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8-26所屬分類:園林工程師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在社會和經濟發展過程中,生態環境成為人們日益關注的話題,城市應加大園林景觀的投入,為人們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本文圍繞環境藝術設計可持續發展在城市景觀設計中的應用展開討論,為城市景觀設計發展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 城市景觀設計; 可持續
摘要:在社會和經濟發展過程中,生態環境成為人們日益關注的話題,城市應加大園林景觀的投入,為人們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本文圍繞環境藝術設計可持續發展在城市景觀設計中的應用展開討論,為城市景觀設計發展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 城市景觀設計; 可持續發展; 理念
引言:
城市規劃工作中,應遵循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原則,要求城市發展與生態環境建立可持續發展的關系。在建立可持續發展過程中,景觀設計成為重要的紐帶,一方面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在局部地區建立穩定的生態環境,另一方面通過景觀設計,連接城市各個區域的生態環境,從而提高城市生態環境發展的整體水平。
城市景觀設計可持續發展概述
加快城市景觀設計可持續發展,有助于保護城市生態資源的同時,還能進一步提高生態資源的利用率,尤其是為人們的生活和工作營造良好的環境,將城市規劃的重點,由經濟建設轉變為與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從而增強城市生態環境的穩定性,使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相關期刊推薦:《美與時代·城市版》雜志系鄭州大學主管,河南省美術學會,鄭州大學美學研究所主辦, 本刊主要刊登與城市有關的新技術、新理論學術文章及通訊報道。設置的主要欄目:城美論壇、城市建筑、城市經濟、城市文化、城市藝術、城市軌跡、城市個性、城市人生、城市山水、城市規劃、城市建設、城市風尚等方面的論文。
提高城市景觀設計可持續發展能力,在設計中應融入環境藝術理念,以環境藝術角度開展設計工作,要求城市充分體現環境藝術的特點,在環境藝術中融入人文價值,通過環境藝術引導人們形成正確的環境保護意識,調動人們參與環境保護的積極性,使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實現城市景觀設計可持續發展目標。
城市景觀設計的現狀分析
我國城市化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城市的范圍不斷擴大,對周圍的環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尤其是城市人口數量不斷增加,城市消耗自然資源的速度不斷加快,致使城市景觀設計發展面臨以下問題:首先,城市景觀設計缺乏整體性,導致城市生態環境發展出現混亂的情況,不同地區景觀設計未能與城市生態發展目標相一致;其次,城市景觀設計缺乏重點,集中體現在未能突顯出景觀蘊含的生態價值,進而影響到景觀設計在城市規劃中發揮的可持續發展作用。例如許多城市通過景觀設計突顯出生態環境的美感,但是未能利用景觀設計提高生態環境的穩定能力,在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后,景觀內的植物出現枯萎等情況,造成自然資源不斷浪費;三,我國城市景觀設計呈現出多樣化發展的趨勢,但是未能將景觀設計與城市文化相互融合,無法通過景觀設計襯托出城市文化內涵,致使景觀設計失去維護生態平衡的價值;四,許多城市蘊含豐厚的文化底蘊,利用景觀設計與文化底蘊相互融合,增強城市的文化價值。但是許多城市維恩能夠將景觀設計與文化內涵相互融合,不僅失去對文化底蘊的保護,還嚴重浪費土地資源。
可持續發展理念下城市景觀設計的創新與發展
城市景觀建設應體現地方特色
城市在不同時期會孕育出不同的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城市文明不斷沉淀,最終形成具有獨具魅力的文化特色,城市景觀設計與城市文化相互融合,利用城市地理位置、文化背景等,使景觀設計蘊含豐富的文化內涵,從而推動城市景觀設計創新與發展。
以新疆伊犁的八卦城為例,城區中心廣場為陰陽兩儀的太極圖向外延伸,按照八卦方位向外輻射8條主街,每條街長為1.6公里,每隔360米設一條環道連接每條道路。該城市地理位置獨特,城市四面環山,其中在山區內出現的烏孫古道,曾經為屯墾戍邊的軍人、遠赴異國的人們提供交通服務,讓人們在經過古道的過程中,領略獨有的自然風景。此外在八卦城的周邊有喀拉峻大草原、特克斯河等自然景色。在城市景觀設計過程中,應充分融入當地的人文習俗,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吸引更多的人們來到八卦城,在向人們展示本地獨有的歷史文明的同時,還能實現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目的。
