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4-24所屬分類:醫學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目的]為提升貴州省中藥民族藥企業(以下簡稱中醫藥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提供參考。[方法]采用分層隨機抽樣方法,在2019年2-5月對貴州省71家中醫藥企業進行自主創新能力現狀及影響因素調查,利用單因素及多元線性回歸分析調查結果。[結果]本次調查的中醫
摘 要:[目的]為提升貴州省中藥民族藥企業(以下簡稱“中醫藥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提供參考。[方法]采用分層隨機抽樣方法,在2019年2-5月對貴州省71家中醫藥企業進行自主創新能力現狀及影響因素調查,利用單因素及多元線性回歸分析調查結果。[結果]本次調查的中醫藥企業以中小型為主(74.7%);2014-2018年71.8%的企業獲得過政府的財政支持,平均每家每年獲得財政支持196.7萬元;企業銷售收入逐年上漲,自主創新投入有下滑趨勢,自主創新投入占銷售收入比例平均為2.8%;所調查企業研發人員主要以本科、大專學歷為主,分別占56.9%和33.9%。單因素分析顯示,中醫藥企業的企業規模、研發投入、研發人員數量、政府財政投入、研發人員學歷水平、研發強度、有無建立研發中心對貴州省中醫藥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有顯著影響(P<0.05)。多元線性回歸分析顯示,影響中醫藥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主要影響因素是研發投入(P=0.000)和研發人員數量(P=0.001)。[結論]貴州省中醫藥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被調查企業大多數還未建立研發中心,研發投入不足和研發人員缺乏是影響其研發能力的主要因素。
關鍵詞:中藥;民族藥;企業;自主創新;貴州省
中醫藥傳承千年,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杰出代表[1]。自2004年12月以來,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各種發言中反復強調自主創新。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明確指出,企業是生產、教育和科研相結合的主要機構,有必要以企業為基礎,建設大批高技術制造業創新中心,加快國家制造業創新體系的建立[2]。貴州省地處高原,氣候溫暖濕潤,極具少數民族特色,擁有豐富的中藥和民族藥藥材,是我國著名道地藥材四大產地之一[3-5]。但目前貴州省中醫藥企業在自主創新方面與其他中藥強省相比,無論從質量還是數量而言,均不具備明顯優勢,而自主創新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源泉[6]。為全面了解和把握貴州省中醫藥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現狀及其主要定量影響因素,為提升我國中醫藥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供一定價值的參考依據,本文對貴州省中醫藥企業或醫藥園區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研究,現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貴州省中醫藥企業或醫藥產業園區企業。
1.2 調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分層隨機抽樣方法。將貴州省藥品監督局公布的2019年現有中醫藥企業或醫藥產業園區企業共123家按市、州進行分層,再對各市、州所轄的醫藥企業或產業園區企業進行簡單隨機抽樣,抽取中醫藥企業80家,采用自制問卷對其進行調查,調查周期為2019年2-5月。
調查問卷主要內容包括:中醫藥企業或醫藥產業園區企業的基本情況、政府財政支持情況、企業創新投入與回報情況、企業研究開發情況(研發人員數量、學歷水平)、科研成果及轉化情況等。此外,課題組對問卷進行了信效度檢驗,以此保證問卷的有效性及可靠性。
