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臨床論文發表正確認識當前手術治療的新應用技巧制度

發布時間:2015-02-06所屬分類:醫學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與手工壓迫止血相比,血管閉合裝置具有止血迅速、并發癥少等優點。SHRAKE[7]認為,使用血管閉合器后總的外周血管并發癥低于或類似于壓迫止血。但也有醫生對血管縫合器的應用提出了相反的意見,DANGAS等報道,經股動脈接受PCI手術病人行手工壓迫止血和

  摘要:與手工壓迫止血相比,血管閉合裝置具有止血迅速、并發癥少等優點。SHRAKE[7]認為,使用血管閉合器后總的外周血管并發癥低于或類似于壓迫止血。但也有醫生對血管縫合器的應用提出了相反的意見,DANGAS等報道,經股動脈接受PCI手術病人行手工壓迫止血和采用血管閉合裝置止血的外周血管并發癥相比較,雖然血管閉合裝置可輔助術后快速止血, 縮短病人臥床時間及住院時間, 但較手工壓迫止血更容易出現術后血腫、假性動脈瘤、動靜脈瘺等并發癥。KORENY 等通過對2003年以前有關這方面的資料進行meta分析, 結果顯示血管閉合裝置的止血效果不如手工壓迫止血法, 且可增加血腫和假性動脈瘤的風險。國內也有研究表明,縫合器組與壓迫組相比,其一次性止血成功率稍低。而且,還應該看到,血管閉合裝置的使用增加了病人的經濟負擔,且一旦發生并發癥處置會更困難。本文選自:《中國實用鄉村醫生》(月刊)創刊于1994年,是國家衛生部主管、中國醫師協會和中國醫科大學主辦的面向基層和農村的國家級綜合性醫學技術類期刊。本刊以更新鄉村醫生知識結構、提高其技術水平、豐富其臨床工作經驗、進一步提高鄉村醫生學歷層次和整體素質,促進鄉村醫生向執業助理醫師轉化為其宗旨;以傳授醫學知識與技術、交流臨床工作經驗與體會、報道醫學實用型成果與科技信息為主要內容;以市縣醫院、鄉鎮衛生院以及其他基層醫院(廠礦、部隊醫院)醫療衛生工作者、鄉村醫生及醫學愛好者為主要讀者對象。

  關鍵詞:手術治療,臨床制度,醫學治療

  本研究中,縫合器組和壓迫組相比較,在止血時間、 臥床時間方面差異有顯著性,同國外的研究結果相似;縫合器組血管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較壓迫組低,而且縫合器組病人尿潴留以及腰背部不適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常規壓迫組;這說明血管縫合器確實減少了病人血管并發癥的發生率,減少了患肢制動所帶來的痛苦,改善了病人的舒適度,從而提高了病人從股動脈行CAG的依從性。但是,目前在經濟不發達的我國,血管縫合裝置的使用增加了病人的經濟負擔,且一旦發生血管并發癥(如出血)處置會更困難。本研究中,縫合器組中1例病人術后3 h下床活動時出現股動脈穿刺處血腫,經反復壓迫止血效果不佳形成股動脈周圍血腫及股動脈內血栓,后在手術室行股動脈切開取栓血管縫合術。因此,為確保血管縫合裝置使用成功,應選擇合適的病例和有操作經驗的醫師進行。同時,應加強術后患肢的護理,及時發現相應并發癥并及時處理。

  經股動脈鞘送入縫合器鞘管,推進縫合器至血從標記管噴出后拉起拉桿,回撤縫合器到拉緊至沒有血從標記管流出,保持縫合器45°左右,按下打針器,抽出打針器至拉緊,近綠線端剪斷縫線,推進縫合器直至血再從標記管噴出,推下拉桿至原位。從指導管一起拉出兩根縫線(一根綠線,一根白線),將推結器掛在綠線上,沿血管軸方向拉緊綠線的同時撤出縫合器。用推結桿把結推向血管壁,滿意時再拉緊白色線,檢測、剪線及包扎。術后包扎固定股動脈,病人制動下肢。

 、僦寡獣r間:從拔除動脈鞘管到穿刺部位無出血的時間;②臥床時間:從拔除動脈鞘管到病人離床下地活動的時間;③血管并發癥:穿刺部位局部血腫(直徑≥4 cm)、切口滲血、血栓形成、假性動脈瘤、動靜脈瘺、血管迷走反射;④腰背部不適情況;⑤尿潴留情況。

  縫合器組病人止血時間(1.05±0.47)min,壓迫組為(25.36±7.34)min,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t′=-58.08,P<0.05)。縫合器組病人臥床時間為(3.58±2.17)h,壓迫組為(22.35±5.38)h,兩組比較差異亦有顯著性(t′=-56.26,P<0.05)。

  壓迫組有38例發生血腫,縫合器組僅有9例,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χ2=15.23,P<0.05);在切口滲血方面,壓迫組和縫合器組分別有51、17例,差異有顯著性(χ2=14.14,P<0.05);在血栓形成方面,雖然縫合器組有1例病人發生股動脈血栓形成,但差異無顯著性(P=0.46);壓迫組有5例發生動靜脈瘺或假性動脈瘤,而縫合器組無1例發生,差異亦無顯著意義(χ2=2.68,P>0.05);壓迫組有21例發生血管迷走反射,縫合器組僅有6例,發生率明顯低于壓迫組,差異有顯著意義(χ2=6.63,P<0.05)。

  壓迫組與縫合器組分別有35例和9例發生尿潴留,其發生率分別為11.33%、3.37%,二者比較差異有顯著性(χ2=12.85,P<0.01);在腰背部不適方面,壓迫組為47例,縫合器組為16例,壓迫組發生率(15.21%)明顯高于縫合器組(5.99%),差異有顯著性(χ2=12.49,P<0.01)。所有尿潴留的病人均經誘導排尿無效后插導尿管協助排尿。

  近年來,隨著冠心病發病率的升高,CAG在臨床上得以廣泛開展。目前常用股動脈作為血管徑路,而CAG后血管穿刺部位的并發癥影響CAG的開展。就術后而言,恰當的止血方法是預防血管徑路并發癥的重要措施,同時也有利于減輕醫務人員負擔及提高工作效率,并減輕病人的痛苦。既往采用常規人工或機械壓迫止血的方法,存在不少弊端,如費時、費力,壓迫過程中有較高的迷走神經反射發生率,嚴重時甚至會危及病人生命。此外,由于股動脈穿刺處與股靜脈相距較近,若在壓迫股動脈時股靜脈同時受壓,則會使血流速度變慢,甚至形成靜脈血栓。而且加壓包扎及較長的臥床時間也使病人在制動期間常會出現腰背部酸痛、腹脹、大小便不適等情況,使病人的舒適度明顯降低。

  因此,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近年來除傳統的手工壓迫止血外,目前已有多種血管閉合裝置應用到臨床,像Perclose血管縫合器以及A ngioSeal血管閉合器,其中Perclose血管縫合器可在完全抗凝的情況下達到可靠的止血效果。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