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建筑職稱論文發表建筑工程技術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研究

發布時間:2017-03-01所屬分類:建筑師職稱論文瀏覽:1

摘 要: 這篇建筑職稱論文發表了建筑工程技術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研究,培養創業型人才才能實現人才培養的轉型升級,那么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都有哪些培養途徑呢?論文進行了如下總結,通過創新師資隊伍的建設提高人才培養素質。

  這篇建筑職稱論文發表了建筑工程技術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研究,培養創業型人才才能實現人才培養的轉型升級,那么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都有哪些培養途徑呢?論文進行了如下總結,通過創新師資隊伍的建設提高人才培養素質。

建筑職稱論文發表

  摘要:在“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可從創新創業環境、創新創業課程、創新實訓體系、考核評價體系、師資隊伍建設、職業技能競賽等方面采取一些措施來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建筑職稱論文發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

  1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意義

  在“互聯網+”時代,新技術將全方位深入建筑業,面對行業發展、新政策、市場需求、新技術,建筑行業要實現新的發展,轉型升級是唯一選擇。深化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供給側改革”,重點是將專業供給與建筑產業轉型升級緊密聯系,實現以就業為導向,培養適用建筑產業轉型升級的創新人才,培養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所需要的技術技能型人才。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人才“供給側”改革要融入互聯網,把所學的專業知識作為自身的優勢,順應時代、社會發展的趨勢,發揮學生對新技術、新領域的敏感特點,推進“互聯網+”創新創業教育的改革,實現人才培養的轉型升級,以推動和落實李克強總理提出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發展戰略。

  2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途徑

  我院是建筑類老牌院校,為省內外建筑企業培養了不少畢業生。近年來,畢業后自主創業的學生呈上升趨勢。本文基于創新創業發展的要求,從“供給側改革”的角度出發,對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2.1創新創業環境的營建

  大量的統計數據表明,高職高專畢業生三年后和半年內自主創業最集中的行業為建筑業。但近半數的創業者三年內退出創業,選擇了受雇于全職工作,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職學生創業的艱難。影響創業成功的因素很多,但不排除學生自身的能力。因此,在高職學習階段,要教導學生面對挑戰要有充分的信心,面對失敗要有充足的勇氣。弘揚敢為實踐、敢為人先,寬容失敗的氛圍,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創新文化,引導高職學生樹立正確的創新創業觀點,鼓勵創新創業與高職學生的學習、成長、成才相結合,這是提高高職學生創新創業成功的有效途徑之一。

  2.2創新創業課程的設置

  在制定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時,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實現“工學融合、項目主導、雙證融通”的人才培養模式及“學—做—工能力遞進”的“教、學、做合一”的人才培養方案。為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訓練學生的創新創業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的精神,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等職業基礎必修課;開設《社交禮儀訓練》、《人際溝通能力訓練》、《團隊合作訓練》、《社會適用能力訓練》、《語言表達能力訓練》、《企業家思維》、《計算機組裝與維護》、《簡單企業局域網組建與管理》、《網站開發與網頁制作》、《動態網站制作技術》、《網絡信息資源檢索與利用》、《實用攝影》、《電子表格制作》、《PPt制作技術》、《多媒體技術應用》等職業基礎選修課。學生根據自身愛好,可選擇相關課程。針對建筑企業需求,將本專業初始崗位定為施工員、質量員、安全員、資料員等。開設《建筑材料》、《建筑識圖與CAD繪圖》、《房屋建筑構造》、《建筑施工技術》、《建筑工程計價與招投標》、《施工組織設計》、《建筑工程質量檢驗評定》等職業崗位課程。在課堂教學中,改進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方式,成立課程興趣小組,以工作過程為脈絡,以職業崗位典型項目為課程內容的主要載體,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多動手做、多動口說、多動腦想,勇于實踐,敢于創新。在完成項目過程中鍛煉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學習相關理論知識,鍛煉自學的能力、培養競爭和團隊協作的能力,培養創新創業的能力。在完成項目過程中學生獲得了相關的成果,增強了學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鍛煉了學生的心里素質。

