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從學術論文的發表探討高校的學科建設

發布時間:2021-05-19所屬分類:管理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運用文獻計量學的方法,對成都工業學院20042014年學術期刊文獻的學科論文產出、機構分布、高產作者、高產作者年齡結構進行計量分析,揭示科研水平和學科建設的優勢和不足,提出科研和學科發展建議。 關鍵詞:學科發展;文獻計量分析;科研水平 高校的發展

  摘要:運用文獻計量學的方法,對成都工業學院2004—2014年學術期刊文獻的學科論文產出、機構分布、高產作者、高產作者年齡結構進行計量分析,揭示科研水平和學科建設的優勢和不足,提出科研和學科發展建議。

從學術論文的發表探討高校的學科建設

  關鍵詞:學科發展;文獻計量分析;科研水平

  高校的發展離不開學科建設,而制定學科建設發展策略離不開對學科自身情況進行評估和分析。一個學科的發展現狀與其相關的專著出版、項目獲得、論文發表直接關聯。通過期刊文獻計量分析,可以量化高,F有科研狀況,對學?蒲薪ㄔO、師資隊伍建設、院系學科發展政策制定提供數據支持;為學校今后的科研重點發展方向,人才培育、引進以及資源分配提供重要依據。

  筆者曾對高?蒲姓撐漠a出年度分布、學科分布、論文被引頻次分布、高被引論文分布、高被引作者分布以及科研資助基金等方面進行了分析,研究結果見《2004—2013年成都工業學院CNKI期刊文獻計量分析》。[1]本文擬對論文院系分布、高產作者分布、作者年齡結構進行分析,結合該校學科建設發展,提出合理建議。

  一、2004—2014年成都工業學院期刊文獻統計分析

  在《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中以“單位=成都電子機械高等?茖W校OR單位=成都工業學院”為檢索式進行檢索,時間范圍選擇2004—2014,條件選擇“模糊”,檢索出11年間成都工業學院人員共發表2332篇期刊學術論文;在分組瀏覽里選擇“作者”選項卡,檢出11年間作者的發文量及排序;結合該!督搪毠で闆r一覽表》統計高產作者院系分布和年齡結構。

  (一)各學科期刊論文產出分析

  從表1可知,高等教育、計算機軟件及計算機應用、職業教育、金屬學及金屬工藝和自動化技術是11年來學院發文量最多的學科,均在100篇以上,這5個學科相加,發文占到總發文量的39.7%;且這5個學科的論文年度分布相對比較平均,學科發展比較平穩。其次,電信技術、電子工業、企業經濟、機械工業、無線電電子學、宏觀經濟管理與可持續發展、數學、外國語言文字等8個學科發文在60篇以上,是學院科研發展基礎較好的學科。從核心刊數量來看,計算機軟件及計算機應用、高等教育、金屬學及金屬工藝及自動化技術4個學科均在60篇以上,屬于科研產出數量和質量均高的學科;材料科學、數學核心刊論文比率較高,尤其材料科學學科28篇核心刊發文量占32篇總發文量的87.5%,科研產出質量在學院所有學科中具較強的優勢[1]。

  (二)期刊論文機構分布

  從表2可知,人文藝術系是發文最多的院系,其次是經濟與管理學院、機械工程學院、材料工程學院和電子工程學院。人均發文量最高的為通信工程學院,學院教師平均發文6.82篇,其次是建筑與環境工程系、材料工程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及機械工程學院,表明這些院系科研意識濃厚、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體育部與外語系人均發文僅2篇,需要加強營造學術研究氛圍,提高科研能力。

  (三)高產作者分析

  將11年間發表論文5篇以上的作者視為高產作者,從表3可知,11年間共有199位高產作者,其中發表論文20篇以上者11人,發表論文15篇以上者31人,發表論文10篇以上者75人,發表論文5篇以上者有199人。這199位作者共發文1932篇。

