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分類:學報雜志期刊瀏覽:次
《中國科學D輯地球科學》簡介
《中國科學D輯地球科學》中文版創刊于1950年8月,刊期為季刊,次年12月停刊。1952年10月《中國科學》英文版創刊,刊期為季刊,至1966年9月?1973年1月,《中國科學》復刊,以中、英文兩個版本出版,為季刊;1974年改為雙月刊;1979年1月改為月刊。1982年《中國科學》中、英文版同時分成A,B兩輯出版,A輯出版數學、物理學、天文學和技術科學;B輯出版化學、生物學、農學、醫學和地球科學,A輯和B輯均為月刊。1996年《中國科學》中、英文版同時分為A,B,C,D,E五輯,A輯出版數學、物理學和天文學;B輯出版化學;C輯出版生命科學,含生物、農學、醫學;D輯出版地球科學;E輯出版技術科學。上述五輯除A輯為月刊外,其余均為雙月刊。根據學科發展的需要,在2001年創辦了F輯信息科學英文版,為雙月刊;同年,D輯中、英文版均由雙月刊改為月刊出版。在2003年將A輯分為A和G兩輯,A輯為數學,G輯為物理學、力學、天文學,均為雙月刊。2005年A輯中、英文版均由雙月刊改為月刊出版。從2008年起,《中國科學》系列A—G輯,均為月刊。從2006年起,《中國科學》A—G輯英文版全部將由Springer獨家代理海外發行,并納入SpringerLink網絡平臺!吨袊茖WD輯地球科學》主管單位:中國科學院,主辦單位:中國科學院,國內刊號:CN 11-5842/P,國際刊號:ISSN 1674-7240
《中國科學D輯地球科學》欄目設置
主要設有論文和評述兩個欄目, 并圍繞公眾感興趣的熱點科學問題, 不定期推出特約評論、特約論文、動態和爭鳴等欄目。
《中國科學D輯地球科學》雜志論文范例:
華北陸塊中奧陶世絕對位置探討………………………………… 王洪浩;李江海;張華添;許麗;李維波;
龍門山飛來峰前緣角礫灰巖的形成時代及構造啟示 …………………………………薛振華;尚慶華;姜文英;王清晨;李雙建;
大盛群中的震積巖:郯廬斷裂帶強構造與地震活動新證據 …………………………………田洪水;Antonius Johannes VAN LOON;王華林;張慎河;祝介旺;
橄欖石和橄欖巖蛇紋石化過程中氣體形成的對比研究 …………………………………黃瑞芳;孫衛東;丁興;劉金鐘;彭少邦;
塔中地區中深1和中深1C井鹽下寒武系油氣地球化學特征及其油氣源判識 …………………………………宋到福;王鐵冠;李美俊;
井孔聲場中的彈性波散射效應及其應用………………………………… 黑創;唐曉明;李振;蘇遠大;
《中國科學D輯地球科學》投稿須知
1、文章應論點明確、數據可靠、邏輯嚴密、結構簡明;盡量避免使用多層標題;文字、圖表要簡練,用較少的篇幅提供較大的信息量;論述應深入淺出、表達清楚流暢;專業術語運用準確,前后保持一致?梢詤⒖2010年出版的《中國科學:地球科學》,詳細了解寫作格式。
2、題目:要緊扣主題,簡明扼要,但要有足夠的信息,能引起讀者的興趣,也方便檢索。應避免使用大而空的題目,最好不用“…的研究”、“…的意義”、“…的發現”、“…的特征”等詞;盡可能回避生僻字、符號、公式和縮略語。一般不超過24個漢字,英文不超過20個單詞。
3、文章的署名:科技論文的署名是一件十分嚴肅的事情。署名的每一位作者都應該是對論文工作有實質貢獻的人員,應對文中的論點和數據負責。通訊作者應保證每一位作者在投稿前都讀過這篇文章,并同意署名和署名順序。在評審過程中,如果發現稿件署名存在不端行為,編輯部將終止稿件的評審。文章的署名在投稿后不可隨意更改。任何署名的改變要有全部原作者簽名同意的書面材料。
4、作者單位:署名單位必須是該項研究的實際完成單位。單位的名稱要用全稱,同時提供單位所在城市名和郵政編碼。如果作者分屬不同單位,使用上角數字標示作者所屬單位序號,并請提供通訊作者的E-mail地址。
5、摘要:應反映論文的主要觀點,概要地闡明研究的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能夠脫離全文閱讀而不影響理解。盡量避免使用過于專業化的詞匯、特殊符號和公式。摘要的寫作要精心構思,隨意從文章中摘出幾句或只是重復一遍結論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摘要中不能出現參考文獻序號。
6、關鍵詞:用于對研究內容的檢索。因此,關鍵詞應緊扣文章主題,盡可能使用規范的主題詞,不應隨意造詞。關鍵詞一般為3~8個。
7、基金資助:列出資助基金來源,并注明項目批準號或編號。格式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批準號:×××)和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編號:×××)資助”;鸬拿Q要用全稱。英文版中基金項目名稱的譯法要規范,如“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ationalBasicResearchProgramofChina”(國家973計劃)等。
8、正文:應以描述文章重要性的簡短引言開始。專業術語應有定義,符號、簡略語或首字母縮略詞在第一次出現時應寫出全稱。
9、引言:應簡要回顧本文所涉及到的科學問題的研究歷史,簡要介紹相關理論或研究背景。需列舉相關的參考文獻,尤其是近2~3年內的研究成果。應非常明確地給出本研究的目的,以及與以往研究的不同之處,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本文要解決的問題,最后扼要交代本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技術手段等。引言部分不加標題,不必介紹文章的結構。
10、材料和方法:主要是說明研究所用的材料、方法和研究的基本過程,應描述清楚,引用相關文獻,使讀者了解研究的可靠性,也使同行可以根據本文內容驗證有關實驗。
11、討論和結論:應該由觀測和實驗結果引申得出,并注意與其他相關的研究結果進行比較,切忌簡單地再羅列一遍實驗結果。討論得出的結論與觀點應明確,實事求是。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