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10-21所屬分類:管理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本文主要介紹了長輸油氣管道信息化管理的發展現狀,從長輸油氣管道的特點出發,分析了長輸管道信息化管理建設的亮點和不足,探索長輸管道信息化管理實現的路徑, 并以我國中緬油氣管道為例,總結長輸油氣管道信息化管理中的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
摘要:本文主要介紹了長輸油氣管道信息化管理的發展現狀,從長輸油氣管道的特點出發,分析了長輸管道信息化管理建設的亮點和不足,探索長輸管道信息化管理實現的路徑, 并以我國中緬油氣管道為例,總結長輸油氣管道信息化管理中的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長輸油氣管道;特點;信息化管理
0前言
長輸油氣管道信息化管理是以信息化手段為基礎,主動、提前預防安全風險,提高運行效率的一種管理模式,這種管理模式在國內外石油天然氣企業得到應用,對提升管道安全生產水平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在應用過程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對信息化、統一化安全管理沒有提出嚴要求和高標準管理,進而導致長輸油氣管道的信息化管理實現遇到了困難。
1、長輸油氣管道信息化的現狀及特點
現如今,國內長輸油氣管道采用高壓力、大口徑、網絡化、結構化,傳統的長輸油氣信息化管理水平和技術難以適應變化的新環境。同時,對于能源的需求量持續增漲,國家能源戰略部署加速了長輸油氣管道的建設步伐、加快資源的運輸效率,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長輸油氣管道在更多區域鋪設技術的成熟應用,使油氣管網在大地上鋪展開來。
2、長輸管道信息化實現存在的問題
2.1涉及的地理信息參數過多
長輸油氣管道橫跨的地理距離很長。一般情況下,每個段落都會經過一個地區,長度更長的長輸油氣管道也存在跨國的情況。以我國著名的中緬天然氣管道(國內段)為例,干線管道工程項目從云南瑞麗開始,到廣西貴港結束,同時還有7條支線,所經地區包括云貴高原、橫斷山脈、喀斯特地貌等不同地段,總長度達到了2600公里。這其中還有更加復雜且詳細的地理參數,并且投入工程的勘察工作人員極多,也造成了最終得出的統計數據會多多少少存在一些誤差或問題。要實現長輸油氣管道信息化管理,做好對地理信息參數的實際分析,處理龐大的地理信息參數量是一個難度很高的問題。
2.2工程穿越中各類環境因素的影響
長輸油氣管道信息化管理除了受到地理參數的影響以外,由于橫跨區域極廣,不同地域的氣候條件也成為了產生影響的一個重要因素。以我國和俄羅斯的一條穿越俄羅斯領土東西伯利亞高原至我國黑龍江地區的石油傳輸通道為例,位于俄羅斯境內的管道,其所處環境的氣溫超過了零下二十攝氏度,而位于我國黑龍江境內的氣溫則保持在-5℃~5℃左右,有著極大的氣候差異,而氣候差異也是存在于目前長輸油氣管道信息化管理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1]。
3、長輸油氣管道管理信息化實踐
3.1利用信息技術推進各項業務的執行
信息技術的融入是目前在長輸油氣管道管理工作中的最為常見的效率提升手段,也推動了業務流程不斷規范。通過制度的完善和落實,使工作人員的責任制度發揮作用,以高工作效率使長輸油氣管道的信息化管理高效實現。另外,由于數據采集的過程往往會受到環境的干擾和影響,因此,在數據采集的過程中,要將數據采集的操作予以持續性規范,以實現長輸油氣管道的數據能夠盡進行集中存儲,建立起完善的數據庫,以實現數據的高效利用和高效管理,能夠有效降低管理成本。
3.2建立分級制管理平臺系統
長輸油氣管道信息化管理實現流程中,系統要建立起分級制度,依次為勘察人員級一數據整理級——初步審核級——初步上傳復核——設計復核及上報——終審——錄入應用。如審核中出現問題則應返回數據進行重新勘察或整理,直至復核正確再進行最終的逐步審核應用[2]。
4、國內長輸油氣管道信息化管理進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4.1系統、設備質量不過關
長輸油氣管道輸送的能源對于國家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長輸油氣管道極廣的涉及范圍,使得管線需要承受不同地質條件及氣候條件,高溫、高寒、潮濕、干旱的各種異常環境,長輸油氣管道信息化管理的系統和設備需要保持在各種極端環境下穩定運行,并且能夠獲取和分析得出準確的數據。目前,國內的長輸油氣管道信息化管理相關設備和系統在質量上仍然有待提升,距離滿足需求還有一段距離。
