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5-05所屬分類:計算機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目前教學軟件開發中比較推崇的結構組織形式是多級分支,多層頁面。這種形式的軟件容易組織,結構清晰,容易實現模塊化,但其容易出現的問題卻不易覺察。由于對象散布在過多的頁面上,彼此之間有聯系的需求就得不到體現,更容易成為簡單呈現的媒體;即使在其中實現超
目前教學軟件開發中比較推崇的結構組織形式是多級分支,多層頁面。這種形式的軟件容易組織,結構清晰,容易實現模塊化,但其容易出現的問題卻不易覺察。由于對象散布在過多的頁面上,彼此之間有聯系的需求就得不到體現,更容易成為簡單呈現的媒體;即使在其中實現超文本的鏈接,也只是簡單的跳轉而已。文章是一篇軟件論文。
摘要:面向課堂教學的多媒體教學是一線教師最為關心的現代教育技術,但軟件普適性不足的問題大大制約了其發展。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在軟件設計開發環節建立“超越具體教學過程”的思想和模式,建議采用一線教師和專業人員共同參與的漸增型開發模式,協調好雙方主體的關系。文章還探討了“超越具體課堂教學過程”的教學軟件的特點,并就兩個案例進行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軟件開發,軟件應用,計算機論文
一、引言
計算機輔助教學在中小學教學中的應用,從目前來看,主要方式是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演示、示范操作或個別學習來輔助教學過程。由于大班級教學組織形式的現狀和教育者的主客觀條件,這種應用方式的存在具有合理性,并將在相當長時間內仍保持主導地位。而基于網絡的計算機輔助教學還存在很多軟硬條件上的困難。在對教師的調查中,面向課堂的教學軟件也是他們的主要需求。
從目前所使用的軟件資源來看,面向課堂教學的商業軟件所占比例很小(商業軟件主要轉向“家庭教師”和輔助備課系統),學校和基層電教部門的自主開發,特別是教學實施者參與下的自主開發,是主要的軟件資源來源。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和平臺型開發工具的普及,中小學教師參與開發多媒體輔助教學軟件可行性越來越高,熱情也越來越高,并逐漸成為優秀教師的參考條件之一和教師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基本要求。
但從目前的現狀來看,基層教學軟件開發的水平發展不快,理論支持不足,鮮有推廣價值大的軟件作品。
因此,本文探討的主要對象是面向課堂教學的輔助教學軟件的開發思想,主要涉及基層軟件開發,但對于商業開發也具有研討意義。
計算機論文:《軟件學報》創刊于1990年,由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和中國計算機學會聯合主辦。是一本刊登計算機軟件各領域原創性研究成果的期刊,所刊登的論文均經過嚴格的同行專家評議。軟件學報雜志主要面向全球華人計算機軟件學者,致力于創辦與世界計算機科學和軟件技術發展同步的以中文為主的"中文國際軟件學術期刊",為全球華人同行提供學術交流平臺。
二、教學軟件的課堂普適性問題
目前基層教學軟件開發除去媒體制作和編程水平的局限性,首要問題表現在實施環節的課堂普遍適用性。普適性差的首要原因,是很多軟件的設計和具體特定的課堂教學直接關聯,因而無法適用于多數的課堂。其主要表現在:
1.固化教學過程
以板書展現為主線,分條分目呈現,“一二三四”、“引入”、“小結”,將教學的過程基本固化。或將具體問題的導入、分析、解決過程逐層展現,同樣是教學過程的固化。更有甚者,一個軟件覆蓋一節課的教學過程,從上課問候到下課再見都一應俱全。試想,這樣的軟件如果換一個老師,甚至是同一個老師換一種教學思路,都將導致軟件的不適用。
