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2-16所屬分類:園林工程師瀏覽:1714次
摘 要: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在享受藝術和追求高品質生活的同時,更加注重環境藝術設計的發展。為了保證環境藝術設計的可持續發展,相關設計人員在開展環境藝術設計的過程中,要注重突出設計的生態理念,促進環境藝術設計與生態理念的和諧發展。生態設計理念要求環境藝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在享受藝術和追求高品質生活的同時,更加注重環境藝術設計的發展。為了保證環境藝術設計的可持續發展,相關設計人員在開展環境藝術設計的過程中,要注重突出設計的生態理念,促進環境藝術設計與生態理念的和諧發展。生態設計理念要求環境藝術設計要充分利用城市現有的各種遺存,有效延伸生態空間,營造生態環保的生活環境。
關鍵詞:生態設計理念 環境藝術設計 協調可持續發展 應用途徑
一、環境藝術設計的基本含義
環境藝術設計主要指選擇合適的生活環境作為設計的客體,通過全面分析、研究生態環境,結合生態環境中的各個要素如草地、建筑等,進行整體化的布局設計。生態環境藝術是生態設計理念和環境藝術設計相結合的產物,涵蓋了諸多內容。
二、環境藝術設計的理念變革
環境藝術設計主要是利用藝術設計思想和藝術設計方法,對空間環境的整體布局進行合理的設計。其涉及的實際范圍廣泛,不僅包含對園林景觀的設計規劃,而且包含對城市建設的設計規劃等。這種環境藝術設計在建筑學、社會學以及文學、美學等諸多行業建設發展中的應用,與其具有的藝術性、實用性密不可分。環境藝術設計可以利用自然光源、自然植物、家居飾品等,美化建筑物的整體風格,從而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這也是環境藝術設計在社會的發展過程中,成為設計行業的主要領域之一的重要原因。
三、植物造景的概念和意義
植物造景主要指在滿足園林植物生長需求的基礎上,根據園林美學的原理和所處環境選擇合適的綠化植物,通過合理配置綠化植物,設計出優美的風景園林景觀,充分發揮綠化植物的景觀特點。具體而言,就是利用喬木、藤本、灌木等植物材料創造景觀,充分發揮植物自身的自然美感,形成良好的生態環境供人們觀賞。
植物造景是園林規劃設計中的重要內容。首先,相關人員要優化配置各種植物,如,選擇適宜生長的綠化植物、設計景觀的整體結構和意境等;其次,要合理把握園林綠化植物與其他結構的關系,凸顯園林景觀的自然美,為人們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此外,在傳統古典園林中,植物需要與建筑在整體層面上實現有效協調、統一。
四、環境藝術設計中景觀植物的選擇原則
1.區域的適宜原則
環境藝術設計的主體是綠色植被,因此,相關人員在選擇植被時,需要注重植被對環境的適應性。相較于其他設施而言,綠色植被存在明顯的特殊性,并且隨著這些植物的不斷生長,其對生長環境提出了不同要求。目前,影響植物正常生長的因素有很多,如氣候條件、周圍環境、地質土壤、地下水體等,相關人員應該綜合考慮上述影響因素,保證植物移栽能夠適應區域環境。
同時,為了保證環境藝術設計景觀的可持續發展,相關人員要遵循植物的生長規律。這就需要合理選擇植物種植,針對環境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植物。如:具有較強耐寒性的植物對土質的實際要求不高,因此,北方城市的風景園林工程多選擇具有較強耐寒性的植物;具有良好耐熱性的植物對土體的水分需求量較大,對土質要求較高,因此多被用于南方風景園林工程。
2.植物多樣性原則
不同的植物之間存在差異,在環境藝術設計工作中,相關人員可以充分利用這個特點選擇合適的園林植物,同時充分考慮到環境整體的美觀性。合理搭配植物不僅可以突出植物的造型特點,而且能夠展現環境藝術設計的整體特色,有利于實現園林的生態功能。
3.綜合效益原則
環境藝術設計是具有系統化特點的工程,其實際投入資金存在公益性的特點,難以取得較大的經濟效益。因此,在園林建設過程中,相關人員不僅要考慮園林的整體美觀性,而且要考慮建設的經濟成本。但同時,在這個過程中,選擇綠化植物也需要嚴格遵循綜合效益原則。在工程的建設施工前期,相關人員需要做好對施工成本的預算工作,盡量選擇物美價廉的植物。
園林景觀設計是公共事業,需要盡量減少引入種植稀有品種,這樣不僅能夠減少經濟成本的投入,而且能夠降低園林工程的施工難度。相關人員需要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園林中種植的植物,避免出現植物購入過多的問題,并且需要充分考慮到施工后期的養護管理工作,保證綠色植物的存活率,提高園林工程的整體生態環境美化效果。
五、植物造景設計中綠化植物的設計原則
1.造景植物與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
