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6-21所屬分類:醫學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下面文章對沈陽市養老機構內的226 例老年人進行問卷調查,采用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測評量表評估現狀,采用一般資料調查表分析影響因素。結果發現老年人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受家人關懷滿意度、體育鍛煉、醫療費用承擔水平等諸多因素影響。養老機構應加強對重點人
下面文章對沈陽市養老機構內的226 例老年人進行問卷調查,采用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測評量表評估現狀,采用一般資料調查表分析影響因素。結果發現老年人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受家人關懷滿意度、體育鍛煉、醫療費用承擔水平等諸多因素影響。養老機構應加強對重點人群的關注,并進行有效干預,從而提高老年人健康自我管理水平。
[關鍵詞]老年人,養老機構,健康自我管理
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加速,家庭養老功能逐漸弱化,養老機構養老成為了許多老年人的選擇[1],同時社會對醫療資源需要也在加大。但是目前我國的醫療資源不足以滿足老年人所有的健康需求[2],因此健康自我管理引起廣泛關注,成為老年人健康促進的主要形式之一。健康自我管理強調主觀能動性發揮,通過生物、心理、社會學等干預技巧監控和管理自身機能[3]。由于養老機構的環境、設施、管理等特殊性,對居住在養老機構的老年人健康自我管理可能會有所影響。所以,本研究通過對養老機構老年人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進行調研,明確養老機構老年人健康自我管理的影響因素,可為提高養老機構老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提供科學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2016 年 12 月至 2017 年 4 月,對沈陽市內的和平區、沈河區、大東區、皇姑區、鐵西區的養老院進行多級隨機抽樣。每個區隨機抽取兩個養老院,共十家,然后從這十家養老院隨機抽取老年人。(在抽取樣本之前先在網上調查這五區的養老院分布情況,此五區的養老院數量分別在10 家到16 家之間,在抽取樣本時,養老院規模床位選擇 100 位以上,不區分公立、私立)共發放問卷 226 份,回收有效問卷 220 份,有效回收率為 97.34% 。
納入標準(1)年齡 ≥ 60歲。(2)思維清晰,具有認知判斷能力。(3)能獨立或者在他人協助下完成調查問卷。排除標準:(1)嚴重疾病如癱瘓、昏迷、語言能力喪失者、聽力喪失者等,精神疾患,老年癡呆,嚴重認知障礙者。(2)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的表達不清、溝通障礙者。(3)拒絕調研者。
1.2 方法
1.2.1 調查工具
(1)自行編制老年人基本情況調查表,內容主要包括: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文化程度、宗教信仰、興趣愛好、醫療費用來源等共15項內容。
(2)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測評量表,2011 年由哈爾濱醫科大學護理學院趙秋利等[4]編制,其Cronbach's α 系數為0.933,內容效度為0.895,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包括健康自我管理行為(14 個條目)、健康自我管理認知(14 個條目)、健康自我管理環境(10 個條目)3 個分量表,共計 38 個條目。采用 Likert 5 級評分法,每個條目分為1~5 分計分,得分范圍為38~190 分,其中38~76 分為低水平,77~152 分為中水平,153~190分為高水平;量表得分越高代表老年人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越高。將原始分轉為標準分,標準化得分=各分量表或因子平均值÷各條目滿分數×100。
1.2.2 調查方法
對調查人員統一培訓后,經養老院負責人和老年人同意,到養老院進行面對面調查,可自行作答的老人單獨作答,不能獨立完成的老人由調查員協助作答。問卷當場收回,當天內進行統一編號,對數據采取雙錄入,以確保數據的準確性。
1.3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 20.0 軟件進行錄入,進行一般描述性分析,采用t 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對健康自我管理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養老機構老年人健康自我管理現狀
養老機構老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總體水平為(127.81±19.96)分,標準化得分為(67.27±10.51)分,得分指標由高到低依次為健康自我管理認知、健康自我管理行為、健康自我管理環境。沈陽市養老機構老年人的健康自我管理水平處于中上水平。
2.2 單因素分析
將一般資料中的項目分別與健康自我管理總分、健康自我管理行為、健康自我管理環境、健康自我管理認知做單因素分析,得出年齡、文化程度、體重指數、親密朋友、興趣愛好、是否有體育鍛煉、退休前職業、與子女交流、家人關懷滿意度、醫保類型、是否有慢性病、月收入這12 個因素有統計學差異。
2.3 影響因素分析
以健康自我管理總分標準分為因變量,選擇單因素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家人關懷滿意度、體育鍛煉、醫療費用承擔水平、體重指數、文化程度、親密度是健康自我管理的影響因素,可解釋健康自我管理水平 49.1%的變異量。
3.1 沈陽市養老機構老年人健康自我管理現狀
本研究結果顯示,沈陽市養老機構的老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處于中等偏上水平[5],且養老
