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11-19所屬分類:醫學論文瀏覽:1270次
摘 要: 【摘要】本文從分析衛生人才繼續教育培訓重要性入手,以《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為背景,結合衛生人才培訓現狀,從培訓內容、授課模式、培訓效果三個方面找出差距與不足并進行分析,進而提出合理設置培訓課程、創新培訓模式、利用評估模型評估培訓效果等三
【摘要】本文從分析衛生人才繼續教育培訓重要性入手,以《“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為背景,結合衛生人才培訓現狀,從培訓內容、授課模式、培訓效果三個方面找出差距與不足并進行分析,進而提出合理設置培訓課程、創新培訓模式、利用評估模型評估培訓效果等三點建議。在大健康新時代下,以實際工作為出發點、專業性質為基礎、助力健康中國建設為目標,為實現衛生人才繼續教育培訓模式改革,提升衛生人才培訓效果提供幫助與借鑒,加強衛生人才的專業知識更新,切實提升衛生人才服務能力和整體水平,進而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期待和要求,為健康中國建設進一步指明方向。
【關鍵詞】衛生人才,繼續教育,培訓模式,現狀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將“健康中國”寫入“十三五”規劃,上升為國家戰略,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為健康中國建設進一步指明方向。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的提出以及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健康需求,以疾病為中心的醫療模式已無法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必須增加新的理論框架來滿足新的健康需求,“大健康”理念應運而生。為適應大健康時代新要求,衛生人才繼續教育培訓模式也應隨之改變,只有切實提升衛生人才服務能力和水平,才能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期待和要求,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1衛生人才繼續教育培訓的重要性
衛生人才繼續教育培訓是針對畢業后的在職衛生人才的,以學習新理論、新知識、掌握新技術、新方法為主的一種終生教育,是加強衛生人才培養,發展衛生事業的重要措施,其目的是使衛生人才在整個職業生涯中,不斷的提高專業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提高服務質量,以適應現代衛生事業的發展[1]。
2017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頒發《關于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指出加強醫學人才培養,是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基礎工程,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任務,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保障。要健全繼續醫學教育制度,強化全員繼續醫學教育,健全終身教育學習體系,以基層為重點,以崗位勝任能力為核心,圍繞各類人才職業發展需求,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培訓活動,強化規范管理[2]。這不僅為我國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提出了新要求,也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醫療衛生行業有著自身的特點,醫學發展也日新月異,只有通過高質量的繼續教育培訓,加強衛生人才的專業知識更新,延伸專業教育路徑,才能不斷提升衛生人才服務整體水平。
2衛生人才繼續教育培訓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2.1培訓內容維度單一
傳統的衛生人才繼續教育培訓模式已很難滿足大健康新時代需求。傳統衛生人才繼續教育培訓模式更加注重在理論層,培訓內容相對單一,過于強調認知訓練,而輕視溝通技能和職業精神等非認知綜合能力的培養提升。以溝通技能為例,與之關系最密切的當屬醫患之間的溝通問題。據統計,80%的醫療糾紛是直接因醫患溝通不良或溝通障礙所致,即使其余20%與醫療技術有關的醫療糾紛,也都與醫患間溝通不到位有著密切關系[3]。
2.2授課模式缺乏創新
在衛生領域繼續教育培訓中,填鴨式教學和灌輸式授課方式占據了相當大的比重。這種模式下,通常是培訓教師講、學員記,培訓環境沉悶,有的培訓教師講課風格過于平淡,更提不起學員聽課興趣。培訓教師也常常是為完成規定的培訓任務而教學,培訓效果大打折扣。此外,培訓課堂由于缺少互動性,學員只是被動聽課,很難調動學員的主觀能動性,進而缺乏深層次的思考與理解,容易浮于問題表象,也不能及時給培訓教師有效的信息反饋,培訓教師則缺乏授課相應調整的考量,包括語言、速度、事例、方式等,從而使得培訓質量大打折扣,達不到應有的效果[4]。
2.3培訓效果普遍不佳
在衛生人才相關培訓中,時常出現培訓效果不理想的情況。一方面,由于課程設置原因,培訓內容與實際工作契合度不高,針對性、實用性不強,導致學員學習積極性不高;另一方面,參加培訓的學員往往是在職人員,自身工作量大,也容易產生應付心理,經常出現缺課、逃課等現象,使培訓效果難達預期。此外,由于培訓組織者對課堂紀律要求不嚴,對培訓考核抓得不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培訓效果。
3意見建議
3.1合理設置培訓課程
當前形勢下,衛生人才繼續教育培訓不能只重視認知方向的培訓,還應注重綜合能力的提升。應積極探究在大健康時代下的新型教學理念,樹立自身的獨到看法與培訓觀念,將理論知識課程和技能操作課程有機結合,增強學員的綜合能力。醫學已不再是一門純粹的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之間日益交叉與相互滲透,更強調人本主義的精神[5]。
