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后疫情時代神經病學混合式教學的實踐探索

發布時間:2021-05-27所屬分類:醫學職稱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目的探討以慕課(massiveopenonlinecourses,MOOC)為基礎,結合基于問題的教學(problem-basedlearning,PBL)和案例導入式教學(case-basedlearning,CBL),并輔以騰訊會議、QQ群等輔助教學工具的混合式教學在后疫情時代神經病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

  摘要:目的探討以慕課(massiveopenonlinecourses,MOOC)為基礎,結合基于問題的教學(problem-basedlearning,PBL)和案例導入式教學(case-basedlearning,CBL),并輔以騰訊會議、QQ群等輔助教學工具的混合式教學在后疫情時代神經病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揚州大學2016級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293名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混合式教學組(n=148)和傳統教學組(n=145),混合式教學組給予MOOC聯合PBL、CBL的混合式教學,傳統教學組給予傳統的面對面課堂教學。課程結束后,通過理論考核和實踐技能考核,以無記名問卷調查,評價兩組教學效果和滿意度。結果混合式教學組的理論考核成績、實踐技能考核成績和問卷調查評分均顯著高于傳統教學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混合式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臨床思維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值得在后疫情時代的高等醫學教育中推廣。

后疫情時代神經病學混合式教學的實踐探索

  關鍵詞:后疫情時代;混合式教學;神經病學;教學改革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具有傳染性強、潛伏期長、人群普遍易感、臨床癥狀復雜多變等特點[1],不僅對人類健康構成了嚴重威脅,同時,也對各行各業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和沖擊[2]。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巨大挑戰,為實現疫情防控期間“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3],各高等院校開始采用線上教學,其中慕課(massiveopenonlinecourses,MOOC)優勢明顯。隨著國內疫情逐漸趨于穩定,學生陸續返校復課。但進入后疫情時代并不意味著風險完全消除,國內仍不斷出現新增確診病例和輸入病例。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可能處于常態化疫情防控狀態。因此,后疫情時代的高等醫學教育仍面臨許多問題和挑戰。

  為適應新形勢下醫學教育改革的需求,揚州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內科教學團隊打破常規教學思維,及時轉變教學理念,推動教學改革和課程信息化建設。本研究探究后疫情時代神經病學教學面臨的問題,分析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工具的優缺點,結合學科特點,構建以MOOC為基礎,結合基于問題的教學(problem-basedlearning,PBL)和案例導入式教學(case-basedlearning,CBL),并輔以騰訊會議、QQ群等輔助教學工具的混合式教學,以期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優化,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取揚州大學2016級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293名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混合式教學組(n=148)和傳統教學組(n=145)。混合式教學組男78名,女70名;年齡21~23歲,平均年齡(22.13±0.51)歲。傳統教學組男76名,女69名;年齡21~23歲,平均年齡(22.21±0.49)歲。兩組學生年齡、性別等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兩組授課教師、教學大綱、教材、課時數均相同;旌鲜浇虒W組采用以MOOC為基礎,結合PBL、CBL的教學方法,并以騰訊會議、QQ群作為輔助教學工具。①MOOC教學:教師在開課前發布公告,提前告知學生即將學習的內容,以便學生針對性地進行預習。為提高學生參與度,在每一章節的教學內容中增加隨堂測試,題型包括單選題、多選題、填空題和判斷題。教師通過后臺管理頁面,隨時了解學生的視頻觀看情況、學習時長以及測驗結果等,動態掌握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效果,有針對性地進行反饋和督促。②PBL教學:授課老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編寫教案,提出問題,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學生圍繞問題檢索文獻、查閱資料,并整理內容、做好記錄,結合自身的分析和思考,積極參與討論。③CBL教學:教師結合教學大綱,收集診療工作中相對少見的典型病例,編寫制作成完整的教學案例,組織學生討論學習與該案例中知識點相關的問題。④QQ群的應用:教師在開課前組建相應課程的班級QQ群,設立群管理員,如班長、學習委員等,以協助管理組織班級學生的課程學習。通過群公告發布課程信息、教學進度、教學大綱、考試安排等,上傳視頻、文檔、課件、作業等教學資料,并通過QQ群進行學情調研、在線討論、反饋交流等。⑤騰訊會議的應用:通過騰訊會議對MOOC中缺少的章節內容進行補充教學,對課程中的重點章節、難點內容進行深入剖析和補充講解,并進行在線答疑輔導。

  傳統教學組采用面對面的課堂教學。授課老師根據神經病學教學大綱編寫教案,擬定教學進度和課時安排,通過幻燈片、視頻、板書等形式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

