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9-03所屬分類:醫學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目的了解吉林省統計信息化從業人員現狀,探查現有人員配置的缺陷,為建立衛生統計信息化從業人員業務培訓的長效機制提供有力依據。方法采用普查方式對吉林省69家縣(區)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232家二級及以上醫院中全部從事衛生統計信息化工作的人員進行調
摘要目的了解吉林省統計信息化從業人員現狀,探查現有人員配置的缺陷,為建立衛生統計信息化從業人員業務培訓的長效機制提供有力依據。方法采用普查方式對吉林省69家縣(區)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232家二級及以上醫院中全部從事衛生統計信息化工作的人員進行調查,用Excel2003數據匯總,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結果全省獨立統計信息機構數量較少;統計信息化從業人員以30~40歲為主,占總體40.2%,本?茖W歷占90%以上,所學專業較為分散,職稱方面無職稱者占39.3%,職業醫師占醫師職稱的70.9%,75.4%人員為科員職務,69.3%人員在編,57.7%從事統計工作人員為兼職,62.6%從事信息化工作人員為專職,從業人員相關資格證書取得情況有待加強。結論衛生統計與信息化機構設置不足,衛生統計與信息化工作人員整體素質不高、從業狀況有待完善。應推進衛生統計信息機構體制改革,加大培養力度,提高人員素質,規范信息管理,促進資源共享。
關鍵詞統計信息化從業人員現狀調查
“十二五”期間,我國將按照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要求,在加強信息標準化和公共服務信息平臺建設基礎上,大力推進國家衛生信息化戰略建設[1]。衛生統計與信息化建設工作是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和衛生事業發展的基礎性工作和重要組成部分,是支撐我國醫學科研與衛生政策研究的基礎,也是深化醫改的重要任務[2]。如何優化、科學配置衛生信息資源、得到高效、精確數據與信息、做出準確判斷與抉擇是關系到醫療改革成敗的關鍵,也是衡量醫改方案是否有效益、效率原則的標準,將為醫療衛生領域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3]。衛生統計信息化從業人員是專門收集整理衛生統計數據的專業化人員,他們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水平直接影響衛生統計數據的可利用性、準確性和實效性。
本文通過對吉林省衛生統計信息化從業人員的全面普查,了解吉林省統計信息化從業人員現狀,探查現有人員配置的缺陷,為合理配置衛生統計機構人力資源及建立衛生統計信息化從業人員業務培訓的長效機制提供有力依據。
1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
采用普查的方式對吉林省69家縣(區)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232家二級及以上醫院中全部從事衛生統計信息化工作的人員進行調查,共調查從事衛生統計和信息化工作人員(以下簡稱信統工作人員)1092位。
1.2調查方法
采用將問卷以表格形式發放到各市(州),由各市(州)逐一填寫后上報匯總。問卷內容包括獨立信息機構具備情況,從事統計信息化工作人員的基本情況(性別、年齡、學歷、所學專業、職稱、在編情況、專兼職情況、從事統計或信息化工作情況等),從事統計信息化工作人員相關資格證書的取得情況等。
1.3統計分析
采用Excel2003進行數據匯總,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統計方法為一般描述性統計分析。
2結果
2.1獨立統計信息機構配置情況
吉林省下轄9個市(州)、60個縣(市、區)共69個衛生行政部門,有12個衛生行政部門擁有獨立的統計信息機構,占總數的17.4%。衛生行政部門擁有獨立統計信息機構比率較低。吉林省共有二級及以上醫院232家,有134家醫院擁有獨立的統計信息機構,占總數的57.8%,明顯高于衛生行政部門的17.4%(如表1所示)。
2.2全省從事信統工作人員基本情況
全省共有1092位信統工作人員。按性別分類,男性536位,占49.1%,女性556位,占50.9%;按年齡分級,21~30歲年齡層共有309位,占28.3%,31~40歲年齡層共有439位,占40.2%,41~50歲年齡層共有278位,占25.5%,51~60歲年齡層共有66位,占6.0%;按學歷分類,?(包括中專、大專)學歷有503位,占46.1%,本科學歷有523位,占47.9%。故全省從事信統工作人員年齡趨向于31~40歲年齡組且基本呈正態分布趨勢,學歷以專科及本科為主,缺乏高學歷人才(如表2所示)。
全省信統工作人員所學專業中,電子計算機通訊技術類專業人數最多為429位,占39.3%;其次為財會類專業有140位,占12.8%;醫學類專業為130人,占11.9%,信統工作人員專業分布較為分散(如表3所示)。
技術職稱是指根據評審條件應達到水平的要求,通過筆試的形式對專業技術人員測試情況進行檢驗,考試成績是衡量專業技術人員水平的組成部分。全省信統工作人員在技術職稱方面,分為技術職稱和醫師技術職稱兩個體系,由調查可知,技術職稱中,助理技師為156人,占16.3%,初級技師為342人,所占比率最多,為35.7%;在醫師技術職稱中執業醫師為95人,所占比率最多,為70.9%,另有316位信統工作人員無技術職稱,占總比的33.0%。全省信統工作人員的技術職稱水平普遍較低(如表4所示)。
