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1-24所屬分類:建筑師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建設工程體量發展總體呈現上升趨勢,新基建中的給排水工程重要性顯著提升,其監督管理也成為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的熱點。文章從給排水行業監管角度出發,分析了給排水工程監督管理的現狀,從參建單位責任主體和監督機構等角度進行對比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建設工程體量發展總體呈現上升趨勢,新基建中的給排水工程重要性顯著提升,其監督管理也成為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的熱點。文章從給排水行業監管角度出發,分析了給排水工程監督管理的現狀,從參建單位責任主體和監督機構等角度進行對比分析,闡述目前給排水工程監督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措施和方法,從而為進一步加強監督機構對給排水工程的監督管理提供一定的經驗,進一步探討給排水工程監督行業的未來,提出了目前給排水工程監督管理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關鍵詞】建筑給排水市政給排水監督管理
1.給排水工程監督的現狀
監督機構共同面對的一個重要課題。不論是在房屋給排水工程施工過程管理是建筑工程企業和建筑給排水還是市政給排水施工過程中,監督管理水平的高低對于工程施工質量有直接影響。隨著建筑技術的不斷進步,許多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在給排水工程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對給排水工程監督管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隨著工程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工程施工水平發展不平衡、工程質量問題日益凸顯,引發的質量安全事故也時有發生,諸多學者和一線專家對給排水工程的監督管理工作進行了許多有益的嘗試(表1)。
綜合以上專家學者的科研成果以及一線監督人員的工作經驗,給排水工程依然存在工法不一的現象。目前給排水監督領域關于質量評定的標準還沒有完全統一,給排水工程施工中存在的許多常見質量問題短期內危害未顯現,但長此以往,會對房屋市政工程的正常使用產生不利影響。
歸納上述研究成果中共性的質量問題,主要問題存在于房屋建筑給排水及市政給排水方面。從技術角度來看,給排水系統監督問題主要包括室內給水系統、室外排水系統、室內排水系統、雨水系統、管道連接、地漏等施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宏觀政策分析角度來看,導致給排水系統質量問題主要原因包括建筑市場管理體系不完善、質量管理模式落后、監管能力不足、監理機構不健全、監管工作不到位等方面。余雄的研究認為市政給排水系統施工設計都是與城市道路設計有機結合,所以要充分研究周邊環境,確保施工和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和穩定性。于雋杰認為,我國城市化速度加快,卻并沒有建立與給排水工程有關的法律法規,導致數據不完善,使得監管缺乏依據,監管力度不夠,為后期的給排水工程管理帶來隱患。質量工程,百年大計,強化給排水工程監督管控已勢在必行。
2.加強給排水工程監督的對策
2.1提升給排水監督人員的業務能力
目前監管人員年齡層次偏年輕化,實戰經驗不足,在實際的監管中對于實際工程的把握程度不夠,對規范的學習理解不夠深入,監督偏于形式化,實際問題分析能力弱。監管機構可制定操作性強的內部培訓實施方案,把學習法律、法規及監督業務知識作為一項長期任務,通過自主學習、交流學習以及邀請專家授課相結合的方式,共同分析討論,解決工作中遇到的難題,進一步優化執法監管功能。在日常給排水監督管理過程中可加強對監督人員考核力度,定期抽查監督員對項目的監督情況,通過內部考核發現問題進行整改,從而不斷提升監督人員履職能力。
2.2提高給排水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的整體水平
2.2.1加強進度管理
建筑給排水施工過程通常在項目施工的中后期,市政給排水項目多為政府項目,對項目施工工期要求較高,通常工期較緊。監督過程中,應強調在保證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加強對項目進度管控?梢酝ㄟ^設置不同的施工節點設定對應的施工方案,監督機構對不同的施工階段采取針對性監督管理措施,保證工程進度不拖延。
2.2.2重視施工方案制定
根據給排水工程的實際情況,尤其是根據周邊的環境情況、現場的施工情況等多種因素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對于復雜的方案聘請行業專家進行論證,在監督過程中注重對方案的跟進和整合,聯合專委會各成員單位、行業專家開展給排水工程專項整治聯合檢查,保證施工過程按方案進行。
2.3強化給排水工程監管的工作手段
通過采取有效手段強化監管效能和監管成果。
(1)增加行政處罰權力使用覆蓋范圍,加大執法過程中行政處罰力度,采用約談、掛牌督辦、記錄不良行為、通報批評、處罰等多種形式對項目存在的不同程度的問題進行差異化處理,增強日常監督管理的威懾力,提高施工企業的整改執行力。
