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6-14所屬分類:法律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文化自信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聯系密切,在當代中國,文化自信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體現。增強文化自信能夠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為培育
摘要:文化自信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聯系密切,在當代中國,文化自信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體現。增強文化自信能夠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為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開路徑。在文化自信視域下,主要以中國傳統文化與當代結合、馬克思主義聯系中國實際和發揮人類主體特性為主要途徑來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向前。
關鍵詞:文化自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路徑
文化自信向來是“四個自信”中的堅固底色,習近平同志明確指出文化自信和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關系,“要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基本走向,講清楚中華文化的獨特創造、價值理念、鮮明特色,增強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1]中華文化在歷史長河中孕育,在人類實踐中養成,文化自信來源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革命文化和中國先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輔相成,文化自信孕育并促成核心價值觀的建設。
一、文化自信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內在聯系
文化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文化自信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文化自信與核心價值觀互為反作用,核心價值觀的建設需要文化自信,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涵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題中應有之意。
(一)文化自信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化自信是基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現實發展成就建立起來的。文化自信并不是包含所有中國文化,它是針對中國文化中有益于中國發展的文化,需要在歷史沉淀、現實檢驗中加以識別,文化自信是國家和民族中更基礎、更廣泛和更深厚的自信,這即是說文化自信是總體國家自信的根基,也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精神動力。
全球化的發展使得各國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西方的價值觀對我國的文化滲透發生新的變化,為積極應對挑戰,習近平站在新的歷史節點上提出了民族需要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是植根于中國大地,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并被中國勞動人民實踐的必然結果。一方面,文化自信是對我國歷史以及當代文化發展各項事業的充分肯定,中國的文化發展至今,擁有著豐富且系統完備的一套脈絡,自成體系而不同于西方文化,有牢固的根基能夠保障不被動搖。
另一方面,文化自信更是一種意識形態領域的必然成果,社會主義的文化具有優越性,中國共產黨在帶領中國人民走向富強與光明的道路上,也形成了具有中國人的優秀精神特質,勤勞、勇敢、善良的中國人民共同促成了特有的意識形態文化特征,在主動奮斗積極實踐的基礎上增強了自信。文化自信本身是人類發揮主觀能動性的一種表現,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日益建立起來的意識,在這種正確意識的推動下進而表現為文化自覺,通過具體的承載形式表現出來,將自信的精神作為鼓舞和動力,從而讓文化自信更好推進美好事業的創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經驗得出的結果。
核心價值觀是具有高度凝縮的價值理念,在經歷了長期的優秀歷史文化積淀與熏陶而形成了共同認同的觀念,它自身具有強大的歷史與時代優勢。該思想中所涉及內容更加凝練并包含國家、社會和公民,其相關理論概括更加具有實際操作性,將三個層面的內容進行融會貫通體現了中國特色。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具有現實意義,在意識形態上,自信于社會主義文化和中國文化意識形態,核心價值觀是我們國家傳統文化以及中國特色實踐的集中體現,是根本區別于資本主義以及別國價值觀的核心展示,實質也就是包含于中國特色的文化特色,對于當前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以及樹立國家民族“四個自信”意義重大;在上層建筑上,意識形態指導著政治上層建筑,而核心價值觀正是對我國當前階段意識形態的具體表現,是意識形態的承載實體,意識形態決定核心價值觀,核心價值觀體現著當前的意識形態,國家各項制度的確立無不反映著一個國家的文化。因此必須建設好核心價值觀這個承載形式,這也是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具體表現,能夠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
(二)文化自信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聯系。
文化自信與核心價值觀有著內在聯系。文化自信的底氣是中國發展的不竭精神動力,同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文化自信底氣的來源,它們之間是通過一定的形式來相互影響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歸根到底是一種文化的表現形式。一方面,核心價值觀既是文化自信的承載形式之一,也是文化自信的有力支撐,是對我們共同認同的優秀先進文化的高度概括,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核心,它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共同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文化自信需要通過有形的實體來表達,核心價值觀就是重要途徑之一,才能進一步轉化為人民的精神風貌。
核心價值觀是一種價值觀念,在人們的社會性心理中形成與發展,集中體現著國家和社會關于事物的評價標準、原則和方法,核心價值觀就是在對我國文化發展中所有事物的本質認同提煉,從而形成全民族行為規范,文化認同在此基礎上化為自信。實現好、維護好核心價值觀能夠增強文化自信層面的深層意義,居于核心層面的價值觀得到廣泛傳播的同時,也是再拓展文化自信路徑的過程,自信的層面分為他人強化和自我強化,只有在逐漸深入核心價值觀的同時才能夠實現自我強化的文化自信,不僅能夠表現出自我的深度文化自信更能表現出主動傳遞創新文化的積極一面。
另一方面,文化自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信的源泉。文化自信包含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信,唯有將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解釋好、引領好、發展好、建設好,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和建設才能夠更加深遠和牢固,核心價值觀的建設需要有一定的物質基礎還要有對核心價值觀的自信,因此文化自信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有什么樣的文化自信就有什么樣的核心價值觀,必須重視文化自信的培養,為國家的核心價值觀提供堅實而強大的精神基礎和動力。
二、文化自信視域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路徑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性日益顯著,樹立文化自信,就能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因此從加強文化自信與核心價值觀的聯系角度來探索和創新路徑意義深遠,而文化自信需要聯系中國傳統文化、馬克思主義、國家社會和個人差異等,以此加強文化自信并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向深入。
