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分類:政法期刊瀏覽:378738次
声明:
①本页非期刊官网,不以期刊名义对外征稿,仅展示期刊信息做参考.投稿、查稿,请移步期刊官网.
②如果您是期刊负责人且不想本平台展示期刊信息,可联系在线人员予以删除.
③如果需要学术咨询服务可以联系学术顾问了解服务明白纸.
《華東政法大學學報》(雙月刊)創刊于1998年,是由上海市教委主管、華東政法大學主辦,以法學為主、其他學科為輔的綜合性刊物,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本刊的主要服務對象為:法學教師、法學院系學生、科研工作者、司法工作者、人文社科類學者等
《華東政法大學學報》數年來,本刊在作者與讀者的呵護下、在編輯部全體成員的心血與汗水的澆灌下,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本刊將繼續秉承“弘揚學術、服務讀者”的主旨,以出色的業績回報社會,回報讀者,為中國學術傾注一分熱情,竭盡一片忠誠。
華東政法大學學報雜志欄目設置
專題研討、法學論壇、博士論壇、域外法苑、基礎學科、會議綜述
華東政法大學學報雜志榮譽
CSSCI 南大核心期刊(含擴展版)
萬方收錄(中)
上海圖書館館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
國家圖書館館藏
知網收錄(中)
維普收錄(中)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
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
全國中文核心期刊
華東政法大學學報雜志社介紹
1.華東政法大學學報歡迎專稿專投,反對一稿多發。
2.華東政法大學學報注重學理探討,歡迎深入的制度分析和案例研究。不接受無問題意識的空泛議論或簡單介紹,以及無深度的表面化評論。
3.歡迎個人單獨署名,接受必要的有實質合作關系的集體署名和合作署名,反對附名和多人署名。集體署名應說明分工情況,合作署名應明確各自貢獻。署名以投稿時標注為準;在接到本刊的稿件備用通知后,不可要求增減或變更署名。
4.歡迎文字精煉、篇幅適當的力作,也歡迎論證全面的長篇大作,不接受不合理的簡短和不必要的冗長。來稿請在正文前加列“內容摘要”與“關鍵詞”。內容摘要為大作主要觀點之提煉,字數一般控制在300字以內;關鍵詞一般為3至5個。歡迎提供英文標題,無需提供英文摘要。受資助項目請提供完整準確的項目類別、名稱和編號。
5.為節省您的精力,如果您習慣和常用的注釋體例與本刊不合,投寄紙質稿時不必遵循本刊注釋體例。注釋是否符合本刊體例不影響稿件評價,注釋是否符合學術規范影響稿件采用。在獲稿件備用通知后,請按照本刊注釋體例再行調整。注釋序號無需參照本刊添加六角括號。采用六角括號主要為了美觀、醒目和序號為多位數時的完整,由于一般辦公軟件無法添加,因此將由專業人員在排版過程中使用排版軟件添加。
6.為保護您的權益,投稿時敬請郵寄大作紙質稿。獲稿件備用通知后,再請發送大作電子稿至指定郵箱。本刊采取匿名審稿方式選用來稿,請另頁附具作者姓名、單位、職稱、學位、通訊地址、電子郵件、電話等內容。本刊有完整的稿件登記管理程序,為免遺漏或延誤,來稿請直接寄達編輯部,請勿發送或寄給個人。
7.為確�?陀^公正,所有稿件都由各專業審稿專家匿名審稿�?鐚W科稿件甚至需要相關學科審稿專家一一審稿,因此審稿周期稍長。自投稿起3個月內未獲任何通知,敬請對大作作其他處理。
8.獲稿件備用通知者,可按編輯部建議進一步修改后提交電子文稿。不同意編輯部對文稿作必要文字處理者,請于來稿時說明。
9.為保證審稿的獨立性,審稿意見只在稿件需要修改時才向投稿者反饋,以避免不必要和無意義的爭論。稿件水準見仁見智,刊物風格形態各異,因此不錄用的稿件,恕不能和賜稿者做實質性討論。
10.因人手和精力有限,無法一一回復賜稿者。如需確認稿件是否收悉和是否錄用,可于每周五上午來電垂詢。
11.為適應信息化建設需要,擴大作者學術交流渠道,本刊與部分知名網站和期刊數據庫建立了合作關系。作者著作權使用費與本刊稿酬一次性給付。如作者不同意將文章編入數據庫,請在來稿時聲明,本刊將做適當處理。
期刊收錄論文目錄:
轉型中國的法治化治理于浩 (74)
法律論證的能與不能楊貝 (84)
民法“重大誤解”繼受之反思——兼以臺灣“民法”第88條第1款為例王天凡 (95)
改革開放以來商法學研究回顧、現狀與展望趙磊;謝晶 (106)
論前科與死刑的限制適用彭新林 (117)
跨行政區劃檢察組織體系研究陳海鋒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