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可持續視角下的森林保護宣傳教育途徑探討

發布時間:2020-09-04所屬分類:園林工程師瀏覽:1

摘 要: 摘要:在綠色經濟理念中,森林保護與森林資源兩者之間處于平衡的關系,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得益于森林資源的科學合理開發,即森林保護。而隨著近年來現代化城市的快速發展,森林資源被大量使用,森林資源開發中也存在大量問題,從而導致我國的林業資源正急

  摘要:在綠色經濟理念中,森林保護與森林資源兩者之間處于平衡的關系,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得益于森林資源的科學合理開發,即森林保護。而隨著近年來現代化城市的快速發展,森林資源被大量使用,森林資源開發中也存在大量問題,從而導致我國的林業資源正急劇減少中,兩者關系逐漸失衡。對此,本文就我國的森林資源現狀以及森林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歸納總結,并就能夠促進我國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的有效策略進行探討,合理探究森林保護的宣傳教育途徑,以期豐富我國森林資源保護與利用方面的理論研究基礎,從而更好地促進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視角下的森林保護宣傳教育途徑探討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森林資源;森林保護;宣傳教育

  近年來,隨著環境變化及能源枯竭問題的全球普遍關注度不斷上升,可持續發展理念下的綠色經濟逐漸成為國際、國內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而森林作為陸地生態系統中的主體,符合綠色經濟構成要素特征和發展,是綠色經濟的基本構成部門。在綠色發展理念中,森林資源與森林保護兩者之間處于平衡的關系,其可持續發展得益于森林資源的科學合理開發,即森林保護!读謽I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林業建設是事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性問題,發展林業產業正是實現綠色發展的潛力所在,是實現協調發展、共享發展的優勢所在,是推進新發展、開放發展的領域所在,加快林業產業發展對于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推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戰略構想具有重大意義。在當前綠色經濟發展的指引下,我國林業發展需要創新觀念、與時俱進,充分發揮林業在生態環境保護、能源資源供給、維持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而隨著近年來現代化城市的快速發展,森林資源被大量使用,森林資源開發中也存在大量問題,導致我國的林業資源正急劇減少中,兩者關系逐漸失衡。對此,本文就我國的森林資源現狀以及森林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歸納總結,并就能夠促進我國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的有效策略進行探討,合理探究森林保護的宣傳教育途徑,以期豐富我國森林資源保護與利用方面的理論研究基礎,從而更好地促進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1、我國森林資源現狀及存在問題

  森林資源是重要的林地資源,是人們長期生產實踐中利用的主要資源對象,為人類提供了大量木材和其他林副產品。據統計,我國森林面積占比為國土總面積的16%;根據地形與氣候情況,我國林區分類則主要可分為東北林區、西南林區和南方集體林區三大林區,植被分布地帶性明顯。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在森林保護和發展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表現為森林資源滿足了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的需要,維護了國家的生態安全。但從我國未來經濟發展和森林資源環境保護要求來看,我國森林資源的現狀仍不容樂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問題。

  1.1我國森林資源總量不足且分布不均。研究表明我國森林資源數量和質量處于明顯消長變動的不穩定狀態,且森林資源總量和人口不成比例,人均占有量仍嚴重低于國際平均水平。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對森林資源產品和生態功能需求的不斷提升,有限且分布極不均衡的森林資源將難以維護良好的生態環境、滿足國家經濟建設和人民生產生活需要、有效發揮森林資源多種生態效益。而近年來森林資源總量的下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工業化、城鎮化、農業化的土地利用沖突即林地變道路及建設用地、農業用地等造成的林業用地減少,以及對林業的過度消費、無節制砍伐等等,這些均對林業資源、森林資源的減少產生了嚴重的影響,這是長期存在也是林業發展應重點解決的問題。

