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建筑工程師職稱論文范文(兩篇)

發布時間:2017-09-30所屬分類:建筑師職稱論文瀏覽:1

摘 要: 下面是兩篇建筑工程師職稱論文范文,第一篇論文介紹了地區綠色建筑技術運用問題研究,論文以夏熱冬冷地區綠色建筑技術的運用為論點,展開相關論述。第二篇論文介紹了綠色建筑技術在公共建筑項目的實踐,通過綠色施工理念的實施,項目已獲得了國家住房和城鄉建

  下面是兩篇建筑工程師職稱論文范文,第一篇論文介紹了地區綠色建筑技術運用問題研究,論文以夏熱冬冷地區綠色建筑技術的運用為論點,展開相關論述。第二篇論文介紹了綠色建筑技術在公共建筑項目的實踐,通過綠色施工理念的實施,項目已獲得了國家住房和城鄉建筑部綠色建筑設計評價標識公建類三星級,為同類建筑的綠色施工積累了經驗。

中國混凝土?

  《地區綠色建筑技術運用問題研究》

  摘要:文章主要對夏熱冬冷地區綠色建筑技術的應用要點與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探究。具體是闡述綠色建筑技術在處理夏熱冬冷地區濕度大等環節上消耗資源量大等現實問題,提出了應用墻體綠色建筑技術、新風綠色建筑技術以及玻璃綠色建筑技術的建議。希望在實現開源節流目標上提供幫襯作用。

  關鍵詞:夏熱冬冷地區;綠色建筑技術;問題;應用要點

  1引言

  綠色建筑技術在夏熱冬冷地區中的應用,在優化居民生存環境,提升其生活質量以及實現“以人為本”目標上體現出巨大的應用價值。夏熱冬冷地區氣候體現出極端性特征,綠色建筑已經演變成建筑后續發展踐行的趨勢,綠色建筑技術的應用,降低了建筑體系能耗量,但是在大規模應用上存在較大難度。本文以夏熱冬冷地區綠色建筑技術的運用為論點,展開相關論述。

  2夏熱冬冷地區綠色建筑技術應用存在的問題

  國內夏熱冬冷地區最大的特征為夏季氣溫極高,冬季氣溫極低。在地域氣候特征的限制,多樣化綠色建筑技術在夏熱冬冷地區的推廣與應用存在較大難度。調整建筑室內熱環境不單純是處理室內熱舒適這一問題,同時也要使用戶的基礎型生活條件得到切實的保障[1]。相關資料不完全統計,夏熱冬冷地區全年相對濕度多數是在65%~80%區間內取值,與普通地區相比較其濕度較大,此時除濕技術的應用要處理高溫和低溫下有序運轉的效率問題以及低能耗問題。

  另外,基于夏熱冬冷地區的平均日照天數不多這一實況,所以可以間接的推測出綠色建筑技術的應用對太陽能技術表現出強烈依賴性這一結論,夏季高溫情景下的優勢沒有被充分利用出來。綠色建筑技術在夏熱冬冷地區難以大規模推廣的原因是多樣化的,例如本地區全年降水量較大這一現實條件將會給材料干燥性造成巨大負面的影響,此時務務必選擇經過長久浸泡卻具備優質熱工性能的材料,也就是說是綠色建筑材料的批量應用存在較大難度。

  3夏熱冬冷地區綠色建筑技術應用的實現

  3.1墻體綠色建筑技術

  墻體的綠色技術大體上可以被劃分為以下三種形式,即內保溫,中間保溫與外保溫。對建筑外墻應用哪一外墻形式技術為熱工規劃的重要內容。為了確保墻體綠色建筑技術的實用價值充分發揮出來,參照工程技術要求與本地經濟狀況對技術形式進行擇選是基礎[2]。與內保溫與中間保溫相比較,,外墻外保溫技術最大的優勢在于處理了上述兩類保溫形式應用過程中衍生出的多樣化復雜式質量問題,帶有熱工性能與保溫效果優良、整體投資成本低廉以及延長建筑結構使用年限等優勢,所以其演變成建筑墻體保溫的首選方式,在節約能源的同時強化墻體保溫效果。現階段,夏熱冬冷地區外墻通常應用內保溫隔熱技術,常見的有粘黏EPS板薄抹灰的外墻外保溫系統。該系統大體上是由節能基層墻體、粘結膠漿、聚苯保溫板、玻璃纖維網格布、抹面膠漿和面層涂料構成的。