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
我國人口數量位居世界的前列,并且人口資源分布極不均衡,呈現東多西少的特點。在我國南方以及沿海等城市發展過程中,應利用景觀設計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在景觀設計過程中,應對土地資源的功能進行深入的研究,以土地功能的角度進行景觀設計,以濕地為例,濕地稱為地球之腎,是衡量一個地區生態環境重要的指標,通過濕地可以建立穩定的生態環境,并且對生態環境中的水資源進行不斷的凈化,提高生態環境中水資源的利用率。所以在景觀設計中,圍繞濕地進行景觀設計,應將濕地作為重點保護區域,在濕地的周圍成立生態環境保護公園,在公園內種植不同的植物,通過豐富的植物進一步增強濕地環境的穩定性,提高城市生態環境自我修復的能力。此外景觀設計中應用現代技術,提高土地資源在空間的利用率,通過植物構建層次分明的空間體系,讓人們在不同的空間體系中,視覺發生不斷的變化,使人們在視覺變化下陶冶情操,感受生態環境產生的魅力。
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城市化進程速度不斷加快,城市人口數量不斷增加,人們會占用較多的能源,包括土地、水以及空氣等。此外人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使用能源的同時,還會產生污染物質,如工業生產、汽車尾氣產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氮氧化物等污染物質,致使生態環境承受較大的負擔,許多地區出現水污染、霧霾等環境問題,嚴重影響人們的健康。通過景觀設計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并且借助景觀設計營造的生態環境,可以凈化空氣和水資源,從而提高環境質量。
城市景觀設計應充分利用植被搭配
在城市景觀設計中,植被搭配是重要的工作內容之一,通過植被搭配構建穩定的綠地體系,充分發揮綠地體系保護環境的作用,包括調節城市溫度、濕度,控制溫室效應,使人們在舒適的環境中生活和工作。此外將城市內部的綠地系統與城市周圍生態環境建立聯系關系,使城市綠地系統更加穩定,從而增強城市對綠地系統的依賴性,有效預防荒漠化對城市產生的影響,讓城市在發展過程中,可以快速融入到周圍的生態環境中。此外城市應重視綠地體系的管理,通過實施嚴格的管理措施,對綠地系統進行有效的保護,使綠地系統持續發揮保護環境的作用,促進城市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
在景觀設計中進行植被搭配時,應堅持景觀與植被相互融合的原則,使景觀與植被保持一致性特點。以生態學角度建立植被系統,根據植物的特性、土壤特性以及生態環境需要,在生態環境中配置適合環境生長的植物,才能保證植物健康的生長,并且通過配置不同的植物,可以突顯生態環境多樣化的特點,進一步增強生態環境的觀賞價值和人文價值。此外在選擇不同的植物品種時,應滿足生態環境中其它動植物的需求,促進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
實現自然保護與社區活動的完美結合
城市景觀設計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還應為人們提供舒適的游玩環境,讓人們在優美的環境中,感受生態環境中不同的元素,如利用水資源構建水景體系,利用信息技術在水景體系周圍放置感應設備,人們在靠近水景體系過程中,感應器會控制水景,使水景產生出不同的變化,通過變化增強人與水景的互動,引導人們形成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目的,最終將人們的活動與自然環境保護相互融合。
鼓勵全民加入城市景觀設計
實現城市景觀設施可持續發展,通過環境藝術角度鼓勵全民加入城市景觀設計,充分調動人們的積極性,讓人們在景觀設計中深入挖掘創新潛力,一方面提高景觀設計在生態環境中的應用價值,另一方面使景觀設計滿足人們的藝術需求。
結語:
綜上所述,在城市景觀設計可持續發展過程中,堅持以環境藝術角度,深入探究景觀設計在保護生態環境發揮的作用,使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和諧共處的同時,讓人們參與到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形成全民參與保護環境的意識,使生態環境更加穩定,提高景觀設計在城市可持續發展中的地位,從而創造良好的社會效益。——論文作者:劉子淇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