這就要求我們在做好專業知識培訓的同時進一步加大職業精神和溝通技能的培訓力度,要使他們認識到加強對患者的人文關懷的重要性,同時通過溝通技能的培養訓練,可以將醫療信息更加簡單易懂的傳遞給患者,使患者就醫時,獲得更好的服務,提升服務滿意度。
此外,在大健康理念下,培訓內容要融入全新的理念和觀點,將大健康的理念與實際培訓內容相結合。在實際培訓過程中,向學員講解大健康理念的內容和實際價值,使衛生人才不僅僅是疾病診療的實施者,更是健康促進與教育的宣傳者。
3.2創新培訓模式
3.2.1互動式教學模式。
通過營造多邊互動的教學環境,調動學員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思考探究的積極性。在教學雙方平等交流探討的過程中,通過不同觀點的碰撞和交融,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認識,進而提升專業培訓效果,使之教學相長,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3.2.2對話式教學模式。
對話式教學與灌輸式教學相比,優點在于對話式教學是在平等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培訓,培訓教師不是課堂上的領導角色,而是將學員和培訓教師放在同等的位置上,學員也將變被動為主動,擺脫“被領導”狀態,無論是培訓教師還是學員都參與到學習、討論過程中。在對話式教學過程中,培訓學員學會與培訓教師溝通,改變灌輸式教學模式帶來的“服從”,真正做到在培訓課堂上融入與培訓教師的“朋友討論”般的教學模式,這種對話式教學有助于培訓學員開放思路,展開思維,對培訓知識的理解效果會更好。
3.2.3以問題為中心教學法(PBL)。
以問題為中心教學法(problembasedlearning)是指以問題為基礎、學生為中心、教師為指引的小組討論及自學的一種教學模式。PBL主要是針對學生進行的,現將其擴展應用到醫護人員的職業培訓中。以醫學教育為例,針對醫護人員的PBL就是以問題為基礎、醫生為中心、培訓教師為引導的小組討論及自學的一種培訓模式,即在培訓教師的引導下,圍繞某一醫學專題或具體病例的診治等問題進行研究的學習過程[6]。與傳統培訓方法相比,PBL有助于提高參訓學員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獨立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團隊合作意識和能力等[7]。
3.2.4“互聯網+”培訓模式。
在互聯網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手機網絡技術也可以應用到衛生人才的繼續教育培訓中。例如,運用手機微信公眾號的形式,將培訓課程安排、內容回顧、問題研討等環節通過手機微信平臺進行編輯,使培訓學員更方便接受培訓及相關信息。也可以通過數字仿真、虛擬現實等信息化方式強化教學的實踐性、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培訓教學質量[8]。
3.3利用評估模型評估培訓效果
培訓的質量和效果是培訓工作的生命,在繼續教育培訓中除了加強監督意識,增強培訓學員自覺性外,真正起作用的還是對培訓結果的評估。通過評估,了解培訓實施情況,發現問題,并針對問題找到解決辦法,提高培訓質量和效果。實際操作中,可采用培訓評估模型。例如美國柯克帕特里克的培訓評估模型,從反應、習得、行為、效績四個層次對培訓進行評估。
將評估模型的各個層次內容加入與培訓相結合,如:1)培訓課程的針對性,包括學員的情況、培訓內容的針對性、實用性等;2)培訓課程的設置,包括培訓的學時安排是否合理、培訓的時機是否合適等;3)學員的參與度,多元化教學方式的應用情況;4)在培訓結束后,到底有多少學到的知識轉化到工作中、它的社會效益等方面。評估的方法除了目前常用的問卷調查評估法以外,還可以運用匯報訪問評估法、成本效益評估法及分值評估法等方法,也可以結合、集中評估方法的優缺點,綜合應用,從而得到客觀、公正的評估結論[9]。得出的評估結論要及時反饋,并對問題的改進情況進行追蹤。
綜上所述,大健康是當今時代發展和順應社會需求的產物,現代醫學模式和大健康理念對衛生人才的培養也產生了深遠影響。在大健康新時代下,要以實際工作為出發點,以專業性質為基礎,實現衛生人才繼續教育培訓模式的改革,提升衛生人才培訓效果,為健康中國事業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金會生.衛生技術人才隊伍建設中的繼續教育工作[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24):293-294.
[2]文歷陽.深化醫學教育改革促進學生自主發展[J].中國高教研究,2018,33(5):81.
[3]王方松.論醫患溝通的現實[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06,17(1):11-15.
[4]林穎.對話式教學是提高高校思政課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J].遼寧警專學報,2011,9(5):104-107.
[5]田玲,李冬梅,梁曉捷,等.影響高層次臨床醫師成長因素調查分析[J].中國科技論壇,2006,22(3):124-131.
[6]郭航遠.重視醫務人員的職業精神培養[J].醫院管理論壇,2012,19(7):9-12.
[7]劉樹奎.PBL在臨床醫生醫患溝通技巧培訓中的應用[J].中國醫院管理,2014,34(11):57-59.
[8]李大權,黎梅,靳光輝.大健康背景下醫藥衛生類高職高專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建設研究[J].中國醫藥科學,2017,7(22):246-249.
[9]國漢海.關于評估培訓質量與培訓效果的探討[J].中國培訓,2001(3):26.
醫學方向期刊推薦:《中國醫藥指南》雜志級別:國家級雜志,主辦單位:甘肅省醫學科學研究院,周期:半月,國內統一刊號:62-1167/R,國際標準刊號:1671-1246。
声明:①文献来自知网、维普、万方等检索数据库,说明本文献已经发表见刊,恭喜作者.②如果您是作者且不想本平台展示文献信息,可联系学术顾问予以删除.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