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5-24所屬分類:醫學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象在中醫學中有著獨特的價值,重視整體動態性、凸顯相關性、強調經驗性的象思維成為中醫學重要的辨證思維模式。數據作為現代信息的載體,為象符號的現代表達提供了可能,而中醫學借助以數據為形式的計算機語言,可突破既往形而上的研究范式。狀態是不
[摘要]“象”在中醫學中有著獨特的價值,重視整體動態性、凸顯相關性、強調經驗性的象思維成為中醫學重要的辨證思維模式。數據作為現代信息的載體,為“象”符號的現代表達提供了可能,而中醫學借助以數據為形式的計算機語言,可突破既往形而上的研究范式。狀態是不同物象的集合,圍繞狀態,基于象思維發展的中醫狀態辨識對接了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形成“表征采集-狀態評估-風險預警-方案干預-效果評價-反饋優化”閉環的中醫健康管理關鍵技術,可為研究中醫診斷客觀化及證候定量化提供良好的范本。
[關鍵詞]象思維;狀態辨識;人工智能;大數據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云計算、大數據等應用迅速崛起,醫療領域數字化發展也得以聯動推進。面對醫學模式的轉換、西方還原分析理念的滲透,具有整體性、模糊性、經驗性的中醫學面臨著諸多發展機遇及挑戰。如何借助興起的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推動中醫現代化進程,為全民健康事業服務值得探討。
1“象”:中醫學中演繹本質及聯系的說理符號
受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影響,“象”符號成為中醫學乃至中國傳統文化的說理工具。無論是通過象形符號形成獨特構字法以傳達思想情感的中國漢字,或是《道德經》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以“一、二、三”的自然象數論述寰宇本體論,還是中醫學中以“肝屬木”“木曰曲直”指出肝具有五行之“木”象———喜升發條達,“象”作為信息載體表征了事物的屬性及事物間相互聯系,誠如《素問·五運行大論篇》所言:“天地陰陽者,不以數推,以象之謂也”。“象”總體可分為自然物象和人工意象[1],有形的可被感官認知的象為物象,如自然界的天象、氣象,四診中脈象、舌象等;而能夠反映事物內在聯系和揭示事物本質的無形之象為意象,是思維的結果,如藏象、八卦推演之象等?梢姡现翉V袤天地日月星辰,下逮人身氣色藏象,均屬于“象”的范疇。古人依據簡單的“象”符號認知自然、社會及生命,從而實現了對宇宙與生命相互關系及萬物變化規則的高度把握。
2象思維:中醫學重要的辨證思維模式
象思維以物象或意象為解析工具,把客觀事物自然整體顯現于外的現象作為依據,運用比喻、象征、類推等方法表達對象世界的抽象意義,以此把握對世界的普遍聯系乃至本原之象[2],這為中醫理論框架的建立和臨床辨證提供了重要的方法指導。這個思維過程體現了注重整體動態性、關注事物間相關性和重視經驗積累的特點。
2.1注重整體動態性
基于“象”這一獨特內涵,中醫學運用象思維的理論,將天干地支應用到陰陽、五行、卦象之中,以此論述營衛運行、臟腑狀況、經絡走向同“時空”之間的關聯[3],構建起人與自然相聯系的“象”醫學范式。以臟腑“象”模式為例,通過將人體臟腑、形體、官竅、情志活動歸類于五行的框架之下,使復雜的人體結構、生理功能與病理狀態在五行的軌道中與自然形成渾然一體的有機整體觀。如《素問·至真要大論篇》中“熱氣大來,火之勝也,金燥受邪,肺病生焉”及《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中“怒傷肝,悲勝怒”,根據五行的屬性和生克制化關系,闡釋了生命現象及各臟腑之間生克乘侮、亢害承制的演變規律,形成了系統的五行藏象法則。
2.2關注事物間相關性
