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1-05所屬分類:醫學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正確認識有關艾滋病的治療和預防上的新技巧措施有哪些呢?應該如何來加強對病毒的認識呢?本是有關醫學職稱論文。我們知道現在新疆吸毒人群艾滋病感染率(21.4%)與其他吸毒人群聚集地區既往感染率較為接近(18.0%~35.7%)[6-9],但與既往新疆吸毒人群HIV感染率(7
正確認識有關艾滋病的治療和預防上的新技巧措施有哪些呢?應該如何來加強對病毒的認識呢?本是有關醫學職稱論文。我們知道現在新疆吸毒人群艾滋病感染率(21.4%)與其他吸毒人群聚集地區既往感染率較為接近(18.0%~35.7%)[6-9],但與既往新疆吸毒人群HIV感染率(74.6%)[10]比較已有較大程度的降低,與新疆近年來持續開展的減少毒品危害措施有關。
摘要:維吾爾族吸毒者感染HIV的風險高于漢族(OR=7.66),與國內外其他研究結果一致[13-16],民族成為影響HIV感染的相關因素可能與民族或種族的亞文化、經濟能力、衛生福利利用程度、吸毒群體中HIV傳染源的分布、共用針具行為的發生率、不安全性行為的發生率等因素均有關。女性感染HIV的風險高于男性(OR=2.12),主要原因為女性吸毒者往往依靠商業性性服務或賣淫獲取毒資,再加上其隱蔽性更強,難于接觸,高危性行為發生率高于男性,應引起高度重視。
關鍵詞:艾滋病,感染現狀,醫學職稱論文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選擇新疆艾滋病疫情最為集中的伊犁州8縣2市(伊寧市、伊寧縣、霍城縣、察布查爾縣、鞏留縣、奎屯市、尼勒克縣、特克斯縣、新源縣和昭蘇縣)和烏魯木齊市的6個區(天山區、沙依巴克區、水磨溝區、頭屯河區、米東區和新市區)的吸毒者進行調查。吸毒者指口服、吸入和注射海洛因、可卡因、鴉片、大麻、嗎啡、冰毒、K粉、搖頭丸、麻古等毒品的人[5],包括在研究地點常住(居住≥6個月)、流入和流動吸毒者以及目前身處羈押場所的既往吸毒人員。社區吸毒者采用滾雪球法招募調查對象,羈押場所對調查期內新進入的所有吸毒者(包括已知的既往艾滋病抗體陽性者)進行調查。
醫學論文:《中國艾滋病性病》,《中國艾滋病性病》刊登艾滋病、性病流行病學、病原學、診斷、預防和治療研究的原始工作論文;介紹國內外艾滋病、性病研究進展;面向全社會宣傳艾滋病性病的預防知識,介紹國內外有關艾滋病性病流行趨勢的最新動態;推廣、介紹艾滋病性病防治的新技術和新方法。
1.2方法
獲得調查對象知情同意后,由調查員采用2010年全國哨點監測問卷[5]對調查對象進行面訪調查,問卷內容包括艾滋病知識、高危行為、接受服務情況及疾病感染狀況等。護士對完成調查者抽取5mL靜脈血,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劑盒(珠海麗珠公司、北京萬泰公司)進行HIV抗體檢測,對初篩HIV抗體陽性標本送伊犁州和烏魯木齊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確認實驗室,采用蛋白印跡試劑盒(新加坡MP生物科技公司)進行確認試驗,確認陽性者判斷為HIV陽性。所有操作均參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1.3統計分析
應用SPSS17.0軟件進行χ2檢驗和多因素logistc回歸分析。
2、結果
2.1一般情況
發放問卷4557份,回收4528份,回收率為99.4%;其中有效問卷4493份,有效率為99.2%。被調查者最小年齡為15歲,最大年齡為60歲,平均為33.2歲;男性4175人,占92.9%,女性318人,占7.1%;民族分布以維吾爾族(2660人)、漢族(1050人)和回族(566人)為主,分別占59.3%、23.4%和12.6%;4170人為本地吸毒者,占92.8%。
2.2HIV感染狀況
本次調查中4305人接受采血并檢測,未采血的188人為既往檢測HIV陽性,將此次檢測結果與既往檢測陽性者合并分析,獲得新疆吸毒者HIV感染狀況。
2.3新疆吸毒人群HIV感染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以新疆吸毒人群是否感染HIV為因變量,將調查現場、樣本來源、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戶籍、民族、文化程度、知曉率、注射吸毒情況、共用針具情況及商業性行為12個變量作為自變量,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表明,新疆吸毒人群感染HIV的主要影響因素為維吾爾族、回族、其他少數民族、女性、高年齡、注射吸毒及共用針具等。另有一些因素進入該模型可能原因為感染HIV之后導致的結果,如感染HIV后更容易導致離異或喪偶;獲得宣傳教育的機會更多,因此其知曉率反而高于未感染者。
3、討論
本調查結果表明,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注射吸毒為吸毒人群感染HIV的最主要的影響因素(OR=11.95),而同為注射吸毒者,共用針具者感染HIV的風險更高(OR=4.02),證實共用注射器具是吸毒人群HIV感染的直接危險因素。共用針具的原因較多,包括吸毒者對艾滋病信息的缺乏、隱蔽性致使注射器匱乏、注射器的價格因素、吸毒人群的組織結構以及共享的習俗等[10-12]。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