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7-08所屬分類:園林工程師瀏覽:1321次
摘 要: 摘要:隨著人們審美需求的增加,風景園林規劃設計要求相繼提升。我國十分重視鄉村景觀的建設,目前我國的城鄉一體化不斷發展,政府十分重視鄉村地區的經濟發展,在進行城鄉一體化設計中,鄉村景觀設計對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不僅如此,在城市的發展中,
摘要:隨著人們審美需求的增加,風景園林規劃設計要求相繼提升。我國十分重視鄉村景觀的建設,目前我國的城鄉一體化不斷發展,政府十分重視鄉村地區的經濟發展,在進行城鄉一體化設計中,鄉村景觀設計對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不僅如此,在城市的發展中,人們每日生活在鋼筋泥土的建筑環境中,千篇一律的審美已經致使人們審美疲勞,這時就需要鄉村風景中的元素與城市風景園林建設相融合,實現雙贏。鄉村景觀的發展為美麗鄉村建設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通過分析生態型鄉村景觀規劃的理念,提出具體的規劃措施,為鄉村的生態型變化提出可行性方案。
關鍵詞:生態型;美麗鄉村;景觀;規劃設計
一、生態型鄉村景觀設計的主要特征
1.1提升鄉村經濟水平
鄉村風景的建設能夠為鄉村的經濟發展提供推動力,所以進行鄉村的景觀風景設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來說,隨著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我國的鄉鎮地區已經有著較大的發展,但是仍需要進一步的城市化,城市化不僅僅體現在為人們提供較好的教育醫療水平,更體現在舒適的生活生存環境,而進行鄉村景觀設計正是落實這一規劃,提升鄉村的形象,為人們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也能夠吸引更多的人前來參觀,為鄉村帶來更好的經濟收益。
1.2人為參與景觀設計與建設
鄉村景觀主要與農業生產和發展的需要有關,所有的景觀都是由人為因素決定的。自然景觀與人工設計相結合,即在人類日常生產和發展中以最少的消費和最大的經濟效益為交換,以重現自然環境的本源面貌,最初的目標是創造農村景觀,最終的目標是發展人類對自然的利用能力。
1.3景觀的變化性較大
鄉村景觀在國家的地區差別很大,這使得鄉村景觀具有獨一無二的特點。農村生活質量、經濟建設、文化發展等因素的影響,隨著農村人口的發展,其與農村地區的聯系將會改變,并成為農村發展提供一定的促進作用。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農村景觀將會不同,形成自然景觀,具有當地的風俗特征。
1.4規劃以尊重自然為本
生態型美麗鄉村的規劃主要涉及山、水、農田和居所,將這四個部分協調的組合在一起,以營造出美麗的風景是生態型美麗鄉村規劃的最終目的,因此,在規劃設計上如果想別出一格的展現出鄉村的美麗,則必須要以尊重自然為基礎,根據自然環境的生長變化和規律,設計出與其相應的建設結構,讓建筑與環境融為一體成就獨特的風景,只有根據當地自然環境的變化來規劃鄉村才能避免雜亂不堪的景象出現。
二、新農村建設背景下鄉村景觀規劃設計
在過去幾年的實踐中,我國在鄉村景觀規劃設計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這為一些地區的鄉村景觀規劃設計提供了優秀經驗。不過還需要結合各鄉村的實際情況進行,對基礎設施進行合理規劃,增強鄉村景觀規劃設計的合理性、實用性。
2.1田園景觀規劃設計
水、林、田以及山等自然元素在鄉村的田園景觀當中組成了基本的自然狀況,因此在具體的景觀規劃設計中要基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原則,對鄉村空間進行統一規劃、合理布局,不僅要體現當地的民俗文化,也可以有田園風光。田園景觀規劃設計的具體實施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一是重視對自然景觀的保護,如植被、自然保護區等,在規劃設計中要避免被破壞。作為植被重要的組成部分,植被斑塊、森林綠地、生態防護林等在田園景觀規劃設計中要以保護為原則進行,不能為了開發而破壞。二是要做好對農業景觀的開發利用。在人類與自然相互影響、依存的背景下產生了農業景觀,這些景觀雖然具有普通景觀的特征,但還顯示著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所以,在鄉村田園景觀的規劃設計中要做好對農業景觀的開發與利用,營造出具有當地人文特色的田園風光。三是對人文景觀的保護。人文景觀是自然景觀與當地文化組成的一種景觀,具有明顯的區域文化特色,如寺廟、戲臺、民俗等,都可以在鄉村景觀規劃設計的過程中加以保護與利用,提升景觀規劃設計的合理性。
2.2庭院景觀規劃設計
作為鄉村居民重要的活動場所,鄉村庭院景觀不僅是人文景觀的基本單位,也是鄉村居民日常生活的一個重要空間。在庭院景觀規劃設計的過程中要遵循實用原則與審美原則,具體的設計可以從空間功能、空間布局以及鄉土文化生活氣息入手。鄉村居民可以在空間布局上根據自己的愛好與需求進行設計,如圓柱形、疏散分層形、棚架形以及籬形等,這些都是縱向空間布局的形式,而在橫向空間中會涉及道路、花木,在設計中要靈活多變并且應該考慮當地居民的生活習慣以及氣候因素等。同時,也應該考慮到當地居民的經濟情況,選擇最方便、最廉價的方式。