  1.3觀察指標①課程結束后,對兩組學生行理論考核和實踐技能考核,通過考核成績綜合評估教學效果。理論考核和實踐技能考核總分均為100分,理論考核內容從神經病學題庫抽取,其中選擇題占70%,病例分析占30%;實踐技能考核為神經內科常用操作,其中腰穿占50%,神經系統查體占50%。②采用自制的不記名問卷調查表,了解學生對混合式教學與傳統教學的滿意度和認可度。問卷內容包括課程內容安排、時間安排、課程設計、課堂氛圍、授課形式5個方面,每個方面分為非常滿意、比較滿意、不滿意、非常不滿意4個層次,分別計1~4分。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學生考核成績比較混合式教學組的理論考核成績和實踐技能考核均優于傳統教學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2.2兩組學生滿意度比較混合式教學組內容安排、時間安排、課程設計、課堂氛圍、授課形式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傳統教學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3討論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學生在居家隔離過程中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煩躁焦慮和恐慌;同時,長久居家打破了規律的學習節奏,學生缺乏教師的約束和監管,導致部分自律性差的學生易滋生惰性,形成懈怠、不思進取的消極心態,導致學習質量下降。隨著后疫情時代的到來,神經病學教學工作遇到了許多新的問題和挑戰,如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如何銜接、內容如何分配、如何協同互補等;學生在線學習質量差異較大,如何最大程度地實現同質化。部分學生因各種原因在線上教學過程中未能跟上教學進度,后期教學過程中如何彌補;如何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基礎上,保證原有教學進度和教學質量等;谏鲜鰡栴}和挑戰,需構建一種符合時局特點、學情特點、學科特點的多元化混合教學模式,以有效彌補單一教學方法的不足,從而滿足后疫情時代高等醫學教育對于培養高素質綜合型醫學人才的需求。

  MOOC最先由加拿大學者喬治·西門子和斯蒂芬·道恩斯于2008年正式提出[4]。作為一種開放式網絡課程,MOOC通過信息技術構建公共學習平臺,將各種教學資源整合共享,從而實現教學內容的廣泛傳播,在當今互聯網時代的高等院校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5-7]。利用MOOC靈活性、即時性的特點,學生可跨越空間和時間的限制,根據自身情況靈活安排學習時間,利用碎片化時間隨時隨地上線學習,避免因網絡擁堵、信號不穩定造成的學習中斷。對于重點、難點內容,還可以反復學習、仔細體會、加深理解。部分學有余力的學生,還可通過MOOC平臺的共享資源,學習與本學科相關的其他知識,從而拓展學術視野,拓寬知識面。然而MOOC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這在臨床醫學教育中尤為明顯。如師生互動不夠,難以實現個性化教學,難以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缺乏完善的評價機制,對教學過程缺乏監督管理,不能很好地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等[8]。為彌補以上不足,本研究結合神經病學課程特點,在MOOC基礎上聯合PBL、CBL的教學方法,從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提高學生對課程學習的專注度,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以期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大程度的優化。

  相關期刊推薦:《當代醫學》設有:論著、醫院管理、基礎醫學、臨床醫學、中西醫、預防與衛生、護理園地、血管介入、腫瘤介入、專題論文、藥物與臨床、技術與創新、綜述、個案報告、經驗交流、教育園地等欄目。

  PBL是以問題為基礎、以教師為導向、以學生為主體的小組討論式教學方法[9]。PBL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有助于學生將理論知識運用至臨床實際問題中,有效鞏固了知識的穩定性[10]。CBL是一種“以案例為先導,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法[11]。神經內科疾病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患者病情復雜多變,單純依靠理論講解,學生很難獲得對臨床少見病的感性認識。CBL教學獨特的教學方式,有效彌補了此不足,使抽象枯燥的理論知識變得生動形象,從而引導學生在案例分析過程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PBL與CBL相結合可以讓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充分展現自我,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同時,從以往注重知識的傳授,轉變為注重能力的培養,有效地鍛煉了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和臨場應變能力,對于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也有很大幫助[12-13]。

  本研究結果表明,混合式教學組的理論考核成績、實踐技能考核成績和問卷調查評分均顯著高于傳統教學組(P<0.01),提示對神經病學的教學方法、課程內容、授課形式等進行改革與創新,可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每種教學方法都存在自身的優勢與不足,單一的教學手段已不能滿足醫學教育改革的發展需求。當今移動互聯網時代,隨著網絡平臺和電子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醫學教育正從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向多元化混合教學模式轉變。尤其在后疫情時代,利用網絡平臺和媒體技術將多種教學方法結合在一起,可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習熱情,有利于培養高素質綜合型醫學人才。

  綜上所述,混合式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臨床思維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值得在后疫情時代的高等醫學教育中推廣。——論文作者:符雪濤1,王英歌1,顏丙春1,張江云2,胡藝2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