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多次人工流產女性人口學特征分析

發布時間:2021-06-11所屬分類:醫學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目的分析多次人工流產婦女的一般人口學特征,制定此類人群的健康教育方案,減少多次人工流產的發生率。方法選擇門診接受人工流產手術2次以上的254例女性,采用統一門診制式的表格病例,由門診醫生負責對調查對象進行詢問并統一填寫,將數據資料經統

  【摘要】目的分析多次人工流產婦女的一般人口學特征,制定此類人群的健康教育方案,減少多次人工流產的發生率。方法選擇門診接受人工流產手術2次以上的254例女性,采用統一門診制式的表格病例,由門診醫生負責對調查對象進行詢問并統一填寫,將數據資料經統計整理后進行分析,并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對影響婦女多次人工流產的因素進行分析。結果調查對象年齡介于16~47歲,平均年齡(27.6±4.3)歲;調查對象未婚人數32例,已婚未產人數91例,已產人數131例;<20歲占9.4%,20~24歲占12.6%,25~29歲占18.9%,30~34歲占28.7%,35~39歲占12.5%,>40歲占17.7%;小學及以下文化者占41.8%,初中學歷占30.3%,高中及中專學歷占17.4%,大學及大專學歷占10.6%;調查對象均未采用宮內節育器避孕,采用口服避孕藥者占0.8%,未避孕和采用其他避孕方式者占57.9%、34.1%,年齡、職業、婚姻狀況、文化水平、避孕方式是多次人工流產的影響因素,其OR值分別為2.64、3.41、2.08、5.42、9.11。結論增加生殖健康教育和宣傳,開展青春期衛生教育,同時設置足夠的避孕藥具自動銷售機等可減少重復人工流產率。

多次人工流產女性人口學特征分析

  【關鍵詞】人工流產;避孕;人口學特征;生殖健康

  人工流產術在控制人口生育,提高人口質量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人工流產是指非意愿妊娠后,人為選擇終止妊娠的措施,對女性生殖健康造成很大危害,近年來,隨著無痛人流術的廣泛開展,重復人流、未育人流的女性增加,多次人流通常引發女性多種婦科疾病如不育不孕、異位妊娠和盆腔癌等[1,2]。為降低多次人工流產發生率,提高女性生殖健康,本文對254例多次人工產流女性的人口學特征進行分析,探討女性多次流產的人口學因素,為高危人群制定科學的措施提供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我院門診接受人工流產手術2次以上的254例女性作為調查對象,不包括藥物流產女性。

  1.2分析方法采用門診制式表格病例,有門診醫生統一進行填寫,并將數據資料整理后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

  2.1調查對象婚育情況分析254例調查對象年齡介于16~47歲,平均年齡(27.6±4.3)歲,人工流產2次共108例,占42.5%,3次98例,占38.6%,4次40例,占15.7%,≥5次8例,占3.1%;未婚者32例,占12.6%(32/254),已婚未產者91例,占35.8%(91/254),已產者131例,占51.6%(131/254)。見表1。

  2.2調查對象年齡分布情況254例調查對象中,<20歲占9.4%,20~24歲占12.6%,25~29歲占18.9%,30~34歲占28.7%,35~39歲占12.5%,>40歲占17.7%。見表2。

  2.3調查對象文化程度及職業分析254例調查對象中,小學及以下文化者占41.8%,初中學歷占30.3%,高中及中專學歷占17.4%,大學及大專學歷占10.6%;服務行業和個體經營業發生多次人工流產的比例較大,分別為33.8%、33.1%。見表3、4。

  2.4調查對象避孕情況分析254例調查對象均未采用宮內節育器避孕,采用口服避孕藥者占0.8%,未避孕和采用其他避孕方式者占57.9%、34.1%。見表5

  2.5調查對象多次人工流產的影響因素分析對可能影響女性多次人工流產的因素進行回歸分析可得:年齡、職業、婚姻狀況、文化水平、避孕方式是多次人工流產的影響因素,其OR值分別為2.64、3.41、2.08、5.42、9.11(a入=0.05,a出=0.10)。見表6。