臨床依據四診所獲取的表征信息(象)以揣測人體生理病理變化,這個過程始終貫穿著“司外揣內”和“取類比象”的象思維模式[4]!峨y經·十五難》形象記載了春天弦脈從生理演變成病理的過程:“氣來厭厭聶聶,如循榆葉,曰平;益實而滑,如循長竿,曰病;急而勁益強,如新張弓弦,曰死。”一方面,將“榆葉”“長竿”“弓弦”這些物象和不同狀態下弦脈的共性聯系起來,運用遠取諸物以類比身形、近取諸身以司外揣內的取類比象思維,從脈形、脈勢等角度揭示了不同狀態下弦脈的本質;另一方面,透過弦脈由常態漸成病態不同過程的變化,可以由表知里,推測出機體的生理病理變化,這是由象達意的司外揣內的象思維的表現之一。
2.3重視經驗的積累
基于既往認知,通過觀察事物間的關聯性,象思維以象征、聯想及推演的方式了解客體,這實質是經驗累進式的“通感”。如臨床婦人閉經辨證過程中,氣血虧虛致經血乏源、痰濕瘀阻令經脈閉塞,這些較為顯明易察,而心肺、陽明失降則常被忽略。以自然界的瀑布傾瀉而下現象比喻女子經行,水源的充盛、河道通暢則水流不息,但河床落差則是懸泉飛瀑一瀉千里的關鍵!端貑·陰陽別論篇》載:“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女子不月”;《素問·評熱病論篇》云:“月事不來者,胞脈閉也。胞脈者屬心而絡于胞中,今氣上迫肺,心氣不得下通,故月事不來也”,提示經脈上下通暢,月信方能沿胞脈由上往下行經血?梢,除了氣血充盛、脈道通暢,還需心肺之氣下承,陽明之氣肅降,氣機調暢,月經方能如潮水信而有期[5]。從瀑布形成認知女子行經,象思維關注的是事物間的聯系,而這是建立在“智者察同”的格物智慧基礎上的。
3借助大數據技術突破中醫學形而上的局限
《易經》以陰爻、陽爻的爻象符號演繹萬物的衍變,奠定了中國以“象”為解說工具探究萬物本質的基礎。而西方的畢達哥拉斯學派則提出了“萬物皆數”“數是萬物本原”的觀點,拉開了以數據化為主線發展的序幕。如數學家萊布尼茨以“0”“1”開創了二進制,試圖建立一套理想的符號系統[6],這對計算機系統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庫恩相信自然都是簡單的數學規律性的例證,認為發現這些規律正是科學家的任務[7],故近代科學是一個運用數據走上證實或證偽的檢驗過程。到了現代,興起的大數據技術正在改革我們的生活、工作和思維,如智能數字個人助理Siri通過機器學習技術能更好理解我們的語言,通過人臉識別智能鑒定個人身份等。數到大數據的發展是科技發展的必然過程,數字符號成為了承載信息的符號。
相關知識推薦:中醫專業國家級雜志有哪些
基于大數據的人工智能及智能裝備方興未艾,人類的行為、思想、經驗等都能被表征為計算機可以識別的數據,大數據時代為認識人體自身提供了可能。名老中醫及浩瀚醫籍的經驗能標注為計算機數據的形式被傳承,眾多經驗知識得到整理、更新和擴充,從而構建起集約化的智慧信息庫[8],將整體數據化。通過數據挖掘、知識圖譜等技術從全體混雜的智慧信息庫中尋找并分析數據之間的聯系及規律,對終始因果聯系進行擴展,對各因素間的派生關系以視覺化的形式進行呈現,這種重視整體性、凸顯相關性的大數據思維為中醫現代化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方法論[9-10]。數據作為現代信息的載體,其本質在于代表了什么,表現了什么樣的關系[11],這與“象”符號如出一轍。大數據時代下,“象”是一種信息態。通過采集、分類、整理信息,模仿人類的思想及現存的經驗規律,對龐大復雜的信息進行分類歸納,最后推理出事物之間的規律,大數據技術對信息采集、處理和反饋的形式與中醫象思維相類似,為中醫象思維發展開辟了新思路[12];诖耍嗅t學可以以數據為媒介,借助計算機等現代科學技術,把自身從“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具象化,為其走進“數字中醫”賦能。
4基于大數據的健康狀態辨識
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相伴而生,是一項模擬、延伸和擴展人類智能的科學技術。隨著其技術的突破,醫療領域的數字化進程正不斷向縱深推進,引領現代醫療向智慧、精確、數據化的方向發展。中醫可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術實現對人體健康狀態的客觀化、個性化的動態判斷,更好地推進中醫現代化進程。
