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7-03所屬分類:醫學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 要] 總書記對國防科技創新做出一系列戰略部署,明確提出科技是核心戰斗力的重要思想。學校自轉隸海軍以來大力推進軍事醫學科研轉型,深化海軍衛勤科技創新。為解決學?萍紕撔鹿ぷ鞔嬖诘拿軉栴},某軍醫大學在強化科技創新激勵機制上進行有益的探索與
[摘 要] 總書記對國防科技創新做出一系列戰略部署,明確提出科技是核心戰斗力的重要思想。學校自轉隸海軍以來大力推進軍事醫學科研轉型,深化海軍衛勤科技創新。為解決學?萍紕撔鹿ぷ鞔嬖诘拿軉栴},某軍醫大學在強化科技創新激勵機制上進行有益的探索與實踐。
[關鍵詞] 科技創新; 激勵策略; 軍事醫學
總書記指出,堅持向科技創新要戰斗力,下更大氣力推動科技興軍。建成海軍特色鮮明的世界一流軍醫大學對學?蒲泄ぷ鲙硇绿魬。因此,探索海軍轉型建設背景下強化科技創新激勵機制,對培養“有海味、有海勁、有海膽”的新時代海軍醫學科技人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科技創新工作面臨的形勢要求
1.1 新時代科技創新迅猛發展的趨勢對學?蒲泄ぷ鳟a生新影響 21 世紀全球科技創新空前密集活躍。以人工智能、量子通信、5G 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突破應用; 以合成生物學、基因編輯、腦科學、再生醫學等為代表的生命科學領域孕育新的變革,醫學科技處于人類醫學史上的“爆發期”[1]。面對這種緊迫的形勢,客觀要求學校的科研工作,必須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舍我其誰的責任感,加大創新力度,聚焦瓶頸,加速形成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殺手锏式科研成果,確保學校在新一輪的科技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1.2 軍隊關于國防科技創新的戰略部署對學?蒲泄ぷ魈岢鲂乱 當前,國家海洋經濟和海外利益需要應對的安全威脅及海上軍事沖突不容忽視[2]。在這種大背景下,要求學校的科研工作要緊貼實戰、服務部隊,使科技創新同部隊建設發展接好軌、對好焦,盡快把資源優勢轉化為服務部隊戰斗力生成的優勢,為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軍提供世界一流的衛勤保障力。
1.3 建成海軍特色鮮明的世界一流軍醫大學對學?蒲泄ぷ鲙硇绿魬 學校轉型發展的新使命新定位,決定各項建設都要緊扣“強軍”、緊貼“海軍”,堅持戰斗力標準。目前及可以預見的未來,護航、醫院船等衛勤保障任務更加多元化; 新質作戰力量的衛勤保障需求更加特殊。面對這些新挑戰,需要將學校的科研工作布局設計與海軍轉型、備戰打仗、衛勤保障一體籌劃,選準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在切實提高海上作戰救護效力、切實提升海軍官兵健康效能上重點發力,確保能提供“快速、精準、高效”的衛勤保障[3]。
2 科技創新工作存在的矛盾問題
自學校轉隸海軍以來,科技創新工作堅持以習總書記強軍思想特別是海軍建設重要指示為根本遵循,大力推進軍事醫學科研轉型,深化海軍衛勤科技創新。然而,現階段學校的科研工作與加強新時代海軍科技創新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亟待解決的重難點問題。
2.1 學?萍紕撔氯瞬呸D型發展的現狀與適應一流海軍建設的要求有差距 一是海味不夠濃。部分科技人員研為戰、研為用、研為勝的理念還未完全轉變,真正直接從事海軍醫學研究的高端人才不夠多,為海而研的科研氛圍不夠濃。二是海勁不夠足。主動對接海軍一線部隊的積極性不高,對衛勤保障問題了解不深不透,面向海軍建設發展和官兵實際需求找方向、定課題、搞研究的能力不夠突出。三是海膽不夠大。聚焦影響未來海戰形態,改變衛勤保障模式的可能因素,開展前瞻性、先導性、探索性、顛覆性技術研發的魄力還不夠大。
