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針刺理療面部腫塊技巧

發布時間:2016-03-08所屬分類:醫學職稱論文瀏覽:1

摘 要: 正確認識現在針刺治療的新方式有什么不同呢,針刺的新治療管理模式有何轉變呢?本文是一篇醫學論文。文章對針刺治療的新研究做了更多的介紹。 摘要:面部腫塊(皮下血腫、皮下炎性包塊、瘢痕形成塊)是五官科和外科常見病,此癥因跌打損傷出現皮下血腫長久未愈形

  正確認識現在針刺治療的新方式有什么不同呢,針刺的新治療管理模式有何轉變呢?本文是一篇醫學論文。文章對針刺治療的新研究做了更多的介紹。

  摘要:面部腫塊(皮下血腫、皮下炎性包塊、瘢痕形成塊)是五官科和外科常見病,此癥因跌打損傷出現皮下血腫長久未愈形成陳舊性包塊,或因蚊蟲叮咬處出現炎性、過敏性、激化反應性腫塊,或因面部切口感染后(嚴重疤痕體質)形成瘢痕塊;中醫認為此癥,因局部肌肉組織損傷、血瘀、經絡受阻、筋脈失去濡養而形成。針刺配合理療對此癥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關鍵詞:面部腫塊,針刺治療,醫學論文

  1 病例舉隅

  病例一 卡斯木,男,23歲,2010年9月21日初診。主訴:右側面部皮下腫塊兩個月。現病史:兩個月前因騎摩托車摔傷,到當地縣醫院外科門診處理。當時因患者右側面部皮下血腫直徑達3cm左右,輸液治療一周血腫沒有縮小,20天后患者前來我院五官科住院治療,西醫針藥治療10天后,血腫無變化,隨即主管醫生安排手術切開治療,患者因怕切口影響面容拒絕手術,又住院觀察治療一周后出院。出院后經多方治療無效,且腫塊明顯影響了面容,故前來我科就診。查體:右側面部顴骨下方皮下腫塊,直徑3cm,,質地堅硬,按之疼痛,周圍膚色暗黃無華。診斷:右側面部陳舊性血腫。辯證:肌肉損傷、淤血、瘀阻膚表絡脈而成。治則:活血化瘀、疏經散結。操作方法:選1.5寸毫針在腫塊周圍圍刺,強刺激后針柄接BT701-1B型電針儀進行連續波刺激,再用TDP距25cm高度垂直照射腫塊表面,30min后取針,再將LF-3型多功能音頻電療儀的兩個電極片,用濕砂布包裹并平行放置腫塊兩側,上面用消毒塑料薄膜覆蓋并用小型沙袋壓住,輸出扭至患者感覺象螞蟻爬且能忍受為度,每次20min。如此治療每天一次,10次為一個療程。經兩個療程治療后痊愈。

  醫學論文:《針刺研究》,《針刺研究》創刊于1976年,是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主管、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針灸研究所與中國針灸學會聯合主辦的針灸學術雜志。該刊以“基礎實驗研究為主,兼顧臨床研究與報道”為特色,主要報道針灸臨床和實驗研究新成就,介紹臨床與實驗研究之間的聯系;宣傳與鼓勵廣泛利用現代科技方法與技術,研究與發展針灸醫學。它是我國唯一集中報道針灸作用機理的刊物,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各級資助課題的論文可占總發表論文數的50%左右,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多年來深受國內外作者、讀者的好評。

針刺理療面部腫塊技巧

  病例二 阿克丹,女,7歲,2011年8月10日就診。主訴:左側嘴角旁腫塊月余,F病史:一個月前因在玩耍時左側嘴角被蚊蟲叮咬后,出現局部紅腫發熱且痛癢難忍,越撓越重,持續一周后,左側嘴角旁紅腫成塊,增大變硬、按之疼痛,且體溫逐漸升高,出現精神萎靡、四肢無力等癥狀,來我院五官科住院治療,經檢查治療20天,患者嘴角痛癢難忍、發燒、四肢無力等癥狀消失,但左側嘴角旁皮下形成直徑2cm左右堅硬腫塊,表面皮膚暗紅、粗糙,對癥繼續治療一周后無效,故來我科要求會診治療。查體:左側嘴角皮下直徑2cm腫塊,質地堅硬,活動度差,腫塊周圍皮膚暗紅、粗糙。診斷:左側嘴角皮下腫塊。辯證:肌膚受損、脈絡受阻、瘀阻膚表絡脈形成包塊。治則:活血化瘀、疏經散結。治療同病例一,治療兩個療程基本痊愈,鞏固治療5次腫塊完全消失,肌膚恢復如初。

  2 討論

  局部圍刺加TDP照射配合音頻電治療,可以疏通經絡、改善局部血運、促進炎性水腫的吸收、濡養筋脈、消瘀散結,針刺加TDP照射配合LF-3型多功能音頻電療儀治療,對此癥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