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農業職稱論文農作物株行距可調式點播器的試驗研究

發布時間:2017-01-12所屬分類:園林工程師瀏覽:1

摘 要: 農作物精密播種就是株(粒)距、行距和播種深度都受到嚴格控制的單粒播種。有相關人員設計了一款可調式點播器,這是一篇 農業職稱論文 :農作物株行距可調式點播器的試驗研究。小編進行了相關整理,以便于您學習和參考。 摘要:為了滿足農作物精播技術研究中不

  農作物精密播種就是株(粒)距、行距和播種深度都受到嚴格控制的單粒播種。有相關人員設計了一款可調式點播器,這是一篇農業職稱論文:農作物株行距可調式點播器的試驗研究。小編進行了相關整理,以便于您學習和參考。

農業職稱論文

  摘要:為了滿足農作物精播技術研究中不同株行距配置試驗需求,設計了一款農作物株行距可調式點播器。點播器采用整排穴播方式,打穴裝置固定在兩根橫向平行的方管上,打穴裝置之間的間距可任意調整,調整水平導軌上滑塊的行程,可任意調整株距,實現在一定范圍內株行距可任意精確配置。利用該點播器進行小麥單粒勻播試驗,不同處理的實際株行距的平均值與設定值的差距在3mm以內,變異系數在9.8%~15.4%,完全能夠滿足試驗需求。

  關鍵詞:株行距;可調式;點播器;農作物

  在研究農作物精播技術時,往往需要進行不同株行距的播種方式試驗。[2]過去人們主要是通過手工播種的方式進行試驗,對于適宜寬行種植的作物來講,這種播種方式還比較容易實施,但對于適宜窄行種植的作物(如:小麥)來講,這種點播方式不僅費工費時,而且其播種精度也很難滿足試驗要求。因此,很有必要設計一種輔助工具來協助人們完成此類試驗。

  1設計目標

  該項輔助工具主要用于田間試驗,由于田間試驗面積較小,可以設計成手動式的點播器,其主要功能是滿足在一定范圍內,株距、行距可任意調整。

  2點播器設計原理及主要結構

  點播器采用穴播方式,由內架和外架兩部分構成。在內架底部有兩根橫向且相互平行的方管,方管之間可以固定若干個打穴裝置,打穴裝置由打穴定位裝置、打穴棒和壓杠構成。調整打穴定位裝置之間的間距,即可調整播種行距。在內架的左右兩端,有一對垂直布置的導軌,在外架左右兩端,有一對水平(前后向)布置的導軌。每根導軌上各有一個滑塊,在點播器同側的兩個滑塊固定在同一個固定板上。內架、外架均可依靠垂直導軌與滑塊的相對運動而抬離地面,并在抬離地面后,均可依靠水平導軌與滑塊的相對運動而前后移動。調整水平導軌上滑塊的行程,即可調整株距(見圖1)。在內架的上部有種箱和若干個入種口,一個入種口與一個打穴定位裝置相對應。在打穴定位裝置的中部有一個支管,支管通過軟管與入種口下端連接,在入種口處還設有開關,在確定點播的種子無誤后,打開開關,種子即順著軟管落入打好的種穴內。

  3關鍵部件設計

  3.1打穴裝置設計

  打穴裝置由打穴定位裝置、打穴棒和壓杠組成(如圖2)。打穴定位裝置是一根中空的金屬圓管,內徑比種子最大直徑大3~5mm,在圓管中部有一個斜向上的支管。在兩塊長形金屬片的中央分別有一個圓孔,圓孔內徑比金屬圓管外徑略大,金屬圓管的上下兩端穿在兩塊金屬片的圓孔內,其中一個金屬片與金屬圓管焊接在一起,然后用螺栓固定在內架底部橫向平行的方管上。打穴棒的外徑比種子最大直徑大1~3mm,比金屬圓管內徑小1mm左右,其前端為尖形,末端直徑較細,且錐絲。壓杠是一個硬度較強的方管,在方管底面開有一定寬度的縫隙,打穴棒的末端錐絲部分通過這條縫隙固定在壓杠上,并可沿著壓杠下面的縫隙隨打穴定位裝置而調整位置。打穴棒穿在打穴定位裝置的金屬圓管內,壓杠下壓將打穴棒壓入土中,壓杠上提,打穴棒也隨著上提,這時種子從入種口經軟管、支管落入打好的種穴內。在壓杠兩端各有一個可調整高度的播深限位裝置。

  3.2點播器行進及株距調節設計

  點播器在田間行進及株距調節,是通過兩組導軌和滑塊的相對運動來實現(如圖3)。在內架左右兩端有一對垂直布置的導軌,在外架左右兩端有一對水平(前后方向)布置的導軌,每根導軌上各有一個滑塊,同側的滑塊與同一塊固定板連接在一起。上連桿分別與內架和撬杠C點連接,下連桿分別與固定板和撬杠B點連接,且均為軸連接。撬杠A端下壓,C端翹起,將內架提升離地,前推撬杠,內架前行一個行程;A端上提,B點上移,將外架提升離地,前推外架,外架前行一個行程。調整水平導軌上滑塊的行程,即可實現株距的精確調整。因為內、外架都是沿著水平導軌前行,有效避免了因土壤松軟或不平整而導致的株距誤差。

  4田間試驗

  2015年10月以小麥為試驗對象,進行了點播器播種精度試驗。試驗為單粒勻播,設3個處理,株行距分別為5.5cm、7.5cm、9.5cm。出苗后在小區內隨機抽取3行、3列連續進行株行距測定,計算其平均數和變異系數(見表1)。對于因種子問題未出苗的現象,按正常出苗采集數據(因為我們的試驗目標是檢驗點播器的播種精度)。從附表不難看出,出苗的實際株行距平均值與設定值相差在3mm以內,變異系數也不高,由于植株本身也有一定的調節能力,所以該點播器的播種精度完全能夠滿足試驗要求。

  5小結

  試驗表明,該點播器的設計思路是可行的,樣機在試驗過程中運行平穩可靠,播種精度也完全能夠滿足試驗要求。實現了在一定范圍內株行距可任意配置,而且調整精度高。把入種口設置在點播器的上部,避免了蹲在地上點播的辛苦,而且在入種口處設置了開關,在確定點播的種子無誤后,打開開關,種子沿軟管落入打好的種穴內,有效避免了重播、漏播現象發生。但是通過試驗也發現如下一些問題。

  5.1打眼阻力較大

  該點播器采用的是整排打眼,當行距較小,一次打眼較多(20個以上)時,打眼阻力較大。因此對整地質量要求較高,要求土地平整松軟,不能有較大的根茬、秸稈、雜草、坷垃。

  5.2打穴定位裝置有待改進

  目前打穴定位裝置采用的是兩條螺栓固定,雖然穩定性好,但是調整行距時比較繁瑣?梢赃M一步改進打穴定位裝置與方管之間的結合方式,采用單螺栓固定,既保持穩定性好的優勢,又有利于簡化行距調整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5.3播種效率有待提高

  該點播器雖然實現了整排打眼,但播種依然是一粒一粒點播,而且播種過程全部為手工操作,因此,工作效率仍顯不高,如果能夠實現快速單粒取種,由手動轉為機動,將有利于提高播種效率。

  參考文獻

  [1]曹雨.玉米精密播種技術應用的探討[J].玉米科學,1998(2):60-64.

  [2]郭愛兵,路志國,郭鵬飛,等.小麥精密播種技術探討[J].農業科技通訊,2015(6):212-214.

  作者:郭愛兵 韓文君 李海峰 單位:河南省安陽市農業科學院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