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4-02所屬分類:醫學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如今醫患關系在隨著社會的發展也逐漸發生了變化,臨床醫學學生在臨床治療中,也具備了醫生和醫護人員的雙重身份,醫學學生還應具備良好的醫德,具有良好的責任意識,這也是保障醫患溝通的重要前提也可以增加他們對于患者的了解,促使醫療工作可以順利的開展
如今醫患關系在隨著社會的發展也逐漸發生了變化,臨床醫學學生在臨床治療中,也具備了醫生和醫護人員的雙重身份,醫學學生還應具備良好的醫德,具有良好的責任意識,這也是保障醫患溝通的重要前提也可以增加他們對于患者的了解,促使醫療工作可以順利的開展。為此下面文章主要介紹臨床醫學學生醫德的重要性,并根據目前臨床醫學醫患溝通現狀,提出相應的醫患溝通技巧方法,提升學生醫德,促進醫患和諧相處。
【關鍵詞】臨床醫學,學生醫德,醫患溝通
高尚的醫德是臨床醫學生成為一個合格醫護人員的必備素質,提高醫學生的醫德建設是維持良好醫患關系的基礎,同時醫德也是學生在步入臨床中,對學生最大的考驗。醫學生進入臨床后,馬上面臨的一個棘手問題就是如何與病人打交道,即作為一名醫護人員,如何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醫患關系是醫學人際關系中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關系,也是醫學倫理學研究的基本問題。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離不開有效的醫患溝通,因此掌握全面的醫患溝通技能對于建立和諧醫患關系意義重大。
1.臨床醫學學生醫德的重要性
醫學生在步入臨床診療中,與患者的工作是不可避免的,在患者與醫護人員發生沖突時,醫護人員之間出現矛盾時,如何正確的處理,顯著出了臨床醫學生的醫德。醫德是調節醫患關系,醫護之間,醫務人員與社會關系的行為準則,是身為一名合格醫生的職業道德,也是社會道德在醫院中的體現。在不同的地域、環境下,社會對醫德具有不同的標準。與此同時,醫德在歷史的發展中,具有繼承的性質,雖然在不同的區域下,對醫德的評價標準具有不同之處,但卻都具有同一特性,便是患者至上,醫護人員將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服務是全世界對醫德評價的基本原則。
在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背景下,臨床醫學院校開始注重學生的德育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醫德。醫德是我國傳統醫學歷史發展歷史中的高尚品德。在我國古代就流傳著“醫者父母心”、“醫乃仁術”的思想,因此身為醫護人員應具有濟世救人的仁愛之心。學生首先要做到“仁者愛人”,要有強烈的仁愛之心和責任意識,肩負治病救人的重任,醫德教育應該成為醫學生人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醫德培養也應該是醫學生加強自身修養的一個重要方面。
2.臨床醫學學生醫患溝通的現狀
2.1溝通表達方式不清楚
臨床醫學生在對患者進行診療時,習慣性的運用醫學用語,患者對醫學生表達的專業用語無法理解。據統計,四分之三以上的患者對醫護人員表達的專業語言不理解,而懂得用通俗語言表達的醫護人員僅占居10%左右,這種語言表達方式上的差異,阻礙了醫患之間的有效溝通。
2.2溝通中極少運用禮貌用語
據統計,約半數的臨床醫學生在與患者溝通時,不會使用禮貌用語,約四分之一的臨床醫學生會偶爾使用禮貌用語,極少部分的醫學生經常使用“你好”、“請問”、“請稍等”等禮貌用語。
2.3醫學生缺乏對患者病情的傾聽
幾乎所有的患者在對醫護人員講述病情時,都會并打斷。主要原因是醫護人員對病人病情的了解方式主要通過訊問的方式,主動針對患病產生的部分進行訊問,而病人在講述病情時,經常會講述些醫生自認為無關的是事情,為了減少時間的浪費,醫生忽視了患者病情講述的傾聽。其次,臨床醫學生的生活經歷少,在患者講述自身病患痛苦時,醫學生缺乏與患者的感同身受,對患者的病痛表現出習以為常、淡漠的心態,影響了醫生與患者之間的有效溝通。
3.臨床醫學生醫患溝通技能缺失的原因
3.1醫學院校的醫德教育內容單一
大部分醫學學校在臨床醫學學生的教育中,重視對學生醫療技巧與專業技能的培養,課堂教育中醫德教育的比重不足,而且醫學高校對學生醫德與溝通技巧的培養方式單一,主觀認識的不足,影響了醫學生溝通技巧的培養。
