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1-06所屬分類:醫學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 要:目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肆虐,疫情嚴重。手術室醫務人員在日常工作中面臨巨大的風險及挑戰,有可能接觸感染或疑似感染者的唾液飛沫、血液和體液等污染,是院內感染高危人群。因此做好手術患者安全接診及術中醫務工作者的防護尤為重要。 關鍵詞:新型
摘 要:目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肆虐,疫情嚴重。手術室醫務人員在日常工作中面臨巨大的風險及挑戰,有可能接觸感染或疑似感染者的唾液飛沫、血液和體液等污染,是院內感染高危人群。因此做好手術患者安全接診及術中醫務工作者的防護尤為重要。
關鍵詞: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接診流程,防護措施
自2019年12月在湖北省武漢市爆發以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簡稱新冠肺炎) 現已證實為一種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1]。該病是以肺部感染為主要癥狀的一種傳染性疾病,能在短時間內大肆傳播并蔓延至國內多個省份及日本、泰國、美國等部分海外國家,被列為乙類傳染病(甲類管理)。該病的傳染源主要為被病毒感染的患者,無癥狀的感染者也具有傳染性[2]。新型冠狀病毒主要通過飛沫、接觸或氣溶膠途徑進行傳播,患者的潛伏期1~14 天[3],甚至有潛伏期更長的患者,給臨床工作帶來了巨大的風險及挑戰。因此,對于醫護人員與需要接受手術的患者而言,安全有效的手術患者接診流程及防護措施十分關鍵。
本文就疫情形勢下手術患者的接診防控難點、手術患者及醫務人員防護措施改進進行闡述:
新冠肺炎疫情對手術患者的接診防控難點
手術室是醫院重要的平臺科室,其正常運行關系到醫院的正常運轉和病人的救治。疫情期間,手術室系統的醫務人員在日常工作中面臨很大的暴露風險,是病毒院內感染的高危人群,同時也極易造成院內交叉感染,感染對象包括外科醫生、麻醉醫生、手術室護士和麻醉護士等。手術室疫情防控處理不當極易爆發感染,對醫護人員和患者造成重大隱患,嚴重影響疫情防控。因此做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手術患者的接診及防控工作至關重要。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手術患者接診及醫務人員防護措施改進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時期,院內交叉感染防治是當前醫院疫情防控重點,制定有效的手術患者接診防護措施可以保障患者及醫護人員避免感染。因此本文針對手術患者接診及醫護人員防護措施進行改進。
針對不同類型病人安排與管理
根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診斷標準,新冠肺炎分為輕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4]。其中輕型和普通型患者沒有肺炎表或僅有輕度肺炎表現[5],尚可耐受手術,重型及危重型不可耐受手術,有生命危險。值得注意的是重癥、危重患者病程中可為中低熱,甚至無明顯發熱。部分患者起病癥狀輕微,可無發熱,多在1周后恢復;多數患者預后良好,少數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6-7]。
對于擇期手術患者,除詢問有無湖北接觸史、呼吸道感染癥狀、監測體溫以外,還要提前至少一天進行核酸檢測,晨8:00進行采樣,9:00市疾病控制中心工作人員來取標本,6小時后告知核酸檢測結果;因核酸檢測存在假陽性的可能性,患者(排除本身不適合進行CT檢查的情況,如孕婦)應進行CT檢查。急診手術患者,詢問有無湖北接觸史,監測呼吸道感染癥狀及體溫,無異常的進行急診手術,安置在專用負壓感染手術間(-5 Pa以下)進行。疑似或確診的患者,首先做好隔離,逐級上報,根據患者病情選擇手術進行與否;若必須手術,放置在單獨專門的手術間,關閉層流,醫務工作者做好三級防護,并于手術結束后醫學隔離14天。
針對不同類型手術安排與管理
擇期手術當日無突發狀況,如發熱、未按規定禁食禁飲等情況下,手術當日正常接入手術間進行手術;急診手術在患者沒有傳染病的情況下,按照急診手術正常進行;若患者有傳染病,根據傳播途徑進行隔離、防護,放置在負壓手術間進行,門口懸掛標志,術后進行相應的消毒處理。
手術室的防護措施
疫情期間手術室防護措施主張“以人為本、注重細節”。“以人文本”指各種防控策略要靠人去落實,明確防控的目的是為了治病救人并防止醫務人員發生感染。“注重細節”指注重手術過程細節,如使用麻醉機消毒機對使用過后的麻醉機進行消毒;麻醉機使用過程中使用三個人工鼻替代傳統的單個人工鼻;通過動脈血氣結果中的氧合指數增加判斷患者的肺功能情況,降低漏診的發生率。手術室需配備正負壓切換的手術間;具有專有的消毒滅菌處理間;麻醉科具有防控所需的常規麻醉設備;手術室也需具備充足且經驗豐富的醫務工作人員。
與淺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形勢下手術患者接診流程及防護措施論文方向相同的還有: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下加強防控工作的效果研究
結語
綜上,筆者將我院新冠肺炎疫情下手術患者接診流程繪制如下圖:
我院手術室具備完善的硬件和軟件,在疫情形勢下,能夠順利的為醫院運轉保駕護護航,最主要能夠給患者提供更安全的治療環境,減輕社會的壓力。——論文作者:姚娟, 朱艷通訊作者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