  1.2我國森林資源結構不合理且質量不高。根據近年來多篇文獻調查顯示:我國森林結構不合理且質量不高的原因可歸納為三個:首先源于長期過渡消耗天然林和成、過熟林資源,導致林種和林齡結構不合理。其次,種植大量人工林、商品林、單一樹種,以及盲目引進外來樹種導致森林植被物種多樣性性減少,森林抗御能力下降。最后是管理不善,森林遭受病蟲害、森林大火問題導致森林資源破壞,質量下降。而提高森林質量和改善林分結構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森林質量不高、結構不合理影響了當前和未來森林資源對社會經濟的承載力 ,是我國林業發展需要解決的深層次問題。

  1.3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對森林資源需求發生了改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態旅游、綠色食品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對森林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我國森林資源的仍處于工業利用階段,未能實現跨越式。此外森林經營管理體制落后,林業發展資金和技術創新不足。林業信息現代化未能滿足森林可持續經營的技術要求。于此同時人口增長和農村貧困對保護森林資源和鞏固生態建設建設帶來壓力,對于森林中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大,我們需要對森林資源的利用做到更加嚴格的管控。

  2、可持續視角下的森林保護戰略

  可持續的森林是林業可持續的物質基礎,而森林保護是連接兩者的橋梁。以可持續發展理論為指導,以重點工程建設為主要途徑,以體制創新和科技創新為動力的林業跨越式發展對我國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國家林業局“中國可持續發展林業戰略研究”指導下,我國形成了六大林業重點工程:一、天然林保護工程;二、三北和長江中下游地區等重點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三、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四、環北京地區防沙治沙工程;五、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六、重點地區以速生豐產用材林為主的林業產業基地建設工程。并形成了以社會經濟利益、生物多樣性、生產力、森林穩定性、水土質量和固碳能力的林業可持續發展的評定標準。

  而由于各地區森林資源狀況和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性較大,我國可持續視角下對森林資源的保護應是“適度”原則,即指森林消耗不高于森林恢復的保護力度,從而能夠維持森林面積、林木蓄積和生物種類不再減少的狀態,從而有效協調森林資源變動與經濟增長關系。森林適度保護是國家宏觀管理的目標,實現這一目標則要選擇適當的管理手段。對此我國主要從以下方面著手:第一,將森林經營作為可持續發展的重點來抓,清楚認識到森林資源雖是工業用材,也是不可再生資源; 第二,引進人才,要做好規劃,妥善保護好下級森林保護區域,通過行之有效的手段預防生態環境、非法砍伐等負面影響;第三,平衡與森林資源相關的各級關聯方的利益,通過主管部門的政策與管理制度來進行有效約束。各級森林資源主管部門時常檢查與監督下級單位的工作計劃,及時整改工作實施環節中所發生的問題。

  3、森林保護的宣傳教育路徑

  宣傳教育是提升公眾森林保護意識的重要途徑。從傳播學的角度來看,森林保護宣傳教育是一種說服性、帶有特殊目的的傳播活動,它不僅向人們傳遞森林知識、可持續發展、森林資源、森林保護等理念,以及相關的森林保護法律法規,從意識領域喚醒公眾對森林資源保護的自覺性,以利于林業的可持續發展,促進生態文明社會的建立。針對目前我國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理念來說,相關的宣傳工作還不到位,實施一定的宣傳工十分有必要。在實際中,我們可以通過政府、企業、新聞媒體、學校、社區、家庭乃至各個科技館、自然保護區等幵展的森林保護宣傳教育,以及開展各類媒體宣傳、會議、展覽、講座等來加強森林保護宣傳教育力度,以增強公眾的森林資源的保護意識和持續發展觀念。具體的宣傳教育路徑如下:

  3.1加大相關法律法規的健全、執行與宣傳教育力度

  建立健全相關的森林保護法律法規制度,是從法律角度對林業與森林保護工作的基本保障。加強林業執法人員法律意識,向公眾普及森林保護相關法律法規,不斷提高基層行政執法能力,提高森林保護執法主動性和自覺性,嚴禁亂砍濫伐,落實限額砍伐管理工作,則可對森林資源破壞行為進行適時的制止;其次加強對國家機關公職人員瀆職犯罪的預防和治理工作,嚴厲打擊涉林案件中的違法犯罪行為,對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工作人員追求法律責任,并且以案釋法增強工作人員按照職責嚴格行政執法行為的觀念,依法行政、文明執法, 對人們的不良行為起到一定的制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我國林業與森林資源的破壞。