  相關期刊推薦:《河北醫藥》雜志是由河北省衛生廳主管、河北省醫學情報研究所主辦的綜合性醫藥類科技期刊。創刊于1972年。設有:專論、論著、臨床研究、綜述與講座、調查研究·預防醫學、藥物研究與分析、臨床檢驗、管理·科教、藥物研究與分析、醫院藥學、中醫·中西醫結合、輸血研究、護理園地、經驗交流、病例報告等欄目。

  3討論

  人工流產會導致很大比例患者發生遠期、近期并發癥,對女性身體產生損害,本例中254例調查對象多次實行人工流產術,說明這部分人盡管了解人人工流產術對身體的危害,但仍冒險實施多次人工流產,其中在8例40歲以上的有生育史的女性接受人工流產手術的調查對象中,有1例手術次數高達13次,另有2例手術次數分別為6次、9次,還有1例伴有另一高危因素(近期人工流產),這4例患者均為長期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3,4]。已有研究資料證明,短期自控性避孕方法如體外排精、安全期避孕等如果重視程度不夠,掌握不好很可能導致多次人工流產,本次研究顯示,因外用藥、體外排精、安全期避孕等而導致的非意愿性妊娠或多種避孕方式交替的患者占34.1%,另有57.9%的調查對象沒有采取安全的避孕措施。在這些患者的調查中,避孕失敗的原因無外乎體外排精失控、避孕套使用方法不當、外用藥使用不當、安全期計算失誤等,口服避孕藥導致的失誤占0.8%,與國外有關資料研究報道的3%和國內資料研究的21.27%均較低。本次調查對象中,有相當一部分女性存在僥幸心理避孕,而且很多人說不清楚意外妊娠的原因,因此筆者認為,為提高避孕有效率,必須真正做到避孕節育知情選擇,必須完全熟悉避孕方法,同時要加強重視程度[5]。

  多次人工流產術患者的人口學特征包括:(1)未婚多次人工流產調查對象在多次人工流產女性中的比重逐漸上升,多數為20~24歲的青年人,職業流動性大,多數從事服務行業、個體經營且文化水平較低,具有初中及以下文化占全部調查對象的70%以上,該組人群避孕率低,婦科檢查時,常伴有性病、陰道炎等疾病,社會需求是導致她們多數造成非意愿妊娠的重要原因。另外,在年齡25~29歲的調查對象中,她們受優生優育觀念的影響或受到事業的需求,大多數人對妊娠比較慎重,反復權衡利弊,反復咨詢[6]。(2)因避孕知識掌握不當或避孕措施無效而導致的非意愿妊娠占相當大比重,在30~34歲的調查對象中,避孕失敗的原因多數在于避孕方法的交替和意外等原因,說明更年期避孕的宣傳教育也是不容忽視的[7]。

  綜上所述,政府和社會有責任進行家庭化和社會化的生殖健康教育技術服務和知識宣傳,針對自控能力較差、當代青年早熟但結婚較晚、缺乏避孕常識等特點的年輕人,有必要在初高中課堂開設性健康教育相關課程,加強青春期生理衛生教育,同時輔助以性病防治、生殖保健和避孕方法等內容教育,加強未婚女性的自我保護意識和性健康觀念;另外,在大中專院校或城市繁華地帶可以設立便利的避孕藥具自動銷售機,在全社會形成共同負責和社會參與的氛圍,同時,有必要開通網絡專家咨詢系統,使廣大女性和青年人可以方便的通過網絡掌握更多的生殖保健知識,要減少已婚未產女性過分擔憂生育質量的問題,減少無謂的人工流產率的發生。同時在進行健康教育過程中,要加強對高危人群如文化學歷較低、職業流動性大、收入水平不高和自由度較高的人群進行緊急避孕知識的普及和宣傳,從而降低多次人工流產的發生率,確保完整的生殖健康。——論文作者:余錦芬趙琴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