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3-02所屬分類:管理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目的應用文獻計量學的方法梳理和分析勝任力在我國公共衛生系統中的研究、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以期為公共衛生系統深入開展勝任力相關研究提供可參考的計量學分析資料。方法利用NoteExpress軟件獲得目標文獻,用頻數、百分比等量化描述文獻的內外部特
摘要:目的應用文獻計量學的方法梳理和分析勝任力在我國公共衛生系統中的研究、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以期為公共衛生系統深入開展勝任力相關研究提供可參考的計量學分析資料。方法利用NoteExpress軟件獲得目標文獻,用頻數、百分比等量化描述文獻的內外部特征。結果我國公共衛生系統勝任力相關研究呈波動式增長;整體資助率不高;核心作者群未形成。根據研究內容分類,文獻可分為4大類,其中勝任力及勝任力模型在課程體系、教學模式中的應用研究最多,在人力資源配置、績效考核體系建立等方面的應用極少;根據研究對象,文獻可分為5大類,其中以預防醫學學生為研究對象的文獻最多,公共衛生醫師為研究對象的文獻最少;勝任力模型構建的理論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果。討論公共衛生領域對勝任力研究的關注度有待提高,勝任力模型構建的實踐轉化不足,今后要爭取以勝任力研究撬動公共衛生系統發展。
關鍵詞:公共衛生系統;勝任力;文獻計量學
公共衛生系統在中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小康社會的持續建設和“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實施中承擔著重要使命,是“大健康”理念下實現全民健康的中堅力量[1]。
公共衛生系統發揮健康中國主力軍作用,這就對公共衛生系統從業人員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夺t藥衛生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1—2020年)》明確提出要大力加強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建設[2]。勝任力及勝任力模型的概念是指構成每一項工作所必須具備的能力總和,符合公共衛生人才發展的需要,可以作為理論支持和改革依據[1,3],助力健康中國規劃中公共衛生目標的實現。本文應用文獻計量學的方法梳理和分析勝任力在我國公共衛生系統中的研究、發展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4],以期為公共衛生系統深入開展勝任力相關研究提供可參考的計量學分析資料。
1資料與方法
1.1文獻檢索方法將CNKI數據庫和萬方數據庫作為檢索對象,NoteExpress3.2.0.7的“檢索”選項為檢索工具。為能夠全面檢索相關文獻,盡量擴大檢索范圍,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2009)》中全面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主要內容[5],確定檢索策略為“主題”“關鍵詞”字段中含“公共衛生”“疾病預防控制”“社區衛生服務”“基層衛生院”“預防醫學”“婦幼保健”“精神衛生”“應急救治”“衛生監督”“健康教育”等和“勝任力”,查閱從數據庫收錄起、截至2019年12月收錄的文獻。
1.2文獻篩選方法檢索后利用NoteExpress3.2.0.7查重功能,剔除同一篇文章發表在不同期刊的重復文獻。對已檢索到并剔除重復后的文獻,通過摘要或全文人工瀏覽,根據納入和排除標準進行篩選。
納入標準:公共衛生機構、疾控機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基層衛生院、預防醫學專業、婦幼保健、精神衛生、應急救治、衛生監督、健康教育和衛生事業管理等,及其相關從業人員(包括公共衛生醫師、健康管理師等)的勝任力、崗位勝任力、勝任力指標體系、勝任力模型及其應用等。排除標準:對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研究、全科醫學、全科醫生、全科住院醫師、助理全科醫生、助產士和家庭醫生。
2結果
2.1研究的發展概況根據上述檢索方法檢索到203篇文獻,根據排除標準剔除文獻77篇,得到符合要求的文獻126篇并均獲得了全文。我國公共衛生系統勝任力相關研究始于2006年,呈波動式增長,2015—2019年發表了57%的文章,說明近5年的研究快速增長。截至2015年12月31日,有63篇相關文獻,占同時期我國醫療衛生系統勝任力相關研究的10.90%[6]。
2.2基金資助情況在126篇文獻中,資助基金的有21篇,占文獻總量的16.67%。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基金資助2篇,占文獻總量的1.59%;衛生部科學研究基金等省部級基金15篇,占文獻總量的11.90%。
2.3文獻收錄情況根據文獻來源進行分類匯總,126篇文獻中有會議論文5篇,占4.00%;學位論文23篇,占18%;剩余98篇,占78%,來源于國內39種期刊。主要收錄文獻的期刊見表1。
2.4作者情況、合作分析本研究中126篇文獻都有作者,共有作者193人,其中獨立完成的有23篇,合作完成的有103篇;作者來自全國49家單位或機構,其中29所為高校,占所有單位機構的59.18%。發文數量居前10位的單位中有高校9所,哈爾濱醫科大學發表文章數量最多,見表2,說明我國公共衛生系統勝任力相關研究的主體主要集中在高校。