(2)加強工程監督檢測手段。對施工過程中使用的原材料進行嚴格把控是保障施工質量的重點。監管部門對施工單位使用的原材料按照規定實行抽樣檢測,同時對原材料進行備案以及飛行檢查,嚴把建筑原材料的源頭關,嚴禁不合格材料進入房屋建筑及市政工程施工現場,保證給排水工程所用的原材料合格、合法、合規。
2.4做好后期工程質量驗收工作
做好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設計單位、勘察單位預驗收機制,提高給排水工程項目技術水平;驗收中可采用多部門聯合驗收,如聯合消防、規劃部門一并驗收,提高工作效率,減少在不同部門驗收過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對稱的現象。
2.5借鑒其他國家的監督經驗
通過借鑒其他發達國家在給排水監督工作方面的經驗,取其精華,有效轉化為適應地方特色的監督方式和手段。在美國、英國等國家,監督檢查除了由政府人員指派或者聘請外,另有一部分采用委托私人機構的方式,或者聘用社會認可的檢查員,對項目進行監督檢查,使得監督工作的任務量可以均衡,更有效地利用和分配社會資源,使得監督效率最大化。在法國,施工企業在材料復試過程中配備了自己的質檢部門和質檢設備,提高了材料復試的效率?。部分發達國家對于監督權力和檢測資質的下放有效緩解了監督過程中存在的人手與設備不足的問題,提高了監督效率,但此類權力下放也需要政府管理規范化、法律化,同時也需要社會綜合素質提高來保障。
3.給排水工程監督面臨的機遇
3.1全壽命周期評價框架下的給排水工程監督
目前,包括給排水監督在內的房屋建筑及市政工程監督管理從施工許可證發放為監督起始、竣工驗收結束為驗收終點,事前監管與事后監管力度不足。項目前期與各部門聯系不足,對項目的前期情況了解有限,后期對項目的追蹤程度不夠,運營中存在的問題部分難以解決。
全壽命周期主張將項目立項階段、施工階段、運營階段等有機結合在一起。一方面,目前全國范圍內,包括深圳、嘉善等地區已經建立了建設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平臺,深度打造一體化業務辦理及工程監管平臺,實現包括給排水工程在內的建筑領域全過程管控,推動各部門協同發展。另一方面,相關政策陸續出臺,設計勘察單位對項目落實終身責任制,2020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關于完善質量保障體系提升工程品質的指導意見》一文明確了建設單位的首要責任,同時加快工程質量保險的發展。法律制度的完善提示工程從來不止是施工過程的管理,不論是對五方責任單位,還是政府監管部門,抓實落實全壽命周期工程管理是大勢所趨。
3.2給排水工程監督的智慧化與信息化
通常,給排水工程監督過程主要集中于現場人工觀察,檔案資料歸集方面以紙質檔案為主。人工觀察方法對于現場實際情況較有針對性,但是在記錄能力和回看整改成果的效果上存在缺陷,紙質記錄亦有遺失的風險。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進入各行各業中,給排水工程監督管理也在往信息化、智慧化方向發展。
(1)加強數據分析。加強監督過程中數據收集與分析工作,通過數據分析尋找給排水工程監管過程的薄弱點,針對薄弱點尋找突破點,加強重點部位、問題部位的監督力度與監督手段,逐一打破癥結,不斷建立完善數字化的信息監督體系。
(2)助力智慧監督。多措并舉開展給排水工程智慧試點工程及觀摩交流等系列活動,積極打造包括安全監測和質量提升為主的智慧化工地。例如可以通過建立遠程監控系統,實時監查工地施工情況,尤其便于在類似市政給排水工程等面積較大、管理難度較大的工程使用,在有限的人力資源下提高監管效能。進一步借力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探索運用信息化安全監管創新模式。
(3)多元宣傳平臺。發揮新媒體平臺在給排水工程監督領域宣傳中的積極作用,建立質量安全教育資源庫,創新多種形式的宣傳方式,包括并不限于線上、線下宣傳及新媒體方式宣傳,通過搭建與施工人員之間便捷高效的溝通渠道,切實將監管課堂設到一線。
3.3基于用戶滿意度的給排水工程監督模式
建筑工程給排水監督常見的是后期的投訴問題處理,例如有管道滲漏、供水不足、地漏堵塞、排水管噪音大等。針對常見的給排水投訴問題,尋找合理的解決方法,提高用戶滿意度,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以及政府的形象。目前在部分監督機構中,監督機構人員兼任投訴處理人員,工作負擔較重,問題處理效率不高,投訴處理機制尚待完善。
近年來國家要求將社會力量多用于公共服務領域,因此將投訴問題進行匯總,并聘請第三方單位或采用行業專家解決投訴類問題,并以滿意度作為第三方的考核指標,也是提高用戶滿意度的方式之一[16]。如果能有效實施,一方面可以緩解一線給排水監督人員工作負擔較重的問題,能夠集中精力從事質量安全監督工作,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用戶滿意度,不斷推進給排水工程質量持續穩定提升。——論文作者:郭瑱祎
參考文獻:
[1]陳程.給排水工程設計在消防改建項目中的合理運用—以安徽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改建項目為例[J].安徽建筑,2020(8).
[2]王桂云.淺談建筑消防給排水監督要點[J]_今曰消防,2019(6).
[3]楊軍文.淺談建筑給排水管道工程施工質量管理[J].居舍,2020(15):172.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