持續發展,研究方法須綜合運用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推動國際旅游效率研究走向內涵化、理論化和系統化。
[關鍵詞]旅游效率; 知識圖譜; 演進趨勢; Web of Science
效率是經濟生產要素投入與產出之間的效用比例,要求區域經濟發展兼顧資源利用能力和產出效果[1]。旅游業作為經濟輻射作用大、關聯帶動效應強的綜合性服務產業,不同區域因其發展階段、資源環境和科學技術的差異,其資源利用能力和產出效用的綜合價值存在較大差異,在旅游效率低下的地區,會逐漸呈現生態環境破壞、資源要素浪費、生產要素流動性差、區域旅游發展差異加大、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產業升級緩慢等影響旅游高質量發展的負面問題[2]。
2020 年,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 WTCF) 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共同發布《世界旅游經濟趨勢報告( 2020) 》,報告顯示 2019 年全球旅游收入 為 5. 8 萬 億 美 元,相 當 于 全 球 GDP 的 6. 7% ,是全球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報告同時也指出粗放式的傳統旅游經營時代已經終結,旅游投資發展新時代已經降臨。世界旅游組織、世界旅游聯盟、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等國際旅游組織多次提出倡導可持續發展理念,優化旅游發展環境,建立和維護旅游生態圈。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旅游經濟體系,旅游效率成為衡量區域旅游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參考[3]。
自 20 世紀 80 年代來,旅游效率研究開始受到國內外專家學者的關注。特別是 2010 年以來,國內學者著重對旅游景區、旅行社、旅游目的地、入境旅游等旅游產業要素進行效率評價,刻畫區域旅游效率的時空特征,構建其影響機理。而國外學者對旅游效率的研究熱度也進一步上升,對旅游產業、區域旅游發展、生態旅游等相關旅游效率課題進行深入研究[4],產出一系列有影響的學術成果,旅游效率研究已成為國際旅游的重點研究領域[5]?v觀國內外相關領域的研究述評,主要以文本歸納式的定性研究為主。鑒于國內旅游效率研究正逐步與國際接軌,有必要厘清國際旅游效率研究的發展脈絡,開展客觀反映國際旅游效率研究總體概況和動態演變的可視化定量研究。
綜上所述,本研究借助知識圖譜和計量分析方法,運用 Citrspace5. 6 軟件系統歸納 2000 - 2020 年國際旅游效率的研究進展、學術關注度、熱點關鍵詞以及演進趨勢,為創新國際旅游效率研究方向,打造共享、共創、共建的旅游學術共同體,為旅游可持續發展、國際旅游效率研究提供重要參考和借鑒。
一、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 一) 研究方法
知識圖譜是一種將知識域和研究成果進行可視化呈現的分析技術[6],綜合引文分析、共現分析和可視化分析[7],以知識圖譜展現學術研究的發展歷程、研究熱點和前沿領域等[8]。本研究綜合使用 Citespace5. 6 軟件的核心作者和研究機構共現、關鍵詞聚類、研究主題凸顯等功能,對國際旅游效率研究成果進行數據處理和可視化分析,旨在對國際旅游效率的前沿研究、發展趨勢進行科學評價。
( 二) 數據來源
本研究以學術界公認的 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為數據源。根據研究文獻的內容要求,檢索主題為“Tourism Efficiency”,檢索時間跨度從 2000 年 1 月 1 日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從學術角度審視新世紀以來國際旅游效率研究發展與創新。根據前期文獻研讀和數據整理,剔除期刊目錄、書評、會議通知等非期刊性文章,共收集、整理符合本研究要求的原始數據 1421 條。
二、統計分析
( 一) 學術關注度———時間分布
