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8-21所屬分類:管理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 要】水質監測能力是供水企業進行并實現全過程質量管理的基礎,沒有完善的全過程水質監測能力就沒有完善的全過程水質管理能力。 【關鍵詞】全過程 水質管理 水質監測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各用水戶對自來水水質的關注,達到了前所未
【摘 要】水質監測能力是供水企業進行并實現全過程質量管理的基礎,沒有完善的全過程水質監測能力就沒有完善的全過程水質管理能力。
【關鍵詞】全過程 水質管理 水質監測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各用水戶對自來水水質的關注,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GB5749-2006飲用水衛生標準全面正式實施,這對于供水企業的水質監測能力和水質管理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種種原因,供水企業的水質管理體系建設水平參差不齊。不同地區不同規模的供水企業,水質監測能力建設差異性較大,無法滿足日益嚴格的政策要求和社會需求。所以供水企業必須從自身實際需求和能力出發,按照不同階段目標進行持續的完善和升級,早日實現企業水質管理體系的全面建立。
一、全過程水質管理是水質安全的核心
供水水質是供水企業的生命,對供水企業自身來講,最根本、最核心的路線是建立和完善以水質為目標,實現“從源頭到龍頭”全覆蓋、目標管理與過程管理相結合的全面質量管理體系。
相關期刊推薦:《中國給水排水》創刊于1985年,是國內外公開發行的技術性刊物。讀者對象主要是自來水、市政排水、建筑給排水、水與廢水處理等行業的設計、科研、教學、信息管理、施工、生產、分析、監測人員和大中專院校學生等,
對于供水企業來講,質量目標管理包括質量目標制定和面向各層級部門的質量目標分解兩部分。比如:提供管網末梢符合國標的飲用水,以及為實現上述質量目標,各個制水工業過程和輸水過程需要達到的過程質量目標。以渾濁度為例,要達到管網末梢水濁度不能超過1NTU的標準,企業要設定出廠水、濾后水、及待濾水的渾濁度分別不能超過設定值的過程管理目標,即企業內控指標。
過程管理同樣也包括兩方面的性質,一是分解確定生產過程,即為完成企業的最終質量目標,確定對哪些制水工業過程需要進行管理;二是為實現確定的質量目標而需要實施的計劃執行過程進行管理。
因此,供水企業的質量目標管理建立的基本程序是:以水質安全為總體核心目標,以《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為水質質量目標管理總體衡量指標;分解水質總體目標,根據制水工藝特點,確定各工藝環節內控目標,并以此建立各部門、個人目標;確定為完成目標所需的資源,考核及獎懲機制;根據考核評估結果,對工藝及人員偏差進行分析,并加以改進。
總之,沒有過程管理的目標和沒有目標的過程管理,都是不可能實現的。
二、全過程水質監測能力建設的必要性
全過程水質監測能力的建設包括水質監測設施的建設和水質監測人員能力建設兩方面。這兩方面都需要供水企業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經濟成本,那么,其建設的意義和目的何在? 首先,企業需要監測水質是否達標。包括飲用水水源是否達標,出廠水和管網末梢水是否達標。目的是監測自來水生產的“原料”及“產品”是否合格。但這僅僅是最基礎的目的,如何通過目標和過程管理體系確保產品達標,才是最根本的的目的。
建立全過程水質監測能力的第二個目的,或者說最核心的目的是供水企業將制水工業工程中的水質監測數據作為供水企業質量目標管理及過程管理的依據,為質量管理流程提供考核評估指標,對水廠制水工業進行生產過程的精細運營管理,是實現全面達標及安全供水的核心手段。全過程水質分析監測能力,是供水企業建立并實施質量目標管理體系的基礎技術前提,是實現供水水質安全的基礎技術支撐。
三、全過程水質監測分解
供水全過程水質分析監測能力,按照工藝流程、水質分析類型以及監測層次,分為全流程、全類型以及全層次水質分析監測。
