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7-04-19所屬分類:計算機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這篇城市建設論文發表了智慧城市建設下的人才信息服務模式,通過先進的大數據技術和互聯網技術實現了創新人才信息服務模式,論文結合河北人才信息化現狀和人才需求實際,提出基于大數據的人才信息服務模式創新思路,并對人才核心數據庫構建、人才大數據平臺建
這篇城市建設論文發表了智慧城市建設下的人才信息服務模式,通過先進的大數據技術和互聯網技術實現了創新人才信息服務模式,論文結合河北人才信息化現狀和人才需求實際,提出基于大數據的人才信息服務模式創新思路,并對人才核心數據庫構建、人才大數據平臺建設、創建大數據人才培養教育服務平臺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智慧城市;大數據;人才;信息服務;人才培養
近年來,智慧城市建設步伐逐步加快,互聯網技術與移動通訊技術、智能終端相結合,廣泛滲入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網絡移動化,產業數字化,信息透明化、云端化、大數據化沖擊著人們的視野,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就河北而言,主動適應智慧城市建設需要及大數據時發表展需求,創新優化人才信息服務,智能化地解決人才供需矛盾,是做好當前人才工作的關鍵。
一、智慧城市建設與人才信息服務
智慧城市(SmartCity)是信息化與城市化的高度融合,是信息化城市發展的高級形態。智慧城市通過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以及維基、社交網絡、FabLab、LivingLab、綜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應用,實現全面透徹的感知、寬帶泛在的互聯、智能融合的應用以及以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大眾創新、協同創新為特征的可持續創新。建設智慧城市旨在及時傳遞、整合、使用城市經濟、文化、管理服務等各類信息資源,提高物與人及其本身間的互聯互通、全面感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2],讓城市生活變得更健康、更和諧、更美好。目前,智慧城市建設已上升至國家經濟、科技戰略層面,各地陸續推出“智慧城市”發展戰略,并加大力度組織實施。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抓手是深入推進信息化[3],而人才是推動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因素。
二、河北人才信息服務現狀
河北在深入推進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人才需求及人才信息服務需求發生了新變化,有效應用和融合大數據技術與互聯網技術,創建良好的人才信息服務模式,服務好智慧城市建設的人才需求是發展的關鍵。河北在人才信息化方面緊密結合需求,創建人才信息服務平臺,目前,已建有省人才公共服務信息平臺、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服務網,同時,各地市也相繼建立了人才網站,這些網站在人才信息服務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河北在人才信息服務平臺的應用和實踐中不斷探索,與京津合力構建人才市場信息化云服務平臺,整合信息資源,實現一點登錄、一站式快捷服務,創新思路方法,加強信息化人才隊伍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隨著智能化、數字化及互聯網、云計算等先進技術的廣泛應用,一個大規模生產、分享和應用數據的時代已經來臨,大批數據已作為重要生產要素滲透至各行各業各個領域。
為適應新時代要求,2016年9月,河北省及京津地區大數據界相關企事業單位、高等院校以及行業專家聯合發起成立了京津冀大數據產業協會,著力研究應用大數據和云計算等先進技術解決供需矛盾、提供動態信息服務的新模式。有效開發和利用資源,在人才領域搭建人才大數據平臺,實現對人才信息的動態分析、評價和跟蹤,使決策者全面掌握各類人才的分布、流動和發展規律,成為做好當前人才工作的有效之舉。
三、人才信息服務存在的問題及面臨的新挑戰
(一)人才供需網絡平臺存在的問題
1.信息雙向溝通不及時、不到位大多數招聘網站信息雙向溝通不夠,一方面表現在求職者投放簡歷發出求職請求后,得不到用人單位的及時回復和反饋,無法確認是否能被錄用,導致一份簡歷多次投放[4];另一方面表現在用人單位得到求職者簡歷后,所獲得的人才信息片面、不具體,更無法深入考察了解應聘者的綜合能力、內在素質等。雙方缺乏面對面的交流和確認,不利于人才供求矛盾的有效解決。2.對信息發布監管不嚴,信息的真實性、時效性難以保證目前,招聘網站眾多,信 息成為網站競爭的主要對象。因缺乏有效、統一的管理規范和監管措施,有部分網站在未經授權和核實的情況下,隨意轉載招聘信息,導致大量失實失效信息的存在。另外,還有部分用人單位為增強吸引力,極力美化自己,導致信息失真,可信度降低,對應聘者產生誤導。3.個人隱私安全受到威脅個人隱私信息管理欠規范,給求職者帶來困惑。由于管理規范不統一,招聘單位層次不一,有些公司通過開放人才庫的方式,獲取下載權限;部分招聘網站以招聘為由,不擇手段收集求職者個人信息;一些保險、房產等行業的公司投入廣告購買客戶信息,求職者個人隱私受到威脅。
(二)人才信息服務面臨的新挑戰
