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5-09所屬分類:計算機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眾所周知,現代企業運作離不開資本運作,對于國內軟件企業資金缺乏的難題,除了借助國家資本的支持之外,充分利用兼并手段、股市融資也是實現企業規;l展的重要環節。 關鍵詞: 軟件, 計算機科技,軟件發展 軟件企業融資能力的提升,就是要積極參與
摘要:眾所周知,現代企業運作離不開資本運作,對于國內軟件企業資金缺乏的難題,除了借助國家資本的支持之外,充分利用兼并手段、股市融資也是實現企業規模化發展的重要環節。本文選自:《軟件和信息服務》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公開發行的優秀期刊。自創刊以來,以新觀點、新方法、新材料為主題,堅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讀"的理念。軟件和信息服務內容詳實、觀點新穎、文章可讀性強、信息量大,眾多的欄目設置,軟件和信息服務公認譽為具有業內影響力的雜志之一。軟件和信息服務并獲中國優秀期刊獎,現中國期刊網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關鍵詞:軟件,計算機科技,軟件發展
軟件企業融資能力的提升,就是要積極參與資本市場的運作,加強風險投資和股市的融資效能。軟件行業一旦走向規;彩且粋高投入高風險的產業。只有通過資本市場,才能優化資源配置,對軟件產業形成非政策性驅動;同時風險投資等手段也是促進企業孵化和中小企業成長的重要動力,而中小企業的創新能力和靈活機動,往往是軟件行業發展的最重要動力和革命性因素。
在中國其他行業積極參與全球化進程并取得相當成效的情況下,軟件行業的步伐顯然相對落后。“中國要做世界的工廠”也許就是當前中國企業在全球產業鏈上的合適位置。隨著更多的跨國企業進入中國,并紛紛在中國設立研發中心,也為中國成為“軟件的世界工廠”提供了新的機遇。
但是,就中國軟件在全球軟件制造中的地位而言,還顯得相對無足輕重。這一方面體現了我們在軟件標準化管理方面的差距,導致軟件生長質量不過關,實施周期長,成本高;另一方面也體現在國內企業的外向型意識和經驗欠缺,缺少走出去與國外IT信息化工程合作的經驗。
全球化背景下中國軟件產業的規模化必須以成熟的企業應用市場為前提,培育和完善資本市場,為做大做強軟件行業準備充分的助推劑。軟件企業要充分借鑒傳統行業精細化管理的經驗,努力探索能夠同時滿足軟件制造規;皖櫩托枨髠性化的構件化技術,進一步提升標準化水平和產品質量,努力實現軟件行業人力資源創新,逐步建立務實、穩健的企業文化,發揮多種融資渠道,并購、整合行業資源,同時加強軟件企業之間、產業之間的合作,推動形成分工發達的產業鏈,逐步在世界范圍內拓展產業鏈。而我們企業的任務就是要盡量縮短這一進程,最終通過規;瘜崿F把企業做大做強。
目前,我國軟件企業的產品化程度普遍很低,無論是基線產品,還是關鍵應用產品和行業應用產品,不僅產品線很難滿足客戶的需求,很多還僅僅停留在概念上;而且產品本身大都很不完善,沒有經過大量應用實踐的檢驗。除了財務軟件比較穩定以外,其他產品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疵點甚至缺陷,F階段,我國多數軟件企業沒有足夠的過硬產品來適合特定場合應用,太多的定制開發就不可能實現軟件的規模化。
另外,對于軟件產業,也只有通過產品化,才能實現可積累、可復制,達到工業化目標。作為完全的知識型企業,如果不能實現產品化,都可能面臨進一步的規;l展瓶頸,甚至被收購、整合。
軟件產業,不是一個數量級的概念,而是一個“生態鏈”的概念。生存于“生態鏈”中各層級的大、中、小型軟件企業相互寄生依存,圍繞市場需求既競爭又合作,產生“互動”和“借力”效應,實現多贏。
中國軟件行業的現狀是,沒有明確的銷售、咨詢、售前/售后服務、軟件提供商的分工,沒有形成一個真正的產業生態鏈,沒有誕生掌握核心技術的龍頭企業。國內軟件企業凡事自己做,吝于與合作伙伴共贏。中、小型軟件企業得不到成長,中國軟件的生態鏈就始終出不來。
從目前的軟件人才分布來說,整體的人才結構是“高不成低不就”的占多數,典型的“橄欖型”分布,很多軟件業者處于中等水平;而軟件行業的人才結構更需要“金字塔”型分布,需要高級人才,也需要產業勞動大軍,而這兩方面的人才在國內卻都嚴重匱乏。
從企業的人才結構優化角度來說,合理的人才層次、知識結構,甚至年齡結構分布,對于形成企業的人力資源配備也是至關重要的。對于人才層次的分布,并非“能人越多越好,學歷越高越好、越年輕越好”,從人才的穩定性、成本控制角度,都需要建立合理的人才層次結構,最終符合企業的發展需求。
在中國的軟件產業中,普遍缺乏一種穩健的、踏實的企業精神來指導企業的運作。一方面,中國的軟件企業大都沒有一個明確的定位,急功近利、浮躁的作風使得很多企業根本就沒有自己的核心業務,也形成不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另一方面,我國的軟件人才普遍有著急功近利的毛病。在中國,IT行業的收入是相對較高的,而且人才的流動率也很高,軟件人才的頻繁跳槽,也影響了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形成。
目前的國內軟件產業基本上還處于世界軟件產業鏈的中下端,還沒有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產業鏈系統,企業的業務模式也是比較單一的,很多的企業還是以集成主導型為主,因此中國的軟件產業要想實現規;,就必須找出一條適合自己國情的發展道路,在業務模式上實現創新。 當然,無論是印度模式、美國模式還是其他什么模式,都并非我國軟件業的靈丹妙藥,我們要走自己的路,但這不等于封閉自己。我們可以學習包括印度在內的軟件開發的規范化經驗,但我們也必須超越印度模式,走出有自己特色的軟件產業之路。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