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十三五”圖情檔學科進展:中文期刊論文解析

發布時間:2021-06-08所屬分類:管理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目的/意義]回顧圖情檔學科五年內的研究進展,有助于掌握本領域知識域的結構與演變。[方法/過程]使用文獻計量法,對近5年圖情檔學科領域的20種中文期刊文獻,從發文總量、高被引論文、學術影響力、研究熱點及研究趨勢預測等角度進行計量研究。[結果/結

  摘要:[目的/意義]回顧圖情檔學科五年內的研究進展,有助于掌握本領域知識域的結構與演變。[方法/過程]使用文獻計量法,對近5年圖情檔學科領域的20種中文期刊文獻,從發文總量、高被引論文、學術影響力、研究熱點及研究趨勢預測等角度進行計量研究。[結果/結論]研究發現中文期刊發文量逐年下降,外文論文發文量年度占比逐年增長,領域內研究逐漸與國際接軌;學科領域持續跟進基礎理論研究和實踐創新研究,對數據研究、數字人文也保持著高度關注;處于數字與數據化的環境中,圖情檔學科領域亟待完成學科體系與能力的重構,趨向于數據科學和大數據方向;領域研究更加關注用戶體驗和信息資源共建共享。

“十三五”圖情檔學科進展:中文期刊論文解析

  關鍵詞:“十三五”圖情檔學學科進展期刊論文研究熱點研究趨勢

  1引言

  如何把握一個知識域的結構與演變,對置身于當今信息社會的我們,是一項前所未有的、廣泛而迫切的重大課題[1]。通過文獻計量的方法對一個領域內的研究進展進行梳理,有助于我們把握圖情檔學科知識域的演變。圖情檔學界的學者歷來重視學科的回顧與展望,也更加注重學科研究熱點與前沿的追蹤與探測[2]。過去5年內無論是“雙一流”建設的政策引導,或是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助推,都為領域研究尋找新的生長點標明了方向。圖情檔學科如何持續跟進時代前沿,深度融合新興技術,轉型升級學科建設,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對近5年圖情檔學界的研究進展進行解析,能為解答該問題提供支持。論文是研究成果的主要載體,是學術交流的重要媒介,可以反映學科全貌。由此,本研究對涉及學科領域的20種CSSCI來源期刊近5年刊載的論文進行文獻計量分析,以解析中文期刊論文,梳理本學科研究進展。

  2數據來源與總體情況描述

  2.1數據來源及研究方法

  CSSCI來源期刊(2019-2020)目錄中,分學科按刊名音序排列共有568種期刊,其中涵蓋圖情檔學科領域的期刊共有20種,見表1(按復合影響因子排序)。數據均來自中國知網,包括表內期刊2016-2020年發表的論文,但不包括!刊和非學術性文章(2020年期刊數據統計尚不完整),導出數據時間為2020年4月26日。共檢索16911條記錄。

  本文利用文獻計量法,并借助Excel和WordArt詞云工具,對獲取的數據處理。從高被引論文、學術影響力、研究熱點及研究趨勢等方面進行解析,以厘清近5年本學科研究進展。

  2.2年度發文量統計分布

  對統計的文獻數據進行篩選,清洗掉“封面簡介”“序”“書訊”“會議推送”“征稿”“公告”“圖片新聞”“選題指南”“投稿須知”“寄語”等非論文數據,最終統計得到16911篇論文數據作為研究樣本。繪制年度發文量趨勢圖見圖1。

  由圖1看到,近5年圖情檔學科中文論文發文量逐年遞減(2020年因數據不全,故下降趨勢顯著)。為保證分析結果全面客觀,筆者引入近5年領域內外文論文發文量與之比較,如表2所示:

  圖2顯示,2016-2020年中文論文的發文量逐年下降,而外文論文的發文量卻有緩慢增長趨向。此外,外文論文發文量年度總占比逐年增長,且2018年起折線坡度最大。表明領域內學術成果更注重國際影響力,學科領域研究逐漸與國際接軌。2015年國務院印發的《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明確提出“推進國際交流”的高等教育改革任務,這就給本學科國際化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而論文作為學術交流的載體,能夠基本反映學科全貌,其“走出去”的狀況,可以一定程度衡量學科的國際化水平[3]。