機構老年人的健康自我管理認知高于健康自我管理行為,這與馮麗娜等研究一致。而健康自我管理環境是得分最低的,與黃菲菲等研究有出入,可能與老年人在養老機構里的住宿條件比社區差,且有些養老機構限制老年人出行,在活動自由度上對老年人有限制。
3.2 沈陽市養老機構老年人健康自我管理影響因素
3.2.1 對家人關懷滿意度高其健康自我管理認知越好
自古以來,我國是對家庭觀念非常重視的,老年人由于各種原因進入養老機構養老,內心都會經歷一段不適應的階段,如果這時家人經常到養老機構探望,或者給予一些精神支持,老年人在進入養老機構后積極情緒會多于消極情緒。因此,養老機構的老年人對家人關懷滿意度越高,越能提高他們對健康自我管理的認知。
3.2.2 進行體育鍛煉可提高老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
進行體育鍛煉可增強身體體質,促進健康。尤其是老年人更要進行一些有氧運動,無論在身體還是精神方面都有益處。所以,在養老機構的老年人經常進行體育鍛煉可提高其健康自我管理能力。
3.2.3 有醫療保險的老年人健康自我管理強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醫療保險逐漸普及,有醫療保險的老人在就醫過程中可以由醫保承擔部分費用,經濟負擔較少,其健康自我管理能力較高。還有部分老年人由于工作原因并沒有保險,在看病醫治過程可能會考慮自身經濟問題,其自身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最低。在擁有社會醫療保險和農村醫療保險的老年人中健康自我管理水平沒有明顯差異。
3.2.4 體重指數越高的老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越低
體重指數是目前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標準。體重指數<18.5 kg/m2 的老年人是偏瘦狀態,這類老年人更加重視體重控制,飲食上多清淡,其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最高;而體質指數高的老年人,身體肥胖,飲食隨自己喜好選擇,體育鍛煉也少,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最低。
3.2.5 文化程度高的老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高
由于我國當時國情,我國多數老年人的文化程度是小學或文盲,由于自身原因,在獲取健康知識方面顯得薄弱,且由于受教育少可能難以接受新思想,一些陳舊思想形成固有觀念難以改變,其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最低,與馮麗娜等研究一致;而接受過大專和本科教育的老年人正好與其相反,他們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最高。而受到中學教育的,無論是初中還是高中文化程度的老年人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高于小學但低于?萍氨究莆幕潭。
3.2.6 擁有親密朋友多的老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高
住在養老機構的老年人相對于社區老年人更遠離家庭,受到家人支持相對較少,那么親密朋友可以給予心理支持;養老機構的老年人的親密朋友多為其同養老機構內的老年人,在閑暇時可以互相傾訴心理話,也可以互相監督,相對于自己一人其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更高。
3.3 其他雖然年齡、月收入、有無慢性病
在進行單因素分析時有影響,但在進行多元線性分析時并未納入。分析其原因可能是隨著經濟發展,生活水平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意識普遍增強;尤其在退休之后沒有工作的束縛,空余時間較多,大多都會出去鍛煉;而經濟方面上,其子女都會有補貼,國家也出臺相應政策給予補貼;在是否患有慢性病方面,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其健康自我管理能力低于無慢性病的老年人的能力,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沒有得病的老年人更注意自身保健,健康自我管理能力高;值得注意的是,在進行養老機構的調查過程中發現大多數老年人為喪偶,但在其健康自我管理能力上沒有明顯低于有伴偶的老年人。
綜上所述,住在養老機構的老年人由于環境改變其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略低于社區老年人,所以,有必要改善養老機構的設施,必要時養老機構可以增加對老年人的干預措施,如開展健康講堂,來提高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此外居住在養老機構的老年人需要更多的家人關懷,家人可以增加探望的次數,來提升老年人健康自我管理的認知;在養老機構的老年人還可以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做些有氧運動,如散步,打太極等;此外由于老年人居住在養老院,可以接觸較多的同齡人,這樣可以有更多機會結交好朋友,以此來促進健康自我管理。
參考文獻:
[1]吳煒煒,姜小鷹,張旋,等. 福州市養老機構老年人睡眠質量及影響因素分析[J]. 中華護理雜志,2016,51 (3):352-355.
[2]馮麗娜,陳長香. 老年人社會經濟地位與其健康自我管理的相關性研究[J]. 中華護理雜志,2014,49 (11)
[3]趙秋利,黃菲菲. 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測評量表的編制及信度和效度檢驗[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1,17 (8):869-872.
健康管理論文投稿刊物:《中國實用護理雜志》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Nursing(旬刊)曾用刊名:中國實用護理;實用護理雜志,1985年創刊,為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國家臨床醫學類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