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8-17所屬分類:醫學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在當前對于腦血管的治療措施有哪些又該如何去加強對這方面的護理應用呢?本文從腦血管的護理方式資料及應用技巧上做了相應的介紹。同時腦血管病通常分為出血性腦血管病和缺血性腦血管病兩大類。腦出血,系指腦實質血管破裂出血,不包括外傷性腦出血。多由高血
在當前對于腦血管的治療措施有哪些又該如何去加強對這方面的護理應用呢?本文從腦血管的護理方式資料及應用技巧上做了相應的介紹。同時腦血管病通常分為出血性腦血管病和缺血性腦血管病兩大類。腦出血,系指腦實質血管破裂出血,不包括外傷性腦出血。多由高血壓 、腦動脈硬化、腫瘤等引起。蛛網膜下腔出血,由于腦表面和腦底部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網膜下腔所致。常見原因有動脈瘤破裂、血管畸形、高血壓、動脈硬化、血液病等。本文選自:《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宗旨是貫徹理論與實踐、普及與提高結合的辦刊方針,點面結合,全面反映我國心血管科、神經科中醫、中西醫結合領域臨床與科研工作的重大進展和國際最新動態,為廣大從事中西醫工作的醫務人員提供學術交流的園地,促進國內外同行間的學術交流與合作,推動心腦血管疾病基礎研究與臨床研究的發展。
摘要:對腦血管瘤畸形患者行血管內介入栓塞治療具有損傷小,可重復使用以及對神經生理功能干擾小的特點和優勢,因而常作為綜合治療方案中的首選方案。在臨床的治療中,僅有少數患者可實現完全閉塞的效果,大多數患者還需行放射治療或手術切除,對介入栓塞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目的是提高治療的成功率,并有效預防并發癥的發生。
關鍵詞:腦血管,護理措施,醫學職稱
Abstract: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angioma deformity line of endovascular 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 with a small injury, reusable and interference of neurophysiological func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 of small, so often as the preferred scheme in th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and only a minority of patients and can realize the effect of occlusion, most patients need, radiation therapy or surgical resection in patients with 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 for effective nursing purpose is to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the treatment and prevent complications.
Keywords: cerebrovascular, nursing, medical titles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腦血管畸形患者50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11例,年齡在15-43歲,平均年齡32.4歲,其中20例患者表現為搏動性頭痛,13例患者表現為蛛網膜下腔出血,9例患者表現為神經功能障礙,8例患者具有癲癇癥狀;所有患者均經CT、MRI以及腦血管造影等檢查確診,其中腦血管畸形位于顳頂葉19例,頂枕葉14例,頂葉10例,小腦7例。
1.2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均行介入栓塞治療。根據畸形血管位置、供血動脈走向等,在DSA和電視監控系統的引導下,行右股動脈穿刺,穿刺成功后將引導管插入,確定腦動脈畸形的位置、形狀、大小等情況,然后行全腦多角度和多方位血管造影,并沿微導管注入栓塞劑,使畸形血管團閉塞,而后再行宮頸動脈造影。
1.3護理方法
1.3.1術前護理①術前心理護理:多數患者由于對自身的疾病了解不足,以及對新的手術治療方法存在疑問,極易產生焦慮、煩躁甚至恐懼心理,此時護理人員應多與患者進行交流,穩定患者的情緒,并耐心向患者解釋新的治療方案的優越性,以及治療的必要性和手術的注意事項等,也可請成功治療的患者現身說法,以增加患者治療的信心,提高治療依從性。②術前常規檢查:術前通過血常規、心電圖、肝腎功能以及CT、MRI等檢查結果對患者的全身狀況進行準確評估,并排除術前禁忌癥,其中介入栓塞治療的術前禁忌癥主要包括:嚴重出血傾向的患者、嚴重心肺和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以及對造影劑過敏的患者等[1]。③充分的術前準備:術前準備主要包括穿刺部位的備皮、過敏試驗以及留置尿管等,并在術前指導患者適應在床上大小便的習慣以及指導患者進行治療后可能需要的各項訓練等;最后備好手術所需要的一切器材和藥品。
腦血管畸形亦稱為血管瘤,屬于先天性腦血管發育異常,臨床上傳統的治療方法是行手術切除,但手術切除的高風險,且術后神經功能廢損使患者的生存質量下降。血管內介入栓塞治療是一種全新的療法,并在臨床對血管瘤患者的治療中取得了滿意的效果,并也為臨床護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2術中護理將患者送入手術室,再次向患者介紹術中可能出現的情況和不適,使患者有足夠的生理和心理準備;輔助患者取平臥位,保持頭部和頸部呈直線,四肢束綁,并吸氧,連接心電監護,建立靜脈通道。術中由于插管至顱內,因此應密切注意患者生命體征變化,若出現生命體征的改變如血壓升高、血管痙攣、心率失常等應及時報告醫生處理[2];術中協助醫生加強各個環節的無菌操作,防止術后可能引起的顱內感染等并發癥,如在傳遞器材時,注意嚴禁跨越無菌區,確保治療全過程的無菌性。
1.3.3術后護理①術后拔除導管后對穿刺部位用彈力繃帶加壓包扎,患側肢體應伸直制動12h,避免彎曲,并注意觀察患者的供血情況、皮膚顏色以及肢體遠端的血運情況等,每隔1h觀察一次,若出現足背動脈搏動減弱或四肢麻木等情況,多為血管痙攣,可應用血管擴張劑如罌粟堿等進行對癥治療[3]。②術后囑患者嚴格禁食4-6h,待患者病情穩定后可給予適當的流質食物,并逐漸過渡多半流質、普食等。③術后2-3d拔除尿管,動作要輕柔,拔除后要對患者的排尿情況進行觀察記錄;術后嚴密觀察患者的意識、瞳孔以及四肢活動情況,一旦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處理。④術后囑患者應絕對臥床休息2-3d,并在2d內禁止大動作的頭部活動,并穩定患者的情緒,保證患者的良好情緒利于疾病的恢復。⑤劇烈頭痛、皮下出血以及腦出血、腦梗死等是血管瘤介入栓塞治療術后的常見并發癥[4],對可能出現的并發癥要加強預防,對已經出現的并發癥進行積極的對癥治療。
2、結果
經過積極的治療與護理,本組50例患者均順利完成介入栓塞治療,其中41例患者為一次性完全栓塞,占82.0%;7例患者行伽瑪刀治療,占14.0%;2例患者2次栓塞術后作手術切除,占4.0%。術后無并發癥發生,所有患者均在2-3d內臨床癥狀明顯緩解,6-11d內完全出院。對所有患者進行6個月的隨訪,無一例患者復發。
在圍術期期間,護理人員應全面運用自己的護理知識對患者做好術前、術中以及術后的護理工作,并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作出針對性的護理,以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預后。在本組的資料中,在積極治療的前提下對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本組82.0%的患者一次性完成栓塞,無一例患者出現并發癥和復發的情況,護理效果滿意。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