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分類:政法期刊瀏覽:次
《哲學研究》簡介:
《哲學研究》(月刊)創刊于1955年,是國家級哲學理論刊物?镎_處理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作用和以馬克思主義為科研對象的關系,積極促進關于哲學的對象、功能、方法和學科發展規律等問題的科學反思,倡導在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傳統哲學、西方現代哲學的對話中重塑中華民族文化靈魂。
《哲學研究》基本任務:面向實際,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努力反映時代精神,從哲學上探討當今人類面對的重大問題、概括和總結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經驗,為宣傳、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努力發現并支持富有開拓性、原創性的學術成果,營造健康的學術環境,以促進中國哲學事業的發展和哲學學科建設。
《哲學研究》堅持特色:倡導以現實問題研究推動基礎理論的研究,強調發揮哲學的探索功能;主張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為各種有代表性的學術觀點提供爭鳴機會;注重追蹤和分析國內外哲學發展的新動向,注重中外學術交流;重視對當代實踐和科學發展中哲學問題的探討;重視培養哲學理論研究中的新生力量。選題范圍:覆蓋了哲學的全部二級學科,并倡導跨學科和交叉學科的研究。
《哲學研究》主管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出版地:北京市出刊周期:月刊語言種類:中文開本尺寸:大16開創刊時間:1955年郵發代號:2-201國際標準刊號:1000-0216國內統一刊號:11-1140/B知網復合影響因子:1.261知網綜合影響因子:0.640
《哲學研究》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公開發行的優秀期刊。自創刊以來,以新觀點、新方法、新材料為主題,堅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讀"的理念。哲學研究內容詳實、觀點新穎、文章可讀性強、信息量大,眾多的欄目設置,哲學研究公認譽為具有業內影響力的雜志之一。哲學研究并獲中國優秀期刊獎,現中國期刊網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哲學研究》往期論文目錄:
11 真之收縮論與真之膨脹論——從塔斯基的“真”理論談起………………………………… 陳曉平; 67-73+124-125
12 行動問題與行動的知覺理論 …………………………………王華平; 74-81+125
13 大象無形——憶伽達默爾 …………………………………薛華; 82-86
14 古希臘哲學的本體—權力思想初探………………………………… 陸杰榮;張麗; 87-93
15 意識感受性與反物理主義 …………………………………蕢益民; 94-101+125
16 評有關功利論與道義論之區別的三種流行觀點………………………………… 劉霞; 102-107+125
17 一種生長的哲學史觀 …………………………………丁立群; 108-113+122
18 科學、哲學與認知融合視域下的因果陳述邏輯 …………………………………劉邦凡;王磊; 114-118
19 基于歷史唯物主義的當代中國民生觀………………………………… 王遐見; 119-122
20 《哲學研究》2013年第1-12期分類總目錄………………………………… 126-129
《哲學研究》論文范文:淺談傳統哲學思想對當下的影響及意義
摘要:從具體指向內容上來講,無論是馬克思還是孔子他們的理想人格都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情懷,并且表現出了身體力行的品質和著眼社會發展群體發展的胸襟。
一、《概論》課視域下中國傳統哲學的積極會通
(一)本體論:中國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概論》課第一章第一節主要介紹了馬克思關于本體論的一系列基本理論、觀點。其中一個重要的命題就是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這一命題是由世界的物質性和世界的統一性兩個子命題復合而成,世界的物質性所回答的是世界本原是什么的問題,世界的統一性所回答的是世界本原是一個還是多個的問題。簡單來說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回答了一個問題:世界在本原上有且只有一個即物質。在教學中教師可嘗試從基本理論和智慧啟示兩大層面進行解讀—:就理論層面來講,首先,世界統一于物質。其次,物質的存在形態和根本屬性是運動。再次,運動的存在形式是時間和空間。最后,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都具有物質性。在這一部分內容的梳理過程中,中國傳統哲學豐富的精神資源就可以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進行積極性的會通。在這一問題上中國古代的一元論、二元論和多元論都可以拿來作比較。比如中國古代的氣一元論就認為天地萬物即是一氣所生,元自一氣也,而又天地萬物無非是氣,也就是說宇宙萬物是由一種極細微的流動的物質“氣”構成的,氣是世界的本原。這些典型的代表包括戰國時期的荀子,他提出氣構成萬物之基,而后“形具而神生”,之后東漢王充提出了“天地合氣,萬物自生,猶夫妻合氣,子自生矣。”(王充《.論衡?自然》)的觀點,魏晉南北朝時期范縝又在說明神形關系時提出“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也”(范縝《.神滅論》),北宋張載則認為“太虛不能無氣,氣不能不聚而為萬物,萬物不能不散而為太虛。”(張載《.正蒙?太和》)這些都是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的唯物主義思想的樸素反映。當然這里的物質“氣”只是一種具體的物質形態,與馬克思抽象的表征客觀實在性的“物質”概念是有本質區分的。就智慧啟示來講,馬克思主義哲學和中國古代哲學的相通之處更鮮明突出,甚至教師在講課時完全可以用中國式智慧去解析“世界物質統一性”原理的方法論啟示。世界在本原上是物質的,物質第一性而后派生出了第二性的意識。既然世界是物質的,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那么人要順應物質世界,要在物質世界面前順從而不違逆,謙虛而不狂妄,敬畏而不玩世,這叫順德。同時物質是處于不斷的變化發展之中的,它的根本屬性就是運動。既然物質是運動不息,人就要剛健有為,自強不息,建功立業,開物成務,這叫健德。既然物質和運動是統一的,那么人就應順健相資!吨芤住分星缘谋举|是“健”,即“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坤卦的本質是“順”,“坤,順也”(《周易?說卦傳》),即“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中國古代哲學表達出的這一智慧作為世界物質統一性原理的方法論注解恰如其分。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