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8-20所屬分類:管理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城市化發展推動了城市內基礎設施工程建設的發展,市政工程作為基礎設施建設中的重點項目,為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及信息的共聯共享,就需要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這也是在物聯網、信息數據處理工具、智慧工地產品等軟硬件技
摘要:城市化發展推動了城市內基礎設施工程建設的發展,市政工程作為基礎設施建設中的重點項目,為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及信息的共聯共享,就需要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這也是在物聯網、信息數據處理工具、智慧工地產品等軟硬件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未來工程管理的發展方向。本文以市政工程中信息化管理的意義以及必要性進行討論,詮釋現今信息化管理在推進市政工程建設中的重要作用,結合實際探討提升信息化管理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市政工程;信息化管理;重要性;措施
引言:
現今城市化的發展促進市政工程建設的發展,但其在管理方面出現的問題也越發突出,尤其是現今城市發展速度加快,人口不斷向城市聚集。為提升城市服務水平,市政項目的建設規模和數量都在不斷增加,為實現市政工程高效快速、利于使用的現實需求,就需要引入信息化管理模式,以提升工程建設效率,加強工程施工全過程的監管,落實市政建設工程的主要目標,推進城市建設穩步發展。
一、市政工程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意義
信息技術的應用有利于促進工程項目管理的現代化和科學化,讓施工組織設計及各項管理計劃更符合工程建設實際,在前期施工組織設計過程中可借助BIM等信息技術對市政工程的空間結構布置、復雜管線節點進行優化設計,在施工現場應用智慧工地信息技術產品,實時采集施工現場人、機、料、法、環等各項數據,通過項目級信息管理平臺,實現現場管理的可視化和透明化,提高效率、節約成本、提升質量。
1.信息化管理有利于保障市政工程施工管理全面性
以中東某大學城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為例,工程占地253萬平方米,涉及大型水池、地下通道、變電站、13類管線、瀝青道路、照明設施、大面積停車場及園林綠化工程,項目點多線長面廣、地下縱橫交錯、地上結構層次分明,工程涉及專業多、數量大、標準高,屬于典型的大型市政工程。工程項目技術要點以及注意事項繁多,全面掌握項目施工、質量、安全、進度管理及材料核銷、成本控制等難度極大,借助現今的信息化管理技術,針對不同的信息來源、內容、具體情況進行建模、整理和分析,增加各專業施工內容統計的質量,確保施工過程中不漏項、缺項,以提升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的全面性。
2.信息化管理有利于提高市政工程管理效率和準確性
項目涉及的專業多、材料種類多、技術工種多,要保持一定的速度進行各種數據內容的處理分析,需要各種富有經驗的管理人員,投入大量的經歷及勞動力,并且人工統計的數據存在誤差,人員經驗在不同的項目存在偏差。借助信息化技術進行標準化、精益化管理,可以進行分類管理的同時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精準高效的作用,把建設過程的業務管理采用數字化的表達方式,連接項目建設不同階段的數據、過程和資源,甚至可以為各相關方提供集成管理和協同工作的環境,從而提高市政工程管理的效率以及準確性[1]。
3.信息化管理有利于提升市政工程管理的協調性
市政工程施工環境復雜,以上述項目為例,同一大區域內參與主體多達16家承包商,項目的雨污水、自來水、冷卻水、通訊、電力、電纜、光纜、燃氣管道等各類管網及土建設施與各家承包商新建設施及既有設施相連,同時需要保證場內場外道路交通設施暢通及現場文明施工?山柚鶥IM技術、無人機及視頻監控等信息化手段,精確定位連接點、合理布置交通道路、提升現場安全文明水平,同時可直觀可視化地展示沖突位置及工作交界面情況,增強業主方、設計方和各承包商的相互協調。
二、市政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的原則及組織管理模式
