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11-02所屬分類:醫學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目的:探討中藥處方分析在中藥調劑中應用。方法:選擇2019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接受中藥調劑治療患者98例,根據隨機數字表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9例,對照組接受常規中藥調劑治療,觀察組接受經中藥處方分析的中藥調劑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
【摘要】目的:探討中藥處方分析在中藥調劑中應用。方法:選擇2019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接受中藥調劑治療患者98例,根據隨機數字表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9例,對照組接受常規中藥調劑治療,觀察組接受經中藥處方分析的中藥調劑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不良事件發生率和不同科室的不良發事件發生率。結果:觀察組患者治療過程中的用藥重復、配伍禁忌、劑量錯誤和書寫不規范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觀察組患者經內科、外科、兒科和婦產科治療過程中的不良事件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結論:中藥處方分析能夠加強中藥調劑的安全性,避免不良事件的發生。
【關鍵詞】中藥處方;中藥調劑;不良事件;發生率
中醫是我國醫療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中藥調劑對臨床治療有著極為關鍵的作用。但中藥調劑具有較高的專業性和復雜性,需要針對患者的具體病癥進行配伍和劑量等方面的調整,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導致配伍不當、劑量錯誤等不良事件[1]。因此,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接受中藥調劑治療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中藥處方分析在中藥調劑中應用。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擇2019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接受中藥調劑治療患者98例,根據隨機數字表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9例。對照組患者男28例,女21例,年齡3個月-58歲,平均年齡35.42±4.65歲,其中內科18例,外科16例,兒科4例,婦產科11例。觀察組患者男27例,女22例,年齡5個月-56歲,平均年齡36.78±4.29歲,其中內科17例,外科18例,兒科5例,婦產科8例。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中藥調劑治療,嚴格按照醫囑處方進行藥物調配。
相關知識推薦:中醫藥類審稿快的期刊雜志
觀察組接受經中藥處方分析的中藥調劑治療,由藥師根據醫囑處方和診斷書對處方進行核驗,包括處方中的藥物調配和劑量等情況,對處方的藥性和安全性進行評估,如果存在問題及時與醫生溝通調整處方。
1.3 觀察指標
(1)兩組患者的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對兩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產生的用藥重復、配伍禁忌、劑量錯誤和書寫不規范等不良事件進行記錄和比較。
(2)兩組患者不同科室的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對內科、外科、兒科和婦產科治療下的兩組患者的不良事件發生率進行記錄和比較[2]。
3 討論
中藥有著極為豐富的品類,通過不同的配伍能發揮出不同的藥性,如果在配伍方面出現問題,可能會造成藥效不足或藥不對癥。中藥處方分析能夠根據中醫理論體系對中藥調劑進行嚴格的審核,避免其中存在問題,保障中藥調劑的安全性[2]。在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治療過程中的用藥重復、配伍禁忌、劑量錯誤和書寫不規范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觀察組患者經內科、外科、兒科和婦產科治療過程中的不良事件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表明中藥處方分析能夠有效保障中藥調劑的安全性,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中醫在開具處方時,需要經過復雜的望聞問切環節,根據患者的病癥采用相應的藥材進行治療。但可能受到其他原因的影響,包括醫師的水平不足、書寫錯誤、劑量錯誤、診斷不充分等,造成中藥調劑方面存在問題,無法達到應有的治療效果,甚至會對患者的健康造成損傷。中藥處方分析需要根據患者的診斷記錄對中藥調劑進行復核,并對中藥調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進行檢驗,尤其對其中可能存在的用藥重復、配伍禁忌、劑量錯誤等問題進行重點審核,能夠及時糾正中藥調劑中存在的問題,既能夠確;颊吣軌蚪邮盏桨踩行У闹委,又能夠促進醫師治療水平和責任意識的加強[4]。所以經過中藥處方分析后,觀察組患者的不良事件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并且在不同的科室的中藥調劑中都能夠起到同樣的保障作用,需要加強中藥處方分析在中藥調劑中的應用,綜上所述,中藥處方分析能夠加強中藥調劑的安全性,避免不良事件的發生。——論文作者:王興文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