3.2醫學高校的醫德教育形式化
大部分醫學高校在教育中以課堂教學為主體,對學生醫德教育與溝通技巧的培養,通過課堂理論教學的方式,忽視了醫德與醫患溝通實踐的重要性,醫學生沒有參加到實際的臨床工作中,缺乏與患者接觸、溝通的機會,無論是醫德培養,還是醫患溝通技巧都是紙上談兵,沒有實現醫學生醫德發展的預期目標。
3.3缺乏對教師醫德水平的提升
在高校的醫德教育中,只針對學生進行醫德教育,要求醫學生掌握醫患溝通技巧,缺乏對醫學教師溝通技巧的提升。醫德在廣義上指的是在醫護工作崗位中的所有人員,教師作為醫學生教育中的主導者,其醫德以及醫患溝通技巧的掌握對醫學生的影響深遠,只有提高醫學教師的專業素質,才能實現言傳身教,為醫學生做出榜樣。但是,實際上醫學教師在人文素養、道德素質上需要進一步的提升。
4.完善醫德教育體系,促進臨床醫學生醫患溝通技能提升
4.1加快醫德教育教學改革進程,建立較完整的醫德教育教學體系
首先,增設醫德教育相關課程,提高醫德教育在醫學課程中的比重,提高醫學生與醫德教育工作者對醫德教育的重視性,明確醫德教育與醫患溝通技巧之間的關聯。提高醫學生的溝通技巧,需要醫學生對患者心理的了解,因此在醫學醫德教育中,應融入心理學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內容。其次,擴展醫學生醫德教育平臺,彌補醫德教育第一課堂弱勢的缺陷,又能促進醫學生心理健康和培養醫學生良好的政治修為和道德修為,鼓勵醫學生從新角度、新視野去理解“醫者仁心”“救死扶傷”“以病人為中心”等醫德理念。
4.2提高醫學德育教師的專業性
醫學教師在實際的醫德教育中,應起到榜樣的作用,為學生提供模仿與實踐的機會。同時醫學高校應重視醫德教育,重點培養醫學生與患者的有效溝通。因此,學校應重點培養教師的醫德,定期進行醫德專業培訓,規范教師的醫德醫風,為醫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
4.3增加醫學生與患者相處時間,創造更多的溝通機會
上臨床接觸真正的病人,既是對臨床醫學生校內醫患溝通技能學習成果的檢驗,也是快速提升臨床醫學生醫患溝通技能的最佳辦法。上述問卷調查也顯示,臨床醫學生引發的醫患沖突有近78.4%發生在實習前半年。因此,臨床帶教老師要盡可能鼓勵臨床醫學生走近病患,多與病患交流,即使是遇到拒絕、冷面孔,也不能灰心喪氣,實習管理部門也可以制定相應制度,如建立臨床醫學生每日問診制等等,從制度上確保臨床醫學生與病人的直接溝通機會。
5.結語
結合上文可知,臨床醫學學生醫德重要性,以及提高醫學生醫患溝通技巧的方法。具有高尚的醫德與醫患溝通技巧是調節醫護人員與患者關系的潤滑劑,有利于加強對患者深入了解,提高醫療服務質量,促進臨床醫學行業的發展。在臨床醫學學生的醫德教育與醫患溝通技巧的培養中,教師應注重學生理論實踐的結合,為學生提高與患者溝通的平臺,增加了患者溝通的機會,實現學以致用,在實踐中發現不足,并及時地引導學生加以改正,促進醫學生醫德與醫患溝通技巧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醫學生醫患溝通的現狀及培養措施的探討[J].郝建萍,秦玉婷,哈力達·亞森,江明,關麗.繼續醫學教育.2016(03).
[2]腫瘤學專業學位研究生醫患溝通技能的培養及評價方式探討[J].楊繼嵐,沈麗達,謝琳.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05).
[3]關于我國醫學生醫患溝通評價體系的構建[J].陳國棟,李小艷,王艷,文蘭,匡睿,賀軍,劉江華.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5(06).
[4]醫學生醫患溝通能力培養探析[J].李慕白,張海嬌,于燕,侯麗輝.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5(08).
[5]醫學生的醫患溝通技能教育現狀調查[J].鄧鳳,歐陽運薇,王忠,姚強.重慶醫學.2015(09).
推薦閱讀:構建和諧醫患關系中外健康文摘評職
【摘要】 著重分析醫患關系中的醫務人員、患者和醫院群體的不同價值取向及其構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構建和諧醫患關系需要明確的政府、醫院和醫患雙方的責任以及需要尋求的共同價值目標,這對確立和諧醫患關系的價值理念,構建良好的醫療秩序有著重要的意義。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