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試析我國建筑環境藝術設計發展趨勢

發布時間:2021-12-27所屬分類:建筑師職稱論文瀏覽:1

摘 要: 內容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騰飛和建筑環境產業的蓬勃發展。人們從對單純的建筑空間需求,轉向建筑空間與建筑環境藝術和諧共生的高標準要求,這對建筑環境藝術設計的品質的提升變得更加多元與嚴格。建筑環境藝術設計水準的提高,不僅是人類社會不斷發展的體現,也是建筑

  內容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騰飛和建筑環境產業的蓬勃發展。人們從對單純的建筑空間需求,轉向建筑空間與建筑環境藝術和諧共生的高標準要求,這對建筑環境藝術設計的品質的提升變得更加多元與嚴格。建筑環境藝術設計水準的提高,不僅是人類社會不斷發展的體現,也是建筑藝術不斷進步的標志。文章通過對建筑環境藝術設計的內涵、發展、現狀分析,闡述了未來我國建筑環境藝術設計的發展趨勢。

試析我國建筑環境藝術設計發展趨勢

  關鍵詞:建筑環境藝術、發展趨勢、可持續

  一、建筑環境藝術設計的含義

  建筑環境藝術設計從廣義上來說.是指建筑室內環境藝術設計和建筑室外環境藝術設計。建筑室內環境藝術設計.是對建筑室內空間的進一步補充與完善,以適應人的基本行為模式.提升建筑室內空間的空間品質。建筑室外環境藝術設計.則是對建筑室外空間的進一步拓展和延伸,它從更大的層面——室外空間的整體表達.大型的單元環境需求,城市地域環境品質提升來進行設計。它使建筑更加契合周邊環境或創造建筑設計中未達到的場所需求.可以說是基于城市設計層面.通過考慮空間.界面.形態因素.注重環境整體形態所帶來的感官與心理體驗。

  建筑室內環境藝術設計和建筑室外環境藝術設計,并不是對立的.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作用。人的行為模式、審美需求。歷史文脈、地域環境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于二者.只有建筑的室內外環境設計達到和諧統~,才能更好地提升建筑品質。本文關注的重點更多的放在我國建筑外部空間環境藝術設計的未來發展上。

  二、我國建筑環境藝術設計發展與現狀

  我國建筑環境藝術設計起步晚,發展歷程較短。近30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的高速發展.城市化的速度和規?涨暗募铀偌哟。城市廣場、街區,公共建筑、私人住宅對于建筑環境藝術設計需求增多.帶動了整個建筑環境藝術設計學科迅速發展。人們對人居環境的重視為建筑環境藝術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建筑環境藝術設計領域的不斷發展.吸收世界的優秀文化結合中國特有的城市歷史文脈,創造出許多優秀宜居的建筑環境藝術作品。當今的中國已經步入到生 態文明建設的新時代.綠色新建筑 新環境.新設計的理念深入人心.建筑環境設計由單一的平面化向跨界、跨際,跨時空立體化轉變。中國傳統景觀環境理念與現代建筑環境設計理論相融合.現代環境設計與歷史文脈、生態文明、科技創新、綠色材料等元素緊密結合。建筑環境設計在現代與傳統融合,材料技術運用,當代藝術吸收.地域文化探索等方面有了很大進步.形成了多元共存,和而不同的建筑環境藝術設計走向。

  三、我國建筑環境藝術設計未來的發展趨勢

  1.綠色可持續的發展趨勢

  建筑環境藝術設計中.對于環保材料的應用已經列入議事日程。建筑室內環境設計中尤其要考慮環保,無氣味.無有害氣體,無放射等因素。在應用材料、涂料,家具、織物植物,藝術品等要求非常之嚴格。室外環境藝術中亦要考慮這些因素,做小區環境藝術設計時.第一要考慮設施是否符合人體功學,小區的小品如:亭、橋.路、椅,泉等是否便于人的正常生活、鍛煉、游玩。兒童樂園是否存在安全的隱患等等。當然還要考慮一定的風水原理。

  我們是要通過科學的手段進行可持續的設計.引導人們可持續的生活方式.進而形成良性循環?沙掷m設計的目標是協調人文環五星級酒店商務酒廊室內設計五星級酒店總統餐廳室內設計 ——新材料對建筑室內設計的影響境與自然生態的和諧關系.最終達到綠色發展。我國正處于低碳轉型期.建筑環境藝術設計也逐漸呈現出低碳可持續發展的趨勢。設計師正在重塑建筑和建筑環境對自然的影響。改變可持續設計的被動立場,今天可持續設計已是一個設計的基本環節.可持續發展設計已經成為當今建筑環境藝術設計發展的必然趨勢。

  2.建筑環境設計與建筑融合共生趨勢

  與以往建筑設計過分注重建筑中心地位,忽略建筑外部空間環境設計不同.當今我國更加注重從建筑環境的營造到建筑空間設計.從建筑環境藝術設計出發.建筑環境設計與建筑融合共生的趨勢逐漸增強。在建筑環境中做文章.把人們首先從建筑外部空間環境中獲得的體驗與感知.隨著人的動線逐漸引入到建筑中去.使得建筑與環境二者聯系更加緊密。這時建筑環境設計的好與壞就顯得尤為重要。一個好的建筑環境設計像是一個故事的開始.建筑則是這個故事的高潮。建筑外部環境設計十分精彩.建筑不能融入與之協調則如虎頭蛇尾.反之則是狗尾續貂。建筑環境設計與建筑設計不再是兩者相互獨立的關系.只有二者相互協調才能稱作是一個完整的設計。

