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5-14所屬分類:醫學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康復治療是康復醫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是使
摘要:“康復治療”是康復醫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是使病、傷、殘者康復的重要手段,常與藥物治療、手術療法等臨床治療綜合進行?祻椭委熐皯葘Σ、傷、殘者進行康復評定,然后制定一個康復治療方案,由以康復醫師為中心的,康復治療師和臨床醫學相關人員共同組成的康復治療組去實施,并在實施過程中不斷總結、評定、調整,直至治療結束。康復治療(rehabilitation treatment,rehabilitation care)是康復醫學的重要內容,是使病、傷、殘者身心健康與“功能恢復”的重要手段,也是病、傷殘綜合治療的一個組成部分?祻椭委煶Ec藥物療法、手術療法等臨床治療綜合進行。
關鍵詞:康復治療,臨床醫學,醫學職稱論文
康復治療的應先對病、傷、殘者進行康復評定,然后根據其康復需要與客觀條件,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綜合的康復治療方案(rehabilitation program)?祻头桨傅闹贫ê蛯嵤┩ǔR钥祻歪t師為主導,康復專業治療師和相關臨床醫學科研人員共同協作或組成一個康復治療組(rehabilitation team)來完成,并在治療實施的過程中根據病、傷、殘者情況的變化及時進行小結、調整治療方案,直到治療結束時為止。
1 臨床資料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隨機選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期間收治的外傷性截癱患者60例,采用隨機數字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28例中男性18例,女性10例,年齡19~75歲,平均年齡(42.8±6.5)歲,9例頸椎骨折,13例胸椎骨折,6例腰椎骨折。觀察組32例中男性22例,女性10例,年齡20~75歲,平均年齡(43.1±6.2)歲,11例頸椎骨折,14例胸椎骨折,7例腰椎骨折。兩組患者在性別構成比、年齡、病情等基線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分組具有高度可比性,入選患者依從性好,在知情同意下簽署相關的協議,自愿接受治療并參與本次研究。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28例患者常規治療,主要包括了藥物治療、心理治療、運動療法、康復訓練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之上給予32例患者物理療法,具體內容如下: (1)物理療法:利用各種中低頻的治療器,初期治療時,使患者每條肌肉收縮10次~15次,期間暫停治療10min,讓患者得以充分休息,然后繼續治療,反復4次。治療時的強度應以患者感受不到疼痛為標準,每次收縮的強度也應保持均勻。另外,可選用電磁波紅外線行治療,照射患者的損傷部位,20~30min/次。(2)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的交流溝通能力,充分地掌握患者情緒,給予其個性化的心理安慰,幫助其正視自己的病情,緩解恐懼、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樹立戰勝疾病的信息,不斷地提高其治療依從性,進而才能有效地提高治療效果。(3)功能鍛煉護理:外傷性截癱患者極易出現肌肉萎縮的現象,為此,護理人員應該待其病情穩定后,給予其科學合理的功能評定,并根據評定結果,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康復計劃,促使患者得到最大程度的康復鍛煉,逐漸恢復自理能力。(4)康復鍛煉護理:外傷性截癱患者的功能康復鍛煉應盡早介入,首先從其健肢的擺放開始,然后指導患者進行基礎的坐起訓練、上下輪椅訓練、站立訓練、行走訓練等,以此幫助其恢復機體功能。需注意的是,患者的康復鍛煉活動必須循序漸進,先被動后主動,先小幅度后大幅度,并重視安全防護工作,預防墜床等危險事件的發生。
1.3 療效評價標準
本研究采用療效評價標準如下:臨床癥狀及體征得以顯著性改善,損傷部位逐漸好轉者為顯效;部分臨床癥狀雖然仍有存在,但大部分得以明顯改善者為有效;臨床癥狀無任何變化甚至加重者為無效?傆行=顯效率+有效率。另外,采用Barthel指數評分檢測患者治療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8.0軟件包對所得的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χ2檢驗,檢驗標準α=0.05,P< α則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6.8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2.14%(χ2=13.0852,P=0.000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分析( 例, %)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Barthel指數評分對比
觀察組治療后的Barthel指數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t=6.7903,P=0.0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Barthel指數評分對比分析( , 分)
3 討論
脊柱是由12個胸椎、7個頸椎、5個腰椎、1塊骶骨、1塊尾骨組合而成,其藉椎間盤、關節與韌帶相連組成完整的脊柱,是人體軀干的支柱,又是負重、運動、吸收震蕩、平衡肢體活動的重要結構,還具有支持和保護內臟、脊髓的功能,是人體不可或缺的重要部位之一。若脊柱重傷或者發生骨折,則極易致使脊柱出現錯位現象,進而對人體的硬膜囊和脊髓造成壓迫,極大程度地影響患者生存質量和生活質量。
臨床手術治療雖然一定程度能夠消除骨斷端對患者脊髓的壓迫,卻致使患者長時間內存在脊髓功能障礙,嚴重者只能依靠輪椅度過下半生。大量相關醫學研究證實,電極在動物掐斷了的脊髓兩端形成的微弱電流,能幫助動物神經重新生長,而本研究發現外傷性截癱患者的細胞軸索受損后,其大多神經細胞并未徹底死亡,只是進入了休眠狀態,若給予其適宜的生長環境,其神經功能是可以恢復至正常水平的。因此,本研究給予外傷性截癱患者及時有效的物理療法,能起到較好的刺激作用,促使患者的神經組織恢復正常的興奮傳遞功能能,激發其未損傷的神經功能,進而有效地促進外傷性截癱患者的神經功能恢復。另外,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給予其相應的心理護理、功能鍛煉護理、康復鍛煉護理能有效地降低其后遺癥及并發癥的發生率,為其預后打下良好基礎,避免其出現肌肉萎縮、關節畸形、神經根粘連等嚴重問題,不斷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本研究結果顯示,物理療法組的總有效率為96.87%明顯高于常規治療組的82.14%(P<0.05),物理療法組治療后的Barthel指數評分明顯優于常規治療組(P<0.05),和國內外相關研究結論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物理療法治療外傷性截癱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療效顯著且安全性高,值得在臨床實踐中廣泛的應用和推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