  3圖情檔學科高被引論文分析

  一般而言,論文的被引情況可以反映出它在一個時期的學術影響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其學術價值與重要程度。因此,對高被引論文的研究內容梳歸納很有必要。由于科學研究論文的引文峰值一般為2年以上[2],本次調查的最近文獻是在2020年發表,所以2019年與2020年的被引數據沒有實際意義,暫時不作為解析對象。表3、表4、表5分別是2016年、2017年和2018年本學科中文期刊高被引論文。

  通過精讀表3、表4和表5列出的高被引論文,將近5年學科研究熱點主題歸納如下:

  3.1信息素養與信息服務研究

  主要是立足大數據時代背景對數據素養進行的探討。如學者黃如花分析了數據素養的起源與發展,提出數據素養是信息素養的一種擴展,并根據其特征研討了數據素養的教學內容[4];學者孟祥保通過文獻調研,從內涵、需求、利用行為、教育等4個方面整理歸納了數據素養目前的研究現狀[5]。

  3.2高校圖書館社交媒體平臺研究

  如學者史艷麗利用問卷調查法,把握了高校館社交媒體用戶對閱讀推廣所需,分析發現高校館用戶應用最多的社交媒體是微信,用戶滿意度最高的閱讀推廣類型是圖書推薦,并且為高校館立足于社交媒體的閱讀推廣建言獻策[6];學者明均仁則構建了高校移動圖書館APP用戶滿意度影響要素模型,最終得出系統特性、界面特色是影響用戶滿意度的外部驅動因素,個體性的差別是影響用戶滿意度的內部驅動因素的論斷[7]。

  3.3智慧圖書館與智慧服務

  學者曾子明提出了一種智慧圖書館的個性化服務模型,該模型融合了深層次的情境感知,能夠為用戶提供精準服務[8];學者初景利回顧了圖書館的發展史,分析了未來圖書館發展的趨勢,認為智慧圖書館將是圖書館發展的一場新變革,將成為未來圖書館的主導模式[9]。

  3.4用戶行為與知識付費

  如學者張帥借助質性分析工具,對選取的數據樣本定性分析,最終提煉出了影響用戶在線知識付費行為的7個要素,分別是個體需求、個體認知、信息品質、主觀規范、便利條件、替代品、經濟因素[10];學者趙楊基于社會資本理論,從知識提供者的結構型社會資本、關系型社會資本和認知型社會資本3個緯度構建了影響用戶知識付費行為的因素[11]。

  3.5文化扶貧方面

  如學者邊曉紅引入自組織理論及方法,深入探析目前貧困地區文化“自組織”建設面臨的困境,并構建了以培養貧困鄉村文化“自組織”能力建設為中心的文化扶貧新機制。[12];學者曲蘊則從理論層面論述了文化扶貧的內涵,探析了文化精準扶貧的實現路徑[13];學者閆小斌對供給改革進行溯源,調研了近些年供給改革的研究進展,重點分析了貧困地區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的發展[14]。

  相關期刊推薦:《圖書情報工作》主要報道以圖書館學、情報學為核心的相關領域理論和實踐的最新進展。本刊的定位與特色是主要面向研究型圖書情報機構,側重于數字網絡環境下的知識服務與圖書情報工作轉型發展,強調理論與實踐結合,立足現實,面向未來。

  當然,由于引文動機與引文行為是一種較復雜的學術現象,所以高被引并不能承載所有的學術研究要素,它只是學術關系的一種自然狀態的客觀反映。例如綜述性及論述性研究論文一般被引較高,新觀點和新方法的引進易受到學者關注等;而技術性強、實證性論文創新性強、研究論文不易被引用,小范圍研究領域的論文通常引用量較少等。所以,本文另從學術影響力、關鍵詞熱點以及研究趨勢預測等角度進行解析。

  4圖情檔學科學術影響力分析

  從研究論文的發表與被引情況分析學科的進展情況可以從多個角度考量,包括各地區間的科研產出與學術影響情況、科研單位的科研產出與學術影響情況、科研人員的發文與被引情況等,本節對學科領域論文的機構分布和作者分布進行分析。