4.1中醫狀態的提出———狀態是不同物象的集合
錢學森認為人體是個開放的復雜巨系統,中醫現代化需要貫徹以整體論與還原論辯證統一的系統論,以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發展中醫學[13-14]。因此,基于系統科學原理,綜合研究中醫基礎理論及現代方法體系,我們提出了中醫“健康狀態”這一概念。健康狀態是對生命過程不同階段生命特征的概括,包括了未病態、欲病態、已病態、病后態[15]。其實質是機體不同“象”的集合,是人體結構與功能的統一,囊括了五運六氣和地理環境等宏觀信息、軀體和心理狀態等中觀信息、客觀理化指標等微觀信息,既從整體角度橫向反映了生命多維時空動態的功能變化,又從還原角度縱向延伸了疾病生理病理的微觀結構特征。借助大數據平臺,表征信息不再局限于定性的屬性,那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主觀感受及模糊的中醫術語借助智能裝備采集轉化成為了標準化的數據,不同的表征信息(象)都被量化成為直觀的表征參數[16]。此外,不同表征參數對特定狀態要素的診斷意義不同,依據表征參數對特定狀態要素的貢獻度進行賦分,使狀態要素的程度、主次等關系可視化。中醫健康狀態為“象”以數據足跡走向定量化、信息化提供了新的契機,這亦是中醫借助大數據實現科學化的重要舉措。
4.2基于人工智能的狀態辨識———象思維的發展
單一的診察之象只是局部生命狀態的縮影,癥狀與癥狀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中醫辨證的過程實質是對“象”進行提取、剖析和整合[4]的過程,始終貫穿著象思維。中醫象思維通過整理、歸納和演繹物象群,應用陰陽五行、臟腑模型等“象”醫學范式找出象與象的相關性,并升華為“意象”以全面把握病癥,這是一個通過對“物象”觀察、提煉、升華為“意象”進而產生關聯性思維的過程[17]。而以“表征(物象)采集———狀態辨識———確定狀態(意象)”為過程的中醫狀態辨識恰為象思維的發展開辟了新思路。健康狀態辨識從宏觀、中觀、微觀收集的物象是散亂而無序的,依托智能裝備規范采集表征參數,然后通過聚類、關聯、深度學習等人工智能算法對物象群進行分層整合、歸納推進,從原始數據中提煉出更高級更抽象的特征屬性[18],同時尋找表征參數之間的聯系構建起多元有序的整體,最終實現健康狀態的辨識,這一過程實際是人工智能促進多學科在中醫原創思維上的集成過程。
4.3智能化中醫健康管理———象思維的應用
以狀態辨識為紐帶的中醫健康管理體系是通過對人體表征信息進行全面規范采集、融合及分析,繼而運用基于數據挖掘驅動的算法模型對健康狀態進行動態辨識及風險評估,以可視化的圖形、差異性計量呈現結果。在此基礎上,圍繞中醫健康狀態的動態變化、兼雜情況,利用數據挖掘技術、人工智能等手段,立足基于規則推理驅動的專家智慧知識庫,匹配出與狀態辨識結果相契合的干預方案以進行身心同調,最后借助“互聯網+”的平臺收集效果反饋并不斷自我完善及更新[15],形成“表征采集-狀態評估-風險預警-方案干預-效果評價-反饋優化”中醫健康狀態管理體系的閉環模式。在大數據的智慧凝練下,始于“以象辨態”,成于“依態識變”,達于“據變明化”的智能化中醫健康管理,對古人“觀物取象”“立象盡意”的象思維進行了深度刻畫,推進了中醫藥在數字化時代全面普及,更加有效地服務于全人類的健康事業。
5小結
中醫現代化發展離不開中醫診斷客觀化與證候量化方法的探究,大數據技術的迅速發展使生命科學得到蓬勃發展,也為中醫學發展注入了新活力。從“象”到“數據”,大數據對形而上悟解的剖析,為中醫清晰化、定量化提供了有效的技術和方法;谙笏季S發展的中醫健康狀態辨識,對接了基于大數據的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等前沿技術,借助計算機語言,對人體狀態進行多層次、多維度的認識,從而使以中醫狀態辨識為核心的中醫健康管理實現對機體狀態全面、客觀、動態的把握。——論文作者:李明珠1,陳謙峰2,3,任朝瑩1,王章林3,李燦東1,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