  3.老齡化影響下適老的發展趨勢

  隨著社會日益發展.我國老年人口數量逐年增多,老齡化趨勢也逐漸顯現(見下表)。我國由快速城市化的“成年型”社會邁向快速人口老齡化的“老年型” 社會.老年宜居環境建設工作不僅意義重大,而且刻不容緩。老年人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心理和生理會隨著年齡的增長產生一定的變化.設計更加適合老年人休閑療養的舒適性建筑環境,在中國社會人口老齡化背景下,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群幸福指數。隨著我國的建筑環境設計不斷發展.對老年人的人文關懷也逐漸增多.呈現出多樣的適老發展趨勢。

  (1)安全性逐步提高 由于建筑和周邊的景觀環境經常存在些不安全因素.因此基本設施設置需要滿足老年人的基本需求。當今的建筑環境設計在一些細節上更加注重保障老年人安全性.使得建筑環境安全性得到提高。

  (2)更加注重私密性與健康:老年人害十白孤獨是一種普遍現象,F代建筑環境設計除了增加老年人與社會互動的機會外,當今我國的建筑環境設計更加關注老年人的隱私.老年人的生活空間逐漸避免無關人員的穿梭和干擾。室外建筑環境私密空間與開放空間設計,以促進老年人的交流與活動,也保證了老年人對私密性的基本要求。

  適老的建筑環境藝術設計.在建筑環境設計上為老人提供恰當的生活條件,滿足老人在生理.心理和社會方面的種種特殊需要,以充實他們的生活內容.提高生活質量。

  4.鄉土建筑環境藝術逐漸發展趨勢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使得鄉村發展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鄉村建筑的保護與發展也逐漸走進建筑師的關注重點.建筑環境藝術也不再只是城市建筑的專享。在傳統鄉土建筑的挖掘與深化過程中.對鄉土建筑景觀環境設計的創造與發展也有了更深層次的探索。傳統的鄉土建筑中材料.做法與自然景觀的協調關系等手法也被逐漸運用到鄉土建筑景觀環境藝術設計中。如何保護和創造一種獨特和難忘的鄉村場所感,是當代中國鄉土建筑環境藝術設計中的一個重點。鄉村場所感的營造的好與壞直接影響到鄉土建筑所帶給人們的直觀感受,一個好的鄉土建筑景觀環境的營造.以點成線、以線帶面能夠真正的帶動整個村落的復興與發展。鄉土建筑環境藝術設計不是照貓畫虎.一味地無腦照搬舊的元素和形式.而是深入挖掘鄉土建筑的文化精髓。中國當代建筑師.景觀設計師也逐漸去深入探究地緣文化.創造符合中國鄉土民情的現代鄉土建筑環境藝術設計。符合地緣文化的現代鄉土建筑環境藝術設計也逐漸成為當今中國鄉村發展的大趨勢。

  5.以人為本公眾參與的發展趨勢

  環境藝術設計包含兩個重要的因素:實用服務性和視覺服務性。視覺服務性是環境藝術設計的宗旨.實用服務性是環境藝術設計的目的。當代中國建筑環境設計采納大眾對于環境藝術的需求與心聲,逐漸成為符合人的生理與心理上的、符合物質與精神需求的以人為本的設計。公眾參與到設計中去,作為設計的參與者和使用者,將會反過來促進建筑環境藝術的發展.這將是中國未來人居環境設計發展的一大趨勢。

  6.新技術新材料出現后的發展趨勢

  環境景觀設計中的新技術,如用不銹鋼(8 10mm)彎成曲面作為地面吸水水泥的分界分隔,彩色的吸水水泥鋪地材料的應用完全改變了以往石材.水泥磚拼花的模式。新的石材切割工藝可以做出不同的圓角圓弧.運用到建筑景觀中.使得景觀環境設計藝術更有新意。

  新的花草樹木的栽培技術,使得熱帶雨林的樹木可以北方生長,夏日的花木可以秋冬開花,這完全可以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奇。技術的變革和新材料的應用,是建筑環境藝術設計的發展必然趨勢。

  7.人工智能引入后的發展趨勢

  人工智能應用是各行各業未來的發展趨勢.人工智能也同樣會運用于建筑環境藝術設計中.現在我們可以看到機器人蓋房子砌墻,同樣機器人可以鋪地.可以種樹種草,可以剪花剪草.可以澆水,可以掃地:隨著筑形式的變革,如扎哈哈地得設計的曲面建筑與之相呼應的建筑室內環境與建筑室外環境,亦然出現曲線曲面的建筑環境藝術設計。即隨著建形式的變革,建筑環境藝術亦同樣會出現革命性轉變.這是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的。

  四、結語

  總之.當前我們的建筑環境藝術設計的標,已不再是單一的建筑環境,而是綜合的化生態環境系統。當代建筑環境藝術設計關的重點已從空間組織和形式美感的訴求,間或直接的轉向環境對于人的社會交往行為的響探討。建筑環境藝術設計是在“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下,系統整體藝術的塑造人居環為宗旨的人工環境創造.將成為當代我國一新的人居環境設計理念。——論文作者:文/全惠民、趙彬by Quan Huimin、Zhao Bi

  參考文獻:

  【1】潘俊峰邊緣·邊界·跨界【D】天津大學,2013

  【2】周長積周雅,傅娜我國建筑室內環境藝術設計的現七與發展【J】山東建筑大學學報,201 1,26(06):603—606

  【3】劉少偉我國建筑室內環境藝術設計的現狀與發展fJI珊裝飾(理論).201 6(09):28—29

  【4】歐晨曦環境藝術設計對生活空間發展的影響【J】產業與技論壇,2018,1 7(23):1 1 9—1 20

  【5】陳永馨論公共環境藝術設計的基本特質【J】中國包裝, 201 8,38《07):52—55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