  其優勢通常在以下幾個方面體現出來:

  一是在占據的室內空間較小,溫度維護和熱量隔絕效果均處于較高層次上,大幅度的提升了建筑室內環境的舒適度;

  二是內保溫隔熱技術在建筑外墻結構建設中的應用,建筑墻面裂痕現象對其應用效率不會產生顯著的影響,并且防水性能優良。在外墻收縮形變量較大的局勢中,這一技術表現出強烈的適應性,通常應用硅酸鹽類砌塊與混凝土空心砌塊等墻體材料;

  三是粘結膠漿通常應用的是美國率先研發的高端技術技術,外保溫隔熱材料主要是由粘結膠漿、EPS板、網格布等物件構成的,其抵御風壓以及冬冷夏涼地區多變氣候方面發揮的作用是極為顯著的,在這一技術的協助下建筑體系外墻結構吸水率處于較低水平上、空間溫濕度對其結構形變量影響不大,強化建筑墻體結構的輕質性與保溫性;四是參照當前該系統在多層、中高層住宅建筑應用形式,工程外墻面積造價通常為65元/m2~80元/m2,這一綠色建筑技術的應用,使建筑面積每平方米成本增加量不到20元,也就是說其應用不會使建筑工程整體造價受到巨大影響。

  3.2新風綠色建筑技術

  新時期下,獨立新風系統在夏熱冬冷地區中部分高檔住宅和寫字樓有所應用。被動式通風措施的應用所取得的成效是極為顯著的,風機盤管技術在輸送新風上的效率是巨大的。基于風機盤管技術多樣性,優勢多樣性等實況,因此在最佳技術的選擇環節上會存在較大難度,可以遵守以下規則:一是擇選送風效率高超、內部能源消耗量處于較低層次上,以及風速穩定、均勻的技術;二是送風形式通常以置換通風為宜,最大限度的規避送風對室內尋常生活影響程度,管控吹風感、噪聲等;三是對廢棄中的熱源進行整體性回收,強化新風的干燥性;四是堅持節約能源、保護環境、清潔健康的原則。

  3.3玻璃綠色建筑技術

  玻璃綠色這一建筑綠色技術在夏熱冬冷地區中的應用,最大的功效體現在夏季隔絕熱量,在冬季維持室內溫度以及采集太陽光能等方面,玻璃綠色建筑技術在現代建筑中的應用原理可以被概括為多樣化特質性玻璃的聯合應用。主要是因為單一化性能在保溫與隔熱功能同時方面存在較大難度,所以多樣化屬性玻璃的復合應用,將多種優勢整合在一起,從而與夏熱冬冷地區的多重需要相匹配?茖W的擇選出多樣化類型的玻璃整合成中空玻璃的內外層,在實現節能目標上發揮的作用是極為顯著的。例如吸熱玻璃或熱反射玻璃均是借助吸收或反射形式降低太陽輻射熱,但其傳熱系數值卻很大。所把上述兩類玻璃和常規玻璃整合在一起,將特質氣體填充至中部縫隙中制成中空玻璃,傳熱系數大幅度降低,該種復合玻璃在現代建筑建設中的應用,達到科學管控夏季太陽輻射熱的目標,冬季保溫效果也是優良的。

  4結束語

  在知識經濟一體化時代中,綠色建筑技術在國內建筑市場的推廣與應用已經獲得一定的成就,并且日顯完善性。夏熱冬冷地區在國內現有綠色建筑項目成果獲得上做出的貢獻是不容忽視的,其在壓縮常規能源與水資源消耗量方面體現出巨大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夏前斌,周應坤,馬宏權,張志鵬.淮安淮師文華苑小區綠色建筑案例分析[J].建設科技,2015(4):59~61.