4.2品牌效應不足
我國的長輸油氣管道信息化管理系統和設備由于起步時間較晚,而國外的品牌大多具有數十年的發展時間,品牌底蘊深厚。因此,在市場競爭中具有更強的競爭力。國內的品牌由于品牌不夠響亮,致使發展受到約束,在技術進步上得不到企業發展的充分支持,影響力受到進一步的制約。
相關知識推薦:油氣管道論文發表核心期刊
現階段,國內品牌在技術進步和理念創新的帶動下,在質量上有了高的提升。國內的管道行業也開始更加重視國產化,國產系統逐漸擁有了滿足長輸油氣管道信息化管理的能力,在長輸油氣管道信息化管理的實現上邁進了一步。
5、國內長輸油氣管道信息化管理系統的總體設計(以中緬天然氣管道系統架構為例)
5.1
系統架構設計
中緬天然氣管道采用的SCADA系統從中心監控系統開始,經過數據傳輸系統,在設定的時間周期內進行分站場的監控系統檢查,對站場的操作數據進行動態的采集,并針對性的發出指令。調度中心便實現了對系統中各組成部分的信息化管理。分站場的控制系統一開遠程終端裝置PLC運行,連接了現場的傳感器等設備,能夠做到實時監控和信息采集以及信息傳遞,即是和監控中心之間的聯系中斷也能夠保持獨立工作。
5.2數據傳輸網絡設計
同樣以中緬天然氣管道采用的SCADA系統數據傳輸網絡共包含三個層次,首先是PLC內部運行的基礎控制網絡,其次,是站場控制計算機、PLC以及第三方設備組構成的傳輸網絡,最后則是調控中心和各分站場之間的系統通訊網絡。
5.3數據庫設計
中緬天然氣管道采用的SCADA系統數據庫共有以下幾種功能:
存儲管道實施過程保留下來的歷史數據,作為過程的長期存檔和歷史數據,并作為后續異常事故分析的依據。
通過和自控設備進行連接實現對管道的實時監控。
運用數據庫的信息化管理通許網絡建成的分布式應用系統。
借助內部連接運行的控制系統和工作設備,通過分析數據以實現對各種情況的管理和應對。
6、長輸油氣管道信息化管理系統實現
6.1系統實現
我國的中緬天然氣管道采用的SCADA系統在長輸油氣管道信息化管理上設置了多個模塊,能夠起到多種功能,實現長輸油氣管道信息化管理。
6.1.1監視功能
監視功能作為基礎的功能模塊負責對分站場的運行數據和運行狀態進行實時的采集,具體包含了壓力、溫度、流量等基礎數據,還包括,分站點各基礎設備的運行狀態,和異常情況報警信息。
6.1.2工藝流程控制功能
工藝流程控制功能是根據工藝需要通過監控終端設備對設備的啟停、開關進行單體操作,以及通過啟停站場等邏輯控制進行連鎖操作。
6.1.3緊急保護功能
緊急保護功能是基本的緊急應對措施和功能模塊,在系統檢測出運行情況存在過度異常時將會自動觸發以避免事故發生或擴大。
6.1.4屏蔽功能
屏蔽功能是指當個別參與連鎖控制的設備損壞或檢修時,通過此功能對緊急保護功能的部分或者全部進行屏蔽,避免因錯誤判定導致的緊急保護。
6.1.5其他
系統的其他功能則包含了歷史趨勢功能、第三方設備參數、報警功能、報表功能、權限設置功能、系統管理功能,保障長輸油氣管道實現高效信息化管理。
6.2控制策略的組態及功能實現
EPKS是一個將整個工廠的商業信息系統與生產過程控制系統統一在一個平臺上的自動化系統,它繼承了傳統的優點,同時又融合新的技術突破,是一套比TPS及系統更趨完善的控制系統。
7、長輸油氣管道信息化管理系統實現總結與展望
如今,我國的很多長輸油氣管道正在逐步實現長輸油氣管道信息化管理。但是,面對國外在系統和技術上的封閉,我國的發展依然有著較大的難度,國內在長輸油氣管道信息化管理系統的整合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同時,目前油氣管道基層站場的信息化水平還不夠高,仍然需要大量人工操作、巡檢,用工效率不高。目前,各油氣管道企業正在大力開展機器人巡檢、視頻巡檢、聲吶監測、紅外氣體泄露監測等科研項目,有效取代人工開展的聽、聞、摸、看等巡檢操作。企業還在運用自動化設備代替人工操作的閥門等設備設施,信息化水平有了一定提升。但是這些研究還處于試驗階段,成本居高不下,未形成統一標準。在未來長輸油氣管道信息化管理將借助更多的新技術,如目前的大數據技術、云計算、人工智能、5G等高新技術,將會帶動長輸油氣管道信息化管理的更長遠發展[3]。
結束語
通過中緬天然氣管道工程長輸油氣管道信息化建設得出的經驗。希望能夠幫助我國的長輸油氣管道信息化管理快速實現。通過應用長輸油氣管道進行油氣傳輸,確保了企業的穩定發展,并且增強了企業的實際收益。未來,更加高效的管理我國的長輸油氣管道,控制好國家的能源命脈,更好地服務“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保障國家發展和社會運行穩定的長治久安。——論文作者:楊航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