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政工師論文看當前養老保險管理制度的新應用發展技術

發布時間:2015-03-06所屬分類:法律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從農民工的年齡結構上,中年人占很大比重。如果他們不及時參保,他們的養老問題將影響我國的政治、經濟與社會和諧。政府需要加大針對農民工進行有效的宣傳,加強對企業違法用工的監督力度,保護農民工利益,讓農民工積極參加社會保險。如果實現所有農

  摘要:從農民工的年齡結構上,中年人占很大比重。如果他們不及時參保,他們的養老問題將影響我國的政治、經濟與社會和諧。政府需要加大針對農民工進行有效的宣傳,加強對企業違法用工的監督力度,保護農民工利益,讓農民工積極參加社會保險。如果實現所有農民工參加養老保險,會給養老保險基金注入一股強力的血液,還能有效緩解老齡化帶來的支出壓力。

  關鍵詞:養老保險,人力資源,社保基金,政工師論文

  除了上述幾大問題之外,加快機構改革與部門整合也迫在眉睫。按照現行規定,社;鸨O管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財政部門、審計部門各負其職。在審計過程中,出現各部門缺乏統一協調,只是一味地各自展開審計,這就導致了三個部門的重復勞動。當遇到問題時,會出現誰也不擔當互相推諉等現象。應該盡快進行部門整合與權利明確劃分,避免資源的浪費,F在有很多無業人員也關心養老保險,到養老保險經辦機構進行咨詢,這時,經辦機構就可以在促進就業上發揮重大作用,而這也需要與人社中的就業部門進行密切合作。

  目前,我國正處于一個歷史轉折點上,而其中養老問題作為民生問題至關重要。如果不改變現狀、不及時進行改革,等到人口老齡化巨浪到來時,就亡羊補牢、為時已晚。改革時要全面、聯系、發展的觀點看待問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與模式選擇應當遵循社會保障發展的客觀規律,并與所處的經濟與社會環境相適應。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應當與其他相關改革或政策調整相協調,進一步完善我國社會保障制度體系,實現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可持續發展。

  一、存在的問題

  (一)人口老齡化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世界各國人口的結構正發生老齡化。中國的國情決定我國的老齡化更加突出。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實行的計劃生育,加速了中國老齡化進程。隨著生育率持續下降,中國僅用了40多年時間,人口年齡結構從1963年的年輕型轉為2000年的老年型。

  人口老齡化導致退休人數的不斷增加,在職人員不斷減少,從而不斷加大養老金支出壓力,在現行的養老保險體制下,在2030年以后,中國將面臨養老金收不抵支的局面。對于發展中國家的中國,如何筑起一道堅實的防線,保住人民群眾的“生命錢”,已成為一道非常嚴峻的難題。

  (二)維護社會公平

  1. 退休制度“雙軌制”。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要求是建立公平的市場競爭,社會保障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規避因生老病殘等風險和自然災害帶了的收入分配不公所引發的風險,因此,建立公平的社會保障制度的是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與企業養老保險制度相比,我國行政事業單位改革比較滯后,F行的退休制度“雙軌制”導致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無需繳納養老保險,仍可以享受比企業退休人員更好的待遇。這種現象,不僅引發社會不公情緒,還不利于人才的流動,從而影響市場的勞動力流失與資源分配。因此,加快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對于形成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和人才合理流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 城鄉社會保障水平不平等。我國農村居民占全國人口總數的70%,而農業GDP只占全國GDP的30%,反過來,占人口總數30%的城鎮居民占GDP的70%。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二元的經濟結構導致了二元的社會保障體系。城鄉經濟發展不平衡,嚴重影響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而社會保障水平的不平等,嚴重影響農村人民群眾的生活保障。

  (三)農民工利益受到侵害

  隨著大量農民工涌入城市,他們的養老問題也備受關注。據《2013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我國農民工總量2億6894萬人,外出農民工月收入為2069元。有些不法企業為了獲得更高的利益,違反《勞動法》不給農民工參加保險,而農民工本身知識文化水平有限、只顧眼前的利益,并且不知道養老保險的意義,這就導致了農民工的參保率偏低。

  二、對策

  (一)有效利用社;

  現階段中國的養老保險實行的是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養老金制度,基金的籌集由政府、企業、個人共同負擔。根據國家對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的要求,籌集到的基金主要存入銀行和購買國債,而過低的收益率和嚴重的通貨膨脹,使社保基金保值增值事與愿違,基金規模日益縮水。收益與風險是共存的,而懼怕風險繼續采用保守的運營模式,必然會導致基金流失。想在收益與風險這兩個矛盾中找到一個平衡點,需要我們破除舊觀念、改革創新,用一種全新的思維解決問題。

  國家建立一個專項管理養老金的銀行,全國實現養老金全國統籌,所有資金存入銀行。銀行可以把基金投資于股票、債券和抵押貸款,按照風險的大小可以合理的分配資金,獲得較高的收益。股票的風險是最大,而收益率最高,在國外許多先進國家把社會養老保險基金購買股票,以獲得較高的回報率。然而,中國的股票市場管理還存在種種漏洞,用養老保險基金購買股票須小心謹慎。最好的投資方式是,銀行通過層層審批、嚴格把關,把資金投放到貸款業務上。養老金的貸款,需要比銀行抵押更多的資產,相應的可以用比銀行稍低的利息放貸,這樣就可以保證,在無法追回的情況下,通過拍賣抵押物保證基金的安全。

