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分類:電子期刊瀏覽:次
《太赫茲科學與電子信息學報》簡介
《太赫茲科學與電子信息學報》Journal of Terahertz Science an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雙月刊)曾用刊名:信息與電子工程;電子技術參考(內刊),2003年創刊,國內外公開發行,本刊面向全國各地從事太赫茲科學與電子信息技術研究的專家,學者和廣大科技人員,為其搭建廣泛交流新思想,新理論和新技術的橋梁,促進太赫茲科學與電子信息技術等學簡直的交叉與融合,更快地推動我國太赫茲科學技術的發展。《太赫茲科學與電子信息學報》主管單位: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主辦單位: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電子工程研究所,國內統一刊號:51-1746/TN,國際標準刊號:2095-4980
《太赫茲科學與電子信息學報》刊登的主要內容包括太赫茲科學技術,探測制導,測控通信與電子對抗,電磁場與微波,信號與信息處理,計算機與控制,微電子,微系統與物理電子學等,太赫茲科學技術包括太赫茲產生,放大,傳輸,檢測等理論與技術,以及太赫茲在光譜學,通信,雷達,成像,材料檢測,天文學,空間科學,生物醫學等領域的應用技術等.敬希廣大讀者,作者繼續關注我刊,踴躍投稿,訂閱。
《太赫茲科學與電子信息學報》欄目設置
太赫茲科學技術、探測制導、測控通信與電子對抗、電磁場與微波、信號與信息處理、計算機與控制、微電子、微系統與物理電子學。
2015 年第4期《太赫茲科學與電子信息學報》論文發表:
太赫茲復合材料無損檢測技術及其應用…………………………………張紫茵 邢礫云 張瑾 馬宇婷 常天英 崔洪亮
超材料壓縮感知成像技術…………………………………白佳俊 陳強 陳亮 付云起
一種基于傅里葉矩陣的多路信號調制方法…………………………………胡軼男 陶成 劉留
車載激光雷達三維點云重構與漫游方法…………………………………楊浩 游安清 潘文武 任樹廣 唐丹
標準低密度奇偶校驗碼譯碼算法中量化結構…………………………………蘭亞柱 楊海鋼 林郁
信息對抗偵察系統開放架構計算環境…………………………………甄君 梁超 夏俊清
用于平板電腦的小型化LTE/GSM/UMTS多頻段天線…………………………………侯佳琪 郭慶功
使用非均勻特異媒質覆層的高增益諧振腔天線…………………………………左騰 譚菲菲 陳星
核脈沖信號數字梯形成形方法…………………………………周偉 肖永江 周建斌 洪旭 趙祥
基于CAN總線的高可靠測控單元設計…………………………………汪慶 黃振衛
基于OGRE的國網電力巡線軟件的設計與實現…………………………………陳文棋 范強 羅俊 陳進 潘旭東
基于cRIO的時序控制軟件架構設計…………………………………宋海峰 張敏 張蓉 趙平 潘旭東
基于VRML的平頂山市博物館虛擬漫游系統…………………………………甘泉 李瑋瑤
基于LabVIEW的傳感器測試實驗系統設計與實現…………………………………何元媛 雷勇
基于B/S和MVC模式的武器裝備體系評估系統設計…………………………………于少波 李新明 劉東
多文檔程序自適應繪圖與混合編程技術…………………………………何鵬 王益 王建忠 魏竹 陳曙光 譚金玉
亞微米尺寸金屬電極的制備工藝…………………………………湛治強 閻大偉 熊政偉 沈昌樂 彭麗萍 羅躍川 王雪敏 吳衛東
基于~(85)Rb的微型化CPT原子鐘的設計和實現…………………………………段巍 邢城 趙建業
基于性能增強技術的內腔吸收光纖氣體傳感器(英文)…………………………………李沫 楊帆 羅艷華 PENG Gangding
一種具有新型過溫保護功能的LED恒流驅動電路…………………………………陶亮 曾以成 武世明
激光二極管恒流驅動電源的仿真設計…………………………………任先文 甘孔銀 譚志遠 孫會 劉平
環形電子束位置測量的初步研究…………………………………李春霞 王冬 王建新
Proteus虛擬仿真技術在I2C總線通信中的應用…………………………………伍馮潔
《太赫茲科學與電子信息學報》投稿須知
1.征稿范圍及內容
征集太赫茲科學技術、電磁場與微波、信號與信息處理、集成微系統技術、物理電子技術、綜合電子信息系統等領域的學術技術論文、綜述、研究快報、國內外相關重要事件報道等。
太赫茲科學技術包括太赫茲產生、放大、傳輸、檢測等理論與技術,以及太赫茲在光譜學、通信、雷達、成像、材料檢測、天文學、空間科學、生物醫學等領域的應用技術等。由于太赫茲科學技術是電子學與光子學、微波技術與激光技術相結合,物理、材料、器件與系統相結合的前沿交叉科學,尤其歡迎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綜述評論和學術技術論文。
2.版權及學術規范
投稿即表明作者同意轉讓文稿版權(含各種介質、媒體的版權等)給編輯部。投稿作者必須遵守學術規范和準則,包括勿一稿多投和杜絕抄襲、剽竊等。本刊對來稿有編輯、修改權,所發表論文版權歸編輯部。本刊現已加入《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中國期刊網”、“萬方數據資源系統(ChinaInfo)數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凡不愿意加入的作者,請來稿時聲明。稿件一經發表,即按國家有關規定酌致稿酬(本刊所付稿酬已包含刊物內容上網服務的報酬,不再另付),并按作者人數贈送當期刊物。
3.投稿、審稿
3.1投稿:請登陸我刊網站,以作者身份注冊,賬戶激活后再次登陸網站,根據網站提示在線投稿;若投稿遇到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或將稿件發至xxdz@caep.cn;
3.2審稿方式:審稿執行三審制,即編輯部初審、專家復審(專審)和編委會決審;
3.3審稿周期:編輯部在收到稿件的保密證明后,才開始受理論文。一般為2個月,在此期間請勿一稿多投。稿件審理階段,作者可通過網上查詢。
4.來稿要求
4.1論文著作權人應確保所投稿件為尚未公開發表的原創性著作,并且不涉及侵權和保密問題。若論文發表后發生侵權或泄密問題,一切責任由著作權人承擔;
4.2立論正確,論據充分,重點突出,邏輯嚴密,數據可靠,文字精練,圖表清晰;
4.3論文摘要(中英文)須包括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4部分,應具有獨立性和自含性,字數控制在150~300字;
4.4關鍵詞應選取能表達全文主題內容信息款目的單詞或術語4~8個;
4.5圖、表內容全部英文表達,具有自明性,圖、表應附上圖號、表號,圖題、表題中英文雙語表達;
4.6參考文獻選用公開發表的、并盡量選用近年發表的中外文獻,按照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編號,文獻不少于8篇;
4.7源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或省、部委重點課題、獲獎課題的論文,請注明相關項目名稱及批準號,我刊將優先發表。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