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7-16所屬分類:管理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文章以高創電信學院為例,介紹了從構建企業學院組織體系、建立協同育人長效機制等方面建立校企協同培養創新創業人才機制。從構建載體、定向育人,文化進校、以文育人,助學獎學、關懷育人,服務一帶一路、合作培養留學生等方面校企協同培養創新創業人
摘要:文章以高創電信學院為例,介紹了從構建企業學院組織體系、建立協同育人長效機制等方面建立校企協同培養創新創業人才機制。從構建載體、定向育人,文化進校、以文育人,助學獎學、關懷育人,服務“一帶一路”、合作培養留學生等方面校企協同培養創新創業人才。從共建課程資源、共建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混編團隊等方面校企共建教學資源。實現人才培養模式由“學校育人—企業用人”的串聯模式轉變為“學校培養學生+企業開發人才”的并聯模式。
關鍵詞:企業學院;校企協同;創新創業人才;探索與實踐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的基本辦學模式,是辦好職業教育的關鍵所在,然而,近年來,由于受體制、機制等因素的影響,企業參與學校教育教學的積極性不高,學校培養的人才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而建設企業學院是保證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有效路徑,通過企業學院建設,校企資源共用、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有利于全面培養高等職業院校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實現學校人才培養與企業崗位需求的無縫對接,從而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使學生所學與企業所用“無縫對接”,生企互贏。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應用電子技術專業于2016年10月牽手高創(蘇州)電子有限公司,基于“平等合作、利益對等、共同發展”的原則共建“高創電信學院”,雙方以“實現學校人才培養與企業人力資源開發的無縫對接”為目標,形成校企協同育人的有效機制。
一、建立校企協同培養創新創業人才機制
1.構建企業學院組織體系
構建“決策層、管理層、執行層”三級企業學院組織體系,明確各層的功能、職責和工作制度,組織架構見下圖1,決策層負責企業學院人才培養的規劃、課程體系的構建,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重大項目的決策等;管理層負責企業學院人才培養的日常管理等;執行層負責具體項目的開展等。
2.建立協同育人長效機制
建立合作共贏動力機制。秉持“學校先行、企業先贏、五創協同、相生共榮”的校企合作理念,與企業簽訂合作協議,明確校企共建、共管、共享基地和人才培養中雙方的職責、權利和義務,從企業參與招生、教學、人生導師輔導、頂崗實習指導等方面建立協同育人機制。
建立工作保障機制。形成企業與專業的定期研討機制、聯合辦公機制和信息互通機制。年初有計劃,年終有總結。加強目標管理與過程管理相結合,定期檢查與動態監測相結合,確保企業學院運轉規范化、制度化,保證合作暢通高效。
二、校企協同培養創新創業人才
高創電信學院圍繞“德育素質+職業技能”、“適應性+職業性”,將職業道德、人文素養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構建了“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學業、就業零距離”的校企一體化育人。
1.構建載體,定向育人。冠名訂單培養。學生一進校就成立企業冠名班級,建立企業文化墻,冠名班配備兩名班主任,一名為企業技術人員或管理人員,另一名為學校專任教師。冠名企業給冠名班學生開設職業指導講座,校企聯合開展企業勞模大師進校園、企業專家進課堂、企業參觀體驗日、校企開放日等主題活動,讓學生提前了解企業,感受企業文化,實現學校文化、專業文化與企業文化的有機融合。針對訂單班校企雙方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構建專業課程體系,根據崗位工作任務要求確定課程內容;專業開設企業文化、產品質量管理、管理能力與技巧、產品生產培訓等企業課程,由企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以及學校專任教師按照理實一體的形式組織教學。
2.文化進校,以文育人。聘請企業勞模及技能大師為學院講師,通過企業文化進校園、勞模技能大師進課堂、企業案例進教材、建設教室企業文化墻等,將企業的文化理念、大師的工匠精神、行業的先進技術引入校園。通過志愿者活動、獻愛心活動、足球聯賽、乒乓球聯賽、冬季三項目比賽等豐富多彩的校企活動,增進學生與企業之間的相互了解。
3.面授面試技巧,提高就業能力。企業人事部門經理或招聘專員給學生做關于“招聘面試技巧與方法”講座。講座從結構化招聘、選人標準、簡歷篩選、面試經典六問四個方面向學生展開介紹。從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綜合能力、個性特征、求職動機、價值觀六個維度向學生展示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以及在分析判斷、工作態度、人際交往等方面的能力需求。通過簡歷篩選介紹讓學生了解優秀簡歷五項基本原則。通過講座讓學生全面了解面試的基本過程、撰寫簡歷的要點及注意事項、面試的技巧與注意點等,為學生求職應聘面試提供寶貴的經驗。