  需要注意的是,養老金專項銀行的投資行為必須公開透明,使人民群眾時時刻刻監督“生命錢”的運轉情況?梢越⒁粋網站,實時公布投資項目和預期收益,對于即將投資的項目,可以通過投票和留言的方式聆聽群眾的意見。審計部門和司法部門必須嚴格監督銀行,只有權利的分散和嚴格的監督機制,才能杜絕資金的貪污與挪用。

  (二)延遲退休年齡

  近幾年,提高退休年齡吵的是沸沸揚揚,大家眾說風云,對于提高退休年齡,需要我們理性分析。據國際勞動組織研究表明,如果將退休年齡從65歲降到60歲,將使退休金開支增加50%;相反,若將退休年齡從65歲提高到70歲,則費用將減少一半以上。對于人口老齡化導致的基金支出壓力,最行之有效的辦法就是提高退休年齡。目前我國職工退休年齡為男60歲、女50歲,女干部55歲。隨著生活醫療水平的飛速發展,我國人口的平均壽命不斷提高,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詳細匯總資料計算,2010年我國男性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為72.38歲,比2000年提高2.75歲;女性為77.37歲,提高4.04歲,這意味著退休職工領取養老金的年限至少有12.38年和27.37年。

  提高退休年齡將會影響到每個個體的切身利益,肯定有很多人提出反對。如果我們每個人只想從社會獲取利益,而不想付出,我們的社會就會停滯不前,如果社會不發展,就會反作用于我們每個個體,個體也無法實現自己的性福生活。如果一刀切似地提高退休年齡,會使人民群眾產生不滿情緒,甚至會導致社會動蕩,希臘債務危機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因此,提高退休年齡必須要做到統籌兼顧、顧及全局,必須要循序漸進、實現軟著陸。

  我國不僅退休年齡偏低,而且還有大量的提前退休人員,這更加加劇了養老金的支出壓力。主要原因是,因為現行的養老金調待政策對于提前退休享受更好的待遇,因此,有些人甚至會通過違法手段辦理提前退休。雖然我國已經開始在政策和制度上嚴格把關,但是只是在審批退休條件上制約是無法阻止退休熱潮。只有改變目前的養老金調待政策,加大對工齡的待遇扶持力度,才能從根本上杜絕此類現象。國家雖然通過宏觀政策進行調待,但是不直觀,退休人員不知道依據什么進行調待,如果今年調待比往年少,退休人員就會產生抱怨情緒。解決此類現象的途徑是建立一種與當地居民消費指數和人均GDP聯動的調整養老金待遇政策,不僅能更好的保證退休人員的基本生活,還能讓人民群眾信服,拉近與人民群眾的距離。

  (三)事業單位機構改革

  目前,我國的退休制度主要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城鎮企業退休職工,他們的養老金是由社會保險支付。第二部分是事業單位退休人員,他們的養老金一半是由社會保險負擔,另一半由財政撥款。第三部分是機關公務員,養老金全部由財政全額撥款。當進行事業單位改革是,他們的養老金可能會低于壟斷企業和公務員退休人員,如果其他部分改革不進行跟進,難免會讓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產生不滿情緒。在進行事業單位改革時,要把握好改革的范圍、內容、時機選擇、也包括改革成本及其支付、分擔比例等問題。中國事業單位編制人數達3000萬,改革無法實現這么多人的一次性轉入社保,要分行業、分部門、分參工時間進行改革。改革的內容也不可能五險統一實現,涉及到的改革成本也要分單位性質。對于盈利性單位,所需要的財政分擔就可以少一點,對于服務型單位,財政分擔就可以多一點。對于事業單位改革,最主要的目的是,減少財政開支,增加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如果改革進行順利,可以實現社會勞動力與生產資料的有效利用、市場經濟的合理劃分配、財政支出的壓力減少,從而實現社會財富的增加與事業單位人員的利益得到保障與提高。改革進行不順利,會導致財政勞動力與生產資料的流失、改革成本不斷加劇、事業單位人員的利益不斷受侵害,改革將面臨“得不償失”的局面。因此,如何實現有效平穩的進行事業單位改革,事關國家的安定與和諧。2014年,深圳市率先進行事業單位改革,拉開了中國事業單位改革的序幕。深圳的改革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和效果,其中最大了亮點是“社會養老保險+職業年金”制度。職業年金與考核、獎懲及反腐倡廉緊密掛鉤,可以有效防止怠慢與懶惰從而激活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也有效防止貪污腐敗現象。雖然深圳的改革也遇到了“中人并軌”等問題,但深圳的改革會給其他地區的改革提供寶貴的理論指導與實踐經驗。

  (四)縮小城鄉社會保障水平差距

  養老保險分兩大部分,一個是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另一個是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意見》后,新農保和城居保實現了服務經辦資源和基金管理系統的整合,從而形成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意見提高了繳費檔次,從原來最高的1000元提高到2000元,各繳費檔次相應的財政補貼也提高了標準。近年來,各省也陸續出臺政策,放寬了農村戶籍人員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的政策,有經濟基礎的農村戶籍人員以個體工商戶身份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

  然而,與近幾年與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鮮明對比的是,城鄉居保的待遇標準從沒有調整過,而且對于參保人員死亡后,沒有撫血金與喪葬費,這也制約著城鄉居保的發展。雖然國家在政策上積極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進程,但制度上的改善只能治標不治本。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城鄉二元結構的局面,必須從經濟建設上下手,提高農業生產資料的科學化、機械化、現代化水平,提高農業在全國GDP中所占的比例,才能提高和保障農村人民的生活水平。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