2.線性思維的程序設計,缺乏基本的交互性
我們知道,軟件技術區別于傳統媒體技術的根本特征就在于交互性。而直接體現教學過程的軟件,在設計中總停留在“先什么、再什么”的思維框架中,經常創作出線性的軟件,如卡式結構、翻頁結構、線性動畫。在線性結構的軟件中,媒體是按順序出現的,基本沒有什么規范的交互,往往是單擊鼠標或按任意鍵就到了下一頁;要到達某一特定頁就要先經歷之前所有的過程,誤操作提前進入下一頁就得從頭再來。線性的軟件交互性差,靈活性差,不但不能廣泛適應課堂教學,甚至在特定的課堂上(設計所預定的實施者)使用都存在很大問題。
3.采用簡單刺激,智能化程度低
受傳統教學設計的支配,軟件設計中也模擬傳統教學過程。具體表現如:需要板書或講解的時候給文字信息,需要掛圖或投影片的時候給圖形畫面,需要動作模擬的時候給動畫或視頻,為吸引注意加入華麗的背景或特別的聲效,做練習正確錯誤時給千篇一律的聲音或文字反饋。這樣的軟件往往是對傳統教學過程的圖解化,對于降低知識陡度,解析教學難點作用并不大,主要的功能還在于引起學生的注意,增加直觀性,對學生的認知心理作用還屬于“刺激─反應”型。
4.特例疊加,缺少媒體連續性
很多教學內容是研究事物的連續動態變化,比如數學中的圖像變換,物理中物理參量的變化,生物中的生理活動過程等。由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可能通過幾個特例進行研究,因此軟件也被設計為幾個特例的疊加,比如幾個特殊值代入,或特例到特例之間的變化過程。不同的教師由于教學角度的不同,往往需要有目標的選擇自己需要的特例或特殊值,甚至用整體和連續的方法研究問題,這樣軟件的普適性又會成為問題。只有媒體能滿足全程連續的變化,并能靈活控制,才能真實展現事物運動,保證適用于更多的教學過程。目前的軟件較少能夠做到。
5.多級分支的瀏覽結構
只要收集和創作大量的多媒體素材,然后用多級分支結構進行組織,大型軟件就做成了。這樣使軟件設計走向簡單化,軟件僅僅成為素材的瀏覽器。這樣的軟件與課堂教學雖然不是線性對應,但在媒體應用方式上依然與傳統課堂教學過程相對應。
此外,過多過深的頁面層級,會使課堂操作繁復,到達特定內容的線程加長,且用戶容易迷航。
以上教學軟件中普遍存在的普適性的缺陷,可能帶來以下問題:
1.軟件設計水平停滯不前
很多熱情參與軟件開發的教師,在若干次開發實踐后,始終在低水平、低效益上徘徊,難以有新的突破,逐漸失去開發熱情。
2.軟件一對一適用,難以廣泛推廣
一個軟件對應一個人或一種教學過程設計,不能廣泛適用不同的教師和不同的教學設計,因而無法推廣。
3.重復開發的必然性
由于軟件和具體教學過程相對應,使得重復開發成為必然,幾乎每一個課堂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實施者都需要“量身定制”自己的軟件。很多老師迷惑,為一節課,下幾天、甚至幾個月的功夫值嗎?如果對每一課(或很多課)進行這樣的開發是不現實的,那么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豈不走向了窮途末路?此外,重復開發的另外一個理由是,對已有軟件的質量并不接受。
4.基層開發軟件的交流和共享難以突破
除了小農經濟思想作怪,軟件普適性差成為影響軟件交流和共享的主要因素。試想,拿到別人的軟件,通常無法上到課堂上,頂多是觀摩參考借鑒,共享的意義就會大打折扣,交流的熱情也會消退,F在互聯網上的很多大型教育網站、個人站點都提供輔助教學軟件上傳和下載,為基層軟件開發交流提供了有效的方式,但軟件本身難以共享,卻是更難以解決的。
從筆者下載的大量輔助教學軟件來看,基本上都是針對課堂教學的,其中多數設計制作水平比較初級不說,直接對應具體教學過程的又占了相當多數。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