2.3聚落景觀設計
聚落景觀是由鄉村居民生產環境、生活環境以及周圍環境所組成,因為不同地區的鄉村居民生活習慣、民風、民俗不同,各地區聚落景觀有著特定的韻味和美感,不僅可以滿足鄉村居民基本的需求,也可以實現對當地文化的傳承。有機更新、因地制宜是聚落景觀設計的基本原則,在實際的景觀規劃設計中,要在保護其原有的特色的前提下采取合理的建設方式來改善當地居民的生活環境,提升他們的生活質量。聚落景觀會受到居民生活環境與民居建筑的影響,所以設計者需要盡可能減少建設用地,充分尊重與保護當地的生活環境肌理。比如庭院、廣場以及文化場所等,都是在鄉村居民過去長時間生活中所形成的。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特點,所以在設計中應該充分融入當地的特色,在保持原有建筑風貌的基礎上對其功能以及環境進行改善。同時,道路是聚落景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道路的設計時要強調其人性化、適宜性,不能拘泥于城市道路的寬、直等標準。
相關期刊推薦:《現代園藝》是江西省農業廳、江西省經濟作物局、江西省雙金柑桔實驗站聯合主辦的大型園藝實用科技期刊,創刊于1978年。主要傳播先進而實用的果樹、蔬菜、花卉、園林、西瓜甜瓜等方面的良種良法,包括豐產栽培技術、品種選配與繁育、病蟲草害防除、貯藏保鮮與加工、經驗介紹、產銷信息等。
三、融合生態形鄉村景觀與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的有效手段
3.1傳承鄉村景觀的歷史文化與藝術價值
結合西方經驗為了實現鄉村景觀在風景園林規劃設計中的融入,需要對鄉村景觀原有的藝術特色與文化內涵進行傳承,要讓鄉村景觀所具有的歷史與文脈能實現傳播與發展。在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的過程中,要展示出鄉村景觀中的鄉村氣息,要向觀賞者傳遞出鄉村景觀的歷史文化,要凸顯各村特色,景觀設計不能千篇一律。
3.2保護原有的農村體驗
鄉村景觀不只是自然界產物,還是各種風俗與歷史文化等內容的結合體。所以現代風景園林規劃設計過程中,要重新展示鄉村景觀中的文化內容與歷史場所。在鄉村自然景觀設計中避免過度改造,讓具有城市性質的景觀改造破壞了鄉村原汁原味的自然風貌。在開展農村自然景觀改造的同時要保護環境,不以犧牲農業為前提,通過種植農業植物向觀賞者呈現最傳統的農村風貌。
3.3轉變設計理念,由重開發向重保護轉變
在總體規劃和具體設計景觀公園需充分了解分析外部環境因素,如地形、水流等其他景觀元素,從保護和充分利用現狀的設計角度出發,讓人工造景與自然景觀有機融合,實現整體協調。考慮到不同地區農村景觀的多樣性,必須充分探索和選擇最合適的選擇。鄉村景觀規劃可通過設計手段,在田園或池塘自然景觀周邊設立景觀平臺與矮墻等,借自然之景,使自然田園景觀與生活空間融合起來,用低成本的建設投入向人們展示出獨特美麗的自然景觀,讓人們獲得心靈上的愉悅,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
3.4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結合
根據村莊的前期規劃設計,結合鄉村的自然生態、農業種植、水產畜牧養殖等,利用風景園林手法,打造農業景觀,發展觀光農業,策劃不同類別的旅游項目,包含休閑項目、體驗項目、科普教育項目、節慶項目等。策劃要充分依托鄉村特色資源,通過考慮不同游客的心理活動,結合傳統節慶,設置參與性強、體驗性強、安全性強的特色活動,以提高鄉村特色吸引力。為落實規劃設計的有效實施,要制定詳細的運營管理規劃,保障鄉村政策、資金、技術、管理監督等措施的實施,使鄉村長久的持續性發展。
3.5以生態修復為導向的鄉村景觀設計
在我們對自然生態環境的開發和利用改造中,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不良影響,使生態系統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壞,對已破壞的自然環境進行相關修復是現代社會亟需要解決的問題。生態修復兩大方面中的一種是利用生態系統的這種自我恢復能力,輔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壞的生態系統逐步恢復或使生態系統向良性循環方向發展。對需要修復的場地進行評價和分析,根據實際確定修復技術,通過植物修復技術、微生物修復技術和復合生態修復技術有機結合,從而實現理想修復效果。
結束語
在新農村的建設過程中必須重視鄉村景觀規劃設計,這是確保新農村建設效果的重要途徑。在進行新農村景觀園林設計時,要充分加強鄉村景觀和傳統元素的融合,使現代城市居民在喧鬧的城市生活中享受傳統和自然景色的熏陶,使人們享受美好的自然風景。因此,鄉村景觀設計應該充分結合實際情況,研究和選擇鄉村景觀的基礎上,選擇合適的景觀融入現代風景園林設計,實現雙方之間的融合,從而提高科學性,以滿足人們的審美需要,為人們創造出更美好、更舒適的生活環境。在具體的設計中,設計人員需要綜合考慮當地的自然環境、人文環境以及經濟等因素,以此為基礎設計出具有鄉土性、景觀多樣性、實用性以及歷史文化性等景觀,為改善我國農村居民的生活環境作出重要貢獻。——論文作者:張曉儀
声明:①文献来自知网、维普、万方等检索数据库,说明本文献已经发表见刊,恭喜作者.②如果您是作者且不想本平台展示文献信息,可联系学术顾问予以删除.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