全省信統工作人員職務方面科員為823人,高達總比率的75.4%;擔任科長職務有149人,占13.6%(如表5所示)。
全省信統工作人員在編制內的居大多數為757人,占69.3%,不在編制內的人員為335人,占30.7%(如表6所示)。
2.3全省信統工作人員從業情況
全省信統工作人員所從事的工作方面,從事統計工作有382人,其中有154人為兼職從事統計工作,占40.3%,有228人為專職從事統計工作,占59.7%,專職人員略高于兼職人員;從事信息化工作的有564人,兼職從事信息化工作的僅為48人,占總數的8.5%,專職從事信息化工作的高達516人,占總數的91.5%,故信息化工作的人員中絕大部分為專職從業人員;有96人既從事統計工作也從事信息化工作,且專職人員所占比率略高;另有50位從事其他工作,在專兼職概率上顯示兼職人員略高于專職人員(如表7所示)。
2.4信統工作人員取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情況
職業資格證書是表明勞動者具有從事某一職業所必備的學識和技能的證明。它是指按照國家制定的職業技能標準或任職資格條件,通過政府認定的考核鑒定機構,對勞動者的技能水平或職業資格進行客觀公正、科學規范的評價和鑒定,對合格者授予相應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
相關知識推薦:衛生保健方向論文投稿期刊
衛生行政部門從事信統工作人員共有135名,其中取得統計職業資格證書人員有54位,占總數的40.0%;取得信息化職業資格證書人員有10位,僅占總數的7.4%,職業資格證書取得率不高(如表8所示)。
二級及以上醫院從事信統工作人員共有957名,其中取得統計職業資格證書人員有256位,占總數的26.8%,略低于衛生行政部門;取得信息化職業資格證書人員有294位,占總數的30.7%,略高于衛生行政部門比率但同樣存在職業資格證書取得率不高的情況(如表9所示)。
3討論
3.1加強衛生統計與信息化機構設置
按照現行《統計法》、《全國衛生統計工作管理辦法》和《全國衛生統計調查制度》要求,各省(區、市)衛生廳(局)設統計機構或綜合統計工作所在處(室)配備專職統計人員,各處(室)配備兼職統計人員。省(區、市)轄市(區)、計劃單列市衛生局配備專職統計人員;地(市、州、盟)、縣衛生局根據統計工作任務的需要配備專職或兼職統計人員。衛生統計與信息化機構的設置存在著明顯不足的現象,尤以衛生行政部門情況嚴重,多數機構把衛生統計工作和信息化工作掛靠或并入相關管理科(處)室,由其他科室兼職承擔了衛生統計和信息化工作,有些科室甚至身兼數職,直接導致對衛生統計信息化投入不足、重視程度不夠,制約其發展的狀況。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應加強宏觀指導,建立健全衛生統計和信息專門管理機構,配備專職技術和管理人員,并調動醫療衛生機構、信息技術企業等多方面的積極性[4],從實際出發、統一指導、管理和協調本單位各項衛生統計調查,綜合考慮經濟發展水平和信息需求,快速推進衛生統計信息機構體制改革。堅持統計信息建設與管理并重,建立切合實際的統計信息管理體制和機構。此外,要充分發揮統計職能,提供高質量的統計分析與統計預測,為政府決策服務[3]。
3.2衛生統計與信息化工作人員從業狀況有待完善
在信息化快速發展的形勢下,衛生統計信息工作對專業人員的素質和能力要求進一步提高[5]。目前,衛生統計信息工作存在專業隊伍配置不穩定、人員結構不合理、一人身兼數職等問題。由于受編制、待遇、發展前途等多方面的因素影響,人才結構配置不均衡,難以確保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的需要[6]。兼職工作人員同時從事統計及信息化工作和其他類型的工作,一心數用,無法在工作中積累深造,也增加了工作中產生錯誤的概率,工作量繁重。
統計與信息化工作人員在專業素質方面和人才培養方面均有很大欠缺。在現今的基礎上,我省統計與信息化工作人員僅能達到實用型衛生統計人才的標準,而未能達到高層次、實用型乃至復合型衛生統計信息化人才的標準,這在根本上制約了衛生統計與信息化工作人員從業狀況的發展。為此,我們應做好衛生統計信息人力資源規劃,合理配置人力資源,加強統計和信息化考核指標,建立人才培訓機制,保障基層衛生統計信息人員隊伍的可持續發展。最終達到衛生統計與信息化人才總量基本適應衛生統計和信息化事業發展的需要。
3.3提高衛生統計與信息化工作的互聯互通
衛生統計信息是衛生行政決策的基本依據和科學保證,衛生統計工作要求技術性強、政策性強、協調性強,統計數據要求及時、準確、真實。隨著信息化和網絡化的高速發展,統計工作越來越緊密地與信息化相結合,并通過信息化的手段來實現。目前由于各衛生統計機構采用標準、系統軟件不統一,在整合過程中難免出現數據缺失、類別不一等問題。建議衛生統計信息機構建立內容豐富、結構合理、高效安全、充分共享為特征的統計信息資源庫,進一步抓好衛生信息的標準化和規范化建設,統一資源,實現信息共享和網絡互連互通,避免信息孤島。旨在建設一個面向統計調查對象、統計工作者、相關部門和社會公眾的統計信息系統,便于數據整合、完善,提高統計信息的覆蓋范圍、完整性、時效性和準確性,全面實現統計工作的網絡化、電子化、自動化,提高統計工作的整體能力。——論文作者:王秋艷①劉婷①②張啟軍①李兵①駱凝①Δ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