  [2]柳坤.探討中國夏熱冬冷地區的綠色建筑技術應用[J].現代裝飾(理論),2015(4):242.

  作者:石艷 單位:湖北省襄陽市第二建筑設計院

  《綠色建筑技術在公共建筑項目的實踐》

  摘要:以上海徐匯區某辦公建筑為例,探索了綠色建筑技術在小型公共建筑上的應用。結合項目自身特點和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因地制宜地選用了地源熱泵、電動百葉簾外遮陽、CO2監控、雨水收集系統、垂直綠化、節水噴灌、導光筒等綠色建筑技術,有效地降低了建筑能耗,減少了建筑對環境的影響! £P鍵詞:綠色建筑;三星級;公共建筑;施工技術

  1項目概況

  背景項目位于上海徐匯區,總用地面積1278.37m2,建筑占地面積306.48m2,建筑面積1143.96m2,其中地上建筑面積835.86m2,地下建筑面積308.10m2,綠地率為56.9%,建筑形式為地下1層、地上3層,建筑高度12.3m,主要功能包括辦公、會議等(圖1)。

  2綠建評價標準及技術應用分析

  根據《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中對公共建筑的具體要求,從以下6個方面對本項目所采用的相關綠色建筑技術進行分析[1-4]。

  2.1節地與室外環境

  2.1.1外環境(聲、光、熱)1)聲:本項目建筑圍護結構及屋面采用泡沫混凝土保溫板,外窗采用隔熱金屬型材多腔密封,組合后具有良好的隔聲性能。2)光:本項目單體建筑高度為12.3m,由于自身建筑高度較低,故對周邊建筑不會產生日照遮擋等影響,且外立面無玻璃幕墻,不會對周圍建筑產生光污染。同時,通過日照模擬分析可知,本項目對周邊的住宅建筑亦不產生日照影響。3)熱:本項目綠化率為56.9%,建筑周邊道路均合理設置了透水鋪裝,并設有鏤空率為40.5%的植草格,共計41.25m2,室外透水地面面積比為79.1%,降低了熱島效應。

  2.1.2景觀綠化項目景觀設計采用復層綠化,喬木包括香樟、楓香、樸樹、羽毛楓、紅楓、銀杏、香柚等;灌木包括毛鵑、紫鵑、紅花繼木、紅葉石楠、花葉薄荷等。同時用薔薇和油麻藤對南側下沉式庭院高出地面部分的墻體進行垂直綠化的種植,以豐富立面效果,垂直綠化面積達到83.7m2。

  2.1.3地下空間利用本項目能做到合理開發利用地下空間,將采光需求較低的設備房、休息室、儲物間等功能布置在地下。地下建筑面積308.1m2,建筑占地面積306.48m2,地下建筑面積與建筑占地面積之比為1∶1。

  2.2節能與能源利用

  2.2.1建筑節能設計本項目位于夏熱冬冷的地區,外墻采用厚50mm的泡沫混凝土保溫板Ⅰ型進行保溫,屋面部分采用厚95mm的泡沫混凝土保溫板Ⅱ型進行保溫。外窗采用隔熱金屬型材多腔密封(6高透光Low-E+12A+6透明),同時在4號樓西南面設有一定面積比例的電動百葉簾外遮陽,用戶可自由控制遮陽開關。通過以上手段,本建筑節能綜合指標的計算結果顯示:其全年能耗遠小于同等形式規模的參照建筑,節能率可達60.2%。

  作者:王振亞 單位:上海建工房產有限公司

  推薦閱讀:《建筑裝飾材料世界》是由北京市建筑材料科學研究院主辦的期刊。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