1.3 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通過參考國內相關文獻[7-11]、書籍[12]、專家咨詢等方法,分析中醫藥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影響因素,最終選取8個指標進行分析:自主創新投入X1、研發人員數量X2、研發人員學歷水平X3、政府財政投入X4、企業規模X5、自主創新投入強度X6、有無建立研發中心X7、有無建設知識產權部門X8。利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構建中醫藥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影響因素模型。將科研成果值作為被解釋變量(因變量Y),8個指標作為解釋變量(自變量Xi)。
其中,科研成果值=∑nn-1各類科研成果數×權重?蒲谐晒ㄐ鹿に、新技術和新藥,三類權重各不相同,其中新工藝權重為1.0,新技術權重為1.0。按中藥注冊分類標準,有9大類新藥,新藥科研成果權重情況詳見表1。
例如,貴州省某中醫藥企業自主創新科研成果值的計算為:二類新藥1個、六類新藥2個、八類新藥3個、新工藝2個,則其自主創新科研值為1×2.9+2×1.7+3×1+2×1=8.3。
科研成果權重的確定通過向18位相關專家咨詢,采用經驗定權法而得,咨詢專家來自于高校、科研機構、企業、藥品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及藥檢所等多個機構,并涉及監督管理、研究開發、醫藥營銷、企業經營等多個專業。其中高校4人,科研機構5人,企業5人,藥品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及藥檢所4人。
1.4 統計分析
按照調查方案對數據資料進行嚴格篩查與錄入,Epidata3.1、SPSS20.0用于數據整理分析,多元線性逐步回歸用于影響因素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本次調查共發放80份問卷,收回71份,問卷回收率為88.8%,問卷有效率為100%。
2.1 中醫藥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現狀
2.1.1 中醫藥企業基本情況
調查發現,2014-2018年貴州省中醫藥企業主要以中小型企業居多,占74.7%。其中,企業所屬的經濟類型均有覆蓋,但以私營企業為主(占80.3%),而港、澳、臺商投資企業與外商投資企業的比例分別僅占5.1%和3.5%。
2.1.2 中醫藥企業獲得財政支持情況
71.8%的企業在2014-2018年獲得過政府的財政支持;2014年政府的財政投入,貴州省人民政府對于中醫藥企業的財政投入有明顯下滑趨勢,2014-2018年貴州省平均每家中醫藥企業獲得財政支持分別為246.3萬、165.9萬、169.4萬、212.3萬和189.4萬元,近5年平均每家中醫藥企業每年獲得年財政支持196.7萬元。另外,調查企業獲得政府財政資助使用方向發現,雖然大部分(74.6%)的企業都將其用于研究開發,但仍有小部分企業將其用于擴大規模、生產制造及市場營銷,分別占45.1%、28.2%和12.7%。
2.1.3 中醫藥企業資源投入回報情況
2014-2018年,貴州省中醫藥企業的平均年自主創新投入在2015年大幅上漲,2016年繼續上漲,此后2017年及2018年略微下降,近5年平均每家中醫藥企業的年自主創新投入為720.9萬元。自主創新投入中,原始創新投入最多,集成創新投入居于第二,引進消化再創新投入位列第三。2014-2018年,貴州省中醫藥企業的平均年銷售收入呈逐年上漲趨勢,平均每家企業年銷售收入為26,101.6萬元。平均自主創新年投入強度為2.8%。貴州省中醫藥企業資源投入回報情況如表2所示。另外,大部分(87.3%)的企業自主創新投入資金來源于企業自有資金,其次來源于政府財政投入,僅5.3%來源于風險投資。
2.1.4 中醫藥企業研發人員數量及學歷構成情況
截至2018年底,所調查企業研發人員數量僅占全部從業人員的6.0%,平均每家企業擁有21人。其中,研發人員主要以本科、大專學歷為主,分別占56.9%和33.9%;碩士及博士學歷分別僅占7.1%和2.1%。
2.1.5 中醫藥企業自主創新建設及成果分布情況