1.信息化管理在市政工程應用的原則
信息化技術在工程項目管理過程的應用,同樣遵循項目施工過程中利于“先后作業、各工序協調均衡、減少交叉作業干擾”的原則,同時施工方案應滿足經濟適用、安全可靠、技術先進的要求,人、材、機等資源需求均衡,勞動保護、環境保護符合當地法律、規范和合同要求。
以中東某大學城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為例,按照“先施工準備后正式施工、先場外后場內、先深后淺、先地下后地上、先土建后安裝”的順序,施工建設大致劃分為四個重要階段:第一個階段為完成場外臨時道路及場內清表后,分兩項同時進行,一是開始灌溉水池、箱涵、頂管等地下結構物及原始地面高層在管線設計高層1m以上的管線工程的開挖及土建工程;二是原始地面低于結構物底基層或低于管線頂部1m以內的區域進行回填工作;可借助三維建模提升土石方調配的精確度,挖方土樣監測合格的部分移挖作填。第二階段為完成主管線及地下結構物主體,回填至道路底基層,開始各類管線的支線、過路管線、集水井等淺層地下管網以及車棚、信號燈、照明設施等基礎基座的開挖、安裝、試驗等。第三個階段,進入永久道路及地上停車場施工,主要內容為道路路緣石、路基基層、瀝青面層施工。第四階段為地面停車場車棚安裝、照明及信號燈安裝、地磚鋪筑、結構物裝修裝飾及園林綠化工作,最后消缺移交。
2.市政工程信息化管理的施工組織模式
通過進度軟件計算及施工強度分析,綜合考慮該項目工期緊、區域大、專業多、工程量大及各階段的施工特點,可利用網絡技術組織平行流水和立體交叉作業,對技術方法進行優化、控制和調整,施工組織管理模式按分區與分專業相結合的模式考慮,按部位設置劃分三個區域,將預制廠、鋼筋廠、混凝土工程單獨設置工區,人力資源、設備物資、商務合同、安全環保、對外協調等由職能部門集中管理。采用該組織模式進行責任制管理有以下幾點優勢:
(1)劃分施工區域,各工區對負責區域內的所有工作整體掌控,流水作業,合理使用項目資源,充分利用區域空間,讓各專業工序連續、均衡、有節奏地進行,避免按工序分工的情況下區域之間協調不及時造成窩工或反序施工。
(2)網絡技術邏輯嚴密、層次清晰、關鍵線路明確,對總工期有保證,各區域分專業細化任務量及施工順序,按進度要求靈活配置施工資源,避免場內大范圍的設備調配,施工作業及時、準確、高效。
(3)對預制廠、鋼筋廠、混凝土工程實現集中設置,集約化管理,符合科學、高效、標準的組織原則,有利于控制工程質量和成本;同時結合項目施工工藝特點,設置施工實物和材料樣板,對關鍵部位懸掛工藝和規范圖牌,規范施工流程和工藝標準。
(4)各職能部門專業負責企業綜合項目管理系統相關信息數據錄入、核對,有利于數據共享共用,減少報表數量和溝通成本;現場可通過項目信息化平臺展示項目安全、質量、進度及環境監測等各類信息,各工區管理人員使用相關APP在線閉環安全、質量隱患。
(5)配置專門的協調工程師,利用無人機航拍技術結合BIM模型及CAD圖紙,掌握現場空間布置、材料堆放、各工區形象進度、交通道路及各承包商交接面情況,考慮各專業工作強度和工作量,適度調配各工區資源,讓項目內部資源調配更加合理、具有前瞻性。資源的有效調度和施工環節的合理安排均能夠促進市政工程有序的展開,提升建設質量[3]。
三、市政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分類及實施措施
根據當前建設工程行業信息化的發展,整體上可分為企業級信息化管理平臺和項目級信息化應用平臺,兩者以相互促進、數據共聯共享為目標;前者集人力資源、協同辦公、組織機構、內部通訊、財務共享、工程采購及綜合項目管理系統于一體,其中的綜合項目管理系統涉及到項目前期管理、合同、成本、資金、設備、物資、分包等企業核心控制目標,甚至包括項目技術、進度、質量、安健環等管理信息;后者主要針對于單個工程項目,主要包括BIM技術、視頻會議、遠程監控、質量安全管理、物料倉儲管理、勞務管理、綠色施工、工程資料等信息化工具和智慧工地產品的使用,以及通過統一平臺進行集中展示。下面主要探討項目級信息化管理在市政工程的應用:
(一)市政工程項目級信息化管理的目標
項目級信息化管理,主要通過對各個系統、各項工作和各種數據進行管理,使項目的信息能方便和有效地獲取、存儲、處理和交流,同時確保項目數據信息有效傳輸,為項目建設提供增值服務。具體到市政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系統建設,需要全面、及時、準確反映工程施工過程中各類信息,工程資料和檔案管理實現規范化、標準化和電子化[4]。
(二)市政工程信息化技術分類
市政工程管理可利用多種信息技術手段,將收集到的數據融入工程建設施工全過程,達到降低管理成本、提升收益的效果。在面對市場多種多樣的信息化工具和智慧工地產品時,需要其具備良好的可操作性和實際應用性,能夠促使之中的相關任務達成優化,具體來說市政工程信息化管理涉及到下面幾個部分的重點內容:
