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7-02-11所屬分類:建筑師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這篇建筑施工論文發表了高強混凝土短柱力學性能試驗研究,提高混凝土的強度可以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質量,論文對不同軸壓比以及配箍率的高強混凝土短柱的延性以及抗剪性能進行了必要的研究。
這篇建筑施工論文發表了高強混凝土短柱力學性能試驗研究,提高混凝土的強度可以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質量,論文對不同軸壓比以及配箍率的高強混凝土短柱的延性以及抗剪性能進行了必要的研究。
【摘要】在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混凝土的強度不斷提高,此外建筑方案的復雜化也使得在許多建筑當中必須要設置短柱。而短柱的抗震性能相對較低,利用高強混凝土澆筑的短柱的力學性能一直以來都沒有引起學術界的關注,在本文當中,筆者利用12根高強混凝土短柱進行了實驗,研究了高強混凝土短柱在反復荷載作用下的力學性能進行了研究,主要研究了高強混凝土的延性以及抗剪強度等力學能力。
【關鍵詞】建筑施工論文發表,高強混凝土短柱,力學能力,實驗研究
1前言
自從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的經濟持續高速發展,許多高層以及超高層建筑不斷出現,這部分建筑由于底層軸壓比的限制,必須要采用強度較高的混凝土,特別是在超高層建筑當中,往往底層豎向構建的混凝土強度等級都需要達到C60。同時由于建筑抗側移剛度的影響,許多底層的柱子都必須要加大截面才能保證建筑的整體穩定,這就必然導致短柱的產生。我國現階段使用的《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高層建筑混凝土設計規程》以及《建筑抗震設計規范》等規范與規程往往都是基于低等級的混凝土研究而得出的結果,因此,這些規范對于高強度的混凝土結構設計存在著一定的缺陷,采用高強混凝土建造的框架柱,其延性以及抗剪強度能否得到有效的保證對于建筑的抗震性能具有非常嚴重的影響。
2實驗概況
2.1加載裝置及加載制度在本文的實驗研究當中,筆者采用的是一種搭接了混凝土簡支梁的框架柱,荷載的加載模式如圖1中所示。首先用電液伺服作動器施加軸向荷載并保持為定值,之后再反復施加橫向荷載,加載制度采用變幅變位移制度,每一控制位移下橫向荷載循環2次,加載制度如圖2所示。在屈服位移以前先在一個方向施加橫向荷載至試件產生橫向裂縫,爾后再向另一方向加載至開裂。2.2相關的試驗參數在本文的實驗當中,柱截面尺寸為200mm×200mm,柱子的剪跨比分別為1.65、1.5與1.35,柱子的縱向配筋率為1.78%。柱子的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60,軸壓比分別為0.8、0.7、0.6、0.5、0.4,柱子的箍筋采用直徑為6和8的一級鋼。
3實驗結果
3.1破壞特征在實驗開始的最初階段,短柱還是處于彈性變形階段,在卸載之后幾乎沒有殘余變形,隨著荷載的不斷增加,最初在柱子的底端出現了斜裂縫,斜裂縫不斷增加,最終形成較大的斜裂縫,大斜裂縫出現之后,與斜裂縫斜交的箍筋的應力不斷增長,與混凝土共同承擔剪力,在這個過程當中箍筋逐漸屈服,最后發生突然性的剪切破壞。3.2影響高強混凝土短柱延性的因素在本次實驗當中,采用能量等效法求解屈服位移Δy,再根據實驗所觀察到的極限位移Δu,將延性比定義為:uΔ=Δu/Δy軸壓比對高強混凝土短柱延性的影響:如圖3中所示為不同試件在相同的體積配箍率下的位移延性比,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隨著軸壓比的增加,剛開始柱子的延性會不斷增加,但是在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柱子的延性明顯降低,柱子出出現明顯的脆性破壞特征。3.3影響高強混凝土短柱抗剪性能的因素(1)混凝土的強度根據最新的研究表明,隨著混凝土強度的不斷提高,混凝土柱子的抗剪性能會不斷提高,但是二者之間并不是完成成正比提高。(2)剪跨比高強混凝土柱在軸壓比與混凝土強度相同的情況下,構件的抗剪強度隨剪跨比增大而降低。
4結語
隨著高強混凝土在工程當中的運用越來越廣泛,對高強混凝土柱的力學性能進行研究對于提高結構的抗震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本文當中,筆者設計了實驗對高強混凝土的力學性能進行了研究。
作者:馮兆奇 單位:成都理工大學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
推薦閱讀:《新建筑》主要介紹建筑設計、城市設計、環境設計的新理論、新方法、新作品以及建筑教育改革的新嘗試。多次榮獲省級國家獎項。作為一份建筑科學類的學術期刊,新建筑帶給讀者的是新鮮學術空氣的廣角視窗。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