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11-18所屬分類:教育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在目前的語文教學評價中,教師以學習結果的終結性評價為主,對學生學習的過程性評價不夠重視;從評價主體上看,評價主體單一,以教師對學生的評價為主,對學生的自我評價不夠重視;從評價功能上看,強調評價的等次評定功能本文選自:《江西教育學院學報》(雙月
摘要:在目前的語文教學評價中,教師以學習結果的終結性評價為主,對學生學習的過程性評價不夠重視;從評價主體上看,評價主體單一,以教師對學生的評價為主,對學生的自我評價不夠重視;從評價功能上看,強調評價的等次評定功能本文選自:《江西教育學院學報》(雙月刊)創刊于1980年,由江西教育學院主辦。本刊堅持社會主義辦刊方向,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繁榮學術,與時俱進,主要刊登與成人高等師范教育所設各學科相關的學術性論文,以及中學教育教學研究成果,注重創新,以學術性、師范性、綜合性為主要的特色。《江西教育學院學報》主辦單位:江西教育學院出刊周期:雙月刊出版地:江西省南昌市語言種類:中文開本尺寸:大16開創刊時間:1980年國際標準刊號:1005-3638國內統一刊號:36-1031/G4復合影響因子:0.180綜合影響因子:0.100,忽視評價的激勵促進功能;從評價內容上看,重視對知識與技能再現性評價,忽視對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評價;從評價的方法上看,重視書面考試,忽略對學生活動性評價。這種評價模式無論是目的、功能或是內容、方法都不適應新的以能力為核心的高職語文教學目標的實現。
考試評價內容和方法過分拘泥于教材內容。統一規劃的教材具有權威性和普適性,但是從應用的角度講,相對缺乏實效性和特殊性,本身編寫、出版、發行的周期無法完全適應時刊發展速度。目前,高職語文教育的考試內容仍依附于教材,以教師、教材、課堂為命題中心,評價方法單一,評價范圍狹窄,影響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也引起學生的心理惰性。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特殊性和高職語文教學現實狀況要求教師必須突破固定教材程式,充實新知識、新理念、新方法,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同時在考試和評價內容及方法上進行突破,打破以教材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的思維定式,充實新內容、吸納新理念、探索新方法。
語文教學評價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成分,其基本功能是診斷與定位學生學習狀況,調整教學方法,促進教學效果,以課程目標為依據并服務于課程目標。教學評價與課程目標是有機的統一體,它對教學活動具有導向和調節作用。教學評價的目的、功能、內容和方法等直接影響語文教學目標的實現。考試內容和方式引導著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教學評價是未來教學方向的導航,考試是一種手段,目的是測定學生學習成績,檢驗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荚嚨哪康、內容、方法是高職語文考核整體化的三個互為支撐的元素,評價的目的不僅在于檢驗學生對學習目標的完成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調整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促進學生的未來發展。
高職語文課作為基礎性、綜合性的能力培養價值主要體現在: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能力,包括閱讀、寫作、口頭表達等方面的能力,從知識、情感、審美、道德等多方面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文學欣賞和語言表達訓練的想象性、情感性、思辨性對于培養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感悟能力、鑒賞能力、審美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高職語文教學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文化素養和職業道德,拓寬學生的視野,塑造學生的品格,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增強與人交際、表達思想情感的能力,判斷是非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對未來對人生有了更高的追求;诖,我們應努力構建以能力為本位的高職語文教學評價機制,以最大限度地適應高職院校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職業院校的教師作為教學評價改革最直接的組織者和參與者,應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重新建立科學的評價內容和標準,采用多樣的評價方式,制定有利于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評價方案,發揮教學評價的導向作用,引導學生提高語文應用能力、語文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培養。語文教師在評價觀念上應實現以下幾個方面的轉變:
在評價功能上。要從過分強調評價的區分功能轉向激勵、促進學生發展功能。職業院校培養的是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因此高職語文考試應淡化對學生的理論性考試,將重點放在知識運用能力的考核上。從側重區別功能轉向發揮激勵性功能,以學生可持續發展為目標,通過評價促進學生的潛能、個性、創造性的發展,使每個學生建立新的語文學習態度。
在評價內容上。要從單純重視一元化知識評價向多元化能力評價轉變。高職語文的任務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運用能力,因此關注學生發展的過程性評價要注重學生的運用能力評價,不僅要關注語文知識素養,而且要關注學生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和獲得這種能力的過程與方法。
在評價方式上。要從側重終結性評價轉變為形成評價、過程性評價,從單一的筆試向綜合運用多種評價方式轉變。應倡導多視角,多種方法評價學生,實行分階段、分層次、分類型、個別化評價。教師應根據不同的評價和對象,選擇不同的評價方式:①可建立學生語文學習檔案,通過制作課程記錄卡,詳細地反映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幫助學生及時反思學習過程;通過建立個人作品檔案袋,將學生學習心得、日記、文學習作、哲思短語、小論文、他人評價結論、自我評價結果等進行收集,由校外人士、教師、輔導員、家長共同參與對學生進行評價,寫出評語,并提出建議。②通過專題作業評價學生掌握語文知識的程度,評價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校園新聞采訪、信息報道、參與校園文學社活動、撰寫小論文、辯論賽、演講大賽、作文賽、詩歌朗誦比賽、現場設計等方式檢驗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對學生的作業評出獎勵等級,建立激勵機制,將優秀專題作業在板報、校報上發表。③通過活動表現評價法,觀察、記錄和分析學生在課內外、校內外學習活動中的表現,對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精神,認識應用能力、表達交流能力、創新能力進行多方位評價。在分析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評價和激勵,這將有效促進學生在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實踐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發展與進步。④通過問卷法了解學生的各方面信息。教師可以將需要了解的信息編制成試卷,通過學生的書面回答,了解他們對語文學習的態度、觀點與建議。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對文學作家、作品、閱讀視野、文學熱點現象的關心程度、態度立場、價值取向等。⑤豐富考試形式,根據教學具體內容特點與要求,選擇適宜的考核方法,如筆試、口試、調研報告、論文、讀書筆記等方式,以促進學生職業能力、促進學生自我發展為著眼點,以提高高職語文考試的實效性。
SCISSCIAHCI