  3.2加大森林保護理念宣傳教育力度

  森林資源開發與森林保護之間長久平衡關系得益于相關部門對于森林保護生態建設工作的重視,以及對森林資源的開發工作的大力監督,積極開展各類宣傳活動。對此,各類森林資源主管部門可堅持正面宣傳森林保護新聞為主,把提高輿論引導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要針對推進森林保護歷史性轉變、主要法律法規、評定標準、森林保護經濟政策等內容,加大新聞報道力度。積極報道森林保護工作的熱點、焦點和難點問題,贊揚森林保護工作示范典型區域;批評曝光森林資源開發違法行為和盲目發展等有違科學發展的問題。

  具體做法可如下:在社會公眾中宣傳林業與森林相關法律法規,讓人們明白林業保護的重要性以及亂砍亂伐樹木的嚴重后果,對人們的不良行為起到一定的制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對我國森林資源的破壞。此外,加大與環保、宣傳、教育、廣電、新聞出版和文化等部門的合作,對在森林保護工作上取得了突出貢獻的單位和集體進行重點獎勵和補助,通過居民樓和社區內宣傳森林保護的相關知識和重要意義等具體措施來提高公眾的森林保護意識,真正從心理上意識到愛護樹木的重要性、從而發動社會公眾保護森林資源,促使林農以可持續經營理念進行森林經營,做到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3.3加大各組織對森林保護宣傳教育力度

  林業主管部門可以通過和教育部門的合作來促進森林保護知識的普及。在學生的教育過程中,不斷地給學生滲透關于森林資源的保護意識。讓學生充分了解到森林資源稀缺給我國社會和環境帶來的重大影響,意識到森林資源的重要性,提高學生們的森林保護意識。具體來說,可以在植樹節的時候帶著學生們參與到植樹造林的過程當中,從實踐中發現植樹造林的不易,培養樹苗的困難和辛苦,從而幫助學生提高愛護樹木的意識,形成熱愛勞動的良好習慣。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不失為一個很好的教學方式,對于學生的思想素質水平和實踐操作能力都有較好的提高,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價值,還可以促進可持續森林資源保護的宣傳教育,幫助學生們樹立正確的愛國主義情懷和節約能源意識,有效地促進森林資源保護觀念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傳播。此外,還可通過與公益性組織合作對森林保護理念進行宣傳教育,組織拍攝相關題材的微電影、動畫、森林資源等視頻等在社交媒體以及公共媒介中進行積極宣傳,幫助公眾樹立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觀。

  3.4加大森林保護科普基礎設施的建設

  配備完善且多樣化的科普基礎設施,例如在各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內推進科普場館的建設,定期舉辦森林知識大會、宣傳森林保護知識?山ǔ缮纸淌摇⑸殖砷L觀察小徑、森林小氧吧、林中影院、森林尋寶箱等設施,設施各有切入點,使教育對象能夠通過動手、觀察、體驗、休閑和探險等多種不同的體驗形式來獲取不同方面的森林知識。此外,隨著互聯網技術時代的快速發展, 通過線上的“網絡展館”、“虛擬場館”和科普場館數字化服務平臺、移動科普場館及網絡直播平臺建設等,也均可達到有效宣傳森林保護理念的效果。

  相關知識推薦:北京森林保護專業評中級職稱該準備什么資料

  4、結語

  森林是最具生產力的可再生自然資源之一,森林保護即對森林資源的有效合理保護、科學合理的開發森林資源,對于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加強對森林保護的宣傳教育,確保森林生態系統的可持續運行,對充分發揮森林資源生態保護的作用,提高林業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論文作者:雷歡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