接受調查的企業中64.0%的企業建有專門的研發中心,36.0%的企業還尚未建立專門的研發中心。所調查企業2014-2018年新增自主創新成果(包括新藥、新技術、新工藝)共392個,平均每個企業年產生1.1個。其中原始創新成果57個,集成創新成果71個,引進消化再創新成果264個。另外,截至2018年,所調查企業的科研成果(新工藝、新技術、新藥)轉化率為38.7%,相較于2014年企業的科研轉化率有所增加,尤其在2016-2017年增幅最大,近5年平均科研成果轉換率為40.1%。所調查的企業近幾年主要以研發九類新藥(指仿制藥)為主,占60.4%;研發難度大、科學價值高的一類(指未在國內上市的從植物、動物、礦物等物質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及其制劑)、二類(指新發現的藥材及其制劑)新藥相對較少,且有三種類別的新藥(新的中藥材代用品,未在國內上市銷售的從植物、動物、礦物等物質中提取的有效部位,未在國內上市銷售的中藥、天然藥物復方制劑)沒有涉及。
2.1.6 中醫藥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情況
所調查的企業中70.4%有設立專職的知識產權部門,未設立的主要原因是人才及資金缺乏。其中,設立有專職知識產權部門的企業的知識產權部門建設規模大部分(占74.0%)只有1~3人,其余為4~10人(占26.0%)。
2.2 中醫藥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影響因素分析
2.2.1 單因素分析
如表3所示,將確定與中醫藥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有關的影響因素分別作R相關統計檢驗,在單因素分析中,得出中醫藥企業的企業規模、研發投入、研發人員數量、政府財政投入、研發人員學歷水平、研發強度、有無建立研發中心對貴州省中醫藥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有顯著影響(P<0.05)。
2.2.2 多因素分析
將單因素分析的結果作為多因素分析的自變量,再通過多元線性逐步回歸分析構建最終模型。由表4可知,建立的中醫藥企業自出創新能力的多元回歸模型為:Y=0.672+0.001X1+0.154X2(Y為科研成果值,X1為自主創新投入,X2為研發人員數量)。模型的R2值為0.432,表明該回歸模型的擬合度良好;另外,DW測試值約為2,表明該模型不具有自相關。說明自主創新投入與研發人員數量是企業取得自主創新成果至關重要的影響因素,根據標準偏回歸系數值,自主創新投入的貢獻度高于研發人員數量。
3討論
中醫藥企業作為高新技術企業,創新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源動力。但調查結果顯示,貴州省中醫藥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具體表現在:被調查的部分企業尚未建立研發中心和知識產權部門;企業固步自封,認為當前企業擁有的產品足以使企業獲益,導致其對創新投入不足;并且隨著近3年藥品相關政策,如兩票制[13]、藥品集中招標采購[14]等不斷落實,藥品價格降低,醫藥企業利潤總額下降,導致自主創新投入占銷售收入比例下降;企業新增的新藥類別和數量較少;缺少高端醫藥研發人才;受企業規模的影響,無法滿足創新研發條件。另外,通過多元線性逐步回歸分析得出,貴州省中醫藥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主要影響因素為研發投入、研發人員數量。因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議:
3.1 培育優勢核心企業,大小企業合作創新
培育中醫藥優勢核心企業,提高中藥產業的產業集中度,形成產業集群優勢,逐步將貴州省中醫藥企業規模轉向制藥強省規模。此外,在嚴峻的生存環境下,只有大規模、高技術企業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和增長,小規模企業將不可避免地被淘汰。因此,建議貴州省立足省情,調整產業結構,以企業規模大、研發能力強、企業品牌價值高等優勢核心企業為主體,將推進大小企業間整合重組和合作工作落到實處,并從規劃和管理上采取保護和扶持政策[15],促進企業間人才、信息和技術的共享合作,形成一套完整優質的資源合作共享體系,加快貴州省中醫藥企業自主創新協同發展。
3.2 提高自主創新經費投入,增強政策支持力度
創新高投入、耗時長的特點要求企業必須擁有完整牢固的資金鏈,源頭供給充足并高效合理配置才能保障科技創新的順利實施,支持科技創新成果的產出。為更好地協調中藥產業結構,政府可以通過加大對企業的研發專項資金投入及相應政策支持,例如實施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稅收政策[16],作為高校、研究所、優秀留學生與企業的橋梁,幫助高技術人才的引進等[17,18]。引導企業重視科研創新,進而推動企業轉型升級,提高貴州省中醫藥的市場競爭能力,達到將中醫藥企業成為技術創新本體的目的。此外,政府可以引導科研機構、事業單位和高校相互合作研發,鼓勵合作承擔科研項目,從而提高貴州省中醫藥企業整體的研發水平。