  4.1機構分布

  從高發文與高被引機構來看(見表6),武漢大學、南京大學、吉林大學、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無論在發文排序還是在被引排序中,均遙遙領先,依次位居前6名。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歷史悠久,所擁有的學科專業數量最多,教學科研人員和研究生培養規模也最大,故學術影響力和研究成果產出在全國居于領先地位。而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發文量排名第11位,被引量排在15位,究其原因,可能是該機構所研究的內容比較專業,偏重技術、工具和方法研究及實證示范研究,如:“互聯網+”背景下企業競爭情報變革模式研究、基于“互聯網+”思維的新創企業風險識別與競爭情報預警研究、機構名稱規范數據的語義模型構建、科研機構名稱歸一化實現等。反觀上海交通大學,發文排名在第17位,被引量卻在第13位,可能是該機構研究具有更多綜合論述性,因而被引較多,如:圖書館閱讀推廣研究十年進展(2005-2015)、感知價值對電子書閱讀客戶端用戶滿意度和忠誠度的影響研究、大學生社會化閱讀APP持續使用意愿及發生機理研究、個人數據交易的法律規制、論閱讀推廣的研究范式等。

  4.2作者分布

  無論是地區科研產量,還是機構科研產量,本質上屬于作者的科研產出。故筆者另對所得文獻的第一作者進行統計,在區分研究者署名順序的情況下,結合第一作者的發文數與文獻被引數,將排名前23(發文數>20篇)的高發文與高被引作者列出,見表7。

  從表7中可以看出,圖情檔領域五年內作者中文期刊發文量最多的為66篇,作者被引用次數最高的為801次。發文數量與被引頻次呈現正相關的聯系即發文量多的作者也擁有較高的被引數量,如黃如花、吳建中、趙蓉英、王世偉、張敏等。總體來看,表7中排名前23位的核心作者群是圖情檔學科高影響力作者,在學界起到引領的作用,為學科的發展貢獻了力量,他們的研究成果對于學科領域后續的研究具有較大的參考價值。

  應該注意的是,表7中呈現的排序次第,無論是作者的發文排序還是被引排序均采取的是數據樣本中文期刊發表論文的第一作者,所有作者排序(取前10)見表8。

  5學科領域內中文期刊文獻研究熱點及研究趨勢

  5.1學科研究熱點

  主題詞是科研論文的核心精髓,是研究內容的高度凝練,而出現頻次較高的術語性關鍵詞能夠反映文章的研究主題。為了更加清晰分析中文期刊論文的主題分布與研究趨勢,本研究統計了近5年內總詞頻大于50次的關鍵詞,繪制高頻詞年代變化表,如表9所示:

  從表9中的動態變化狀況來看,關鍵詞詞頻總體上呈上升或平穩態勢,沒有關鍵詞呈現下降態勢。逐年對比關鍵詞詞頻,可大致歸為三類:第一類的頻次在年度分布上雖有起伏,但總體上有增長趨勢,如移動圖書館、閱讀推廣、可視化、社交媒體、數字人文等,占多數;第二類詞的頻次在年度分布上相對穩定較為平穩,如知識服務、大數據、高校圖書館等,表中共有28個;第三類詞的詞頻年度分布呈現起伏態勢,頻數各年度有升有降,這類表中有24個。基于以上分析,能夠得出以下幾點結論:

  (1)沒有關鍵詞呈下降態勢說明其所代表的研究熱點并未萎縮,依舊值得被關注。

  (2)32個第一類上升態勢關鍵詞,或將代表圖情檔學科將來的研究熱點,尤其需要注意影響因素、閱讀推廣、數字人文、社會網絡分析、移動圖書館、可視化、智庫、社交媒體等關鍵詞,這些高頻關鍵詞不僅呈現上升的發展動態,其總頻次和年篇均頻次也位列前茅。另外需要說明,一些關鍵詞出現的頻次高并不代表趨勢,也可能只是一時的熱點而已。

  (3)28個第二類平穩態勢關鍵詞是圖情檔學科持續不變的關注熱點。如:高校圖書館、大數據、圖情檔學、引文分析等。值得注意的是,這類詞只是學者們寫論文常用詞,如“共詞分析”“引文分析”“實證研究”等,未必是學界研究熱點。

  (4)24個呈起伏狀態的關鍵詞頻次,雖然5年總體趨勢有升有降,但部分關鍵詞仍然是研究熱點。如“網絡輿情”“互聯網+”“元數據”等。——論文作者:趙蓉英1,2,3李直1,3李新來1,3陳舒雅1,3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