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分類:學報雜志期刊瀏覽:次
《中國記者》簡介:
《中國記者》的前身《工農兵通訊》創刊于1933年的江西瑞金,是紅中社(新華社的前身)的業務刊物;紅軍長征到延安后,改為《通訊》。建國后,正式創辦《新聞業務》,1956年起向全國公開發行。 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新華社將社內三個面向全國的業務刊物(《新聞業務》、《新聞攝影》、《新聞縱橫》)在《新聞業務》的基礎上合而為一,創辦《中國記者》,1987年1月正式出版。
《中國記者》主辦單位:新華通訊社出刊周期:月刊出版 地:北京市語言種類:中文開本尺寸:大16開郵發代號:82-23創刊時間:1987國際標準刊號:1003-1146國內統一刊號:11-1275/G2復合影響因子:0.248綜合影響因子:0.087
《中國記者》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公開發行的優秀期刊。自創刊以來,以新觀點、新方法、新材料為主題,堅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讀"的理念。中國記者內容詳實、觀點新穎、文章可讀性強、信息量大,眾多的欄目設置,中國記者公認譽為具有業內影響力的雜志之一。中國記者并獲中國優秀期刊獎,現中國期刊網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中國記者》主要欄目:
新聞背后 采編方法 新聞攝影 地方報臺 信息速遞 國際傳媒 數字記者 攝影作品
2014 年《中國記者》雜志第12期收錄論文:
《舟山晚報》:拓展新媒體背后的報道空間……………………………楊敏 袁甲
從“蹲點日記”看地方黨報如何更好接地氣聚人氣……………………………何智勇
《安康日報》:打造立體化多聲部評論集群……………………………朱衛東
全媒體語境下地市報副刊的定位與突圍……………………………陸輝
《渭南日報》:做好五方面工作,謀求發展新動力……………………………陳永久
消費型社會旅游報道的三個著力點……………………………丁光明
我的APEC現場報道與思考……………………………
從兩屆“中國APEC”報道感悟媒體巨變……………………………袁曄
親歷APEC——國際會議地方報道的法寶……………………………劉川
當紙媒用視頻解讀APEC——《法制晚報》APEC系列視頻“雁來東方”……………………………魯艷華
黨報集團新聞App如何打破同質化?……………………………逯海濤
網絡新聞發言人:組織結構設立與專業化發展……………………………劉繼紅 杜小麗
電視問政類節目的采編技巧與實踐——以麗水廣播電視臺“電視問政”節目為……………………………葉兆燮 吳峰平
《瑞安日報》的版面融合路徑與思路……………………………顧國慶 陳增童
“自媒體”的理念與實踐再思考……………………………萬小廣
廣電新聞短評:如何借助新媒體創新?……………………………楊大勇
地市報副刊如何培養作者隊伍……………………………柳忠實
地市報如何順勢而為走出困局——《三明新周報》進行“突圍”的幾點嘗試……………………………楊為春
今天《華爾街日報》如何做好服務性報道……………………………江鴻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