學術關注度是以年發文量為統計指標,量化衡量某一領域學術研究發展變化情況。如圖 1 所示,國際旅游效率年發文量的指數趨勢線 y = 2,7214e 0. 2227x ,R2 = 0. 9682,表明新世紀以來的研究狀況呈現“快速發展、穩步上升”的態勢,根據年發文量,可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萌芽期( 2000 - 2004 年) ,年發文量在 10 篇以下,研究內容主要集中于理論探索和概念辨析; 第二,初步發展期 ( 2005 - 2013 年) ,年發文量區間為 10 - 50 篇,在各國旅游資源開發和項目投資過程中,旅游效率逐漸成為共同關注的課題,學術關注度有所提高; 第三,快速發展期( 2014 - 2020 年) ,年發文量超過 50 篇,其年均增長率為 22. 56% ,其中 2014 年的發文量首次超過 50 篇,2015 年、2019 年相繼突破 100 篇和 200 篇,國際旅游效率研究的學術關注達到了新的高度,也成為世界旅游組織、國際會議、學術研討、國內外權威期刊推動旅游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話題。
( 二) 學術傳播度———高被引文獻分析
高被引文獻在相關學術研究領域中具有較高的知名度、認可度和學術權威性,是理解基礎理論、熟悉研究主題與內容、掌握研究方法論與工具的重要基礎。
國際旅游效率研究排名前 10 的高被引文獻如表 1 所示,學界主要關注旅游生態效率、旅游目的地產業效率和旅游企業經營效率等三個方面。
在排名前 10 的高被引文獻中,以“生態效率” “碳效率”為關鍵詞的文獻有 5 篇,總被引用數為 418,是學者關注密集、成果豐富、傳播度高的研究領域。主要是因為,生態環境、氣候變化是國際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先決條件[9],不可再生資源的使用、旅游主管部門資源開發、旅游者生態足跡和行為引發諸多與旅游相關的環境問題[10],因而引起了學者對“資源利用、環境破壞與旅游經濟收益相互作用”的討論[11]。
此外,學者還對“旅游目的地產業效率”和“旅游企業經營效率”進行了針對性研究,在排名前 10 的高被引文獻中,總被引用數超過 350。從宏觀層面看,大眾旅游、定制旅游的到來,旅游目的地、旅游市場競爭日益激烈[12],旅游產業效率表明投入與產出之間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復雜關系[13],實證研究也證實,旅游流提高了區域旅游的產業效率[14],人才綜合素質、無形資產、基礎設施也在區域旅游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15]; 從微觀層面看,企業是旅游產業發展、環境保護、技術創新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16],研究成果也表明旅游企業創新模式的差異將直接影響資源效率、能源管理能力的提高[17]。
( 三) 核心作者/團隊分析
核心作者/團隊分析主要從學者發文量、合作情況兩個指標進行分析,國際旅游效率研究領域的核心作者/團隊知識圖譜如圖 2 所示,學者發文量越多,節點直徑越大,節點顏色越深; 連線表明學者之間的合作情況與關系密切程度。
結合圖 2 和表 2,Assaf A G( 15 篇) 、Sun Y Y ( 11 篇) 、Law Rob ( 11 篇) 、Manuela P ( 10 篇) 、 Veronika C( 10 篇) 等學者排名靠前,其節點最為突出,在國際旅游效率研究領域一定的中心地位,成為相關研究的重點關注對象。
在 20 多年的學術積累和研究發展中,核心作者/團隊知識圖譜表明國際旅游效率研究領域已形成以 Assaf,A. G. 、Veronika C 和 Zha J P 為核心的學術資源共享、研究方向一致、成員相對穩定的研究團隊,同時研究團隊將延展鄰近區域、合作院校的學者,團隊規模逐漸壯大,凝聚力較強的學術共同體逐漸形成。其中以 Veronika C 為核心的研究團隊主要關注旅游產業效率,團隊形狀為較為簡單的“四邊形”,而以 Assaf A G 和 Zha J P 為核心的研究團隊主要關注生態旅游效率、碳排放和環境保護,其研究團隊呈現較為穩定的“多邊形”,且多邊形內部聯系更為密切,合作程度更高,學術團隊合作網絡促進知識交流,讓現有知識、理念和方法論產生新的碰撞與融合,在提高團隊學術產量的基礎上強化學者的個人研究能力。
(四) 核心研究機構分析
本研究通過 Citespace5. 6 對原始樣本文獻的研究機構進行共現分析,刻畫國際旅游效率研究領域核心研究機構知識圖譜,當前研究領域的主要研究機構如圖 3 所示,研究機構發文量越多,節點直徑越大,節點顏色越深; 連線表明研究機構之間的合作情況與關系密切程度。
