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呼吸道感染合并風濕免疫病的應對策略

發布時間:2021-01-22所屬分類:醫學職稱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目的:探討風濕性免疫病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風濕病科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300例住院患者的臨床資料,調查其醫院感染情況及獨立危險因素。結果:分析的300例風濕性免疫病患者中,有23名患者發生了呼吸道感染,

  摘要:目的:探討風濕性免疫病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風濕病科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300例住院患者的臨床資料,調查其醫院感染情況及獨立危險因素。結果:分析的300例風濕性免疫病患者中,有23名患者發生了呼吸道感染,發生率7.7%。上呼吸道感染占51.52%,下呼吸道感染率為18.18%。經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侵入性操作、靜脈置管、免疫抑制劑、抗菌藥物使用、淋巴細胞計數減少是醫院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結論:分析醫院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有利于提高醫院感染控制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呼吸道感染合并風濕免疫病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呼吸道感染;風濕免疫病;危險因素

  風濕性免疫病的發病機制中常涉及免疫和炎癥反應異常,導致機體免疫系統功能紊亂,造成組織損傷和器官功能損害。正常的免疫系統有防御功能。當病原體進入人體后,它們被先天免疫系統和適應性免疫系統清除,從而保護身體免受疾病的侵襲。然而,由于自身免疫系統的紊亂以及使用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或其他生物制劑和靶向藥物來抑制免疫和炎癥反應,風濕免疫病患者對病原體的防御能力會大大降低。即使是毒性較小的條件病原體,也可以侵入患者并造成感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研究對象的臨床數據均來自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300例風濕性免疫疾病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其中男性135例,女性165例,年齡分布為45-81歲,平均發病年齡7.94±2.54歲。23例患者符合醫院感染診斷標準。

  1.2方法

  回顧性分析了有23名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發病部位、危險因素及病原菌等情況。

  1.3統計學方法

  數據分析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處理,測量數據采用T檢驗,計數數據采用X2檢驗,P<0.05表明數據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院內感染發生部位

  在分析的300名患有風濕病免疫疾病合并呼吸道感染的病人中,有23名患者發生了呼吸道感染,發病率為7.7%。感染率最高的是上呼吸道,感染率為73.91%,其次是下呼吸道,感染率為26.09%,如表1所示。

  .

  2.4多因素分析

  經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侵入性手術、靜脈置管、免疫抑制劑、抗菌藥物使用、淋巴細胞計數減少是醫院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

  3討論

  風濕性免疫病涉及風濕性關節炎和痛風、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疾病。病程長,發展緩慢,疾病得不到有效控制后,體質和免疫力會下降,容易發生醫院感染,促使疾病累及多個系統和器官,引起血液、體液等疾病,影響預后和生命安全。風濕性免疫病患者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很多,不能有效控制,將直接降低對醫療服務的滿意度,甚至影響醫院的聲譽和現代化發展進程。要求醫務人員加強工作經驗總結,分析臨床醫院感染數據,總結醫院感染的相關因素和獨立危險因素,并以此作為制定醫院感染防控方案和科室安全管理的重要依據。通過資料分析,發現風濕免疫病患者感染部位可累及呼吸道、血液系統、泌尿系統等,致病菌包括革蘭氏陽性和陰性菌。不同的感染部位,病原菌的比例也不同,其中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比例較大,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通過空氣傳播等形式感染。

  相關知識推薦:感染學論文發表期刊

  醫院感染后,呼吸道阻力降低,疾病與機體功能形成惡性循環,會引起多種癥狀。與陽性菌相比,患者感染革蘭陰性菌的比例較大,患者身體部位符合陰性菌的繁殖條件,而陰性菌感染在營養不良、合并各種基礎疾病等身體功能低下的患者中作用更為明顯。發現侵入性手術、靜脈置管和免疫抑制劑是醫院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其中免疫抑制因素不容忽視;颊叩拿庖吖δ芪蓙y,臨床上常用激素和免疫抑制藥物。雖然能暫時緩解臥床癥狀,但會對正常細胞和體液的免疫功能產生一定影響,從而降低整體免疫功能,增加醫院感染的幾率。長期使用抗菌藥物,胃腸道菌群容易紊亂,耐藥菌隨之出現,醫院感染率增加。在各種侵入性手術中,不嚴格按照無菌操作,或皮膚管理不到位,也會出現醫院感染。

  醫院感染是可控的,但對科室規章制度和醫務人員的專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下圖所示。如烏頭等抗菌藥物治療真菌感染時,應首選具有抗菌作用的其他藥物,并應首選抗菌藥物治療。然而,抗菌藥物的臨床應用要求更高。兩種藥物配伍可能會降低療效,甚至增加副作用。為提高醫院感染控制質量,應嚴格使用抗菌藥物,加強用藥觀察,及時處理不良反應。二是規范診療操作。減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縮短靜脈置管的時間,加強沖洗和引流,以便長期插管。在診療過程中,嚴格執行無菌操作。三是加強基礎護理。環境干預中要求床單清潔干燥,病房嚴格消毒通風,控制溫濕度。加強皮膚和口腔護理,特別是對壓力下的皮膚加強保護,滿足生理和心理的需要。加強排痰、飲食和運動指導,提高自我保健意識和管理能力,積極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四是加強知識宣傳。特別是敏感群體要通過知識教育提高自我保護意識,積極規避風險因素。加強生命體征觀察,發現異常情況及時通知醫生處理。五是完善科室規章制度,加強對醫務人員的系統培訓教育,要求醫務人員規范執行無菌操作和消毒隔離等制度。轉變員工責任觀念,提高員工專業知識技能水平和醫院感染安全管理意識,鼓勵員工積極識別潛在風險因素,規范工作流程,有效避免風險因素對患者身心健康的影響。加強對診療業務質量的檢查,提出不足和整改建議,實現醫療服務質量的持續提升。

  綜上所述,深入分析風濕性免疫性疾病患者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及病原菌分布情況,了解科室工作的不足,采取有效措施預防醫院感染,提高生活質量具有現實意義。這值得進一步研究。——論文作者:許鱺 王彬凡 屈莉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