1.信息分類及人力資源管理模塊的應用
首先要對工程項目管理數據進行梳理和分類,在信息管理系統建立相應的模塊,讓數據處于所需模塊當中,以便于提升數據應用的有效性、關聯性以及管理速度,提升信息在處理過程中的速率,同時要保障施工全過程各項數據的安全穩定。市政工程施工用工需求量大,且在施工過程中存在一定的波動性和流動性,單靠工區負責人和考勤人員,需要花費大力的時間進行統計分類以及必要的調配及重新組合,不僅延誤施工進度,也增加工程的時間成本;可利用勞務實名制系統、自帶GPS定位安全帽、視頻監控系統以及無人機航拍技術等進行自動化、信息化管理,可保障施工現場人員信息準確、施工環境安全、人員操作安全規范、工區人員分配合理,從而提升市政工程施工的效率[5]。
2.成本信息管理模塊的應用
成本信息管理是市政工程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保障現金流持續穩定、工程成本在可控范圍?蛇\用信息平臺對工程款項進行合理規劃,對施工過程中的材料需求計劃復核、各工區的限額領料、過程報量以及三算對比等,實現成本的精細化管控。同時成本信息管理模塊的應用能夠提升成本監督力度,其中涉及工程造價、預算定案、工程結算標準、施工材料質量與價格定位、工人工資發放等多方面的成本估算,直接影響工程順利實施,可利用成本信息管理信息技術調節工程中各項建筑活動,促使工程在成本預算范圍內達成高質量、高效率的管理模式
[6]。
3.質量安全信息管理模塊的應用
質量安全是市政工程建筑的根本,可通過質量安全巡檢APP、自動噴淋、揚塵檢測、安全邊界預警監測等信息化工具,監控囊括影響質量安全的人、機、料、法、環等內外部的影響因素,通過信息化平臺將當地及行業目標控制值納入質量安全APP,實時進行質量安全隱患照片上傳、審核、對比及整改的閉環管理,保障工程施工人員按圖按規范進行施工,降低可能出現的質量安全問題,將信息化管理的效能應用到最大化。以材料二維碼為例,通過掃描顯示、辨別材料的出場信息,能夠快速且直觀地了解到其中涉及的材料生產廠商、品質、規格以及標準等,從而監督材料質量,提升檢查的速度和力度。以自動噴淋為例,使用環境監測與立體降塵聯動系統,根據揚塵檢測數據,通過APP移動端開啟塔吊噴淋、霧泡、圍擋噴淋,自動灑水降塵,改善施工和項目周邊環境。
4.工程進度信息管理模塊的應用
市政工程施工時間和空間均有限制,為確保工程按期完工,就需要建立相應的信息管理模塊對施工進度實施有效監管。進度管理的初始信息來源于工程建設合同約定每個工程項目的開始施工時間、持續工程建筑時間、里程碑時間節點以及最終竣工時間,但實際施工過程中會因為出現人為或者突發狀況影響,產生進度偏差,此時可通過工程進度信息管理模塊進行實時對比及全面性把控,迅速查找關鍵路線某個施工環節進度滯后點,從而分析進度偏差原因,制定必要的糾偏措施,有效避免在施工過程中出現工期與進度混亂的狀態。在利用信息化進行管理時,要建立完善的質量保障體系,并嚴格依制度執行[7]。
5.BIM技術在市政工程施工過程中的應用
市政工程除了在設計階段要考慮到外觀、內部構造、地形地貌及受力情況,也需要在施工階段進行可視化管理和動態控制,可應用BIM技術方便、快捷、高效地進行施工規劃和安排,主要是基于三維建模實現圖紙會審、施工方案或施工工序模擬、制作虛擬樣板間等,同時可以輔助工程量計算、各類管線排布、交叉管線調整以及機電與土建結構的深化設計等。以項目灌溉水池基坑施工階段為例,可采用三維掃描和無人機技術展示原始地貌,評估、監測基坑坍塌危險源;以管網工程為例,運用BIM技術以設計施工圖和規范,建立完整的各類管線模型,在前期進行空間碰撞檢查;以園林綠化工程為例,通過三維可視化功能,實現與業主、監理各方的方案比選;以模板與腳手架工程為例,可采用三維模擬搭設,對支撐體系進行受力計算,反映模板和腳手架在現實情況下的受力情況,更好地保證模架體系的安全穩定,同時節約材料用量。
除了以上信息化管理模塊建立和應用之外,為提升市政工程施工全過程的信息化管理水平,還需要必要的資金提升軟硬件設施及項目人員的應用范圍和技能,以保障工程項目數據的分類、篩選、存儲、監管到位,同時需要組織管理人員進行專門的培訓學習,了解使用方式,從而高效地完成信息化系統的全方位管理和應用[8]。
五、結束語
信息化管理對于市政工程施工建設有著重要意義,能夠完善工程管理中的細節內容,提升管理質量和管理效率,保障工程進度、質量、安全和成本,有利于提升市政工程品質,保證城市化建設效率,推動城市經濟穩步發展。——論文作者:鄧凱
相關期刊推薦:《山西建筑雜志》創刊于1975年,本刊為旬刊,是山西省建設行業唯一的一份國家級刊物,本刊為旬刊,適合廣大科研、勘察、設計、施工、生產、管理等方面的科技人員以及大中專院校師生發表論文或閱讀參考。本刊的辦刊宗旨是,為廣大科技人員、院校師生提供最廣闊的學術交流園地。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