由圖 3 可知,共有 161 個節點,其中國際旅游效率發文量較多的研究機構主要有中國科學院、香港理工大學、阿利坎特大學、四川大學、格里菲斯大學、約翰內斯堡大學、色薩利大學、中山大學等; 研究機構間的連線 109 條,表明國際旅游效率研究在相對固定的研究機構和科研人員間建立較為密切的聯系,同時發現這些研究機構主要分布于旅游業較為發達地區,在地域上具備一定的研究樣本與條件,有助于形成旅游學術共同體。
四、研究熱點和演進趨勢
( 一) 研究熱點/關鍵詞分析
研究熱點是影響世界發展、人類進步、科技創新、社會和諧的共同話題,對研究主題高度概括的關鍵詞可通過頻次、中介中心性解釋、驗證研究領域的熱點和內在邏輯。
研究表明,關鍵詞頻次越高,其節點直徑越大。如圖 4 和表 3 所示,在共詞分析知識圖譜中,關鍵詞節點共 247 個,說明國際旅游效率研究較為成熟,研究主題呈現多元化發展; 連線 1601 條,網絡密度為 0. 0527,表明國際旅游效率研究領域內部聯系緊密,克服學科和專業之間的差異,通力合作,推動國際旅游效率研究的多領域、多視角、跨領域發展。
本研究提取頻次大于 50 的關鍵詞共 15 個,其中“旅游( Tourism) ”“效率( Efficiency) ”“績效 ( Performance) ”“影響( Impact) ”“管理( Management) ”“數據包絡分析(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模型( Model) ”等關鍵詞的頻次超過 100,是國際旅游效率研究的熱點,同時“旅游( Tourism) ” “效率( Efficiency) ”“影響( Impact) ”和“持續性 ( Sustainability) ”等關鍵詞的中介中心性超過 0. 5,根據羅家德在《社會網絡分析講義》中的中介中心性評測標準,其數值大于 0. 3 則表明該節點在社會網絡中處于結構洞的位置,即該節點與社會網絡中的其他節點聯系密切,在國際旅游效率研究總體情況中占據主導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可推動研究主題的二次組合和學科間的跨界融合,進而突出表現關鍵詞在國際旅游效率研究領域的視角創新、內容創新和方法創新。
( 二) 研究前沿
分析本研究借助 Citespace5. 6 軟件的對數似然率算法( LLR) 和自動聚類功能,將原始文獻中的關鍵詞整理、分類,劃分為邊界清晰、內容不重疊的關鍵詞子群,由此分析、探究國際旅游效率研究領域的前沿成果。
如表 4 所示,國際旅游效率研究領域聚類分析共得到 8 個關鍵詞子群,網絡模塊化指數( Modularity) Q = 0. 3278,大于 0. 3,表明網絡結構化合理; 網絡同質性均值( Mean Silhouette) = 0. 3865,研究表明網絡同質性均值小于 0. 5,其聚類結果合理有效,關鍵詞子群聚類較好。根據研究熱點分析和聚類分析結果,同時結合相關專家對國際旅游效率研究的意見,2000 - 2020 年國際旅游效率研究領域主要分為旅游目的地產業效率、旅游生態效率和旅游企業經營效率。
第一,旅游目的地產業效率。從研究熱點和聚類分析結果來看,旅游目的地產業效率是國內外學者普遍關注的問題,主要研究區域旅游產業的發展效率。學者以面板數據為基礎,通過 DEA 模型、SBM - DEA 模型及其相關修正模型,對旅游目的地產業發展效率[18]、重點城市旅游效率[19]以及核心旅游資源的開發[20]、利用與保護等問題進行實證分析,同時綜合應用灰色關聯分析[21]、GIS 地理技術[22],探索區域內旅游效率的影響因素和時空分析[22]。
第二,旅游生態效率?沙掷m發展是旅游效率研究的出發點[23],學者關注旅游發展與氣候變化、環境效用、綠色生態、身體健康的耦合關系[24]。旅游生態效率研究要將旅游目的地視為一個具有復雜演化規律的宏觀系統[21],因而學者以旅游為研究背景,分析環境破壞與旅游經濟收益的相互作用,并指出二氧化碳排放量與旅游收入、生態效率分別成正向影響和負向影響[25]。同時,另有學者提出國家旅游碳足跡的理論概念[26],以此識別和驗證旅游技術效率、經濟增長和環境外部性之間的動態關系[27]。除此之外,為更為全面評測生態效率,學者建立綜合評價指標體系,使用涵蓋 SLACK 測度和不期望產出的 DEA 數據模型,探索了旅游目的地生態效率的特征和時空演化[28]。
相關知識推薦:英文論文投稿流程