本研究所有文獻中,合作人數最多的有9人,而在文獻計量學中,通常用合作度和合著率衡量科研論文的合作情況[4]。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合作度為3.43[4],可以理解為平均每篇論文由3.43人合作完成,通過193/126計算,本研究合作度僅為1.53,低于國內合作度;我國科技期刊合著率為75.20%,國外為80.00%[4],本研究計算出合著率為81.75%(103/126),高于國內、國外合著率。在文獻計量學中,用發文量(重要性評價)和(或)被引量(影響力評價)[7]來確定核心作者。根據Price’sLaw,核心作者發表的發文量占該主題文獻總量的50%[4]。
2.5研究內容、方法和對象根據文獻的摘要判斷研究的內容、方法和對象,難以判斷的則查閱全文。根據研究內容分類,文獻可分為四大類,見表3。其中,勝任力及勝任力模型在課程體系、教學模式中的應用研究最多;其次是勝任力模型的構建及指標體系的建立;勝任力及勝任力模型在人力資源配置、績效考核體系建立等方面的應用極少。根據研究對象,文獻可分為五大類,見表3。其中,以預防醫學學生為研究對象的文獻最多;其次是社區、鄉鎮基層公衛人員;公共衛生醫師為研究對象的文獻最少。
綜述類文獻除外,勝任力模型的構建及指標體系的建立類文獻在研究方法運用上最多樣化,基本都是在文獻分析歸納研究的基礎上將2種及以上研究方法相結合,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問卷調查法、行為事件訪談法、層次分析法、專家咨詢論證法、德爾菲法、工作分析法、情景判斷測驗法、驗證性因子分析法和效標關聯效度法等。勝任力及勝任力模型應用的研究以問卷調查和綜述為主。
2.6公共衛生系統勝任力(模型)指標情況公共衛生系統勝任力模型構建的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均為質性研究與量性研究相結合、多種統計學方法并用,在國內人力資源研究和國外專家學者公共衛生崗位勝任力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公共衛生系統各崗位的實際情況,根據具體崗位的不同構建出各崗位需要的勝任力(模型)體系,一般都包括兩級或三級指標,一級指標的確定決定了模型的框架,F將公共衛生系統主要的崗位勝任力(模型)一級指標列表見,見表4。
相關期刊推薦:《中國公共衛生管理》期刊介紹:本刊屬中華預防醫學會系列雜志,為綜合管理類學術期刊。重點研究公共衛生管理理論,探討管理技術和方法,交流管理經驗、工作信息,報道公共衛生領域新的研究成果。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報道學術成果與推廣實踐經驗相結合。力求集全國公共衛生管理成功經驗之精華,納百家理論研究之精髓,突出改革創新,開拓視野,努力為公共衛生事業服務。優先選用公共衛生領域的重點課題、項目、成果論文等。
3討論
3.1公共衛生領域對勝任力研究的關注度有待提高我國公共衛生領域對勝任力的研究起步較國外晚。從文獻數量來看,雖然整體呈增長趨勢,但波動式的形勢說明增長并不順利,且總量較少,每年的發文量不多,平均每年只有9篇,而我國醫療衛生系統對勝任力研究的文獻平均每年52.64篇[6],所以,需要繼續保持不斷的增長勢頭,才能盡早進入論文指數增長期。而截止2015年12月31日,公共衛生領域對勝任力的研究只占同期我國醫療衛生系統對勝任力研究的10.90%[6],說明相對于醫療衛生系統其他領域,公共衛生領域對勝任力的研究重視不足。從基金資助情況來看,雖然有國家級和省部級資金資助,但整體資助率不高。
3.2公共衛生領域對勝任力研究的核心群亟待形成從收錄期刊來看,該領域的核心期刊已形成,《中國高等醫學教育》《現代預防醫學》《中國公共衛生管理》《中國衛生監督》《中國衛生事業管理》《中華醫院管理雜志》《中國衛生資源》,相對形成了較持久、穩定的論壇,且文獻分布符合布拉德福定律,即大量的科學文獻分散在很多的相關期刊上,而集中、重要的論文卻集聚在相對少量的專業期刊上[4]。從作者分析來看,我國公共衛生系統勝任力相關研究的機構主要集中在高校,研究跨機構、單位的合作程度不夠;雖然文獻合著率較高,但合作度、核心作者發文量都低于標準值,與“權威”的高產作者有一定的距離。所以,應該加強跨機構合作、作者之間的合作,并且繼續提高核心作者的發文量。
3.3公共衛生系統勝任力模型構建研究初見成效,但實踐轉化不足公共衛生系統勝任力模型構建的研究策略已初具規模,嚴謹性和規范性相對較好,但還沒有形成統一認同的勝任力模型或指標體系。雖然模型構建的研究不斷深入,研究方法也逐漸多樣化,但基本還是只停留在理論研究上,沒有有效地轉化為實際應用。即使勝任力及勝任力模型在課程體系、教學模式中的應用研究數量最多,但方法單一,且實際應用沒有形成評估、干預的閉環;勝任力及勝任力模型在人才選拔和培養、績效考核等方面的應用非常少,且以經驗介紹為主,雖然經驗介紹直接指導實踐并能為該領域做出積累[4],但由于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使其在科學性、先進性和完善性上還有很多不足,造成了深度不夠。
3.4勝任力研究撬動公共衛生系統發展具有深遠意義勝任力及其模型在公共衛生系統恰當、高效地應用,可以促進公共衛生人才教育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的改革;可以為公共衛生人才培訓及其制度的制定提供理論依據等。因此,以勝任力研究撬動公共衛生系統發展,能夠有效地促進健康中國規劃中公共衛生目標的實現。今后要繼續完善理論研究,不斷優化研究方法,使之更科學、嚴謹;更要注重將理論轉化為實踐,拓展研究內容的廣度。通過不斷積累,形成研究的核心群,然后繼續帶動研究的發展。——論文作者:馬彥秋子,郭浩巖,韓古月,陶然,高鈺杰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