  2.3創新實訓體系的建設

  根據職業發展規律和認知規律,按照職業新手→職業準成手→職業成手成長過程,從簡單到復雜,分階段合理安排實踐教學體系,包括素質能力訓練、專業單項能力訓練、專業綜合能力訓練。素質能力訓練包括勞動能力訓練和軍事技能訓練。專業單向能力訓練包括:結構施工圖識讀實訓、專項施工方案實訓、工程資料管理實訓、造價軟件實訓等。專業綜合能力訓練是指頂崗實習。在實訓中,學生分組完成實訓任務,通過有趣的實踐項目,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創新思維的訓練,創新能力的培養。在分組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組內成員之間相互合作,相互依靠,相互交流,勇于創新,這有助于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同時,教師可將實踐項目的經驗和技術應用到理論知識的講授和教學實踐中,實現產教結合,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創新的積極性。

  2.4考核評價體系的建設

  項目實施的目的是過程,通過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思維,因此,在考核評價中,要注重形成性評價,注重過程性評價。目前,形成性評價的比重在職業崗位課程和實訓課程中占50%。傳統單一的期末考試轉變為靈活多樣考核方式,如口試、實踐操作、成果評價、論文或報告的撰寫、文件或方案的編制等。職業崗位課程按項目分階段考核,增加團隊協作精神、批判精神、創新能力、查閱資料、語言表達能力等的考核。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主體可以是教師、學生和企業人員,評價方式可采用自評、互評、教師評價、企業評價或第三方評價。通過職業崗位課程的學習和考核,形成了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素質的氛圍,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的意識、創新創業的能力。

  2.5創新師資隊伍的建設

  建設一支專兼職結合的富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師資隊伍是高職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基本保障,對提高高職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只有教師具備創新創業能力,才能帶領學生進行創新實踐,才能指導學生進行創新實踐。(1)鼓勵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學校出臺了相關制度,支持專業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鼓勵教師參與行業企業的創新實踐,開發新產品,解決技術難題。在企業掛職鍛煉期間,教師要了解建筑企業的生產流程、管理模式等,掌握企業相關工作崗位的能力要求,加強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等的學習,通過掛職鍛煉,提高教師的社會實踐能力。(2)聘請優秀企業家、創業人員。學校從建筑企業聘請具有創新創業經驗的優秀企業家、能工巧匠,參與專業建設,參與專業課程改革,并編寫實訓課程標準和實踐教材,開發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課程。聘請優秀企業家、優秀創業人員,讓他們走進課堂,為學生提供專業、創業等的指導工作;帶領學生做實踐性的創新創業活動,并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和平臺,讓學生進一步接觸社會;帶領學生參加科技活動,參加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的開發。優秀企業人員帶領學生進行創新,將自身的企業相關經驗和專業知識滲入課程和項目的實施中,在理論知識講授的同時,傳授實踐經驗,實現產教結合。聘請相關人員來學校開展專題講座,將創業的相關政策、企業資質申報的相關流程、人員配備等創新創業知識傳授給學生,也可通過校園園地,或利用互聯網,開通教育公眾號,普及創新創業基本知識,激發學生創業的熱情。(3)成立大師工作室和教師工作室。學校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專業教師申報教師工作室,鼓勵高技能人才申報技能大師工作室。目前,我院已有4個建筑類教師工作室。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參與工作室的實踐工作,參與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發。根據專業特點,鼓勵學生成立資料員、施工員、造價員、測量員、材料員等崗位興趣小組,利用寒暑假,參與社會實踐,接觸社會,了解社會。

  2.6職業技能競賽的開展

  建筑類職業技能競賽豐富多樣,國家、省、市級、校級技能大賽接連不斷,學校引入獎勵機制,鼓勵學生根據自身興趣愛好,積極參與職業技能競賽,激發學生創新的積極性。建筑類職業技能競賽突出技術技能含量的高與新,反映出高職教育“以就業為導向,對接企業,強化技能”的改革方向,體現了技能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效果。

  3結語

  創新創業教育已成為高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高職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要適應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突出創新能力培養。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工程, 需要不斷探索和實踐。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不能單靠學生自身的熱情和努力,需要學校從理論課程、實訓課程、師資、校企合作等方面采取措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J].教育發展研究,2014(22).

  [2]姜朝暉.以供給側改革引領高等教育發展[J].重慶高教研究,2016(01).

  [3]盧春娟.職業教育供給側改革重點突出三大群體[J].政策研究,2016(05).

  作者:昌永紅 單位:遼寧建筑職業學院

  推薦閱讀:《沈陽建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原:沈陽建筑工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雙月刊)創刊于1979年。是由沈陽建筑大學主辦,遼寧省教育廳主管的刊物。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