3.3 健全自主創新活動的籌資機制,緩解資金困難
企業內部的資金網絡存在高度不充分性,如果企業的研發活動完全依靠企業自身固有資金是有缺陷的,不僅在研發活動上推進困難,在自身生產銷售上也存在資金短缺問題[19]。因此,一套完善的籌資機制應該被建立,以此來拓寬中醫藥企業的資金籌措渠道,加快貴州省中藥產業發展。從國外經驗來看,其風險資本市場組成十分豐富,保險公司、養老基金、家庭甚至個人都可能成為融資來源。龐大的風險資本市場同時也為中醫藥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支持[20]。以上分析表明,融資渠道狹窄將對研發活動產生重大影響,因此,政府有關部門應適當鼓勵風險投資公司投資中醫藥產業,以緩解研發資金困難。
3.4 加大引進高技術人才力度,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勵機制
人才優勢是高新技術產業的競爭優勢。目前,貴州省中醫藥產業的發展對人力資源的依賴在逐漸增加,尤其以復合型人才需求最大。因此,應加強高素質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提升貴州省中醫藥行業人才的整體素質水平。一方面,醫學院?梢怨膭顚W生到國外一流的大學或研究機構深造。在進行科研技術交流的同時,學校也可以了解國外高技術人才的培養方法。另一方面,企業還應給予回國發展的優秀留學生和專家大力支持;還要為其創造舒適溫馨的工作環境,以此來吸納一批高技術人才和復合型管理人才。最后,應建立一套依據企業不同部門特點的科學合理人才激勵機制,從而提高各個部門職員的滿意度,從根本上調動職員激發職員對新藥研發、生產營銷的積極性,進而形成健康向上的企業文化[20]。例如,生產、研發等部門工作相對枯燥乏味,企業可以適當舉辦免費團建活動、給予職員家庭年終福利等,體現企業的人文關懷;對于營銷部門等相對活躍的部門,企業可以適當提高薪資福利,合理安排績效考核等方式來調動職員的積極性。
3.5 合理運用互聯網+技術,為企業研發專項資金提供保障
互聯網+技術能優化和集成生產要素,通過運用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解決中醫藥企業在研發、生產、銷售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21]。尤其對于新藥研發而言,及時有效的了解行業動態、把握行業發展方向能幫助企業減少大量不必要的資金和時間投入。此外,以互聯網+技術為牽引,實現中藥生產加工可視化,有利于提高中藥質量,增強政府實時監管效果,保障人民用藥安全有效,提升企業品牌價值。企業品牌價值的提升不僅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知名度,吸引高技術復合型人才及社會資本注入,還能建立顧客與企業間牢固的品牌偏好,提高顧客回頭率及顧客滿意度,有效降低市場營銷及新產品創新研發成本。并且隨著利用互聯網+技術的電商平臺興起,優質安全的網上藥店銷售市場不僅為中醫藥企業節約了運營成本,而且還提供了豐富多樣的引流途徑,成本降低銷售收入增加為企業研發專項資金提供了保障。
本文研究不足之處:中醫藥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有很多衡量指標,因考慮課題研究的經濟型和數據內容的可獲得性,本文只對貴州省71家中醫藥企業自主創新的產出能力、企業創新研發能力、政府財政支持、企業規模等8個指標進行了分析,分析的維度還不夠全面,后續研究中可以納入企業董事會結構、企業文化環境[22]、企業人才激勵機制[23]等內部因素。——論文作者:梅玉虹,王靈芝,雷 雪,李祖蘭,周戈耀
相關期刊推薦:《衛生軟科學》重點刊登國家衛生與健康領域重大的軟科學(軟課題)方面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成果,欄目包括:軟科學研究、聚焦醫改(含人口與計生)、衛生管理(含醫院管理)、衛生資源、衛生經濟、衛生服務、衛生法制、醫療保障、養老與老年保健、調查研究、疾病預防與控制、計生與婦幼保健、醫學教育、醫患關系、健康教育、藥品管理、醫學心理學、醫學倫理學、經驗交流等。讀者對象:醫藥衛生行政管理部門領導,醫藥衛生事業單位管理者和廣大衛技人員,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相關教學與研究人員。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