首先從制水工藝的流程來看,水質監測含了水源監測、凈水廠工藝運行監測以及輸配水系統監測,這一系列監測過程,我們又可以稱之為全流程水質監測系統。
從監測類型來看,可以分為在線監測和實驗室分析監測,同時還有便攜式監測和應急移動監測。每種類型的監測方法都有其自身特點和局限性,沒有任何獨立的一種方法可以滿足供水企業水質管理體系的要求。比如:實驗室監測具有測試環境條件易于管理、儀器設備維護校準良好,符合國家測試標準等優點,但其測試周期長,不適合供水企業精細化運行管理,需要在線監測進行補充。便攜式監測適合現場或應急監測。因此幾種監測方式結合使用才能最終滿足供水企業實現目標質量管理和過程管理的需求。
從監測層次上,又可以分為班組監測、廠級會議室監測、水司中心化驗室監測及各行政主管部門監督監測等。
以上各部分,共同構建成了全過程水質監測能力建設的整體理念。
四、全過程水質監測能力建設的實施
由于供水企業從資金到人才儲備等各方面的差異化非常明顯,要實現全過程水質分析監測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根據面臨關鍵挑戰、國家相關政策、企業自身管理完善的階段及資金情況,總體規劃,分步實施。
1.建立企業自身基本的水質判斷及評估能力
要建立企業水質管理體系,首先要有判斷水質是否達標的能力,即檢查原料質量---水源水質是否達標;以及產品質量---末梢水水質是否達標的能力。這一階段主要包括供水企業中心化驗室常規能力建設和基礎的移動應急監測能力建設。常規能力建設按照住建部要求,每個省份至少具有兩個具備106項全分析能力的企業,地級市目標為42項常規,縣級為每日必檢10項的能力。 針對目前水質突發事件頻發的現狀,供水企業可以配備一些基礎的便攜應急監測設備,以提升常規應急監測能力。 2.建立基礎的制水工藝運行管理監測能力。
該階段能力主要應具備:水廠化驗室監測、出廠水的在線監測、以及水源水常規基礎參數的在線監測的能力。這一階段監測能力建設,主要是為了使企業可以對進出廠水的水質狀況做到初步的實時把控,初步實現企業關鍵質量控制點的過程管理。 3.建立制水工藝運行精細化管理監測能力
該階段能力主要應具備:水廠運行班組監測能力建設、制水關鍵工藝關鍵參數在線監測能力建設、管網在線監測和水源水重點特征污染物在線監測能力建設。根據制水工藝,分為:預處理、混凝沉淀、濾池、深度處理、消毒在線監測,并根據在線監測的數據,精細化管理各工藝段的生產運行。另外,供水企業可以根據自身源水特征設立重點特征污染物實施在線監測,實行側重性水質預防監測,可有效避免重大污染事故的發生。而管網檢測,則可以將水質監測的觸角覆蓋至終端用戶,達到全流程水質監測的目的。 4.建立快速的水質突發事件監測預警能力。
供水企業在達到了以上三個階段后,可以說已經基本完成了常態背景下的監測能力建設。但是,為了因對一些突發事件和不可預知的事件發生,供水企業還需要建立快速的水質突發事件監測預警能力。 在我國過去的幾年中,也發生了一些有負面影響的水質污染事件。由于突發事件的不可預見性和復雜性,能夠在第一時間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應急預案加以管控是極其重要的。因此,水源水質預警檢測能力,已經得到了越來越多的供水企業的重視和應用。在預警監測系統的幫助下,企業可以對水源突發污染事件(安全事故,自然災害,恐怖襲擊)進行綜合預警,為啟動應急處理預案提供時間保證。
五、結語
飲用水全面達標、安全供水的目標實現,其核心及根本保障是供水企業建立完善全面的以水質為核心的質量管理體系和流程。水質監測能力是供水企業進行并實現全過程質量管理的基礎,沒有完善的全過程水質監測能力就沒有完善的全過程水質管理能力。同時不為企業水質管理服務的水質監測只能流于形式,只有與企業全過程水質目標過程管理體系服務的水質監測才能真正實現水質監測的意義。
供水企業根據自身現有情況,逐步完善提高以水質為核心的質量管理體系,并根據質量管理的要求,漸進式、逐步提高水質監測能力,從而最終實現全過程水質監測能力,是現實可行的。作為全面質量管理的基礎支撐,建立全過程水質監測能力是刻不容緩的任務。——論文作者:任靜 1 和瑞敏 1 梁政通 2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