在自然環境中,植物之間往往存在關聯,難以脫離生態環境而單獨存在。不同的生態環境孕育著不同特性的綠化植物,環境溫度的變化也使植物產生不同的溫度喜好,如耐寒、耐熱等。水分因素使綠化植物具有不同的類型,如水生、沼生等類型。光照因素使綠化植物形成了耐陽性、耐蔭性等。這些影響因素使綠化植物的生態作用存在明顯差異,形成了不同的生態習性。
此外,生態環境中的各種生態因子對園林中綠化植物的影響呈現出綜合性特點。也就是說,園林綠化植物存活于具有綜合性特點的生態環境中。而且,單一的生態因素對園林綠化植物具有重要意義,其作用只有在適合綠化植物的生態環境因素下才能夠充分顯現。并且,各個生態因素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某個因素發生變化也會導致其他的因素變化。
植物造景主要是利用喬木、灌木、藤本等綠化植物作為創作題材,打造園林景觀。這就需要相關人員從豐富多彩的自然植物中汲取表層形象元素。對于園林中采用的綠化造景植物,相關人員需要進行合理的植物群落設計,并嚴格遵循自然植物群落的基本發展規律,如,自然植物群落的組成部分、外形特點等,自然植物群落的垂直結構、分層現象等,以及自然植物群落中各個物種之間的關系等,以保證景觀設計的合理性。
在植物造景的過程中,針對綠化植物的種植和設計,相關人員需要選擇與周圍生態環境相關的綠化植物。如果選擇的綠化植物種類難以與種植區域的生態環境相適應,就難以保證其正常生長,從而難以滿足景觀園林的造景要求。如果設計的植物群落不符合其基本的發展規律,就難以實現預期的環境藝術設計效果。因此,相關人員要掌握自然植物群落的結構等諸多方面內容,以保證植物造景的效果。
2.合理配置園林植物的美學原理
完美的植物景觀設計具有科學性與藝術性,并在保證綠化植物與生態環境相適應的基礎上,通過藝術設計構圖的原理體現綠化植物個體和綠化植物群體的形式美,促使人們在欣賞景觀植物的過程中感悟其中的意境美。而且,植物景觀的藝術性創造是十分細膩且復雜的,相關人員不僅需要借鑒繪畫藝術,而且需要靈活應用古典文學知識,巧妙利用景觀植物的形體、色彩等內容進行整體構圖,促使其形成動態化的構圖。
以自然生態環境美作為環境藝術設計工作的基礎,需要相關人員結合社會生活并按照美的規律進行植物景觀和建筑景觀的創作。植物生長具有隨著時間變化的特點,相對而言是發展較為緩慢的,靜態內容勝過動態內容。這種景觀內容不僅能被觸摸到,而且能通過視覺被感受。因此,將有形世界中的自然環境生態美在園林景觀中表達出來,是園林藝術的體現。
六、植物造景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合理應用
1.園林綠化植物能創造觀賞風景
植物是園林景觀中的關鍵要素,這由園林綠化植物具有的獨特形態、色彩決定。按照相應的構圖方式將植物配置成樹叢,不僅能夠表現出樹木群體之美,而且能夠增強整體的觀賞藝術性。在植物造景過程中,相關人員要注重突出主題。
2.園林綠化植物配置能引起空間變化
園林景觀整體結構空間會隨著時間變化而變化,這主要表現為植物自身的生長存在季節性的演變過程。隨著綠化植物的正常生長,其個體形態會發生相應的變化。根據綠化植物的季節性變化,合理地搭配、種植不同花期的景觀植物,可以促使景觀具有季節性特點。
3.園林綠化植物能起到襯托作用
綠化植物的枝條往往呈現出自然曲線狀態。在環境藝術設計中應用園林造景方式,主要依靠綠化植物的質感和曲線襯托出建筑結構與其他材料的特點,并融合形成全新的景觀�,F代園林主要是將常綠樹作為結構背景,通過色彩對比突出特定結構空間。
建筑物周圍的綠化植物主要為一些姿態多樣、色彩豐富的樹種。如:在體形較大且建筑立面莊嚴的建筑物周圍,栽植樹干高、樹枝粗且樹冠開的樹種;在體形較小建筑物周圍,可以采用樹葉小、枝纖細且樹冠密的樹種。這樣可以使之與附近建筑物在景觀層面上相融合。
結語
植物造景是環境藝術設計的重要內容,環境藝術設計相關人員需要全面了解其基本特點,并結合區域環境情況選擇適宜生長的綠化植物,以保證園林景觀的科學性,為人們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論文作者:李昆鵬
參考文獻:
[1]劉紅,鄒鳳云.淺談生態園林設計中的植物配置方案.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12).
[2]張秀霞.生態園林設計中的植物配置分析.江西建材,2014(8).
[3]來靜,胡靜.生態園林設計中的植物配置方案探索構建.價值工程, 2015(7).
[4]王博,張娟,王新.環境藝術設計當中的植物造景.大江周刊:論壇, 2012(6).
[5]姚嵐,顏玉娟,許秀環.空間構成在居住區植物造景中的應用研究. 現代園藝,2013(9).
[6]向瀟瀟.植物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研究.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下旬),2012(3).
声明:①文献来自知网、维普、万方等检索数据库,说明本文献已经发表见刊,恭喜作者.②如果您是作者且不想本平台展示文献信息,可联系学术顾问予以删除.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