第三,旅游企業經營效率。旅游企業是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基礎[29],旅游效率的關鍵也在于旅游接待業與旅游收入之間相關關系[30],其中包括旅行社、旅游景區、旅游住宿業、旅游交通等業態。研究表明隨著人力成本的上浮,酒店在實際經營和管理過程中需要創新資源利用的模式和技術[31],充分調動酒店內部各部門的積極性,共同產生創新的節能解決方案,探索酒店資源使用效率的驅動機制[32]。企業是旅游產業發展、環境保護、技術創新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旅行社、旅游景區和旅游交通效率是反映地區旅游發展狀況的重要指標[33],學者從旅游效率影響因素的視角剖析國際旅行社經營驅動機理,并試圖關注旅游服務質量和效率評價模式[34],旅游景區效率主要集中于影響因素、時空分異、演化機理等問題,旅游景區效率評價研究較為完善,研究成果更為全面和深入[35],表明國際旅游效率研究注重旅游產業核心部門的發展效率研究,旅游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國際旅游的共識。
( 三) 研究趨勢分析
研究趨勢指的是某一領域研究的前進方向和發展預測,本研究通過分析國際旅游效率突發性關鍵詞網絡圖譜,如圖 5,探明 2000 - 2020 年間不同階段的研究熱點變化,從而試圖對國際旅游效率研究未來發展趨勢進行相關探討。
國際旅游效率研究的突發性關鍵詞始于 2007 年,基于本研究的原始文獻數據,共提取 10 個突現詞,即“數據包絡分析(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技 術 效 率 ( technical efficiency) ”“管 理 ( management) ”“管理效率( managerial efficiency) ” “酒 店 ( hotel) ”“市 場 ( market) ”“旅 游 開 發 ( tourism development) ”“面板數據( panel data) ” “區域( region) ”和“旅游目的地( tourism destination) ”。
2005 - 2013 年是國際旅游效率研究的初步發展期,突現詞有“數據包絡分析(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技術效率( technical efficiency) ”“管理 ( management) ”“管理效率( managerial efficiency) ” “酒店( hotel) ”,其中“技術效率( technical efficiency) ”的影響時間長達 8 年,反映學者在該階段重點關注的是旅游效率測定的研究方法論與工具,掌握研究技術是分析研究數據、驗證研究假設、實現研究目的的基礎,同時在該階段研究對象主要集中于旅游企業,酒店( hotel) 的突現度為 6. 2398,為該階段突顯數值最高的關鍵詞,相關研究主題受到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2014 - 2020 年,國際旅游效率研究快速發展,突現詞有“市場( market) ”“旅游開發( tourism development) ”“面板數據( panel data) ”“區域( region) ”和“旅游目的地 ( tourism destination) ”。近年來,世界旅游組織和旅游發達國家高度關注氣候變化和旅游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召開相關的國際會議、制定頒布有關環境保護的政策和法案,從而推動旅游可持續發展。受政策引導和旅游目的地發展狀況影響,區域旅游產業效率和生態旅游效率成為 21 世紀前十年的重點研究前沿。
研究熱點與國際經濟情勢、世界科技發展緊密相關,同時也具有明顯的政策導向性。2016 年,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國。進入 21 世紀 20 年代,中國科技、中國力量和中國旅游逐漸在國際旅游經濟中發揮重要引導作用,如“中國高鐵”“5G”“大數據”“線上支付”“世界遺產”“旅游扶貧”“全域旅游”“文旅融合”等關鍵詞也逐漸成為國際旅游研究的重要話題,因而科技助力區域旅游發展效率、文旅賦能國際旅游扶貧將可能成為國際旅游效率研究的發展趨勢,同時結合新冠疫情的環境背景,旅游企業在特殊情況的經營效率和恢復效率也可能成為未來研究的重要話題。——論文作者:肖利斌 鄭向敏 黃文勝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