(一)注重中國傳統的優秀文化與當代結合,體現歷史性與時代性。
立足于時代之基并傳承傳統優秀文化。中國有五千多年的文明歷史,習近平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2]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源遠流長的中國歷史文化,是我國精神觀念的總體,也是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歷史根基。自古以來,民為本、講誠信、重仁愛、求大同的思想一直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人們注重修養身心,尊老愛幼、尊重師長、孝順父母、待人真誠、公平正義、敬業樂群、熱愛祖國等,中國味道的價值觀已經被我們深刻銘記,歷史中形成的優良品質越發深沉,在每個人心中形成了獨特的記憶。
各個時代的文化精華通過不斷的沉淀、積累而形成我們的文化傳統,并進而形成一種觀念印記于心,任何事物都具有歷史的和時代的意義,這也是歷史的必然結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24字正是體現了人民群眾的核心利益追求與中國傳統的優秀文化。當今時代,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堅持群眾路線,運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涵養核心價值觀體現了其歷史性,將通過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的形式融入大眾生活,例如通過中國傳統文化講述新時代價值觀念為人們所廣泛接受,在此基礎上注入新的鮮明時代觀念。
運用多種方式拓展傳播,改革開放,創新價值觀,迎接挑戰,遇見新變化解決新問題,通過互聯網等可利用的途徑傳播給大眾群體,開放的空間更容易吸收和借鑒別國經驗,讓其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開路徑,不僅使國家民族人人認同,也使我們的價值觀更好走向世界,這既是文化自信過程中一個不可忽視的方面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重要來源。中國傳統文化就是具有強大的包容性,體現在對待自身和世界文化方面,它不僅有著自己連綿不斷的延續脈絡,展現著獨特的歷史性特征,更有著吸納時代、世界文明精華的張力,在繼承中國傳統文化和借鑒外國經驗的基礎上,更好地處理繼承與自我創造性的發展的關系,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過程中既體現歷史性又體現時代性。
(二)聯系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實際,體現民族性與世界性。
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來指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核心價值觀的建設需要堅強有力也需要有明確的方向,馬克思主義就是這一過程中的強大武器。文化自信與核心價值觀都屬于意識領域的表達,是文化精髓的體現,面對紛繁復雜的世界文化,在各種文化相互交融的同時,習近平強調如何在意識形態領域爭奪“制腦權”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具有指導地位的馬克思主義是不可動搖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也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過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眾化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題中應有之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眾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現。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概括簡單易記,這種概括本身就是文化自信的深刻表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和民族特色,在中華民族的大地上深深扎根,深刻體現了各民族的核心價值追求,為廣大群眾所認同,同時也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內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根據中國人的價值取向和思想認同做出的深意濃縮詞匯,因而更具有中國特色,這也是民族性濃厚的根源之所在。
另外,中國歷來倡導世界和平,面對世界各種問題,堅持發展馬克思主義并用其科學的世界觀做出理論創造,積極為世界獻出中國智慧與計策,例如“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等都賦予著世界思維與眼界,中國歡迎所有國家加入進來共同發展,這也為更多國家所接受,這些具有長遠性、友好性的策略無不彰顯著友善、平等的中國精神,可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具有世界意義。核心價值觀不僅是中國文化的核心凝練,更能容納世界各國的價值觀,這也與中國傳統文化中“世界大同”的寬廣胸懷有著深厚聯系。馬克思主義是與時俱進的理論體系,它就是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來把各種問題都規整起來,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具世界意義。
(三)深入國家、社會到個人,體現特殊性與實踐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包括國家、社會和個人各個層面的。這一思想觀念既包含宏觀也包含微觀的角度,它的特殊性既包含微觀角度個人層面的實質內容也包括宏觀角度國家層面的制度設計。從個人角度來說,具體內容涉及到一個人所要具備的基本品質,每個人都要做到量力性與發展性相統一的原則,即用出自己本身具有的能力也展示出自己潛在的發展力。
在愛國主義的前提下,涉及到生活的必備技能即工作,還有必不可少的與人交往的基本條件,都孕育著個人價值實現的重要維度,對一個人的評價不僅基于個人價值更重要的是社會價值,從這個方面來說個人必須有正確價值觀的指導,更有利于實現總體價值,所謂價值觀最核心的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國家、社會層面來說,因為相對于個人其內容要更加具有廣泛性,體現到國家生活的各個方面,從更大范圍即橫向與縱向的角度來設置頂層體系,總體上把握文化主旋律為人人提供好氛圍,在好的氛圍中核心價值觀才有肥沃的土壤,建立空間與時間多維層面的計劃,符合邏輯與理性也體現人性,讓更多的方法為核心價值觀鑄造根基。
另外核心價值觀所涉及到國家、社會及個人具體內容具有實際操作性,首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念本身就是被實踐檢驗過的正確的理論,它是國家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做的核心概括,是在實踐過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情感認同,對于人們樹立文化自信更具有現實價值。其次,這一理念還要繼續通過實踐來檢驗,是國家全體人民共同參與的事業,將人們思想的獨立性與國家建立文化的整體性統一起來,通過國家引導、社會參與、人民擁護的大合力下充分發揮積極因素,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使理論發展成熟,這個過程也就是實踐運用的過程。
最后,這里思想體系還是扎根于中國實際,具體體現在歷史悠久且沒有中斷的中國傳統文化,還體現在中國人民持續奮斗的現實情境,隨著時代發展篩選傳統并融入新因素,每個過程都是通過實踐這一中介來統一,因此它是具有實踐性的深刻理念。考慮到特殊性與實踐性,將文化自信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向深入。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發表講話[N].人民日報,2014-04-24.
[2]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25.
政工師評職投稿知識:思想政治工作論文在湖南哪個刊物發表好
思想政治工作方向的論文一般都投稿社會科學類的期刊,下面小編查閱了期刊數據庫,給大家分享了幾本湖南地區的可接收思想政治工作論文的刊物,在幾本刊物在行業內認可度比較高,也是投稿作者單位認可的刊物,以下是湖南思想政治期刊的詳情介紹: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