1.人才信息動態服務新需求現有的人才信息服務平臺所提供的信息相對靜止,不能及時收集和處理分析大量數據,更不能提供動態的信息服務,難以實現人才和管理者雙方彼此真正的“透明”。如網站所提供的人才數量、學歷結構、學緣結構、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工作績效等數據在一定時間階段內保持基本不變,未能實現動態更新,而事實上以上信息及企業的用人需求等時刻都在發生變化,并誕生出海量的數據[5]。實時分析處理以上相關數據,形成可參考的決策依據,及時為求職者和決策者提供動態、有效的信息服務,是當前人才服務的迫切需求。
2.求職需求呈現新變化,網上找工作漸成主流,對人才網站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由于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行業產業差異、薪酬地域差異等因素,導致人才流動性大,異地求職需求大幅上升,網上找工作成為重要的選擇方式,人才網在求職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F有人才網站存在著地域差異、信息相對獨立不共享、信息更新不及時、一站式服務實現難度大等問題,已不能很好地滿足新需求,人才網站資源整合、服務模式創新、功能優化迫在眉睫。
3.人才招聘渠道呈現新態勢,網絡招聘、移動端新型招聘備受青睞調查數據顯示,在近三年的企業招聘中,網絡招聘渠道優于傳統招聘渠道,移動端新型招聘渠道的數量穩步上升。招聘網站的占比遠遠超過招聘會的占比,并呈逐年遞增態勢。2016年企業人才引進渠道占比如圖1所示適應新時期的招聘需求,中國互聯網招聘市場移動端將推出更多垂直招聘新產品,應用大數據技術將優化改善互聯網招聘求職體驗,精準推送職位及應聘人員信息,著力提高求職招聘效率。
4.大數據人才嚴重匱乏據2016年7月15日數聯尋英發布的《大數據人才報告》顯示,目前全國大數據人才僅46萬,未來3~5年大數據人才缺口將高達150萬。[6]巨大的人才缺口,將直接影響大數據的廣泛應用和智慧城市建設的穩步推進。構建基于大數據的人才教育服務平臺,盡快普及大數據知識,提升大數據分析、處理、利用技能,成為人才信息服務的又一新需求。
四、解決人才信息服務中存在問題的方法和策略
(一)著力建設基于大數據思維的人才庫
充分發揮河北省京津冀大數據協會的作用,立足河北,著眼京津,用“互聯網+”人才思維,構建人才數據庫。以用人單位為基礎,將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技能人才、社會工作人才、電子商務人才等各類人才信息納入采集范疇,應用大數據和云技術,捕捉人才信息,形成人才海量數據庫。同時,應用互聯網、云計算、心理測量等技術,對人才信息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分析,真正實現人才數據入庫,人才領域數據共享,人才信息實時動態統計分析,為人才選拔、使用、管理、開發提供依據,為河北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二)構建人才大數據平臺
建設人才大數據平臺是一項巨大的工程。結合河北實際,建立學生基礎數據庫、學生成長記錄、學歷認證體系、人才素質評價體系、人才資源管理平臺等子系統,并在此基礎上,構建集采集、管理、分析為一體的大數據平臺系統,利用大數據分析方法對人才進行評價,為教育主管部門、學校、教師、家長、學生、用人單位等提供個性化、多樣化、高效率、更有針對性的人才信息服務。
(三)打造“互聯網+”人才信息服務平臺
借助騰訊公司移動互聯,大數據分析技術,搭建共享信息平臺,跨界攜手,強強聯合,構建基于移動互聯網和即時通訊工具的網絡互動人才供需平臺,實現求職者與用人單位需求的及時匹配,提供充分對接的人才信息服務。建立和完善人才信息微信公眾服務號,通過網上值機、信息查詢等模塊,搭建基于微信平臺的人才信息服務平臺,實現信息的高度集成和服務的個性化定制[7],提供便捷、高效、智慧的“一站式”人才信息服務。
(四)構建大數據教育、競賽服務平臺
大數據人才需具有卓越的數據處理能力、數據分析能力、數據可視化能力、數據變現能力。大數據人才的培養是個系統工程,除進行科學的人才需求預測外,更要針對崗位需求開展相應的培養和培訓。應用網絡互聯技術,創建大數據人才教育、競賽服務平臺,集真題實訓、案例分析、理論提升、技能切磋為一體,采用開放性的大數據教學模式,在線進行理論學習和實戰練習,讓學習者盡快掌握必備的知識和技能,為企業及時提供充足的、優秀的大數據人才。大數據的有效使用有助于人才資源的發現、配置、激勵和使用,適應智慧城市發展需求,充分利用互聯網和信息通信技術,讓互聯網與人才大數據深度融合,實現人才資源配置的集成和優化,將有效推進河北省人才隊伍建設。
參考文獻:
[1]趙新輝,郭瑞.鄭州智慧城市信息服務平臺構建[J].信息通信,2014(6).
[2]呂悅.智慧城市用“智慧”點亮生活[J].智能建筑與城市信息.2014(11).
[3]張永民,杜忠潮.我國智慧城市建設的現狀及思考[J].中國信息界,2011(2).
[4]胡雪芳.“前呼后應”人才服務平臺的構建與應用[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15(22).
[5]李越恒.以大數據撬動人才隊伍建設[EB/OL].(2014-04-11)[2016-09-22].
[6]搜狐公眾平臺.全國首份大數據人才報告發布[EB/OL].(2016-07-20)[2016-09-11].
[7]王凌.個性化信息服務集成模式研究[J].四川圖書館學報,2010(6).
作者:溫愛華 王培 單位:河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
推薦閱讀:《城市開發》(半月刊)創刊于1981年,由北京城市開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市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主辦。城市建設專業刊物。宣傳城市建設綜合開發的方針、政策,交流經驗,溝通信息,探討理論。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