4.助學獎學,關懷育人。企業出資組織學生參加三崗實踐、競賽培訓、校企聯誼等活動。校企聯合開展嵌入式設計與開發大賽、電子設計與制作大賽、海峽兩岸電子拆焊比賽等專業賽項,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專業技能的平臺,激發學生對嵌入式設計與開發項目、電子設計與制作等項目的興趣,起到以賽促教、以賽促訓、以賽促學的目的,提高了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為高素質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提供平臺。同時校企聯合開展創業計劃書比賽、“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比賽,通過比賽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的意識,提高學生創新創業的能力;開展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通過比賽使學生進一步明確職業方向,提高學生的職業規劃能力。
5.共同指導競賽,提高學生技能。自高創電信學院成立以來,企業每年選派技術骨干與學校教師一起指導學生畢業設計,指導學生參加江蘇省電子產品設計與制作比賽、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職業規劃大賽及海峽兩岸產業核心技能素養大賽電子拆焊等比賽。在校企共同協作努力下,近三年在全國、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嵌入式產品開發、江蘇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江蘇省職業規劃大賽等賽項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6.服務“一帶一路”,合作培養留學生。為響應習近平同志和祖瑪總統達成的關于擴大中非雙方在教育領域的交流和合作的要求,促進中國-南非兩國的產業合作,提高南非在華留學生的技能水平,增強其回國的就業競爭力,學院與高創(蘇州)電子有限公司合作,組建高創(南非)學徒班。高創訂制GROW360產業人培訓計劃,包括職場準備階段(校內6個月)、職場起步階段(企業產線實習1個月)、職場進階階段(企業管理崗位輪崗5個月),訂制專業講座計劃(包括管理類課程4次、通識類課程10次、專業類課程6次、標桿企業游學3次、分享式學習1次);開展開學典禮、校園參觀、留學生手冊學習、交通知識講座、禁毒基地參觀等入學教育;到企業進行實操體驗等。
三、校企共建教學資源
1.共建課程資源。高創一線技術專家參與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構建“崗位主導、產教融合、能力遞進”專業課程體系,如下圖2所示。定期召開專業與課程建設研討會,研討行業發展方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新專業申報、實訓基地建設方案、專業升級、人才培養和課程設置等問題。以企業典型案例為載體,進行《智能電子產品輔助設計與開發》、《電子元器件焊接工藝》、《C51單片機編程與應用》等課程建設,共建《電子產品焊接工藝》、《單片機能力認證》、《通信系統仿真實訓》、《企業實習》等雙語課程。共同制定課程標準,編寫出版教材,建設資源庫等。多門課程獲評江蘇省在線開放課程,多部教材獲評江蘇省重點教材。
2.共建實習基地。企業向學校捐贈液晶顯示設備,共建平板電視組裝調試維修生產性校內實訓平臺,以企業的產品車載電子設備和新型平板顯示器作為載體,企業實際生產任務為指導,校企共同開發課程和教材,教師和企業工程師聯合授課,為學生提供新工藝、新設備、新技術的知識更新和崗位培訓,讓學生在真實的生產環境中接受培養。建立新一代平板電視制造生產校外實訓基地,服務學生進入實訓基地完成識崗、習崗工作。
3.建設混編團隊。企業選派一線工程師作為專業兼職教師,通過課堂教學、實習指導、競賽輔導、畢業設計與頂崗實習指導等方式培養“學業、就業零距離”的創新創業人才。實施“企業+專業”雙帶頭人機制,訂單班、冠名班聘用企業班主任,建立了教師企業實踐工作站,為專任教師提供企業實踐,參與企業技術研發、生產管理等。
4.開展社會服務。建有員工培訓基地,為企業開展員工專業培訓、學歷提升服務等;黨員教師一對一指導企業員工論文寫作。專業教師為企業開展科技創新、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等工作。圍繞“師生企聯合,學做創聯貫”的方針,以企業學院為依托,創建眾創空間“火柴盒”,為新一代智能電子產品的開發和系統集成提供技術研究和推廣。眾創空間培育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孵化學生創客團隊創新創業項目。多個創業項目在江蘇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賽項中獲獎,并榮獲江蘇省大學生優秀創業項目。
相關知識推薦:普刊論文查重率多少合格
四、結束語
培養創新創業人才是一項重要、復雜的工作。實踐證明依托企業學院校企協同培養創新創業人才是有效的人才培養模式,它實現了人才培養模式由“學校育人—企業用人”的串聯模式轉變為“學校培養學生+企業開發人才”的并聯模式,達到學校培養與現代企業需求的零距離。——論文作者:邵利群,倪碧君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