  表4列出了成都工業學院的發文量最高的前30位作者。蔡方凱共發表論文29篇,隨后依次是馮瑛、鄧清南、吳菊珍、黃曉燕、鄭予捷、羅剛、姜自蓮、王靜、王小蘭和成虹。這10位作者發文均在20篇以上,年均發文接近或超過2篇。此外,還有19位作者發文在15篇以上。從這些作者的院系分布來看,經管學院7人,材料學院6人,機械學院5人,電子學院與人文系各3人,通信學院、信科系和建筑與環境工程系各2人。

  從表5可知,在發表論文5篇以上的199位作者中,21~30歲的5人,31~40歲的77人,41~50歲的92人,51~60歲的25人。31~50歲的中年作者數量具有絕對優勢,是該?蒲泄リP的主力軍。

  此外,對比各年齡段教師人數,41~50歲的中年教師科研意識最強,發文5篇以上的作者占該年齡段教師總人數的53.8%;21~30歲的青年教師高產作者人數、占百分比最低,反映青年教師的科研意識、科研能力比較薄弱。

  二、學科建設發展對策

  (一)健全學科發展規劃

  結合各學科論文產出和論文機構分布,可以看出各學科科研實力很不均衡。計算機、金屬工藝、電信、經濟、數學是該?蒲袑嵙^強的學科,而建筑、體育、環境科學科研實力較弱。基于該校學科發展的現狀,建議在以后的學科規劃中,要保重點,促全面。首先確定一批科研優勢學科,打造精品科研團隊,增強人、財、物的保障,進一步彰顯學校的特色學科;同時也要鼓勵科研弱勢學科積極開拓,學習優勢學科經驗,培育科研隊伍,促進科研發展并取得突破性進展[2]。

  (二)加強學術隊伍建設

  在學校、學院、學科的科研發展中,學術帶頭人的作用舉足輕重。每個學院、學科都需要學術帶頭人來當領頭羊。結合高產作者分布表,該校在通信、經濟、管理、材料、機械等學科有科研領軍人物,其他學科相對比較匱乏,需要在今后的學術規劃中加強培養和引進骨干人才。一方面,對具有學術發展潛力的年輕學術骨干進行重點培養,激勵他們進行學歷進修,參加學術活動和出國考察,快速提高自身科研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針對薄弱學科引進優秀科研人才,提高學科水平。此外,學術隊伍建設除了選拔學術帶頭人和學術骨干,也要注重團隊梯隊建設,綜合考慮團隊成員職稱、年齡因素,培養各層次后備人選,促進學科建設穩健發展。

  (三)合理配置各項資源

  圍繞學科建設,要做好學校人、財、物的合理配置。首先針對學科科研能力強弱情況在科研立項、培訓、職稱評審等方面有所側重;其次對于重點發展學科,在經費上予以支持;最后,在文獻資源建設、科研設備等的分配也應按學科發展有所側重[3]。

  (四)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

  科研實力的增強離不開積極向上的學術氛圍。從上述分析可知,青年教師發文量較少,40歲以下的教師中,只有41.1%的教師發文5篇以上,大部分青年教師沒有發表論文,或者發文缺乏持續性,說明他們并沒有樹立明確的科研目標、掌握必要的科研能力。因此,學校應注重青年教師的科研能力培養,通過修訂科研制度、年度考核制度激勵青年教師參與學術研究;加大科研基金投入力度,增加青年教師獲得基金扶持的機會;建立學科學術團隊,以老帶新,引導青年教師科研入門,激發科研興趣,進一步營造積極向上的學術氛圍[4]。——論文作者:王璐

  相關期刊推薦:《成都工業學院學報》為綜合類學報,設有:陳毅研究、技術創新研究、計算機技術與應用、機械與機電工程、電氣控制與技術、信息與計算科學、經濟與管理、心理與健康、高等教育與管理、教學改革探索、黨建與思政工作、社會與文化、語言與文學、新聞與傳播、體育與健身等欄目。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