2.2 學?萍紕撔鲁晒c滿足能打仗打勝仗的衛勤保障需求有差距 一是不多。軍醫大學有很多高等級的科研成果,但能夠切實解決海軍衛勤發展難題的好用、管用成果還相對匱乏。二是不暢。軍隊科技成果轉化機制不夠清晰,成果向部隊推廣應用缺乏有效途徑,院校、科研單位和部隊應用單位之間還未形成有效合力。三是不轉。有些成果僅滿足于獎項申報,獲獎后束之高閣,在服務海軍戰斗力生成的成果轉化貢獻率方面還需提高。
2.3 學?萍紕撔碌幕A研究實力與支撐軍事醫學內涵式發展應有的厚度有差距 基礎研究決定學校科技創新的厚度和廣度,是形成軍事醫學關鍵核心技術的有力供給。2018—2020 年來,學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數量、批準經費、人才儲備,以及原先位居全國醫學院校和軍隊單位之首的“優青”項目出現下滑苗頭。這些都提示學校的軍事醫學發展后勁不得不引起警惕。
2.4 學校科技創新政策機制與有效激發科技人員的創新活力有差距 受到軍隊改革期間科技政策調整影響,相比較地方院校和科研機構,軍隊科技政策的相關激勵措施還未全面實施落地,在科技成果獎勵、科研業績評價、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還沒有清晰的政策依據。改革的紅利沒有得到充分釋放,廣大科研人員投身科研轉型的積極性還未被充分激發。
3 科技創新激勵的幾點思考
3.1 進一步激發科技人才創新活力 一是探索建立科技創新特聘崗位制度。以下屬醫院作為試點,根據學科發展戰略或海軍衛勤保障重大科研任務需求,結合“十四五”規劃籌劃,探索設立科技創新特聘崗位。包括首席專家、學術技術帶頭人、科研骨干三個類別。二是探索建設科技創新工作站和院士工作室。聚焦海軍轉型建設發展重點領域方向,開展前瞻性、先導性、探索性和顛覆性技術研究,力爭形成“海”字特色鮮明的創新成果。同時,以院士為核心,聘請國內外相關領域的優秀學者,構建學科團隊,重點聚焦軍事應用導向的基礎研究,推動醫院重大項目研發、學科建設和創新人才培養,為醫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行業競爭力提供高層次人才智力支撐。
3.2 進一步優化科技創新環境 一是賦予科技人員更大的技術路線決策權。積極落實國家、軍地及上海市科研項目管理規定,允許項目負責人按要求調整技術路線、經費預算,并按層級快速審核審批。二是大幅提升間接經費中績效發放比例。按照國家、軍隊及學校科研經費使用管理規定,對資助部門明確績效津貼總量的,按資助部門有關規定執行; 資助部門未明確績效津貼總量的,按不超過資助部門核定間接費 用 的 80%確定。三是提高科研項目專家咨詢費標準。依據軍隊關于提高專家咨詢費標準的文件,按標準規范支出專家咨詢費。四是優化科研經費報銷程序。建立實施課題經費結算報銷授權機制,加大課題負責人及所在學科經費支出審批權限,提高科研經費使用效率。
3.3 進一步加強軍事醫學創新導向 一是確立軍事醫學研究重點方向。充分對接軍委、海軍“十四五”建設規劃,瞄準“海軍特色、世界一流”兩大目標,結合學校實際,構建學校海軍特色醫學研究方向,確立新一輪軍事醫學指南。二是探索設立軍事醫學研究獎項。對優秀軍事醫學科技創新成果、創新項目、創新團隊及個人進行榮譽和物質獎勵。三是改革科研業績評價體系。根據學科門類、科研項目、人才類別的不同,分層分類評價。軍事類研究注重部隊保障力和戰斗力提升等實用性成果的產生。
3.4 進一步釋放科技成果轉化紅利 拓寬轉化服務渠道,加強軍地科技成果信息交流,試點通過軍隊資產管理公司、科技服務公司等第三方知識產權代理機構參與科技成果的遴選、評估和轉化實施,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法律咨詢、政策支持和信息服務[4]。探索實施科技成果轉化取得的收益主要用于獎勵發明人和設立成果轉化基金,反哺軍事醫學科技人才隊伍建設,激發創新活力。——論文作者:陳 菲1 ,段增杰2 ,孫 嫕1 ,黃麗斌1 ,丁 陶3*
相關期刊推薦:《第一軍醫大學學報》現在《南方醫科大學學報》本刊綜合性醫學學術期刊,反映該校學科科研進展與動態,刊登基礎醫學方面的研究成果及臨床診療經驗。主要欄目有:基礎研究、臨床研究、技術方法、經驗交流、病例報告、科研管理、短篇報道等。讀者對象為醫學研究人員、醫務工作者及醫學院校師生。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